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启迪智慧的金钥匙:逻辑思维方法纵横谈
2668600000009

第9章 思维的四大逻辑法则(5)

逻辑分析 要证明一个人是否好色,要考察他有没有不正当的男女关系,要考察他的道德品质。可是,宋玉对之竟视而不见.仅仅根据登徒子同相貌丑陋的妻子感情好、生了五个孩子为理由,就断言登徒子是好色之徒,这是十分荒谬的,违反了逻辑思维的一条基本规律——充足理由律。

理论探讨 充足理由律规定,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一个思想被确定为真,要有充足的理由。充足理由律对思维有两个要求:一是理由必须真实,否则会犯“理由虚假”和“预期理由”的错误。“理由虚假”是指,用虚假的判断充当论据去论证自己的论点,但实际上根本起不到论证的作用。“预期理由”是指用真实性尚待证明的判断充当论据企图证明论题真实性的逻辑错误。例如,有人说:“外星人是存在的,所以地球人类在宇宙中不具有唯一性。”这个论证不必然成立。因为,“外星人是存在的”这一判断虽然有可能真实,但它目前还没有被证明是真的,真实性还不确定,不能作为论据使用,否则犯“预期理由”的错误。二是从理由必须能够推出所要论证的论点,也即理由和观点要有逻辑联系,否则会犯“推不出”的错误。就上述故事说,“登徒子喜爱相貌丑陋的妻子,和她生了五个孩子”这个事实只能说明登徒子是“模范丈夫”,而“推不出”他是“好色之徒”。

34.预言

大作家巴尔扎克曾告诉他的朋友们,他可以凭一个人的笔迹准确无误地判断此人的性格,预见这个人将来是否有所作为。

一天,一位老年妇女拿来一个小学生的作业本,对作家说:“告诉我,亲爱的大师,这孩子有没有出息?”

巴尔扎克把那孩子的作业本仔细地端详了好几分钟,然后问道:“您是这个孩子的奶奶,还是他的亲戚?”

“什么也不是,大师,您不妨照实说。”

“那好,”作家说道,“我给您实说吧。不瞒您说,这孩子是个生性轻浮、反应迟钝的人,他必将一事无成。”

“可是,亲爱的大师,您怎么不认识自己的笔迹了?这是您上小学时写的啊!”

逻辑分析 大作家巴尔扎克用以判断一个人的性格并且还预见这个人将来是否有所作为的理由显然是不充足的,犯了推不出的逻辑错误。

35.因为猪肉涨价了

某人因为骂邻居是猪而被指控到法院,法庭判了他200元的罚款。

他不服,申诉说:“法官先生,上一次我同样骂人家是猪,可是只罚了100元呀!”

法官说:“很遗憾,因为猪肉涨价了。”

逻辑分析 法官的回答简直是荒唐透顶了。被告骂的是人,这与猪肉涨价有什么联系呢?以猪肉涨价为理由,推出骂人是猪的罚款也要跟着涨,这显然是犯了“推不出”的逻辑错误。不仅如此,法官所讲的“猪肉涨价了”这句话还隐含着:法官承认那个被骂的人还是猪。如此说来,法官也应该对自己罚款。

十四、充足理由律对正确思维的要求(下)——预期理由和虚假理由的谬误

36.十五贯

昆曲《十五贯》有这样一段情节:屠户尤葫芦因好酒贪杯,把本钱都喝光了,肉店被迫停业,依靠借当过日子。有一天,他去向住在无锡郊外皋桥的大姨子家求贷,借到了十五贯钱,还喝了两壶酒,回到城里时已经深夜了。他同秦古心老汉约好第二天早晨一起去买猪,准备重新开业。

尤葫芦回家后,女儿苏戍娟问他十五贯钱的来历,尤葫芦就跟女儿开了个玩笑,说这是把她卖给人家当陪嫁丫头的身价钱。苏戍娟不是尤葫芦的亲生女儿,她生父死后,母亲改嫁尤葫芦,苏戍娟就跟来尤家,不久她母亲也死了。她听了继父的话,便信以为真,趁尤葫芦熟睡时,急忙离家出逃,去皋桥投奔姨母。由于她心慌意乱,走时忘了把大门带上,屋里的灯也没有吹灭。

当地有个赌棍叫娄阿鼠,平日以诈骗、偷盗和赌博为生。这天晚上,他把骗来的钱在赌场上输个精光,败兴归来,正从尤葫芦家门前经过,见屋里有灯光,以为尤葫芦在杀猪,想再去赊几斤肉解解馋。他进门后见尤葫芦醉卧在床上,枕头下面有大量铜钱,就动了盗窃之心。正在偷钱时,尤葫芦醒了,他扭住了娄阿鼠,于是两人厮打起来。娄阿鼠怕偷钱的事会被张扬出去,顿起“灭口”之心.拿起肉案上的斧头砍死了尤葫芦。然后拿着钱,溜之大吉了。

