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赢在起点:孩子从优秀到卓越的36种能力
2687500000016

第16章 第10种能力 探求知识(2)

鲁迅一生写了很多针砭时弊的杂文,其犀利的语言,也来自对“无字之书”的知识积累。如果不注意读社会现实这部“无字之书”,只知道闭门做学问,他又怎么会从中看出“世人的真面目”,怎么会“用他手中那支强而有力、泼辣而幽默的笔,画出黑暗势力的丑陋面目”呢?

任何事情都是渐变的,一个人只有持之以恒,坚持每天学一点东西,不断探求并积累知识,才能有助于他最后达到成功。一个人的知识储备愈多,才能愈丰富,生活愈充实。

培养方法四:培养孩子积累知识的习惯

知识的力量是伟大的,这已毋庸置疑。没有一个人可以忽视知识对于人类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贡献。因此,父母应该让孩子及早认识到知识对于他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性。同时父母还要注意到,还要让孩子去体验知识的重要,体味获得知识的快乐。这样才能激发他产生积累知识的热情,从而养成积累知识的习惯。

现在很多父母都十分看重孩子在学习上的成就,他们单纯地认为只有功课好,才能获得知识。其实不然,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充满了知识,同时,生活也会教给孩子许多书本上、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可见,父母应该教会孩子学会积累知识,这样孩子就会获得取之不尽的财富。

培养孩子积累知识的习惯,不仅是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对孩子的学习、生活等方方面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且还对孩子将来适应社会,充实自己有着重要的影响;培养孩子积累知识的习惯,不仅仅为孩子带来无穷无尽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为孩子带来了快乐,只有快乐的人才能真正的学习知识,掌握知识。

英国教育家斯宾塞认为,人生活在世界上,并不是每时每刻都是兴高采烈、激动不已的,相反很多时候都是平淡无奇的。要善于在平淡中发现乐趣,而积累知识无疑是其中最有意义的活动。基于斯宾塞的观点,父母应该既让孩子学会积累知识,并使之成为习惯,又要让他在这一过程中体味快乐。

由此,父母应该鼓励孩子写日记,将这一天之中有意义的事情记录下来,一方面可以使他积累知识,另一方面也促使孩子不断反省自己,从而在不足中提高自己;应该买一些趣味性强的课外书提供给孩子,鼓励他多看课外书,父母也要陪孩子一起看,并抽出时间和孩子交换读书心得;鼓励孩子遇事多问为什么,让孩子通过观察和分析事物发现问题,然后通过各种途径来解决问题,这个过程就是探求并积累知识的过程。

培养方法五:激发孩子的好奇心理

对于孩子来说,好奇心是一种天性,是一种认知的冲动,是渴望求知的源头,是使人产生万物都有着许多稀奇古怪的想法并产生兴趣,这一切都是孩子的好奇心理所致。所以,父母要认识到激发孩子好奇心的重要性,要把正确地培养孩子的好奇心作为自己的一种应尽的义务与责任,因为这是把孩子培养成英才的重要一环。

日本有一位在50年间共发明了2360项,平均每年发明63项的“发明大王”中松义郎。他儿童时出于好奇,曾趁着家人不注意,把家里买来的一辆崭新的汽车全部肢解成各种零件。但他的父母教子有方,不但没有批评他,反而认为他好奇、探索有理,引导他,这更增强了他的好奇心。

可见,保护好孩子的好奇心理,并加以正确引导,就能培养孩子的强烈求知欲,从而能够有所作为。好奇心在儿童身上表现得尤其明显和强烈。

有这样两位母亲,她们起初都对自己孩子的呀呀学语感到欣喜有趣,但不久对他们那没完没了的问题却表现出截然不同的态度。

一位母亲每当听到孩子提问就心烦:“别吵了,哪有那么多的‘为什么’!”或干脆置之不理。久而久之,她的孩子确实变“乖”了,不再问大人任何问题,但同时也发现他失去了孩童应有的活泼天真,对周围事物表情冷淡,反应迟钝。后来,母亲想教他认字、学算术,他也毫无兴趣,进步缓慢。

