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抛开感性 保持理性
2668400000007

第7章 感性拿起,理性放下

既要拿得起又要放得下

“拿得起,放得下”是人生的真谛。所谓“拿得起”,就是想做什么事情,就敢于去做;所谓“放得下”,就是做一件事时,知道变通,该放手时就放手。“拿得起,放得下”是指在对待两难的问题上,敢于做决定。很多人终其一生都在思考这个问题,所以我们说“拿得起,放得下”是人生最大的选择。

一天,老和尚带着小和尚出门化缘,路过一条小河时,见到一名女子站在河边不敢过河。老和尚就对女子说,“我来背你过河”,便将女子背在身后涉水过河。小和尚见到老和尚的这一举动很是惊诧,心中百般不解,却又不敢轻易打探,只得一路跟随在后。走出数十里后,小和尚实在忍耐不住,便开口问师傅,“刚才你背女子过河,难道不怕触犯了戒律?”老和尚并没有正面解释,只是轻描淡写地笑答“我到了岸边就已经放下了,你怎么背了几十里路,到现在还没有放下呀?”

在这个世界上,为什么有的人活的轻松,而有的人活得沉重?前者是拿得起,放得下;而后者是拿得起,却放不下,所以沉重。很显然,故事中的老和尚属于前者,而小和尚属于后者。所以,我们要学会既要拿得起又要放得下。

“拿得起,放得下”是一种心态,一种对待生活的态度,一切都在平平常常之间,没有刻意去追求什么。这样,我们才无烦恼,生活才快乐。

拿得起,实为可贵;放得下,才是人生处世之真谛。只有放得下,才能将该拿得起的东西更好地把握住,从而抓住最重要的东西。只有这样,你的人生才会有一个好的结局。

《庄子》中有这样一篇文章:

肩吾与孙叔敖是同乡,两人在一个村子里长大,可是也算不得什么深交。

孙叔敖长大后到外面谋生,直到退休才又再回到村子来安度余年。有一天,两人在树下乘凉饮茶,肩吾问孙叔敖说:“一般做过官的人衣锦还乡大都兴建豪宅,围起高高的篱笆,深怕别人抢夺他的钱财,危害他的生命;而你曾经三度为相,当你做宰相时,我感觉不出你家的老宅子有什么改变,当你三度罢相,这一回,你告老还乡,我也感觉不出你有什么怅然若失之态。刚开始的时候,我还怀疑你是深藏不露,喜怒不形于色,可是这一段时间,你天天在这里喝茶乘凉,显得一副悠闲自得的样子,我才相信,你是真的不把在朝在野这档事放在心上。荣华富贵,归隐乡林都不能影响你,你到底是怎么做到的呢?”

孙叔敖说:“我又有什么过人之处呢?我不过是因为官职来到我身上,我不能推卸;官职离开我,我也留不住。我觉得得官失官都不是我能决定的,所以就没有忧愁。我又有什么过人之处呢?再说,得与失究竟是在令尹的职位上呢,还是在我身上?如果是在令尹的职位上,那就与我无关;如果是在我身上,那就与令尹的职位无关。我要考虑的是做到心满意足,从容自得,哪有闲心思想什么人的贵贱呢?”

一个人在处世中,拿得起是一种勇气,放得下是一种肚量。对于人生道路上的鲜花、掌声,有处世经验的人大都能等闲视之,屡经风雨的人更有自知之明。但对于坎坷与泥泞,能以平常之心视之,就非常不容易。大的挫折与大的灾难,能不为之所动,能坦然承受,这则是一种胸襟和肚量。

拿得起,是一种能力;放得下,是一种境界。真正的强者,既要能拿得起,更要懂得放得下。

主动吃亏也是一种福气

在人生的历程中,吃亏和受益是互为存在、相互转换的。一个人不可能事事都受益,有些事情当时即使真得受益了,最终导致的结果仍有可能是吃亏;而有些事情表面上看,可能是吃亏了,但事后仍有可能会出现一个受益的结果。

亨利·霍金士是美国亨利食品加工工业公司总经理。有一次他突然从化验室的报告单上发现,他们生产食品的配方中,起保险作用的添加剂有毒,虽然毒性不大,但长期服用对身体有害。如果不用添加剂,则又会影响食品的鲜度。亨利·霍金士考虑了一下,他认为应以诚对待顾客,于是他毅然把这一有损销量的事情告诉了每位顾客,随之又向社会宣布,防腐剂有毒,对身体有害。他做出这样的举措之后,使他自己承受了很大的压力,食品销路锐减不说,所有从事食品加工的老板都联合起来,用一切手段向他反扑,指责他别有用心,打击别人,抬高自己,他们一起抵制亨利公司的产品,亨利公司一下子跌到了濒临倒闭的边缘。苦苦挣扎了4年之后,亨利的食品加工公司已经倾家荡产,但他的名声却家喻户晓。这时候,政府站出来支持霍金士了。亨利公司的产品又成了人们放心满意的热门货。亨利公司在很短时间内便恢复了元气,规模扩大了两倍。亨利食品加工公司一举成了美国食品加工业的“龙头公司”。

