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抛开感性 保持理性
2668400000005

第5章 感性冲动,理性忍耐

坚持到底就是伟大的胜利

常言道: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做什么事情都是贵在坚持。坚持,是一个人意志的展现;坚持是一种品质,一种自信,更是一种勇气,是获得成功的一种方式。

两个年轻人一起挖金矿,开始时,他们都抱有坚定的信念——不挖出金子决不放弃。两人从黎明挖到黄昏,又从黄昏挖到黎明,没日没夜地干,手磨出了血,脚磨出了泡。这天,一队人马经过,说是山那头有人挖出了石油,其中一人再也按捺不住了,说哪有什么金子啊,不干了,去那头采石油。另一个人什么也没说,继续埋头干他的活儿。

结局是放弃的那个人没采到什么石油,更别提金子了,就这样两手空空回了家;而坚持下去的人,捧着金子乐开了花。

从这个故事中可以发现:做事成败的关键在于能否坚持到底,三分钟的热度必将导致半途而废,只有坚持不懈的人才能走向最后的成功。

法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布封曾经说过:“天才就是长期的坚持不懈。”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也曾说:“做学问,做研究工作,必须持之以恒。”的确,我们干什么事,要取得成功,坚持不懈的毅力和持之以恒的精神是必不可少的。

19世纪70年代是世界重量级拳击史上英雄辈出的年代。4年来未登上拳台的拳王阿里此时体重已超过正常体重20多磅,速度和耐力也已大不如前,医生给他的运动生涯判了“死刑”。然而,阿里坚信“精神才是拳击手比赛的支柱”,他凭着顽强的毅力重返拳台。

1975年9月30日,当33岁的阿里与另一拳坛猛将弗雷泽第三次较量(前两次一胜一负)。在进行到第14回合时,阿里已精疲力竭,濒临崩溃的边缘,这个时候一片羽毛落在他身上也能让他轰然倒地,他几乎再无丝毫力气迎战第15回合了。然而他拼着性命坚持着,不肯放弃。他心里清楚,对方和自己一样,也是只有出的气了。比到这个地步,与其说在比气力,不如说在比毅力,就看谁能比对方多坚持一会儿了。他知道此时如果在精神上压倒对方,就有胜出的可能。于是他竭力保持着坚毅的表情和誓不低头的气势,双目如电,令弗雷泽不寒而栗,以为阿里仍存着体力。这时,阿里的教练邓迪敏锐地发现弗雷泽已有放弃的意思,他将此信息传达给阿里,并鼓励阿里再坚持一下。阿里精神一振,更加顽强地坚持着。果然,弗雷泽表示“俯首称臣”,甘拜下风。裁判当即高举起阿里的臂膀,宣布阿里获胜。这时,保住了拳王称号的阿里还未走到台中央便眼前漆黑,双腿无力地跪在了地上。弗雷泽见此情景,如遭雷击,他追悔莫及,并为此抱憾终生。

在最艰难,也是最关键的时刻,阿里坚持到胜利的钟声敲响的那一刻,成就了他辉煌人生中的又一个传奇。

成功与失败之间就只有那么短短的距离,一个人能否成功就在于能否坚持到最后。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同样,成功的秘诀不在于一蹴而就,而在于你是否能够持之以恒。任何伟大的事业,成于坚持不懈,毁于半途而废。

一对从农村来城里打工的兄弟,几经周折才被一家礼品公司招聘为业务员。

他们没有固定的客户,也没有任何关系,每天只能提着沉重的钟表、影集、茶杯、台灯以及各种工艺品的样品,沿着城市的大街小巷去寻找买主。五个多月过去了,他们跑断了腿,磨破了嘴,仍然到处碰壁,连一个钥匙链也没有推销出去。

无数次的失望磨掉了弟弟最后的耐心,他向哥哥提出两个人一起辞职,重找出路。哥哥说,万事开头难,再坚持一阵,兴许下一次就有收获。弟弟不顾哥哥的挽留,毅然告别那家公司。

