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启迪智慧的金钥匙:逻辑思维方法纵横谈
2668600000039

第39章 谬误与反驳(下)(5)

有关专家点评道:“送红包是个很不好的风气,不仅加重了病人的心理负担,而且也给病人及其家属添加了经济负担。医生拿惯了红包,突然有一个病人不表示,医生就有情绪,而且把它带到工作中去,有意或无意地让你吃点苦头。处于弱者地位的患者,只好以送红包了事。至于收受红包,问题更是严重。收受红包是乘人之危,趁火打劫,这对患者的心灵会造成深深的伤害,甚至会令他们以及周边的人对整个医疗队伍产生信任危机。而且,收受红包对医疗队伍也是一种伤害。一旦收受红包成为医疗行业的‘潜行规’,医德将面临灭顶之灾。”

有问题,就必须加以解决,医疗行业才能够健康持续发展。一位法律界人士说:“要有效打击‘红包现象’,国家应该对其立法,比如将医生收受红包按受贿罪论处等。目前,对医生收受红包的惩罚、打击力度很不够,而且这种打击、惩罚只在行业内部进行,难免有包庇的嫌疑。现在国家医疗资源主要集中在大型公立医院中,这些医院的医生以自己手中掌握的医疗资源,收受患者的红包,给予患者不同的医疗待遇,这就是变相受贿。国家应该修订刑法,对收红包医生予以刑事处罚。”

逻辑分析 这里只从逻辑的角度分析一下医生收受红包现象。医生给患者不同的医疗待遇,不是根据病人的病情等客观情况来正确决策,而是依据患者是否送红包、送红包的多少以及对自己私利的满足程度来主观判定,这在逻辑上属于“诉诸于私心”的谬误。

理论探讨 “诉诸于私心”的谬误是指不是依据或没有充分客观事实做证据,仅仅以私心来作为判定是非的唯一标准的错误论证。其一般模式是:对自己而言,某某人的观点是对(错)的,因为它能(不能)满足我的私心。对他人而言,某某人的观点是错(对)的,因为它是(不是)出于自私的考虑。有句名言说,几何定理(真理)要是触犯了人们的利益,也要被人推翻,这是典型的“诉诸于私心”的谬误。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所有的数都是有理数,当有人发现√2这个“无理数”后,为了维护自己的观点,竟然把发现√2的人给扔到海里!这件历史事实可以说是这句名言的最好注解。

26.他们是“蠢人”吗?

1998年,长江发大水,九江决堤,数百名解放军战士情急之下,奋不顾身,跳进江中,用自己的血肉之躯阻挡汹涌而入的洪水保护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许多中国人在电视里目睹了这可歌可泣的一幕。可是,有人却不以为然,说什么“解放军战士是一些人格扭曲者,是置自己宝贵的生命于不顾的‘蠢人’,驱使他们那样做的唯一动机是出于自私的考虑。他们是在‘沽名钓誉’,是在上演‘苦肉计’:通过自己的这一行为来获得社会的好评,从而进一步获取更大的个人利益。用一句俗语说,是‘吃小亏占大便宜”’。大家都反对他,说:“太荒谬!”他却说:“你们心里都同意我的观点,可是却不敢承认,太虚伪!”

逻辑分析 此人显然陷入了“诉诸于私心”的谬误。不错,人生活在经济社会,必定有个人利益,有自私的一面。但是,人之为人,更在于人有精神追求,有道德情操,否则和“行尸走肉”的兽类有何区别。当个人利益和社会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公而忘私”、“舍生取义”等英雄行为还是比比皆是,还是值得我们充分肯定的。如果仅仅看到并且片面地夸大人有“物质利益”的需要,势必否认、抹杀“英雄义举”的存在。

十一、诉诸于中庸的谬误

27.三八二十三

春秋战国时期,仲由至贾市闲游,见一买者与卖者争吵不休。卖者道:“我一尺鲁缟价三钱,你要八尺,共二十四钱,少一个子也不卖!”买者争辩道:“明明是三八二十三,你多要钱,是何道理?”仲由正直,笑对买者说:“三八二十四才对,你错了。”买者不服,争执不下,便要打赌。仲由性烈,当场以新买的头盔为赌注。买者也火气正旺,愿以脑袋做赌注。二人击掌为誓,均找孔子评理。孔子听了原委,笑对仲由说:“子路,你错了,快把头盔输给人家吧。”仲由一时气恼,愤然辞别师父,回家省亲。临行,孔子嘱日:“你此次探亲,当记两句话:‘古树莫存身,杀人莫动刃。”’仲由应诺,毅然回了卞国。

仲由行在途中,忽遇雷雨。漫野荒凉,无避雨之所,唯见道旁立一古树,树洞硕大,足可栖身。仲由正欲避雨洞中,突忆师嘱:“古树莫存身”,便抽身离开古树。行不多远,一道闪电,随即“喀”的一声,古树被雷击断。仲由幸免于难,心中深谢老师不已。寅夜时分,仲由方抵家中。他暗自思忖,我离家日久,妻子贞否?不如轻启门户,窥探一番。于是他跃入院墙,用刀尖拨开门闩,轻步床前,暗里一摸,竟有两个人头合枕而睡。仲由顿时怒从胆生,举刀欲砍,又忆起师嘱:“杀人莫动刃”。便放下刀,点灯一照,原来是妻、妹合床而眠。仲由吓出一身冷汗,多亏师父明鉴,才没有误杀亲人。仲由在家只住一日,便回鲁城谢过师父指点之恩。他又大惑不解地问:“老师,明明是三八二十四,您为何说二十三呢?”孔子笑日:“子路,你输了,头盔可以买到,若买缟人输了呢?”