华人首富李嘉诚曾说:“有时看似是一件很吃亏的事,往往会变成非常有利的事。”这就是吃亏是福,这就是现实生活的得失之道。小处吃亏,大处受益,暂时吃亏,长远受益。如能将个人的得失置之度外,便可宽心自如地对待周遭的人与事,时时从大局着眼,从长远利益考虑问题——这就是智者的选择。生活中总有一些聪明的人,能从吃亏中学到智慧。

汉武帝时期,有个在朝官吏叫主父偃,时任郎中。他为人忠厚老实,遇事谦虚礼让,在朝野中人缘不错。有一年临近除夕,皇上赐给群臣每人一只外番进贡的活羊。

具体分配时,负责人犯了愁:因为这批羊有大有小,肥瘦不均,难以分发。大臣们纷纷献策:

有人主张把羊只通通杀掉,肥瘦搭配,人均一份;

有人主张抓阄分羊,好孬全凭运气……

朝堂上像炸开了锅,七嘴八舌争论不休。这时,主父偃说话了:“分只羊有这么费劲吗?我看大伙儿随便牵一只羊走算了。”说完,他率先牵了最瘦小的一只羊回家过年。

众大臣纷纷效仿,羊很快被分发完毕,众人皆大欢喜。就这样,摆在大臣们面前的一道难题一下子就迎刃而解了。从此,他也赢得了众大臣的尊敬。

后来,这件事传到汉武帝的耳中,汉武帝很是欣赏,他又被朝廷提拔为中大夫。这位大臣既得到了众大臣尊敬,又得到了皇帝的器重。对于这位大臣来说,亏己不正是福吗?

吃亏是福,关键在于心,在于不计较小小得失。生活中,懂得吃亏的人才是真正的智者。现实生活中,能够主动吃亏的人实在太少,这并不仅仅因为人性的弱点让人很难拒绝摆在面前的诱惑;更是因为大多数人缺乏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不能舍弃眼前小利而争取长远利益。其实,学会吃亏,善于吃亏,乐于吃亏,这并不通通是一个人无能、无用、无知的表现,很大程度上这也是一个人的品行伟大于否,思想高尚于否,行为善良于否的写真。

王林是一个刚刚毕业大学生,受聘于国内某知名出版社任编辑一职。他不但文笔很好,而且工作积极主动。那时,出版社正在进行一套大型工具丛书的编辑,每个人都很忙,但社长并没有增加人手的打算,于是编辑部的人也被派到发行部和业务部帮忙,但整个编辑部只有王林接受社长的指派,其他的人都是去一两次就抗议了,甚至还有人说王林太傻,做无用功。但王林却说:吃亏就上占便宜嘛!事实上也看不出他有什么便宜可占,因为他要帮忙包书、送书,像个苦力工一样!他真是个可随意指挥的员工,后来他又去业务部,参与直销的工作。此外,连取稿,跑印刷厂,邮寄……只要开口要求,他都乐意帮忙!反正吃亏就占便宜嘛!他总是这么说。

两年后,王林自己成立了一家出版公司,生意很。原来,他是在吃亏的时候,把一家出版社的编辑,发行,直销等工作都摸熟了。他真的是占了便宜啊!

吃亏就是占便宜。我们都应该记住,这是积累工作经验,提高自己做事能力,扩大人际关系网络的最好办法。如果样样都想占便宜,那最后一定会吃亏,而且还可能吃大亏。所以,“吃亏是福”是一种处世的智慧。我们要调自己整心态,坦然面对吃亏,从而让我们能在人生路上走得一帆风顺。

人生之路是一条选择之旅

20世纪最伟大的哲学家萨特说过一句富于哲理的话,他说:“人有选择的自由,但是人没有不选择的自由。”这大师的话道出了这样一个真理:人生处处有选择。

选择是把握人生命运的最伟大的力量。谁掌握了选择的力量,谁就掌握了人生的命运。

名震世界的男高音歌唱家帕瓦罗蒂,就是因正确的人生选择而极大地向人们展示了他歌唱方面的才华。

帕瓦罗蒂小时候的就显示出了唱歌的天赋。长大后,他仍然喜欢唱歌,但是他更喜欢孩子,并希望成为一名教师。于是,他考上了一所师范学校。

临近毕业的时候,帕瓦罗蒂问父亲:“我应该怎么选择?是当教师呢,还是成为一个歌唱家?”他的父亲这样回答:“孩子,如果你想同时坐两把椅子,你只会掉到两个椅子之间的地上。在生活中,你应该选定一把椅子,并且在选定之后,就要义无反顾地坚持到底。”