第二天,兄弟俩一同出门。弟弟按照招聘广告的指引到处找工作,哥哥依然提着样品四处寻找客户。那天晚上,两个人回到出租屋时却是两种心境:弟弟求职无功而返,哥哥却拿回来推销生涯的第一张订单。一家哥哥四次登门过的公司要招开一个大型会议,向他订购二百五十套精美的工艺品作为与会代表的纪念品,总价值二十多万元。哥哥因此拿到两万元的提成,淘到了打工的第一桶金。从此,哥哥的业绩不断攀升,订单一个接一个而来。

几年过去了,哥哥不仅拥有了汽车,还拥有一百多平方米的住房和自己的礼品公司。而弟弟的工作却走马灯似的换着,连穿衣吃饭都要靠哥哥资助。

弟弟向哥哥请教成功真谛。哥哥说:“其实,我成功的全部秘诀就在于我比你多了一份坚持。”

在生活和事业中,我们往往因为缺少这种精神而和成功失之交臂。有的时候,成功者与失败者之间的区别也就仅仅在于是否能够坚持到底。

“行一百里者半九十。”最后的那段路,往往是一道最难跨越的门槛。其实每一个人的一生中,无论工作或生活,都会或多或少地出现这样那样的极限环境,或者说极限困境。有的时候就需要那么一点点毅力,一点点努力的坚持,成功就能触手可及,而不是充满遗憾地擦肩而过。

我们每个人都渴望成功!那么,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呢?是坚持!成功出自坚持,坚持就是胜利!

成功在下一个路口等你

许多人都渴望成功,但往往都不能如愿以偿,原因是他们在受挫或失败时,总是一味地退缩,过早地放弃,最后,成功离他们越来越远。其实,成功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如果你不轻言失败,不轻易放弃,那么成功就会在下一个路口等你。

1927年,美国阿肯色州的密西西比河附近的村庄,遭遇了百年不遇的洪水冲击,一个9 岁的黑人小男孩的家被冲毁,在洪水即将吞没他的那一时刻,母亲用力把他拉上堤坡。

5年后,这个黑人小男孩8年级毕业了,因为阿肯色州的中学不招收黑人,他只能到芝加哥读中学。但是由于家里经济拮据,拿不出学费,母亲做出一个惊人的决定——让男孩复读一年。她则为50名工人洗衣、熨衣和做饭,为孩子攒钱上学。

在这整整的一年里,母亲起早贪黑辛苦的劳动,省吃俭用凑足那笔血汗钱。她带着男孩踏上火车,奔向陌生的芝加哥。经过几年的刻苦努力,男孩以优异的成绩中学毕业,后来又顺利读完大学。1942年,他开始创办一份杂志,但最后一道障碍是缺少500美元的邮资,不能给订户发函,一家信贷公司愿借贷,但有个条件,得有一笔财产作抵押。母亲曾经分期付款好长时间买了一批新家具,这是她一生最爱的东西。但最后她还是同意将家具做了抵押,为儿子凑足邮资的钱。

黄天不负有心人,那份杂志终于获得了巨大成功。男孩终于能做自己梦想多年的事了:将母亲列入他的工资花名册,并告诉她算是退休工人,再也不用工作了。那天,母亲哭了,那个男孩也哭了。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有一个阶段的经济特别不景气,男孩经营的杂志生意也坠入了谷底。面对巨大的困难和障碍,男孩感觉自己已经无力回天。他心情忧郁地告诉母亲:“妈妈,看来这次我这次真要失败了。”

“儿子,”她说,“你努力试过吗?”

“试过。”

“非常努力吗?”

“是的。”

“很好。”母亲果断地结束了谈话,“无论何时,只要你不放弃,就不会失败。”

“不放弃,就不会失败”男孩牢记母亲的教诲,后来,他力挽狂澜,不但扭转了破产的局面,而且还攀登上了事业的巅峰。这个男孩就是驰名美国的《黑人文摘》杂志创始人、约翰森出版公司总裁、拥有三家无线电台的约翰·H·约翰森。

约翰森的经历向我们昭示:命运全在搏击,奋斗就是希望。失败只有一种,那就是放弃。

在困难面前,永远不要轻易说放弃。放弃必然导致彻底的失败。而不放弃,总会找到解决的办法,总会有所收获。

两个探险者迷失在茫茫的大戈壁滩上,他们因长时间缺水,嘴唇裂开了一道道的血口,如果继续下去,两个人只能活活渴死!一个年长一些的探险者从同伴手中拿过空水壶,郑重地说:“我去找水,你在这里等着我吧!”接着,他又从行囊中拿出一只手枪递给同伴说:“这里有6颗子弹,每隔一个时辰你就放一枪,这样当我找到水后就不会迷失方向,就可以循着枪声找到你。千万要记住!”

