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天命的真相:刘邦帝王之路
2694000000026

第26章

笔者的观点是:项羽坑杀秦军降卒,历史上应该确有其事,只是坑杀降卒的数字被人为地夸大了,从情理方面来讲,这次被诸侯军所坑杀的降卒绝对不可能有二十万之多!当年的事实真相被历史云烟所遮掩,后人无法得知,然而,项羽却背负着“坑杀二十万秦军降卒”的黑锅长达两千多年之久!因此,即使刘邦在战争中亦多次有过屠城的残暴,但在人们的心目中,他的残暴比之项羽,则是小巫见大巫。

言归正传,刘邦打下武关之后,挥师直逼饶关。饶关旧址在今日陕西省商县西北、咸阳东南,是进入秦都的最后一道门户,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刚上台的秦王子婴在设计除掉奸宦赵高之后,曾希图挽狂澜于即倒,便调遣重兵增援饶关,使得这座关隘更加险固。

大军到达之后,刘邦欲强攻饶关。张良献策说:“饶关的秦军强大,不可轻敌。我听说守关秦将是屠户子弟——商贾人家往往重利忘义,沛公可派五万人马饱餐后于四面山中广置旌旗,以为疑兵;另派舌辩之士郦食其持贵重礼品游说秦将归降。如此,饶关可不战而得。”

刘邦称善,依计而行。凭着郦食其的三寸不烂之舌,加上重金的利诱,秦将果然答应投降,并表示愿意打开关门迎接刘邦大军,然后一同杀回关中。刘邦闻讯大喜,正欲下令受降,张良却制止道:“不可,这只是秦将等少数人的想法,其他秦军未必愿意投降。若大多数秦军不愿意投降,那么,我军就会遇到危险。不如趁敌人松懈之机,对其发动突然攻击。如此,可获全胜。”

刘邦这人最大的优点就是从善如流,听完张良分析,觉得有理,于是改变部署,趁秦军懈怠之机,一鼓作气攻下了饶关。

拿下饶关之后,刘邦大军趁胜北进,行至蓝田附近时遇到秦军残余部队的拦阻,两军大战,秦军连连败退。刘邦大军长驱直入,一直打到秦都咸阳郊外,在霸上(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南的白鹿原)驻扎下来。

秦二世三年(公元前207年)九月,刘邦听从张良、郦食其等谋士的建议,修书一封,派人送往秦廷招降秦王子婴。

公道地说,子婴为人并不昏庸,特定的历史背景将他推上秦王之位,在内外交困的险恶形势下却能励精图治:设计翦除奸佞赵高党羽,积极调兵遣将应对各地起义军……无奈秦帝国的大厦经胡亥、赵高之流反复折腾,已经变得千疮百孔,摇摇欲坠!此间,子婴眼见刘邦大军兵临城下,自知大厦将倾,无力回天,于是只得采纳大臣们的建议,乘白马素车,脖套素带,手捧玉玺符节,出城于轵道旁,下车投降。

当时,刘邦军中的诸将都主张将子婴等秦国宗室人员全部杀掉,不过,刘邦此时却表现出少有的理智,他对众人说:“当初楚怀王之所以派我入关攻秦,就是因为我能够宽厚容人。况且,现在嬴氏又服软投降,在这种情况下,杀死他们乃不祥之举。”

故此,刘邦的军队未对秦朝君臣大开杀戒,而是带着他们和平进入咸阳。可叹子婴,他在秦王宝座上仅仅坐了四十六天,便以亡国之君的身份被永载史册。

咸阳是秦王朝建都若干世的一座古城,在秦始皇扫平天下之后,又经过始皇及二世皇帝的大规模营建,其壮丽和华美,不言而喻。刘邦军队中的将士大多是来自全国各地的泥巴腿子,历经千辛万苦的征战,一旦以胜利者的姿态进驻国都,不难设想他们的狂喜与贪婪,不少将士甚至趁机抢夺财物与妇女。

这支军队的最高统帅刘邦,原本就“好酒与色”,此刻更是如鱼得水,带头“欲止宫休舍”。《史记·留侯世家》曾这样记载:“沛公入秦宫,宫室、帷帐、狗马、重宝、妇人以千数,意欲留居之”。