听了父亲的话,帕瓦罗蒂选择了唱歌这把椅子。可遗憾的是,七年的时间过去了,他还是无名小辈,他甚至想到了放弃歌唱事业。但帕瓦罗蒂想起了父亲的话,于是他坚持了下来。

又经过了一番努力后,帕瓦罗蒂终于崭露头角,并且声名节节上升,成为了活跃于国际歌剧舞台上的最佳男高音。

当一位记者问帕瓦罗蒂成功的秘诀时,他说:我的成功在于我在不断的选择中选对了自己施展才华的方向,我觉得一个人如何去体现他的才华,就在于他要选对人生奋斗的方向。

人生成败,源于选择。在这个世界上,通向成功的道路何止千万条,但你要记住:所有的道路不是别人给的,而是你自己选择的结果。所以,你有什么样的选择,也就有了什么样的人生。

有三个人要被关进监狱三年,监狱长给他们三个一人一个要求。

美国人爱抽雪茄,要了三箱雪茄。

法国人最浪漫,要一个美丽的女子相伴。

而犹太人说,他要一部与外界沟通的电话。

三年过后,第一个冲出来的是美国人,嘴里鼻孔里塞满了雪茄,大喊道:“给我火,给我火!”原来他忘了要火了。

接着出来的是法国人。只见他手里抱着一个小孩子,美丽女子手里牵着一个小孩子,肚子里还怀着第三个。

最后出来的是犹太人,他紧紧握住监狱长的手说:“这三年来我每天与外界联系,我的生意不但没有停顿,反而增长了200%,为了表示感谢,我送你一辆劳施莱斯!”

今天的生活源于我们昨天的选择,明天的发展源于今天的选择。人生是一种选择,不一样的选择,有不一样的结果。

选择是明智者的诠释,它可以决定你的事业和生活的成败!人的一生,只有一件事不能由自己选择——自己的出身。其他的一切,皆是由自己选择而来。因为选择的权力在我们自己的手中。

有一位哲人说过,上帝在人出生后都给每个人一幅人生的地图,这些地图的起点和终点都是相同的,中间的许多岔路要靠我们自己去选择。

在这个很精彩且很复杂的世界里,无论是强者还是弱者,无论是成功者还是失败者,无论是大人物还是小人物,他们之间最重要的区别就是对人生之路选择的差别。

有一位富有的商人在去世前,将两个儿子叫到床前,从枕头底下拿出一把钥匙,对他们说道:“我一生所赚得的财富,都锁在这把钥匙能打开的箱子里。可是现在,我只能把这把钥匙给你们兄弟二人中的一人。”

兄弟俩惊讶地看着父亲,几乎异口同声地问道:“为什么?这太残忍了!”

“的确有些残忍,但这也是一种善良。”父亲停了一下,又继续说道:“现在,我让你们自己选择。选择这把钥匙的人,必须承担起家庭的责任,按照我的意愿和方式,去经营和管理这些财富。拒绝这把钥匙的人,不必承担任何责任,生命完全属于你自己,你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和方式,去赚取我箱子以外的财富。”

兄弟俩听完,心里开始有了动摇。接过这把钥匙,可以保证你一生没有苦难,没有风险,但也因此而被束缚,失去自由。拒绝它?毕竟箱子里的财富是有限的,外面的世界更精彩,但是那样的人生充满不测,前途未卜,万一……

父亲早已猜出兄弟俩的心思,他微微一笑:“不错,每一种选择都不是最好,有快乐,也有痛苦,这就是人生,你不可能把快乐集中,把痛苦消散。最重要的是要了解自己,你想要什么?要过程,还是要结果?”兄弟俩豁然开朗。哥哥说,我要这把钥匙。弟弟说,我要去闯荡。二人权衡利弊,最终各取所需。这样的结局,与父亲先前的预料不谋而合。

二十多年过去了,兄弟俩经历、境遇迥然不同。哥哥生活舒适安逸,把家业管理得井井有条,性格也变得越来越温和儒雅,特别是到了人生暮年,与去世的父亲越来越像,只是少了些锐利和坚韧。弟弟生活艰辛动荡,几起几伏,受尽磨难,性格也变得刚毅果断。与二十年前相比,相差很大。最苦最难的时候,他也曾后悔过,怨恨过,但已经选择了,已经没有退路,只能一往无前,坚定不移地往前走。经历了人生的起伏跌宕,他最终创下了一份属于自己的事业。这个时候,他才真正理解父亲,并深深地感谢父亲。

人生是一种选择。不一样的选择,就有不一样的结果。向左走?向右走?选择权在你的手中。人生的地图上,处处是十字路口。你每一个选择都是在为自己种下一颗命运的种子。

平常心看待一切

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个信徒问慧海禅师:“您是有名的禅师,可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

慧海禅师答道:“有。”

信徒问道:“是什么呢?”

慧海禅师答道:“我感觉饿的时候就吃饭,感觉疲倦的时候就睡觉。”

“这算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每个人都是这样的,有什么区别呢?”慧海禅师答道:“当然是不一样的!”