看着同伴点了点头,他才信心十足地蹒跚离去……

时间在悄悄地流逝,枪膛里仅仅剩下最后一颗子弹了,找水的同伴还没有回来。“他一定被风沙湮没了或者找到水后撇下我一个人走了。”年纪小一些的探险者数着分数着秒,焦灼地等待着。饥渴和恐惧伴随着绝望如潮水般地充盈了他的脑海,他仿佛嗅到了死亡的味道,感到死神正面目狰狞地向他紧逼过来……他扣动扳机,将最后一粒子弹射进了自己的脑袋。

就在他的尸体轰然倒下的时候,同伴带着满满的两大壶水赶到了他的身边……

年纪小的探险者是不幸的,因为他放弃了坚持,同时也就放弃了自己宝贵的生命。所以,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我们永远都不要轻易放弃!不放弃,是你跃过峻岭沟壑的勇气,涉过激流险滩的毅力,拥有了它,你会走出今日的困惑,拥有了它,你便拥有了一个光辉灿烂的明天。

被拒绝了1000次之后,还敢去敲1001次门的席维斯·史泰龙就是靠坚持的毅力走向成功的。他在未成名之时,身上只有100美元和一部根据自己悲惨童年生活写成的剧本《洛奇》。于是他挨家挨户地拜访了好莱坞的所有电影制片公司,寻求演出的机会。当时好莱坞总共有五百家制片公司,史泰龙逐一拜访过后,没有任何一家公司愿意录用他。史泰龙面对五百次冷酷的拒绝,他毫不灰心,回过头来,又从第一家开始,挨家挨户地自我推荐。第二轮拜访,好莱坞的五百家公司,仍然没有一家肯录用他。史泰龙没有放弃希望,他坚信“没有所谓的失败,只是暂时不成功而已”。他把1000次的拒绝,当作是绝佳的经验。接着他又鼓励自己从1001次开始。后来又经过多次上门求职,总共经历了1855次严酷的拒绝,他的毅力终于感动了“胜利女神”——“我不忍心再看你拼命了,你耗尽了多少汗水,我就给你多少喜悦吧!”终于有一家电影制片公司同意采用他的剧本,并聘请他担任自己剧本中的男主角。

史泰龙的希望“兑现了”,电影《洛奇》一炮打响,他成了超级巨星,美国新一代的英雄偶像。

成功的道路是漫长而艰辛、孤苦而寂寞的,它充满着困惑、疑问,甚至布满荆棘。然而,面对种种艰难困苦,我们决不能被吓倒,更不能轻言放弃。当你一次又一次被拒绝时,请对自己说,我还有机会,并且坚信,成功就在下一个路口等你。

风雨之后总会出现阳光

在人生道路上,不可能一帆风顺,大多数人的人生道路是崎岖不平的。而正是由于这曲折的人生风景线,才使得生命更充实,更有意义。我们不要因为一时的失败而灰心丧气,怨天尤人,而应该勇敢面对,努力拼搏,始终坚信“阳光总在风雨后”。

雷·克洛似乎是一个生不逢时的美国人,他从出生到工作总是遭受到上天的作弄。雷·克洛出生的那年,恰逢西部淘金热结束,一个本来可以发大财的时代与他擦肩而过。按理说,他读完中学就该上大学,可是1931年的美国经济大萧条使其囊中羞涩而和大学无缘。后来,他想在房地产上有所作为,好不容易才打开局面,不料第二次世界大战烽烟四起,房价急转直下,结果“竹篮打水一场空”。为了谋生,他到处求职,曾做过急救车司机、钢琴演奏员和搅拌器推销员。就这样,几十年来低谷、逆境和不幸伴随着雷·克洛,命运一直在捉弄他。