此间,幸好刘邦手下还有那么几个人保持着清醒头脑,他们是萧何、张良、樊哙等人。萧何以前曾任职秦朝沛县的主簿,因为是文吏,他十分清楚档案文献对于一个政权的重要性,故在大军进城之后,大多数将士们忙着去游览和抢掠,而他则带人进入丞相府,将秦政府的法律文书、档案户藉、军事经济资料等相关图书典籍,分类整理后运回军营。这些文献为刘邦日后战胜项羽,乃至大汉王朝建立之后,一系列国策制度的制订和规划,都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因而,明代史学家李贽对萧何这次的表现赞赏备至,在《史纲评要》一书中,称其为宰相之材。

樊哙其人,笔者在前面的章节中已经介绍过,这是一位颇有政治头脑的人物。此次随大军进驻咸阳,他亦表现得十分清醒。与萧何关注秦廷典籍文献的做法不同,作为刘邦的连襟兼亲信大将,他留意的则是刘邦的个人行为。

眼看着刘邦在秦宫中的粉脂堆里流连忘返,樊哙急了,当面谏道:“沛公是想王霸天下呢,还是只想做个富家翁?秦宫中的奢华之物正是亡秦的祸根,请您不要再贪恋眼前的荣华,速回军中!”

刘邦正沉溺于神仙般的温柔乡中,对樊哙的规劝置之罔闻。张良听了樊哙的陈述,觉得有理,亦劝谏刘邦,他说:“当初,正因为秦廷无道,沛公您才能够到达这里。您为天下除暴,理应以俭朴为本。如今刚入秦都,即安于享乐。这岂不成了人们所说的‘助桀为虐’?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希望沛公听从樊哙的逆耳忠言,速回军中!”

刘邦不痴不愚,当然明白个中是非曲直,只不过秦宫温柔乡的诱惑实在太大,而樊哙的面子又委实太小,所以想赖在宫中多享受几天。如今,即然“帝王师”张良也出言规劝,并且群雄逐鹿的格局仍在,鹿死谁手确实尚不可知。刘邦再也没有理由我行我素下去,只得听从劝谏,下令将秦廷的财物珍宝一概封存,宫女妇人妥善安置,自己则“还军霸上”。

后来发生的事件验证了樊哙、张良等人的判断——项羽随后统率四十万雄兵进入关中,问罪刘邦。刘邦急切之下,以“财物无所取,妇人无所幸,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的理由为自己开脱,这才免掉一场兵灾浩劫。如若不然,项羽到来之后,倘若看到秦都的财物被刘邦吞了,秦宫被刘邦住了,美人被刘邦睡了——这些口实一旦授予项羽,以项羽的火爆脾气和四十万雄兵排山倒海般的战斗力,刘邦的军队将毫无悬念地成为畿粉!诚如此,历史上连“鸿门宴”都不会发生,哪里还会出现后来的大汉王朝?所以说,拥有樊哙、张良、萧何等社稷之臣,乃刘邦之幸,大汉之福!

“约法三章”的原委

大军“还军霸上”,稍稍安顿下来以后,刘邦便和当年的陈胜一样,召集国都及周边诸县的父老和豪杰们开会。此次会议,刘邦发表了一篇演说,内容大致如下:

“关中父老子弟们:你们受秦朝苛刻法律的压迫已经太久了!秦朝法律规定:诽谤朝政者灭族,相聚一起谈论时局也要当街问斩!我曾经和众诸侯有个约定,先入关者为王。如今我先入关中,理应称王!今天,我与关中父老约定三条法令:杀人者,处死刑偿命;伤人者,处以相等肉刑;偷盗者,处以相应惩罚。除此以外,废除原秦朝的一切法律,诸县所有官吏一律就职原来的岗位。我来到这里将为民除害,而不是残害百姓,请大家不要担忧!现在,我之所以将军队撤退到霸上驻扎,是为了等候众诸侯到来,共同制订具体办法,如此而已。”

此番演讲,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约法三章”,其核心思想其实就是“杀人者,处死刑偿命;伤人者,处以相等肉刑;偷盗者,处以相应惩罚”三条,用意在于向关中父老百姓递送橄榄枝,邀买人心。道理很简单:秦朝苛法压迫百姓太久,既然新政权到来,就理应废除旧时苛法,还给大家一个自由的生存空间,但是,维护社会基本秩序的法律还是需要的,所以要保留关于“杀人、伤人及偷盗”这三条最基本的法律。