“为什么不一样呢?”信徒问道。

慧海禅师说道:“他们吃饭的时候总是想着别的事情,不专心吃饭;他们睡觉时也总是做梦,睡不安稳。而我吃饭就是吃饭,什么也不想;我睡觉的时候从来不做梦,所以睡得安稳。这就是我与众不同的地方。”

慧海禅师继续说道:“世人很难做到一心一用,他们在利害中穿梭,囿于浮华的宠辱,产生了‘种种思量’和‘千般妄想’。他们在生命的表层停留不前,这是他们生命中最大的障碍,他们因此而迷失了自己,丧失了‘平常心’。要知道,只要将心灵融入世界,用心去感受生命,才能找到生命的真谛。”

故事中所谓的平常心,就是指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出现的对于周围所发生的事情的一种心态。平常心,不过是普通人的平凡心态而已,说穿了即是吃饭好好吃,睡觉好好睡,做事当认真,为人不计较。当然,不能说无论什么样的心态都属于“平常心”,或者说任何一个人都可具备平常心。平常心应该是一种“常态”,是具备一定修养才能经常持有的,因为它属于一种维系终身的处世哲学。

有一位禅师有三个弟子,有一天,师父问三人:“门前有二棵树,荣一棵,枯一棵,你们说是枯的好、还是荣的好?”大徒弟说:“荣的好。”二徒弟说:“枯的好。”三徒弟说:“枯也由它,荣也由它。”其实,无论你选择前两者中的哪一种心态,都会产生得失之心,因受外境影响而或喜或悲;如以一颗平常心来看待,枯也由它,荣也由它,则无论世事如何变迁,皆可泰然处之。所以说,以平常心观不平常事,则事事平常。

人的平常心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经历磨难、挫折后的一种心灵的感悟,一种精神的升华。一个人有了平常心态,就会没有嫉妒,没有猜疑,没有怨恨,没有恐惧;就会对生活感到欢悦,情绪稳定,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就会生死无忧,顺其自然,进退从容,得失如一,永无烦恼。

平常心不是“看破红尘”,平常心不是消极遁世;平常心是一种境界,平常心是积极人生,平常心是道。不以物喜,不以己忧;无时不乐,无时无忧。拥有一颗平常的心,我们就能淡然地面对金钱与权势,泰然地面对成功与失败,坦然地面对风光与平凡,畅然地面对现实与理想,悠然地享受生活给予我们地分分秒秒,点点滴滴。

吉姆·特纳40岁的时候继承了一笔财产,拥有了一家资产达30多亿美元的公司。然而,面对丰厚的钱财,他表现的非常淡然,他对公司资产全面盘点,以50年作基数,减去自己和全家所需,除去应付的银行利息、公司支出、生产投资等等,然后拿出3000万美元为家乡建了一所大学,其余的钱捐给了美国社会福利基金。人们大惑不解,他说,“对我来说,这笔钱已经没有什么实质意义,去掉它,就是去掉了我的负担。”面对加勒比海海啸给公司造成1亿多美元的损失,他在董事会上依然谈笑风生:“纵然失去了1亿美元,但我还是比你们富有10倍,我有多于你们10倍的快乐。”他的一个孩子因车祸不幸身亡,他说:“我有5个孩子,失去1个痛苦,还有4个幸福。”

吉姆·特纳这种淡化过去的心态,给了人们一个有益的启示:人生中,有很多事情是我们所不能改变了的,我们能改变的只有自己的心态,我们需要保持一颗平常心。如果我们不用一颗平常的心去看待生活,去对待工作,那么生活和工作就会有无尽的烦恼。

保持一颗平常心,实质上也就是把外在的世界和内心保持一个平衡点。有了这种平衡,人,会少些焦虑,少些浮躁;多一份安适,多一份恬谧,心似一泓碧水,清澈明亮,继而胸襟为之开阔。

在现实生活中,保持平常心,就是保持一种轻松平和的心态,正确地看待自己,宽容地对待别人,努力与周围的环境保持和谐。人生活在社会中,自然要与他人、与社会发生这样那样的联系,这就有一个以什么样的心态和方式去做人做事的问题。一个人能够保持轻松平和的心态,就能不被物欲束缠住心灵、不被狭隘遮住视线,妥善处理方方面面的关系,更好地干事创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都是欲望惹的祸

人的欲望是与生俱来的,沉湎于欲望而不能自拔者称之为贪婪。有贪婪心态的人总希望得到更多,总是不知满足,结果命运让他失去一切,贪心只会愚弄自己。

有一次,苏格拉底带着他的弟子在野外修行,他们来到一块麦田前,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从现在开始,你们从这块田地一边走到另一边,在田里捡一穗最大的麦穗,如果谁捡到了,这块田地就归谁。”

弟子们听了,都兴奋地拍起了手。

苏格拉底笑了笑,接着说:“但有一个前提,就是你们只能拾一支并且谁也不准回头重新拾。”

弟子们满不在乎地说:“好,这还不简单。”