这一系列的挫折和失败并没有将雷·克洛击倒,相反,他越挫越勇,热情不减,执著追求。1955年,在外面闯荡了半辈子的他回到老家,卖掉家里少得可怜的一份产业做生意。这时,雷·克洛发现迪克·麦当劳和迈克·麦当劳开办的汽车餐厅生意十分红火。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他确认这种行业很有发展前途。当时雷·克洛已经52岁了,对于多数人来说这正是准备退休的年龄,可这位门外汉却决心从头做起,到这家餐厅打工,学做汉堡包。麦氏兄弟的餐厅转让时他毫不犹豫地借债270万美元将其买下。经过几十年的苦心经营,麦当劳现在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以汉堡包为主食的速食公司,在国内外拥有1万多家连锁分店。据统计,全世界每天光顾麦当劳的人至少有1800万,年收入高达4.3亿美元。雷·克洛被誉为“汉堡包王”。

人生在世,谁都会遇到挫折和失败,它够磨炼一个人的意志,给人以丰富的经验,增强性格的坚韧性和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一个人产生创造性变迁,寻找到更好的人生道路。

“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今中外历史上一帆风顺而又有大成就的人实在少见。真正出类拔萃的人,大多数都是那些历尽艰辛,在挫折中磨炼出坚强的意志,在逆境中不懈地奋斗的人。

有一个绰号叫斯帕奇的小男孩,他在读小学时各门功课常常亮红灯。到了中学,他的物理成绩通常都是零分,他成了所在学校有史以来物理成绩最糟糕的学生。 同样,在拉丁语、代数以及英语等科目上,他的表现也是惨不忍睹,体育也不见得好多少。虽然他参加了学校的高尔夫球队,但在赛季唯一一次重要比赛中,他输得干净利落。即使是在随后为失败者举行的安慰赛中,他的表现也一塌糊涂。

在他的整个成长时期,斯帕奇笨嘴拙舌,社交场合从来就不见他的人影。这并不是说,其他人都不喜欢他或讨厌他。事实是,在人家眼里,他这个人压根儿就不存在。

斯帕奇可以说是一个无可救药的失败者。每个认识他的人都知道这一点,他本人也清清楚楚,然而他对自己的表现似乎并不十分在乎。从小到大,他只在乎一件事情——画画。

他深信自己拥有不凡的画画才能,并为自己的作品深感自豪。但是,除了他本人以外,他的那些涂鸦之作从来没有其他人看得上眼。上中学时,他向毕业年刊的编辑提交了几幅漫画,但最终一幅也没被采纳。尽管有多次被退稿的痛苦经历,斯帕奇从未对自己的画画才能失去信心,他决心今后成为一名职业的漫画家。

到了中学毕业那年,斯帕奇向当时的沃尔特·迪斯尼公司写了一封自荐信。该公司让他把自己的漫画作品寄来看看,同时规定了漫画的主题。于是,斯帕奇开始为自己的前途奋斗。他投入了巨大的精力和时间,以一丝不苟的态度完成了许多幅漫画。然而,漫画作品寄出后却如石沉大海,最终迪斯尼公司没有录用他——失败者再一次遭遇了失败。

对斯帕奇来说,生活只有黑夜。在走投无路之际,他尝试着用画笔来描绘自己平淡无奇的人生经历。他以漫画语言讲述了自己灰暗的童年、不争气的青少年时光——一个学业糟糕的不及格生、一个屡遭退稿的所谓艺术家、一个没人注意的失败者。

后来,连他自己都没想到,他所塑造的漫画角色一炮走红,连环漫画《花生》很快就风靡全世界。

讲到这里,大家也许都猜到了,这个小男孩斯帕奇正是日后成为大名鼎鼎漫画家的查尔斯·舒尔茨。以上就是他早年平庸和失败生活的真实写照。

人的一生当中会遇到大大小小的挫折和失败,巴尔扎克曾经说过:挫折和不幸是天才的进身之价,信徒的洗礼之水;能人的无价之宝,弱者的无底深渊。在挫折面前我们要做勇士,而非懦夫,我们要勇敢的站起来,而非一蹶不振。我们要睁开智慧的双眼,而非耷拉沉重的头颅。要知道没有河床的冲刷,便没有不屈的人格,便没有完整的人生。我们只有把失败和挫折看成是成功和胜利的前奏曲,才能在跌倒之后爬起来满怀信心地继续前进。当我们战胜挫折,克服困难,最后获得成功时,就会领略到最大的喜悦。

