书城历史雕明
2732400000551

第551章 去宁王府宣旨

陈林之前的猜测,有一点点的错误。白昂并没有接替南京兵部尚书的位置,而是晋升为南京礼部尚书。从正三品一下子跳到正二品。在南京那么多的官员当中,升级最快的,估计就是他了。

但是,陈林总是感觉,他这个南京礼部尚书,好像没有什么实权。

如果他接替南京兵部尚书的话,那就完全不同了。等于是完全的继承了王恕的衣钵啊!

偏偏接替王恕出任南京兵部尚书的,居然是原来的北京兵部尚书张鹏。从北京调往南京,当然是被贬职了,却没有被贬到底。

单纯是从实权的角度来说,南京礼部尚书的权力,是显然不如南京兵部尚书的。但是,白昂是太子党的骨干之一,是受到王恕、戴珊等人的重点栽培的。他正处于上升期,而张鹏却是衰落了。

“白昂要去南昌府做什么?”陈林好奇的问道。

“是去宣旨的,褒扬宁王。”陈守范说道,“皇上要安抚人心。”

陈林点点头,表示明白了。从表面上来看,这根本就是一次例行公事,每个皇帝上台都会做的。

不管是哪个皇帝上台,都会尽快的派人慰问各地的亲王,以示自己的友好。当然,也是一种变相的警告。那就是,皇位我XXX已经坐了,你们就千万不要再有什么心思了。如果你们乖乖的听话,就有糖吃。要是不听话,就有好果子吃。

对于明成祖朱棣皇帝这一脉来说,宁王一脉,关系还是比较亲近的,是重点安抚的对象之一。毕竟,当初朱棣起兵造反,宁王是有一些助力的。喝水不忘挖井人,每个皇帝上台,安抚宁王都是重头戏。

这不,连南京礼部尚书都亲自出动了,算是给足了宁王面子了。这是非常罕见的。

要知道,但凡是礼仪之类的东西,都是由礼部说了算的。从理论上来说,礼部应该是六部之首。尽管实情并非如此。

比南京礼部尚书大的,只有一个人,那就是北京礼部尚书。而北京礼部尚书,负责都是皇帝的事情,当然不可能前来安抚各地藩王,所以,南京礼部尚书就是最大的了。换言之,就是宁王得到的,是最顶级的待遇。

“怎么又要我护送?难道没有其他人了吗?”陈林郁闷的说道。

他已经是去了一次南昌府,还将那边搞得天翻地覆的。以宁王府的本事,肯定知道真相了。

如果宁王府到现在都还不知道到处搞鬼,到处煽风点火的,就是他陈林的话,那真是可以买一块豆腐回来,自己一头撞死了。但是,问题就在这里,宁王府既然知道了前前后后的种种因果,会对他陈林客气招待吗?

他几乎用膝盖都能想象得到,他要是继续踏入南昌府半步,宁王府都会要自己的好看的。绝对会的。

偏偏来自北京方面的命令,指定了必须是护送白昂前往,还必须是以锦衣卫千户的身份前往,显然是有着非常特殊的含义的。

公文发出的地方,是北京兵部。这本身就是一个非常怪异的地方。陈林想来想去,都想象不出,锦衣卫从什么时候开始,居然会接受北京兵部尚书的命令了。锦衣卫可是天子亲军,有且只有皇帝才有权力指挥,兵部难道犯忌讳了?

现时的北京兵部尚书,不是别人,正是大名鼎鼎的马文升。他是从总督漕运的任上直接出任北京兵部尚书的。

都说新任吏部尚书王恕很老,马文升其实也不逊多让。王恕比马文升刚好大十岁。一个七十多,一个六十多。两人同样是政坛的常青树,历任官职非常多,官场经验可以说是无人能够出其左右。

说这些是什么意思呢?意思就是,马文升是不可能犯下这样的低级错误的。

再说了,除了兵部还有兵科给事中呢。要是兵科给事中发现这道命令存在问题的话,早就给打回去了。

不要以为兵部和兵科给事中是一个部门的。这两者相差远了。兵科给事中几乎可以说是兵部的死对头,是专门监督兵部的日常运作的。简单的说来,就是找兵部的茬。

兵部的日常公文,全部都要被兵科给事中审核。审核通过,才能下达。要是审核不通过,就会打回去,修改,一直到能够铜鼓审核为止。

即使是马文升亲自开出的公文,同样是要接受兵科给事中的审核的。

既然公文不可能出现差错。那唯一的解释,就是公文的背后有黑幕,一定是有人暗中使劲了。

其实,白昂身为南京礼部尚书,从南京诸卫里面调集一些精锐部队,护送白昂前往南昌府就足够了。他的护送人马也不需要太多,有八百人就足够了。人数更多的话,就不是护送,而是出去打仗了。

