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办公室心理学
2686500000013

第13章 团队中的心理学,合作双赢的通路(4)

员工的能力是企业发展的动力,员工有责任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这是企业快速发展的重要保证。没有哪一种能力是万能的,可以适用于各种职业。每一位员工必须清楚自己所必需具备的能力,以及促使自己表现非凡的能力。要时刻保持不断学习的劲头,要知道,现在的团队的木板都是在增长的,不进则退,说不定某天一觉醒来,自己已然成为了一块短板。

在一个公平的社会里,有人之所以担当重要角色,是因为他们已经具备必要的能力,假如你的职业生涯计划包括职位升迁,就要有胜任新工作的能力和能够迅速取得新能力的方法。为取得新的能力,你必须丰富一些个人的成长经验。

知识、经验和工作的技巧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更加重要。聪明的员工会掌握每个学习机会、发展技能以及寻求挑战的任务。与其依赖公司或是全凭运气,不如想办法照顾自己。

一位在职培训人员说:“虽然我的工作不是十分稳定,但是我希望这份训练能帮助我在这里待得久一点;如果不能,它也能帮助我找到另一份工作。”他因为能控制自己部分的前途而减低了对未来的恐惧。

在很多职业中介机构的名录里,登记着无数受过教育的失业者的名字,其中的大部分人都是因为自己没有进一步发展的能力被人超越,最后丢失了原有的工作。每个人既有的知识和技能很容易过时,因此要“不断自我更新”才能避免工作上的危机。工作每天都有新情况、新挑战,每天都要面对新事物,学习与工作相伴,工作就是学习。能够适应工作,实现自我而不被淘汰,靠的是实力,而实力来于自身。虽说现代社会的机会很多,但要是不学习的话,必然也会逐渐落后于社会。只要天天学习,就会天天有进步,天天有机会,工作才会富有生机。

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不做团队中的短板,今天不做,也要防止自己在今后沦为短板的可能性。

及时指出别人的错误

人无完人。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不会犯错误。对于一个团队而言,如果不及时指出错误,很有可能导致整个项目与目标的偏离,甚至导致失败。

在职场中,大多数人不选择及时地指出别人的错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因为批评技巧的缺乏。

在错误面前,你可能要忍不住大发雷霆。狂风暴雨过后,你可能会沮丧地发现,你的“善意”并没有被对方所接受,甚至,换来的结果可能让你追悔莫及。批评对谁来说,都不是一件让人愉快的事。但是如果你能够掌握适当的批评的技巧和方法的话,相信你们的交流能更容易些。这里有几点小建议:

1.批评不是联欢会被批评可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没有人希望在自己受到批评的时候召开一个“新闻发布会”。所以,为了被批评者的“面子”,在批评的时候,要尽可能地避免第三者在场。不要把门大开着,不要高声地叫嚷似乎要全世界的人都知道。在这种时候,你的语气越“温柔”越容易让人接受。

2.欲取之必先予之不要一上来就开始你的“牢骚”,先创造一个尽可能和谐的气氛。做错事的一方,一般都会本能地有种害怕被批评的情绪。如果很快地进入正题,被批评者很可能会产生不自主的抵触情绪。即使他表面上接受,却未必表明你已经达到了目的。所以,先让他放松下来,然受再开始你的“慷慨陈辞”。记得有句话说得很好——KissandKick(吻后再踢),这样才能达到比较好的效果。

3.对事不对人批评时,一定要针对事情本身,不要针对人。谁都会做错事,做错了事,并不代表他这个人如何如何。错的只是行为本身,而不是某个人。一定要记住:永远不要批评“人”。

4.你要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当你批评某个人的同时,你必须要告诉他怎么做才是正确的。这才是正确的批评方法。不要只是“指手画脚”。一定要他明白:你不是想追究谁的责任,只是想解决问题。

此外,指出他人错误的时候,应该尽量避免在人后说事。因为这样可能给你造成不利的人际关系,严重破坏同事之间的团结。

乔凯和鲍冰是同事。鲍冰在公司人缘极好,他不仅技能精湛,而且总是笑脸迎人,和同事和谐相处,乐于助人,同事给了他很高的评价。

一天晚上,乔凯因为有事要找经理,到了经理门口时,却停住了,因为他听到里面正在说话,并且依稀有鲍冰的声音,他听到鲍冰正在向经理说同事的不是,平时很多不起眼的小事被鲍冰添油加醋地说着,并且还说到自己的坏话,借机抬高他本人。乔凯不由一阵厌恶。从此以后,乔凯对于鲍冰的一举一动,每一个表情,每一句话都充满了厌恶和排斥感,他无论表演得多好,说任何好听的话,乔凯都对他存有戒心。而经理对鲍冰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他对鲍冰很冷淡,因为他也有一双眼睛,他发现有些事并非像鲍冰所说的那样严重,他觉得鲍冰的人品有问题,因而在内心里已生厌恶之感。可见,正直的上司并非都喜欢下属向他打小报告的,背后论人是非的人,往往失掉人心。

在背后议论人,打小报告,从来不说被议论人的优点,总是拿着别人的缺点大做文章,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心理?自私还是嫉妒或是其他的什么?无论是哪一种心理,但在很多时候,有一个共同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不希望对方比自己好,想尽办法要把对方压下去。

我们反对当面不说背后乱说,这并不是因为“隔墙有耳”,你说的时候就被谁给听去了;也不是因为你给别人说了,保不准那人说给他人了;而关键是在别人背后说人家的闲话这本身就是不道德的行为。所以,有这种毛病是切记要改的。