和田一夫曾是日本最大的零售集团八佰拌总裁,他在年轻时,就要求自己每天写一篇日记,并且只记那些快乐的事情,他始终相信人生总是朝着好的方向发展的,以此激励自己,战胜挫折和困难。他担任总裁期间,还要求每个与会者在每月一次例会,会前要用3分钟的时间谈谈自己在本月发生最快乐的一件事,与大家共享。这种方式称之为快乐例会。

在他72岁时,苦心经营的集团倒闭了。但和田一夫没有被困难和失败吓倒,他很快调整了心态,和几个年轻人办起了一家网络咨询方面的小公司。面对新的行业,他充满自信,脸上始终露着微笑。他说,感谢失败,如果不是失败,他就不可能有机会在七十多岁的时候体验什么叫东山再起,更没有机会和年轻人一道挑战过去从未接触过的IT领域。

有记者问和田一夫,为什么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反败为胜、东山再起?和田一夫快乐地回答说:“因为失败了,我也能笑出了。”

人生在世,失败和挫折在所难免,我们应让自己用积极的态度对待生活,不管一切如何,我们都要学会微笑着张开双臂,用从容的姿态去迎接失败和挫折,把每一次失败都看成是一次尝试。

唯善忍者能成大业

忍耐是人生的第一要义,这是很浅显的道理,因为人的生命是一个过程,什么事情都不可能一蹴而就的。若想活下去,人不能不善忍。

从某种意义上说,忍耐是保全人生的一种谋略,忍耐不是软弱,而是坚强。古往今来,古圣先贤、帝王将相,无不忍而成其事者。

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凭着自己国力强大,领兵攻打越国。结果越国战败,越王勾践于是被抓到吴国。吴王为了羞辱越王,因此派他看墓与喂马这些奴仆才做的工作。越王心里虽然很不服气,但仍然极力装出忠心顺从的样子。吴王出门时,他走在前面牵着马;吴王生病时,他在床前尽力照顾,吴王看他这样尽心伺候自己,觉得他对自己非常忠心,最后就允许他返回越国。

越王回国后,决心洗刷自己在吴国当囚徒的耻辱。为了告诫自己不要忘记复仇雪恨,他每天睡在坚硬的木柴上,还在门上吊一颗苦胆,吃饭和睡觉前都要品尝一下,为的就是要让自己记住教训。除此之外,他还经常到民间视察民情,替百姓解决问题,让人民安居乐业,同时加强军队的训练。

经过十年的艰苦奋斗,越国变得国富兵强,于是越王亲自率领军队进攻吴国,也成功取得胜利,吴王夫差羞愧得在战败后自杀。后来,越国又趁胜进军中原,成为春秋末期的一大强国。

想想看,如果没有忍,勾践哪还有机会来施展自己的满腹韬略呢?又怎会有后来的丰功伟绩呢?相较之下你所遭受的那点委屈又算得上什么呢?能“忍辱”,必然会有莫大的收获。

俗话说,“十年磨一剑”。成大事者,很多情况下不能大急大躁,而应有足够的耐心等待机会和创造机会。世间没有一步登天的事情。所以,除了忍,你再也找不到任何捷径。

有过“忍辱”的生活经验,就对时运的不测有了抵抗力,换句话说,对不如意事更能淡然面对,能屈能伸,阴暗的日子能过,风雨的日子能过,人到了这种地步,还有什么事能难为他呢?

忍人一时之辱,不但能使你暂时脱离被动的局面,同时也是一种对意志、毅力的磨炼,为日后的发愤图强、励精图治、事业有成奠定了正常情况下所不能获得的基础。

懂得忍耐有利于成就事业,意气用事只会错失良机。面对别人的侮辱和伤害,我们没必要急急忙忙以一种对抗的方式来证明自己并非软弱可欺,因为路遥知马力,日久见真功,有效地忍耐,会使我们获得更多的收益。

有一位年轻人毕业后被分配到一个海上油田钻井队工作。在海上工作的第一天,领班要求他在限定的时间内登上几十米高的钻井架,把一个包装好的漂亮盒子拿给在井架顶层的主管。年轻人抱着盒子,快步登上狭窄的、通往井架顶层的舷梯,当他气喘吁吁、满头大汗地登上顶层,把盒子交给主管时,主管只在盒子上面签下自己的名字,又让他送回去。于是,他又快步走下舷梯,把盒子交给领班,而领班也是同样在盒子上面签下自己的名字,让他再次送给主管。