“既然如此,那我就在对面等你们。”于是,苏格拉底就坐在田地的对面的大树下等待结果。弟子们一起冲进田地,从一边走到对面,但最后他们却都失败了,而且双手空空的。原因很简单,那就是他们都以为最大的麦穗在前头,看了看,比一比,都觉得眼前的不够大,所以他们的目光总是放在最前方,一路上也总是匆匆向前,结果到了尽头才发现其实最大的麦穗早已错过了,被自己遗弃在寻找的路上。

这故事说明了一个道理:人的欲望永不能满足,贪念使人们丧失了明确判断的能力。人们总想要得到更多的东西,所以“贪”成为了是大多数人的毛病。好东西总是吸引人的,如果你只想抓住自己想要的东西不放,然而越是抓得紧,越是抓住不放,失去的往往也就越多,结果可能什么也得不到。

据说,在阿尔及尔地区生活着一些贪婪的猴子,它们经常偷食农民的大米,当地的人们很伤脑筋。后来,人们根据这些猴子的特性,发明了一种捕捉猴子的巧妙方法:人们把一只葫芦型的细颈瓶子固定好,系在大树上,再在瓶子中放入猴子最喜欢的大米。当猴子见到瓶子中的大米后,就把爪子伸进瓶子去抓大米。这瓶子的妙处就在于猴子的爪子刚刚能够伸进去,等它抓起一把大米时,爪子就怎么也拉不出来了。

猴子急于吃到瓶子中的大米,贪婪的本性更使它不可能放下已经到手的大米,就这样,它的爪子也就一直抽不出来,只好死死的守在瓶子旁边。第二天早晨,人们把它抓住的时候,它依然不会放开爪子,直到把那米放入嘴里。

动物尚且贪婪无度,人性的贪婪更是如此。禁不住诱惑,欲壑难填的人往往会在不知不觉中陷入欲望的陷阱,不能自拔。世人如何不心安,只因放纵了欲望,人生的痛苦也是源于贪欲。

有一只船快沉的时候,船上所有的人顾不得财物,纷纷离船逃命去了。有一水手,舍不得财物沉在海里,也舍不得他的命丢在那里,所以他就先拿了一个最好的救生圈,围在自己的胸前,并对自己说:“现在命是保险的了,现在可用一点工夫,去发横财。”于是,他跑到舱底下去搜括金钱,钞票。所得真是不少,他拿块大布,包满金洋钞票,绑在自己腰里,跑到船面上。现在船快沉了,时机不可再失,他就望海一跳,盼藉救生圈浮在水面,等人来救。但很奇怪,一跳下海,并不上浮,就像一块石头,一直沉到海底。救生圈失了功效么?为何沉下去呢?因为金钱太重。救生圈的力量只够救他自己,救生圈的力量不够救他和他金钱。

人就是一种贪婪的动物,永远没有满足的时候,所以也常常把自己逼得有气无力,好想放松一下,可一旦放松,又好像要失去一些东西,又不得不把自己往不满足的方向推,到头来人财两空。做人如果不能控制自己的欲望,就会成为欲望的奴隶,最终丧失自我,被欲望所役。

放弃也是一种胜利

美国著名哲学家、文学家爱默生曾说过:“人生最大的智慧是懂得放弃,我们每个人都有难以割舍的东西。放弃了,也许是一种胜利。”的确,人生面临许多选择,而选择的前提是懂得放弃,正确而果断地放弃,即是选择的成功。

在一片茂密的丛林中,有一只饥饿的老虎出来寻找食物。此时,猎人早已布置了陷阱,等待老虎的出现。饥饿的老虎四处寻找着猎物,茂密的树叶遮蔽了老虎的视线,它不知道猎人的陷阱就在附近。这时,老虎看到前方似有猎物出现,于是奋力追赶,忽然老虎的脚掌被一个铁圈钩住了。老虎想挣脱束缚,但是铁圈把它牢牢地固定在了原地。这时,手拿猎枪的猎人出现了,他一步步向老虎逼近,老虎似乎感觉到了死亡的预兆。此时,猎人端起了猎枪正向它瞄准,老虎不再犹豫,它用尽全身的力气,猛地挣脱了铁链。但是,老虎的脚掌却留在了铁圈上。老虎忍痛离开了这个危机四伏的危险地带。

老虎断了一只脚自然是很痛苦的,但是因此而保存了性命,就是聪明的选择,所谓“断尾求生”。当人们面临艰难的抉择时,也应该像求生的老虎一样,果断地做出取舍,不要犹豫不决,才是高效率的执行者。

对无法得到的东西,忍痛放弃,那是一种豁达,也是一种明智。必须割舍而不肯割舍,则是疑虑与执迷,对自己有害无益。能在必须割舍时,毅然地割舍,乃是坚强与洒脱。不要以为只有能“取得”的人才是大智大勇,那些能毅然“割舍”的人,其实具有更高的智慧与更大的勇气。