会议结束以后,刘邦派出大量人员,与留用下来的秦吏共同过县走乡,大力宣传此次会议精神,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史记·高祖本纪》对此记载道:“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

关中的老百姓以为他们盼来了大救星,争着慰劳刘邦军队。刘邦却故意做出高姿态,辞谢说:“群众的心意我们领了,我们军队存有足够的粮草,不劳大家破费!”如此一来,百姓愈加高兴,唯恐刘邦不做秦王!就这样,刘邦略施手段,以不花实物本钱的宣传舆论方式,轻而易举赢得了关中父老百姓的拥护,从而为自己在关中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讲到这里,笔者不禁想起了一首《西江月》词:“一部汗青煌煌,几行血迹斑斑,三皇五帝称圣贤,过客千年受骗。岂有降恩天主?更无济世神仙,自古真理救人寰,火炼旌旗奋战!”

诚然如斯!秦始皇一统天下之初,也曾怀着“忧恤黔首,朝夕不懈”、“不用兵革,终无寇贼”、“久并乐田,莫不所安”的良好愿望来对待天下百姓。然而,曾几何时,秦王朝竟然折腾到天下“人与之为怨,家与之为仇”的地步。刘家的大汉王朝亦是如此——刘邦这会儿慷慨激昂地发表着争取民心的施政纲领,未几多时,他的子孙们便已然骑在百姓头上,直至被民众推翻!历史啊,真是惊人的相似。

刘邦奉楚怀王的“彭城之约”,率军西进。他之所以能顺利入关,灭亡秦朝,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三点:

其一,项羽大军在东线战场上牵制并消灭了秦将章邯、王离等将所率领的秦军主力。这两支部队加起来共有六十余万人,而且训练有素,战斗力极强。若无项羽的牵制,以秦军这两支部队的实力,消灭刘邦所指挥的那点人马(刘邦奉约西进之初只有两三万人,灭亡秦朝还军霸上时也不过才十万人),简直就是群虎驱羊,不费吹灰之力!

其二,秦朝统治阶级内部的斗争为刘邦入关创造了契机。因为战争初始阶段,秦朝不仅有王离率领的三十万“长城军”,少府章邯率领的三十万由役徒训练成的“虎狼军”,而且,还有戍边南方的五十万“岭南军”,外加各郡的地方驻军,全国共计不下一百三十万正规军。倘若秦廷能够君臣一心,群策群力,就算神勇的项羽能够一时牵制王离、章邯大军,那么,秦廷急切之间调遣数十万“岭南军”北上,先灭掉刘邦与楚怀王,再与王离、章邯等军配合,南北夹击消灭项羽及各路反秦诸侯,亦是一件轻而易举之事。然而,历史不容假设,秦廷的“窝里斗”最终给刘邦创造了十分难得的机缘。

其三,刘邦的福分好。他文能得张良、郦食其等人运筹谋划,武又有樊哙、曹参、周勃、灌婴等人冲锋陷阵,使得西进关中的战略计划实施得异常顺利。当然,部属效命的程度与领导者的人格魅力是密不可分的。俗语说得好:做事先做人。.假若刘邦不能“仁而爱人”,不能从善如流,不能知错立改,即使他有一班智勇双全的部属,又有何用呢?

说一千,道一万,最终可以归纳成一句话:刘邦的命好!作为一位农民的儿子,一个混迹市井的无赖,一名走投无路、被逼造反的基层小吏,刘邦能够在短短的两三年内,从各路反秦诸侯中脱颖而出,成为率先入主关中、灭亡秦朝的诸侯,确实出乎世人预料之外!“先入关中”这一政治资本实在太大了,刘邦因此一夜成名,名传天下。

入关灭秦是刘邦政治军事生涯中一项最为重要的资本,跨过这道分水岭,刘邦原本极其普通的公众形象,瞬间得以升华。自此以后,在世人的印象中,刘季已经脱胎换骨,理所当然地成了王侯级人物。接下来,属下们私下里对刘邦的称呼就开始改变,由原来的“沛公”而改称为“大王”。

然而,刘邦的王侯之路并不顺畅。因为此间,项羽所率领的四十万雄兵,正星夜向关中奔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