年轻人看了看领班,犹豫了片刻,又转身登上舷梯。当他第二次登上井架的顶层时,已经浑身是汗,两条腿抖得厉害。主管和上次一样,只是在盒子上签下名字,又让他把盒子送下去。年轻人擦了擦脸上的汗水,转身走下舷梯,把盒子送下来,可是,领班还是在签完字以后让他再送上去。

年轻人终于开始感到愤怒了。他尽力忍着不发作,擦了擦满脸的汗水,抬头看着那已经爬上爬下了数次的舷梯,抱起盒子,步履艰难地往上爬。当他上到顶层时,浑身上下都被汗水浸透了,汗水顺着脸颊往下淌。他第三次把盒子递给主管,主管看着他慢条斯理地说:“把盒子打开。”

年轻人撕开盒子外面的包装纸,打开盒子——里面是两个玻璃罐:一罐是咖啡,另一罐是咖啡伴侣。年轻人终于无法克制心头的怒火,把愤怒的目光射向主管。主管又对他说:“把咖啡冲上。”此时,年轻人再也忍不住了,“啪”地一声把盒子扔在地上,说:“我不干了。”说完,他看看扔倒在地上的盒子,感到心里痛快了许多,刚才的愤怒发泄了出来。

这时,主管站起身来,直视他说:“你可以走了。不过,看在你上来三次的分上我可以告诉你,刚才让你做的这些叫作‘承受极限训练’,因为我们在海上作业,随时会遇到危险,这就要求队员们有极强的承受力,承受各种危险的考验,只有这样才能成功地完成海上作业任务。很可惜,前面三次你都通过了,只差这最后的一点点,你没有喝到你冲的甜咖啡,现在,你可以走了。”

人的一生当中会遇到很多问题,如果你能忍第一个问题,你便学会了控制你的情绪和心志,以后碰到大的问题,自然也能忍,也自然能忍到最好的时机再把问题解决,这样才能成就大事业!

用耐心去等待成功的到来

有这样一个故事:

师徒二人出远门,中途又累又渴。师傅叫徒儿去不远处的小溪中取水来饮。徒儿去后返回来,说:“刚刚有车子过,水很污浊,不能喝。”师傅说:“你再去。”徒儿无奈,第二次去后又返回,说:“有人在那儿洗菜,水很脏。”师傅命令他再去。当徒儿第三次来到溪边,发现泥沙也不见了,菜叶也消失了,水又变得清澈,纯净。徒儿终于舀了一瓢水回来。徒儿终有所悟:做任何事都需要足够的耐心来等待。

富兰克林曾说:“有耐心的人无往而不胜。”一个人有多大的耐心,他的成功几率就有多高。反过来,没有耐心的人终将一事无成。

一位著名的长跑教练到某地物色新苗子,有个男孩子引起了他的兴趣,他叫男孩子当天下午给他打那个专用电话。

下午,他一直守在电话旁。电话铃响了,可是响了5下就没了。不久,电话铃又响了,可是响了4下又没了……

第5次,电话铃只响了一下,教练就把电话拿起来了,一听,果然是那个男孩打来的。教练问前面几次电话是不是他打的,男孩说是。

于是,教练决定不招这个男孩了。他说:电话铃一般是响15下之后才断的,可那个男孩连播了5次电话,前4次都半途而废,然后再重拨,很没有耐心。原来,前几次,教练都是故意不接电话的,就是想考察一下对方的耐性,因为耐性对一个长跑运动员来说,尤为重要。

成功需要最后的那一点耐心,放弃的时候,也正是离成功最近的时候,这是人生不变的定理。当我们为某个目的努力奋斗了一段时间而未果的时候,如果没有足够的耐心而放弃了,那么,成功将会与你擦肩而过。