放弃既是一种理性的表现,也不失为一种豁达之举。放弃并不是消极地放手,而是需要睿智的思想和博大的胸怀。生活有时会逼迫你,不得不交出权力,不得不放走机遇,甚至不得不抛下爱情。你不可能什么都得到,生活中应该学会放弃。放弃会使你显得豁达豪爽。放弃会使你冷静主动,放弃会让你变得更智慧和更有力量。

放弃是面对人生、面对生活的一种清醒的选择,只有学会放弃那些本该放弃的东西,生命才会轻装上阵一路高歌;只有学会放弃走出烦恼的困扰,生活才会倍感绚丽富有朝气。

人之一生,需要我们放弃的东西很多。古人云,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如果不是我们应该拥有的,我们就要学会放弃。几十年的人生旅途,会有山山水水,风风雨雨,有所得也必然有所失,只有我们学会了放弃,我们才能拥有一份安然祥和的心态,才会活得更加充实、坦然和轻松。

有一个学校举行智力竞赛,校长对参加决赛的6名选手说:“我现在把你们分别关在6间教室里,门外有人把守。我看你们谁有办法,只说一句话,就能让门卫把你放出来。不过有两个条件,一是不准硬闯出门,二是即便放出来,也不能让门卫跟着你。”

3个小时过去了,仍没有一个人发出声响。有个学生很惭愧地低声对门卫说:“叔叔,这场比赛太难了,我不想参加这场竞赛了,请您让我出去吧。”

门卫听了,打开房门让他走了出来。然而走出大门的小家伙随即又回来了,他走到大厅里对校长说:“校长,您看,按您的要求,我办到了!”

校长高兴地说:“好孩子,你确实是这次竞赛的胜利者!”

古人云:塞翁失马,焉知其福。学会放弃就是审时度势,扬长避短,把握时机,明智的放弃胜于盲目的执著。

放弃,其实就是一种选择。走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你必须学会放弃不适合自己的道路;面对失败,你必须学会放弃懦弱;面对成功,你必须学会放弃骄傲;面对老弱病残,你必须学会放弃冷漠,实施救助……我们只有在困境中放弃沉重的负担,才会拥有必胜的信念。放弃我们必须放弃的、应该放弃的,甚至比拥有更重要。

放弃是生活时时面对的清醒选择,学会放弃才能卸下人生的种种包袱,轻装上阵,安然地等待生活的转机,度过风风雨雨,懂得放弃,才拥有一份成熟,才会活得更加充实,坦然和轻松。

懂得放手才会轻松快乐

人生是复杂的,有时又很简单,甚至简单到只有取得和放手。应该取得的完全可以理直气壮,不该取得的则当毅然放手。取得往往容易心地坦然,而放手则需要巨大的勇气。若想驾驭好生命之舟,每个人都面临着一个永恒的课题——如何放手。

老人带着他的学生打开了一个神秘的仓库。这个仓库里装满了放射着奇光异彩的宝贝,也不知存放者是谁。仔细看,每个宝贝上都刻着清晰可辨的字纹,分别是:骄傲、正直、快乐、爱情……

这些宝贝都是那么漂亮,那么迷人,年轻人见一件爱一件,抓起来就往口袋里装。

可是,在回家的路上,他才发现,装满宝贝的口袋是那么的沉。没走多远,他便感觉到气喘吁吁,两腿发软,脚步再也无法挪动。

老人说:“孩子,我看还是丢掉一些宝贝吧,后面的路还长着呢!”

年轻人恋恋不舍得在口袋里翻来翻去,不得不咬咬牙丢掉两件宝贝。但是,宝贝还是太多,口袋还是太沉,年轻人不得不一次又一次的停下来,一次又一次咬着牙丢掉一两件宝贝。“痛苦”丢掉了,“骄傲”丢掉了,“烦恼”丢掉了……口袋的重量虽然减轻了不少,但是年轻人还是感到它很沉很沉,双腿依然像灌了铅一样的重。

“孩子”,老人又一次劝道,“你再翻一翻口袋,看还可以丢掉些什么?”

年轻人终于把沉重的“名”和“利”也翻出来丢掉了,口袋里只剩下“谦虚”、“正直”、“快乐”、“爱情” ……一下子,他感到说不出的轻松和快乐。

但是他们走到离家只有一百米的地方,年轻人又一次感到了疲惫,前所未有的疲惫,他真的再也走不动了。

“孩子,你看还有什么可以丢掉的,现在离家只有一百米了。回到家,等恢复体力还可以回来取。”

年轻人想了想,拿出“爱情”看了又看,恋恋不舍地放在路边。

他终于走回了家。

可是他并没有想象中的那样高兴,他在想着那个让他恋恋不舍的“爱情”。老人过来对他说:“爱情虽然可以给你带来幸福和快乐。但是,它有时也会成为你的负担。等你恢复了体力还可以把它取回,对吗?”