就算是宁王府,也不敢让一个堂堂的南京礼部尚书出现意外吧?除非是宁王疯了。

堂堂的南京礼部尚书,居然死在了江西境内?那朝廷真的要对江西的各级官员进行大换血了。这是难得的机会啊。

对于宁王府来说,当然不希望看到江西境内的各级官员,被频繁的更换。这边才刚刚被笼络了,被收买了,那边就被调走了,又换了新的人来。就算是宁王府的银子再多,都不够填补这个窟窿的。

“皇命不可违,马大人的命令,同样是不可违啊!”陈守范默默的叹息一声。

“马老头曾经做了好几任的御史,又曾经总督漕运,名声非常显赫。他这么做,一定是有原因的。”刘鼎新说道。

“问题是,我这个锦衣卫千户,其实是光杆司令啊!”陈林郁闷的说道,“我的麾下,都在京师。就算是我八百里加急调兵,恐怕也来不及了。这不是故意为难我吗?”

对于马文升,陈林还真是没有什么敬畏的情绪。

来自后世的他,对于马文升的各种大事,都是比较清楚的,自然敬畏不起来。

简单的说来,马文升和汪直的关系不好,和李孜省等人的关系也不好。换言之,就是他和自己,其实是一条道上的。

因为得罪了汪直,马文升曾经被罢官,直到汪直倒台以后,才被重新起用。结果,复出没有多久,又得罪了李孜省。本来是要出任北京兵部尚书的,由于受到李孜省的阴谋暗算,改而短暂担任南京兵部尚书,继而干脆挂衔,实际上是总督漕运。

有人可能会问,王恕是南京兵部尚书,马文升怎么又是南京兵部尚书?这不是开玩笑吗?事实上,这样的现象一点都不奇怪。

这就是实权和挂衔的区别了。大明朝的官职,有实权和挂衔两种。实权就是掌握真正的权力的,一般都是只有一个人。而挂衔的数量,就没有定规了。比如说,南京兵部尚书,实权的只有一个,那就是王恕。而挂衔的就多了去了。

挂衔的目的,有时候真的很单纯。比如说马文升。他挂衔的唯一作用,就是多领一份俸禄,以帮补生计。

马文升显然是要比王恕更加的清廉一些,日子过得比王恕要艰难一些。成化皇帝看他可怜,就让他多挂了一个南京兵部尚书的职衔,这样一来,他就可以多领一份正二品的钱粮,可以让家里的日子过得更加的宽裕一些。

由于李孜省等人的陷害,马文升在总督漕运的职位上,地位非常的不稳固,随时都有撤职罢官的可能。

幸好,万贵妃的死,让李孜省等人,不得不有所收敛,马文升在朝廷的地位才确定下来,算是勉强松了一口气。随后,就从总督漕运改任左都御史。成化皇帝驾崩,弘治皇帝登基,马文升改任兵部尚书,实权的。

出于对李孜省之流的极度的厌恶,马文升向弘治皇帝提出明确的建议:“着巡城御史及兵马司、锦衣卫逐一搜访,但有扶鸾祷圣、驱雷唤雨、捉鬼耳报一切邪术人等,及无名之人,俱限一月内尽逐出京。”

可想而知,他和李孜省的关系,将会恶化到什么程度。

陈守范说道:“你手上有多少人,就暂且使用多少人吧。其他慢慢想办法。”

刘鼎新点点头,身上凛然的说道:“不错,白大人还有十几天的时间才启程。你可以先到九江府去等候的。”

陈林心想,我要是到九江府去等候,那就真的是白忙活了。到雷池的那个神秘岛去忙活才是真的。必须是督促他们在尽量短的时间里,生产出更多的大明铳。他这次护送白昂到南昌府,首先就得保住自己的小命。

只有七十支的新式火枪,那是明显不够的。至少需要一百支。

如果可以集中一百二十支以上的新式火枪,他的小命,应该就是没有问题了。

毕竟,就算是宁王府要对付自己,也不可能出动大军的。自己只要牢牢的和白昂凑在一起,宁王府就没办法。

出动大量的盗贼,试图攻击南京礼部尚书,那等于是宁王府自己给自己找死。江西的所有高层官员,都非恨死他们不可。第一个不答应的,肯定就是江西巡抚黄景了。他还不想自己的乌纱帽莫名其妙的被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