只有及时地、方法得当地指出别人的错误,才能既保证团队的利益,又能很好地维系团队内的人际关系,推动团队的进一步发展。

酸葡萄心理:合作中的“绊脚石”

“职场酸葡萄心理”的危害很多,虽然“酸”可能有一定的现实基础,但这毕竟是一种心理层面的敌意与竞争,既容易造成同事间不必要的冲突,也可能得罪领导,形成人际关系的恶性循环,往往成为团队合作中的“绊脚石”,对自身的身心健康也极为不利。

作为一名位老员工,老张业务过硬,为人也忠诚可靠,但由于不会“来事”,多年来一直未能得到重用,看着一些比自己资历浅,能力也未必在自己之上的人,凭着擅长领会领导意图、溜须拍马,在职场青云直上,老张的心里颇为愤懑,时常对同事发一些牢骚。而小梅刚刚毕业,看着同办公室的小媚凭着漂亮脸蛋和一张会说话的小嘴,把主任哄得天天眉开眼笑,于是醋意大增,时常在办公室里,背着说些风凉话:“有什么了不起,看她都快成主任的‘小蜜’了。”

很多人都曾有过和老张、小梅类似的经历。多数人遇上这样的事情,虽然心里不满,但能顺其自然,不过分计较,也有的人则会对此耿耿于怀,或者直接找领导去辩理,或和他看不惯的人吵架,或者悄悄地用心计,和自己的“假想敌”争宠,勾心斗角,也有的人则把对“假想敌”和领导的不满长期压抑在心里,一个人生闷气,甚至有人因此闷出病来。这些情况都可以称为是“职场酸葡萄心理”。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职场酸葡萄心理”往往隐含着很多深层的心理原因,具有“职场酸葡萄心理”的人,常见有以下几种心理症结:

童年生活在大家庭里,曾经和兄弟姐妹竞争父母的关心和爱,总感觉父母更爱同胞而不爱自己,觉得委属和不公平,成年后便会无意识地把童年对同胞和双亲的感情,转移到同事和领导身上,总觉得领导偏爱同事,自己受到了不公平的对待。

个性过于追求完美的人,过于要强,总想把身边的一切都控制在手心,当发现不随他意的事情时,看到领导和同事并非他所能控制,便会产生焦虑和心理失衡感。

具有“自恋”人格的人,童年往往是被忽视的孩子,成年后总是渴望别人能关注、理解和赞美他,别人能为他服务。可是工作环境里怎么可能一切如愿呢?于是领导对同事正常的关心,都可能带给他“自恋性损伤”,激起嫉妒和愤怒。

还有的人性格具有偏执的特征,总是假设别人是恶意的,总感觉到自己被攻击,这样戴着有色眼镜看世界,也容易对别人横挑鼻子竖挑眼,觉得同事取悦领导也是在和他作对,为此而忧心忡忡和心怀嫉恨。

对于一般具有职场酸葡萄心理的人,首先应该采取豁达的心胸看世界,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对于别人的问题,采取“随他去吧”的态度,顺其自然,就会减少很多不必要的烦恼;而对于具有前面提到的四种情况的“职场酸葡萄心理”者,建议看看心理医生,调整一下个性和认知,从而更好地适应环境。

上面提到的酸葡萄心理是团队合作的绊脚石,如果团队中有的人对你有了这样的酸葡萄心理,那么我们又该如何去面对,如何去处理,帮助团队搬开这块石头呢?

当你发现别人的“酸葡萄心理”是针对你的时候,问题很有可能出在自己身上,不要再那么盛气凌人,锋芒毕露,而是多一些宽容和分享,办公室的气氛就不会那么紧张了。

遇到观点不一致的情况,你可以效法周围人的态度保持沉默,不要总想着竭尽全力去说服别人。

在很多情况下,我们更关注事,却忽略了情,伤到别人和感情。其实,无论你做的事情多么正确,对方的想法多么肤浅,你都要采取能让对方接受的方式,选择合适的时间和场所提出自己的想法,而不是在大家面前指责别人的无能。

有着酸葡萄心理的人的心就像冰,要让他融化需要你的温度,能给他带来温情的方法,是赞赏他被人发现的品质,而这个品质恰恰也是你缺乏的。

希望得到别人的赞许,并不是要让自己的言行不出一丝纰漏,时时刻刻保持完美的形象。相反,如果你时常犯一些小错误,或者公开地谈一些自己做过的傻事,别人才容易与你亲近。

当你获得一些成就时,言谈中不要忘了感谢同伴的支持。当你得到公司的奖励时,拿出一些跟同事一起分享。这种非正式场合的交流,比在办公室里谈话更有作用。

由于出色的表现,老板会给你更多的机会,此时你最好在感谢老板器重的同时,提出请其他同事帮忙,一起合作完成,而不再单打独斗,毕竟,就算你有单独完成任务的能力,也要顾及同事的心情,别把机会都抢光。

希望得到别人的赞许,并不是要让自己的言行不出一丝纰漏,时时刻刻保持完美的形象。相反,如果你时常犯一些小错误,或者公开地谈一些自己做过的傻事,别人才容易与你亲近。

当你获得一些成就时,言谈中不要忘了感谢同伴的支持。当你得到公司的奖励时,拿出一些跟同事一起分享。这种非正式场合的交流,比在办公室里谈话更有作用。

由于出色的表现,老板会给你更多的机会,此时你最好在感谢老板器重的同时,提出请其他同事帮忙,一起合作完成,而不再单打独斗,毕竟,就算你有单独完成任务的能力,也要顾及同事的心情,别把机会都抢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