第二天,年轻人恢复了体力,按着来时路拿回了“爱情”。他真是高兴极了,他欢呼,他雀跃。他感到了无比的幸福和快乐。这时,老人走过来抚摸着他的头,舒了一口气:“啊,我的孩子,你终于学会了放手!”

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学会放手,而不要一味地索取。懂得放手才会轻松快乐,背着包袱走路总是很累的。

从前有个书生,因一度相爱的人嫁给了别人而一病不起,家人用尽各种办法都无济于事,眼看他奄奄一息。这时路过一游方僧人,得知情况,决定点化他一下。僧人走到书生床前, 怀里摸出一面镜子,叫书生看。书生看到茫茫大海,一名遇害的女子衣不蔽体地躺在海滩山。路过一人,看了一眼,摇摇头,走了……又路过一人,将衣服脱下,给尸体盖上,走了……再路过一人,过去,挖了个坑,小心翼翼地将尸体掩埋了。

书生不明白其道理。

僧人解释道,“那具海滩上的女尸,好比是你深爱的女人。你,好比是那第二个路过的人,你们之间的爱只是一件衣服的恩情与缘分,而那个最后将她掩埋的人,才是她想要与之一生一世的人,因为在过来过往的人当中,只有他一个人给了她彻底的体恤,永久的心安。”

书生大悟,刷的一下从床上坐起来,病愈。

人生就像是我们在列车上的一次长途旅行,到了站点,你就必须下车。沉迷于过往的人将永远生活在痛苦和遗憾之中。所以,我们必须学会人生的一堂重要课程——懂得放手。

人生有太多的诱惑,不懂得放手,只能在诱惑的漩涡中伤生。人生有太多的欲望,不懂得放手,就会在人生的道路上迷失方向。人生有太多的无奈,不懂得放手,就只能与忧愁相伴。但愿我们都能学会放手,学会选择我们的生活。

选择一种生活态度

有些人总喜欢说,他们现在的境况是别人造成的。环境决定了他们的人生位置。这些人常说他们的情况无法改变。但往往环境能左右一些意识上的感观,却不是造成实际境况的主因。说到底,如何看待人生,由我们自己的态度决定的。

塞尔玛陪伴丈夫驻扎在一个沙漠的陆军基地里。她丈夫奉命到沙漠里去演习,她一个人留在陆军的小铁皮房子里,天气热得受不了--在仙人掌的阴影下也有华氏125度。她没有人可谈天,只有墨西哥人和印第安人,而他们不会说英语。她非常难过,于是就写信给父母,说要丢开一切回家去。她父亲的回信只有两行,这两行信却永远留在她心中,完全改变了她的生活:两个人从牢中的铁窗望出去,一个看到泥土,一个却看到了星星。

塞尔玛一再读这封信,觉得非常惭愧,她决定要在沙漠中找到星星。塞尔玛开始和当地人交朋友,他们的反应使她非常惊奇,她对他们的纺织、陶器表示兴趣,他们就把最喜欢但舍不得卖给观光客人的纺织品和陶器送给了她。塞尔玛研究那些引人入迷的仙人掌和各种沙漠植物、物态,又学习有关土拨鼠的知识。她观看沙漠日落,还寻找海螺壳,这些海螺壳是几万年前,这沙漠还是海洋时留下来的--原来难以忍受的环境变成了令人兴奋、流连忘返的奇景。

是什么使这位女士内心有这么大的转变?

沙漠没有改变,印第安人也没有改变,但是这位女士的念头改变了,心态改变了。念头之差使她把原先认为恶劣的情况变为一生中最有意义的冒险。她为发现新世界而兴奋不已,并为此写了一本书以《快乐的城堡》为书名出版了。她从自己造的牢房里看出去,终于看到了星星。

态度就像磁铁,不论我们的思想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我们都受着它的牵引。而思想就像轮子一般,使我们朝一个特定的方向前进。虽然我们无法改变人生,但我们可以改变人生观;虽然我们无法改变环境,但是我们可以改变心境。虽然我们无法调整环境来完全适应自己的生活,但我们可以调整态度来适应一切的环境。

所以,调整你的心态,鼓起生活的信心,改变眼下的处境,至少,不要退到你已经见识过的比现在还糟糕的境地。选择了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你将获得的一个别样的人生。

有这样一则故事:

一个穷人与妻子,六个孩子,还有女儿女婿,共同生活在一间小木屋里,局促的居住条件让他感到活不下去了,便去找智者求救。他说,我们全家这么多人只有一间小木屋,整天争吵不休,我的精神快崩溃了,我的家简直是地狱,再这样下去,我就要死了。智者说,你按我说的去做,情况会变得好一些。穷人听了这话,当然是喜不自胜。智者听说穷人家还有一头奶牛、一只山羊和一群鸡,便说,我有让你解除困境的办法了,你回家去,把这些家畜带到屋里,与人一起生活。穷人一听大为震惊,但他是事先答应要按智者说的去做的,只好依计而行。

过了一天,穷人满脸痛苦地找到智者说,智者,你给我出的什么主意?事情比以前更糟,现在我家成了十足的地狱,我真的活不下去了,你得帮帮我。智者平静地说,好吧,你回去把那些鸡赶出房间就好了。过了一天,穷人又来了,他仍然痛不欲生,他哭诉说,那只山羊撕碎了我房间里的一切东西,它让我的生活如同噩梦。智者温和地说,回去把山羊牵出屋就好了。过了几天,穷人又来了,他还是那样痛苦,他说,那头奶牛把屋子搞成了牛棚,请你想想,人怎么可以与牲畜同处一室呢。“完全正确,”智者说,“赶快回家,把牛牵出屋去!”?