第二天清早,秦古心老汉来喊尤葫芦,发现他已被杀死,苏戍娟不知去向,十五贯钱也不见了。他忙把街坊喊来,大家纷纷推测尤葫芦死因。娄阿鼠把赃物藏好后也跑出来了,混在人群之中,他为了转移目标,逃避罪责,就施展贼喊捉贼的伎俩,诬陷苏戍娟通奸杀父,卷款潜逃。邻居们将信将疑,决定分头去报官和追赶苏戍娟。

苏戍娟离家后迷了路,遇见一个叫熊友兰的青年,向他问路。熊友兰是客商陶复朱的伙计,奉命带十五贯货款从无锡去常州办货。他听说苏戍娟去皋桥探亲,正好是同路,于是就答应领她前去。这一男一女也没有道名问姓就一前一后地走着。不一会儿,邻居们追了上来,见苏戍娟与一陌生男子同行,再搜查熊友兰的行囊,不多不少,正好十五贯钱,就怀疑这两个人是杀死尤葫芦的凶手。差役一到,就把这两个人上锁带走了。

无锡县知县过于执昏庸无能,专横武断,一向靠察言观色,揣摩推测来审理案件。他接到报案后,懒得去尤葫芦家勘查作案现场,寻找有关线索和物证,而是在县衙里搞闭门办案、坐堂问案那一套。过于执先传讯众邻人,他一听说熊友兰身上正好带着十五贯钱,而熊友兰和苏戍娟又是一路同行,于是就根本不想查明这十五贯钱的来历以及这两个人是在什么情况下一路同行的,就武断地认为:“熊友兰与苏戍娟一定是通奸谋杀无疑了。”

当时混在邻人中间的娄阿鼠心里可乐开了花,连忙帮腔说:“老爷说是通奸谋杀,自然是通奸谋杀了。”临走时,娄阿鼠还奉承过于执一番:“啊!大老爷真是英明果断,英明果断!’’这个马屁拍得过于执心里美滋滋的。邻居们下去后,过于执就提审苏戍娟。他刚同这个姑娘打个照面,还没开口问话,就进一步确认这是一件“通奸谋杀案。”他推论道:

“看她艳如桃李,岂能无人勾引?年正青春,怎会冷若冰霜?她与奸夫情投意合,自然要生比翼双飞之意。父亲阻拦,因之杀其父而盗其财,此乃人之常情。这案情就是不问,也已明白十之八九了。”

审问开始了,过于执问道:“你为何私通奸夫,偷盗十五贯钱,杀父而逃?”

苏戍娟答道:“大老爷所问之事,小女子一件也不曾做过。”

问:“你们既非亲生父女,他见你招蜂引蝶、伤风败俗,自然要来管教。于是你就怀恨在心,起了凶杀之意,是也不是?”

苏戍娟矢口否认。

过于执火了,破口大骂:“岂有此理!俗话说,拿贼拿赃,捉奸捉双,如今你与奸夫双双被捉,十五贯赃款在此,又有邻人为证,人证物证俱在,难道本官还会冤枉你不成?”苏戍娟坚决否认,过于执见她不愿招认,便对苏用刑。这一招果然“灵”得很!她受刑不过只好画供,就这样被收监了。

过于执接着审问熊友兰。熊友兰把奉命带十五贯钱去常州买货,与苏戍娟素昧平生,顺路在前引带的实际情况讲了一遍。可过于执根本就不理会熊友兰提供的情况,反而训斥熊友兰说:“伶牙俐齿,真会讲话,可是谁来信你?……苏戍娟已经招供了,你还是与我快招了罢!”见熊友兰仍不招认,就打了他四十大板,接着又动夹棍大刑。熊友兰受不了酷刑,昏倒在地,待苏醒过来后,也就只好画供了。“通奸谋杀案”就这样糊里糊涂地定了案。熊友兰和苏戍娟被判处死刑。