逻辑分析 在科学事实面前,“三八”是不是“二十四”,是一回事。在人事问题上,又是另一回事。孔老夫子对得意门生的耳提面命之语,足以令人深思:在人事上,三思而后行,莫鲁莽;要适可而止、适中、适度,不能过度,当然也不能“不及”,这就是儒家所谓的“中庸之道”,这也是“三八二十三”所体现、所蕴含的真义。这里要注意,对“中庸之道”要有正确的运用,也存在一个“度”的问题,不可滥用;而且,“中庸之道”不等于“折中”,不等于“两端”之“中间”,不是“骑墙”,而是对自然和社会的关系趋于和谐的追求。否则,很容易滑向一种叫“诉诸于中庸”的谬误。

理论探讨 “诉诸于中庸”的谬误是这样一个无效论证:举不出支持其主张的正当理由,而是利用普通大众喜欢“中庸”、“折衷”的心理来“证明”自己的主张是正确的。

28.火车加价

某地铁董事局会议决定:将火车票价提升100%。经理接到命令后,立即找他那位智囊团团长师爷超商量实施加价的大计。

经理:“师爷超,现在有一件事要你替我想办法。”

身材瘦削的师爷超,微弯着身子连声应道:“可以,可以,大经理有什么吩咐?”

经理:“刚接到上头的命令,我们的火车票价要增加100%。”

师爷超:“哇!由三元增至六元,由五元加到十元,这未免太厉害一点了吧?”

经理:“嗬!连你也这样说,你在替乘客说话!你坐火车又不用给钱,加价多少与你有什么关系!”

师爷超:“不是啊!经理,你不要误会。我的意思是价钱涨得那么厉害,市民一定有诸多反对,加价就不容易达到理想。”

经理:“明知这件事很棘手,否则我也不用找你来谈。现在我们公司‘志在必得’,‘事在必行’。你替公司想个好办法吧。”

师爷超:“那么,公司想什么时候开始实施加价呢?”

经理:“三个月之内,就要实施啦!”

师爷超:‘这么急呀!等我今晚垫高枕头替你想想。”

经理:“最好这两三天之内想好办法,我可以快些回复上司。”

师爷超:“当然,当然,大经理,我办事,你放心!”

过了两天,师爷超来见经理。

经理:“师爷超,加价的事情,你想出了办法没有?”

师爷超:“当然想到了。”

经理:“真是那么快,说来听听,看你的办法如何?”

师爷超:“董事局决定要加价100%,公布之后,不用说市民一定提出抗议,我们就不容易加价100%,最后可能只加50%而已。”

经理:“这样不成!只能加价50%,我会给董事局骂惨了,两三年内加薪无望了。”

师爷超:“你不用急,先听我说出办法再说,好戏在后头嘛!”

经理:“那怎么才能加到100%呀?”

师爷超:“这样,首先我们放消息出去,说地铁火车票将要加价200%。这消息要尽快发出去。”

经理:“这样,乘客不抗议才怪呢!”

师爷超:“你怕什么?又不是马上加价,只是说说而已,他们还没有身受其害,不会吵得太厉害。等他们叫上一个月,有了加价的心理准备……”

师爷超停下来慢条斯理地喝茶。

经理:“不要卖关子啦,快说呀!”

师爷超:“然后我们找一位有头有脸的知名人士出来讲几句‘公道话’,替我们公司与乘客两方面说话,这位知名人士可以这样说……”

经理:“呀!师爷超,你画公仔不用画出肠来。我明白了。”

师爷超:“我早说过,我办事,你放心。”

三天之后,地铁公司突然宣布于三个月之后,地铁票价将会增加200%。消息发出后,市民大加反对,群情汹涌。签名抗议,示威游行……声言一个钱也不能加。过了一个月,电视台请了一位社会知名人士出面调停地铁加价事件,主持“公道”。

知名人士说:“我们做人处事,务求做到适当适中,凡事都要为别人着想一下,做事千万不要过于偏激,要适可而止,无过无不及。”

访问员:“有关地铁火车加价之事,阁下以为怎样做才是适当适中呢?”

知名人士:“我认为现在地铁公司在三个月之后车票要涨价200%,无疑是过于急进,做法太偏激,于理不合。而大多数的市民坚持一毛钱也不加,这未免也说不过去,这是另一个极端,于理也不合。”

访问员:“阁下有什么办法,可提议出来让大家参考?”

知名人士:“现在本人认为最合乎‘中道’、‘适中’的做法,就是在两者之间来一个‘中庸折衷’,只加价100%。因为这个数目,刚好是介乎0%与200%的正中间!”

很多市民在听完了这番话之后,觉得那位知名人士讲得有道理,是一位肯替市民说话的人。双方各让一步,颇合乎“中庸之道”。自此以后,对加价之事,市民的抗议行动也没有以前那么剧烈。一个月后,地下铁路公司最终如期加价100%。

逻辑分析 师爷超没有从举出加价100%的正当理由,如实际运营成本的大小、普通大众的生活水平的高低等,而是利用人们喜欢“中庸”、“折中”的心理达到了加价100%的目的。这在逻辑上犯了“诉诸于中庸”的谬误。而且,从道德的角度看,是应反对和制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