另一位母亲则对孩子的每一个问题都给以热情耐心的解答,回答不了的,就当着孩子的面向别人请教,或者和孩子一起到书籍中寻找答案。久而久之,她的孩子求知欲强烈,对事物的反应敏捷,接受能力也明显要比前一个孩子强,会自己去发现去学习。大家都说这孩子悟性高,今后读书成绩一定差不了。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是创造教育的倡导者,他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一文中举了一个实例:一位母亲,由于儿子把她的金表拆卸坏了,盛怒之下把孩子痛打了一顿。陶先生对她说:“恐怕中国的爱迪生被你枪毙掉了。”等那位母亲平静下来,陶先生建议说:“你可以和孩子一起将金表送到金表店,请求修表匠的同意,让你和孩子站在一旁看他如何修表,这样钟表店就成了课堂,修理费就成了学费……”

实际上,那位母亲在不经意间就把孩子的好奇心也给“枪毙”掉了。现实生活中,有太多这样的家长在“枪毙”自己的“爱迪生”。每一位父母都应该明白,孩子的好奇心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要充分尊重孩子的这笔财富,千万不能斥责,因为这很有可能熄灭一簇可以燎原的星星之火!

培养方法六:点燃孩子的求知欲望

求知欲是人们探索了解自己所未知事物的欲望,是人们追求知识的动力。也正是这种奇特的求知欲望,爱迪生才成了伟大发明家,瓦特也成了蒸汽机的缔造者。求知欲是每个孩子的天性。

著名教育家马相伯在追忆自己少年时代时说:“我在儿童时代喜欢仰观天象,并且喜欢追究天象的根源,当万里无云的时候,我总喜欢月亮。我每天晚上看月亮,竟看得发狂。有一次在月亮底下拼命追赶它,但终是徒劳,又有一次我登上桌子开窗,拿着一根手杆去敲月亮,但仍是落空!因此我向长辈发出许多疑问:月亮是活的吗?月儿生在哪儿?到了初三、四或二十四五时,我又要问:‘为什么只剩一半了呢?那半个哪儿去了呢?”

孩子爱提问题,而好问才能真正学到知识,也能促进大脑的发展和思维能力的提高。孩子通过不断提出问题和探索问题的积极思维活动,促使了其大脑神经细胞的发育,提高了脑的功能,促进了智力的发展。

父母一定不要否定孩子天性,应当正确地给以激发、引导和培养。应当从多重方面点燃孩子朦胧的求知欲。父母要懂得从小激发培养孩子旺盛的求知欲,这是使孩子走向成才的第一步,也是使孩子受益终生的神奇法宝。

爱因斯坦的父亲,给孩子买来一个小罗盘玩,小爱因斯坦拿到这个玩具,高兴极了,摆来弄去爱不释手。忽然,他的眼睛被玻璃下面轻轻抖动的那根红色小针吸引住了。他把罗盘翻转过来,倒转过去,可罗盘下的那根小红针,老是指着原来的方向不变。他好奇地问父亲:“爸爸,这根小红针怎么老是不变方向呢?”父亲没有马上回答孩子的提问,而是对孩子说:“你再好好思考思考。”就这样,一个小罗盘唤起了这位未来科学家探索事物原委的欲望。

可见,求知欲具有神奇的效力,它能激发起学习的热情和毅力。对事物强烈的求知欲,对事物的好奇心和探索是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求知是持续的,它贯穿人的整个一生;同时也是全面的,它向人们提供所需要的涉及生活和工作空间的各种知识,终身求知是开放的,任何人都可以在任何年龄阶段,来选择任何适合自己的方式探求知识。

因此,从小培养孩子旺盛的求知欲,就等于让孩子具备了努力驱动自己求知的动力,这样,孩子就能自动自发地去探求知识的宝库。求知欲的培养,能让孩子受益一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才能使孩子真正做到“活到老,学到老”,使其一生能够把握住适应快节奏生活的钥匙。

人际交往能力

美国著名成功学大师戴尔·卡耐基曾说:“一个成功者,专业知识所起的作用是15%,而交际能力却占85%。人际关系的和谐,交往本领的高强,是未来社会判断成功者的重要标准。一个人生活在社会中,不与他人打交道是不可能的。就算是整日搞科研的科技人员,也需要与他人交往。”由此可见交往的重要性。

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是一个人适应社会的表现。一个善于与他人交往的孩子在上学以后,不仅能够从容地与同龄人交往,而且也能够从容与老师等成人交往。孩子是否具备成功交往的能力,是否善于同别人打交道以及在人群中人缘如何,对他以后的学习和人生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所以,父母一定要重视培养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