后来,苏州知府况钟平反了这桩冤案,真凶娄阿鼠被捉拿归案。

逻辑分析 这是一则以“预期理由”来断案的经典案例。过于执见到苏戍娟后的一番推论,表面看来似乎是言之成理,持之有据.但实际上只不过是想当然的“预期理由”罢了。过于执的想象力很强,在他的心目中,女人貌美,必有男人来勾引;姑娘年轻,必定会接受男人的勾引。这一对男女必定会发生通奸关系,接着就会企图私奔。由于父亲阻拦,这一对男女必定会杀父盗财,然后比翼双飞。过于执的错误在于:用主观想象代替了客观现实,把个别情况当成了“人之常情”,把多种可能性归结为一种可能性,又把可能性当成必然性,甚至当作现实性,就是把可能发生的事当作必定发生的事和实际上已经发生的事。因此在过于执主观地肯定了这是一件“通奸谋杀案”的前提下,又问苏戍娟:“你为何私通奸夫,偷盗十五贯钱,杀父而逃?”这种是一“复杂问语”。这种问语暗含着一个预设:“你私通奸夫,偷盗十五贯钱,杀父而逃”,可是这种预设未必就是真的。而设问把预设放进问话里,企图引诱对方承认这一预设的真实。

在对熊友兰的审问中,过于执本应对被告所提供的情况进行调查核实,因为熊友兰所提供的情况和认定他俩通奸谋杀的“证据”之间存在着矛盾:“熊、苏两人通奸私逃”的论断与“两人素不相识.偶尔一路同行”的论断不可能同真;“十五贡钱是赃款”和“十五贯钱是去常州买货的货款”这两个判断也不可能同真。判案中遇到这种逻辑矛盾,应查证落实,去伪存真,排除矛盾,才能保证判决的准确无误。然而,过于执“想当然”地认为它们是真实的,并且用刑讯逼供迫使“被告”承认,最终制造了这起冤案。

37.毛巾要涨价

在一个不太大的县城。一天,一位老太太从箱子里翻出了几条七十大寿时外甥送的毛巾,然后拿到屋外边晒了起来。隔壁邻居看见后心想:“她家怎么一下子买了这么多毛巾,莫非是毛巾要涨价?老太太的小孙女是个售货员,知道的消息准没错。”于是,一条毛巾要涨价的内部消息很快就在全城你传我、我传你地传开了。没过半天工夫,全县城各大小商店的毛巾都销售一空。而且,连枕巾、头巾、围巾等等带“巾”字儿的东西,也都一时成了紧俏品。

逻辑分析 故事中的那位邻居认定毛巾要涨价,这纯粹是以想当然为据的,而其他人则是以传闻为据。无论是以想当然为据。还足以传闻为据,他们都是把真实性尚未得到证实的判断作为论据来证明论题,因此都犯了预期理由错误。

38.小绵羊和大野狼

小绵羊为了喝水,来到河边。当时,有一只大野狼也正在喝水。突然,大野狼向小绵羊说:“喂!你把我要喝的水弄得浑浊不清啦!真是可恶,我要把你吃掉!”小绵羊回答说:“岂有此理!我在下游喝水,你在上游喝水,我怎么可能会把你上游的水弄浊呢?”大野狼听到小绵羊的回答有理,便不发一语。

过了一会儿,大野狼又找小绵羊的麻烦,说:“对了!你就是去年骂我父亲的那只小绵羊吧?我们大野狼是非常重视孝道的动物,既然你辱骂了我父亲,我就要把你吃掉!”小绵羊听了大野狼的话,疑惑地说:“去年我还没出生呢!如何能辱骂你的父亲呢?”

大野狼因为无法顺利找到毛病,便恼羞成怒:“你这孩子真爱与大人顶嘴啊!像你这样没有教养的小孩,应该要教训一下。”大野狼说完,不等小绵羊回答,就扑了过去。

逻辑分析 要主张某个判断是否正确时,必须提出能够证明该主张是否正确的理由。故事里的大野狼也是这么做的,但是它所提出的理由全都是虚假的。大野狼拿不出确凿的事实根据.就只好诉诸于武力了!

39.谁应说谢?

诚拙是寺院的住持,他的教学场所已太拥挤,需要扩建。一位富商捐献黄金500两,建立大讲堂。诚拙只说声:“好吧!我接受。”

三两黄金就足够一个人过一年舒适的生活,而现在是500两,却连一声“谢谢”也听不到,富商颇为不满,故意提醒说:“袋里可装着500两金子啊!”

诚拙回答说:“数字你早已对我说过了。”

富商说:“虽然我十分富有,但500两金子也是一大笔钱呀!”

诚拙问:“你要我致谢吗?”

富商说:“你应该感谢!”

诚拙说:“我为什么应该感谢?施主才应该感谢!”

逻辑分析 诚拙泛泛地说“施主才应该感谢”,这难以成立。难道不存在“互谢”的情况吗?难道诚拙就不必、不该回敬“感谢”吗?从逻辑上说,诚拙犯了“虚假理由”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