过了半天,穷人找到智者,他是一路跑着来的,满脸红光,兴奋难抑,他拉住智者的手说:“谢谢你,智者,你又把甜蜜的生活给了我。现在所有的动物都出去了,屋子显得那么安静,那么宽敞,那么干净,你不知道,我是多么开心啊!”

在任何特定的环境中,人们还有一种最后的自由,就是选择自己的态度。成功是因为态度,幸福与快乐也取决于个人的态度。一个人只要改变内在的心态,就可以改变外在的生活环境和生存状态,这是我们这代人最伟大的发现。态度决定着人生的成败:我们怎样对待生活,生活就怎样对待我们。

不要为打翻了的牛奶而哭泣

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人因为自己做错了某件事,便终日陷在无尽的自责、哀怨和悔恨之中,这无疑是一种严重的精神消耗,只会令我们痛苦不堪。莎士比亚曾说:“聪明的人永远不会坐在那里为他们的过错而悲伤,却会很高兴地去找出办法来弥补过错。”所以,我们没有必要整日缅怀过去的错误,既然过错已经发生,我们所需要的是从过错中总结经验得失,避免下一次再犯。

保罗博士是纽约市一所中学的老师,他曾给他的学生上过一堂难忘的课。这个班级的多数学生常常为过去的成绩感到不安。他们总是在交完考试卷后充满忧虑,担心自己不能及格,以至影响了下一阶段的学习。

有一天,保罗博士在实验室讲课,他先把一瓶牛奶放在桌子上,沉默不语。学生们不明白这瓶牛奶和所学课程有什么关系,只是静静地坐着,望着保罗博士。保罗博士忽然站了起来,一巴掌把那瓶牛奶打翻在水槽之中,同时大声喊了一句:“不要为打翻的牛奶哭泣!”然后,他叫所有的学生围拢到水槽前仔细看那破碎的瓶子和淌着的牛奶。博士一字一句地说:“你们仔细看一看,我希望你们永远记住这个道理。牛奶已经淌光了,不论你怎样后悔和抱怨,都没有办法取回一滴。你们要是事先想一想,加以预防,那瓶奶还可以保住,可是现在晚了,我们现在所能做到的,就是把它忘记,然后注意下一件事。”

保罗博士的表演,使学生学到了课本上从未有过的知识。许多年后,这些学生仍对这一课留有极为深刻的印象。

“不要为打翻了的牛奶而哭泣!”多么发人深省的话语。看似简单的一句话,却意义深刻,它其实是告诉我们一种对待错误,失误的心态——不要为自己的过失而苦恼。对过去的错误,有机会补救,就尽力补救,没有机会补救,就坚决将其丢到一边,不要陷在过去的泥沼里,越陷越深,无力自拔,否则你将错失更多的东西。正如泰戈尔所言,如果你因为错过太阳而流泪,那么你也将错过月亮和星辰。

有一个老人特别喜欢收集各种古董,一旦碰到心爱的古董,无论花费多少钱都要想方设法买下来。有一天,他在古董市场上发现了一件向往已久的古代瓷瓶,于是,就花了很高的价钱把它买了下来。他把这个宝贝绑在自行车后座上,兴高采烈地骑车回家。谁知,由于瓷瓶绑得不牢靠,在途中“咣当”一声从自行车后座上滑落下来摔得粉碎。这位老人听到清脆的响声后连头也没回继续向前骑车。这时,路边有位热心人对他大声喊道:“老人家,你的瓷瓶摔碎了。”老人仍是头也不回地说:“摔碎了吗?听声音一定是摔得粉碎,无可挽回了!不一会儿,老人家的背影消失在了茫茫人海中。

生活中,有太多的变数,就像古董瓷瓶不小心被摔碎,牛奶杯突然之间打翻了一样,事情一旦发生,就绝非一个人的心境所能变的。如果心里整天想着它,怎么也挥不去那个阴影,怎么也摆脱不了那种懊悔,为此反反复复孤枕难眠,这样就放大了痛苦,带给自己的将是更大更多的失误。

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吧,不要为打翻的牛奶哭泣,因为你已经无法去改变它了。但你要记住,以积极的态度来应付不幸之事会收到好的效果,只要你吸取教训,你便从中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