有这样一个古老的传说:在大海旁的一个渔村中,住着张三和李四两个渔民,他们俩都梦想成为富翁,摆脱每天捕鱼的生活。有一天夜里,张三做了一个梦,梦里有人告诉他对岸岛上的寺里有99株朱槿属,开红花的 一柱下面埋了一坛黄金。张三满心欢喜的驾船去了小岛,岛上一切景色果然如梦中所说。春天一到,99株朱槿树全都盛开,只不过开的是清一色的淡黄花。张三便垂头丧气地回去了。李四知道了这件事后也来到了寺里,从秋天等到第二年春天。果然,在春风的吹拂下,朱槿花凌空开放,一株朱槿树盛开出美丽绝伦的红花。李四激动地在树下挖出一坛黄金,成为村里最富有的人。

可见,耐心是成功的磨刀石;学会了等待时机,离“成功”也就不远了。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有积极行动的勇气,却常常缺乏等待胜利果实到来的耐心。成大事者,很多情况下不能大急大躁,而应有足够的信心和耐心等待机会和创造机会。

有一位全国著名的推销大师,即将告别他的推销生涯,应行业协会和社会各界的邀请,他将在该城中最大的体育馆,做告别职业生涯的演说。那天,会场座无虚席,人们在热切地、焦急地等待着,那位当代最伟大的推销员,作精彩的演讲。

当大幕徐徐拉开,舞台的正中央吊着一个巨大的铁球。为了这个铁球,台上搭起了高大的铁架。一位老者在人们热烈的掌声中,走了出来,站在铁架的一边。他穿着一件红色的运动服,脚下是一双白色胶鞋。人们惊奇地望着他,不知道他要做出什么举动。这时两位工作人员,抬着一个大铁锤,放在老者的面前。主持人这是对观众讲:请两位身体强壮的人,到台上来。好多青年站起来,转眼间已有两名动作快的跑到台上。老人这时开口和他们讲规则,请他们用这个大铁锤,去敲打那个吊着的铁球,直到把它荡起来。一个青年人抢着拿起铁锤,拉开架势,抡起大锤,全力向那吊着的铁球砸去,一声震耳的响声,那吊球动也没动。他就用大铁锤接二连三地砸向吊球,很快他就气喘吁吁。另一个人也不示弱,接过大铁锤把吊球打得丁当响,可是铁球仍旧一动不动。台下逐渐没了呐喊声,观众好像认定那是没用的,就等着老人作出什么解释。会场恢复了平静,老人从上衣口袋里掏出一个小锤,然后认真地,面对着那个巨大的铁球。他用小锤对着铁球“咚”敲了一下,然后停顿一下,再一次用小锤“咚”敲了一下。人们奇怪地看着,老人就那样“咚”敲一下,然后停顿一下,就这样持续地做。

十分钟过去了,二十分钟过去了,会场早已开始骚动,有的人干脆叫骂起来,人们用各种声音和动作发泄着他们的不满。老人仍旧一小锤一锤地工作着,他好像根本没有听见人们在喊叫什么。人们开始愤然离去,会场上出现了大块大块的空缺。留下来的人们好像也喊累了,会场渐渐地安静下来。

大概在老人进行到四十分钟的时候,坐在前面的一个妇女突然尖叫一声:“球动了!”刹那间会场立刻鸦雀无声,人们聚精会神地看着那个铁球。那球以很小的摆度动了起来,不仔细看很难察觉。老人仍旧一小锤一小锤地敲着,人们好像都听到了那小锤敲打吊球的声响。吊球在老人一锤一锤的敲打中越荡越高,它拉动着那个铁架子“哐、哐”作响,它的巨大威力强烈地震撼着在场的每一个人。终于场上爆发出一阵阵热烈的掌声,在掌声中,老人转过身来,慢慢地把那把小锤揣进兜里。

老人开口讲话了,他只说了一句话:在成功的道路上,你没有耐心去等待成功的到来,那么,你只好用一生的耐心去面对失败。

我们每个人都渴望成功,但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不断积累和达到的过程,我们除了要努力之外,还必须学会耐心等待。在通往成功的大道上,只有耐心等待,始终坚定如一,成功就会有希望。

怒上心头忍为高

日常生活中,当你被激怒时,千万不要轻易发火。谁若轻易地做了怒气的俘虏,谁的生活就会倾斜,谁就可能成为愚蠢与后悔的人。记住:怒上心头,一忍为高。

在英国发生了这样一则故事:

史蒂芬是英国中部城镇奥尔德姆的一名警察。一天晚上,他身着便装来到市中心的一间食杂店门前。他准备到店里买包香烟。这时,店门外一个流浪汉向他要烟抽。史蒂芬说他正要去买烟。流浪汉认为史蒂芬买了烟后会给他一支。

当史蒂芬从食杂店买完烟出来后,喝了不少酒的流浪汉再一次缠着他索要香烟。史蒂芬感到很反感,没有不给他,于是两人发生了口角。随着互相谩骂和嘲讽的升级,两人情绪逐渐激动。史蒂芬掏出了警官证和手铐,说:“如果你不放老实点,我就给你一些颜色看。”流浪汉反唇相讥:“你这个混蛋警察,你有什么了不起的,看你能把我怎么样?”在言语的刺激下,二人扭打成一团。旁边的人赶紧将两人分开,劝他们不要为一支香烟而发那么大火。

被劝开后的流浪汉骂骂咧咧地向附近一条小路走去,他边走边喊:“自以为是的臭警察,有本事你来抓我呀!”失去理智、愤怒不已的史蒂芬拔出枪,冲过去,朝流浪汉连开四枪,那个流浪汉倒在了血泊中……

法庭以“故意杀人罪”对史蒂芬作出判决,他将服刑30年。

一个人死了,一个人坐了牢,起因是一支香烟,罪魁是失控的激动情绪。

在生活中,我们也常常能看到类似的事情发生,有些人因为一些不足挂齿的小事而发怒,做出不该做的事,引起恶性斗殴,甚至导致人命案子的发生,最后锒铛入狱,事后常常后悔不已。因此,我们应该采取一些积极有效的措施来控制自己的愤怒情绪。

当我们遇到较强的情绪刺激时,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迅速分析一下事情的前因后果,再采取表达情绪或消除冲动的“缓兵之计”,尽量使自己不陷入冲动鲁莽、简单轻率的被动局面。比如,当你被别人无聊地讽刺、嘲笑时,如果你顿显暴怒,反唇相讥,则很可能引起双方争执不下,怒火越烧越旺,自然于事无补。但如果此时你能提醒自己冷静一下,采取理智的对策,如用沉默为武器以示抗议,或只用寥寥数语正面表达自己受到伤害,指责对方无聊,对方反而会感到尴尬。

威廉是一位来自法国阿尔萨斯州的上议院议员,在初上任时,他就受到了另一位代表的嘲笑:“这位从阿尔萨斯州来的先生口袋里恐怕还装着燕麦呢!”这句话的意思是讽刺他还没有挣脱农夫的气息。虽然这种嘲笑使他非常难堪,但也确有其事。

这时,威廉并没有让自己的情绪失控,而是从容不迫地答道:“我不仅在口袋里装有燕麦,而且头发里还藏着草屑。我是西部人,难免有些乡村气,可是我们的燕麦和草屑,却能生长出最好的苗来。”

威廉并没有恼羞成怒,而是很好地控制了自己的情绪,并且就对方的话“顺水推舟”,作了绝妙的回答,不仅自身没有受到损失,反而使他从此闻名于全国。

我们在与人相处时,不可能事事都一帆风顺,不可能要每个人都对我们笑脸相迎。有时候,我们也会受到他人的误解,甚至嘲笑或轻蔑。这时,如果我们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就会造成人际关系的不和谐,对自己的生活和工作都将带来很大的影响。所以,当我们遇到意外的沟通情景时,就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轻易发怒只会造成反效果。

原谅他人对你的伤害

在这个世界上,纷纷攘攘,难免有磕有撞。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微妙的,常常会因为一些事情,造成朋友背叛,父母偏心,上级刁难,同事搞鬼,甚至爱人离弃,这都会使我们心灵受到伤害。如果凡事斤斤计较,争吵不休,甚至心怀恨意,长此以往,其结果只会是更深地伤害。所以,我们应该学会用一种宽容的心态来包容和面对。

佛经里有这样的一个故事:当佛陀在世时,有位“阿阁世”王,为了夺取王位,害死了自己的父亲“频婆娑罗”王,当他自立为王后不久,感受到了弑父的罪恶,开始心生悔恨,由此而全身发热生疮,臭秽不可闻,经治疗后,病情不但没有减轻,反而越发严重,有人告诉他让他去佛陀那儿去忏悔,这样就可以得到解救了,但是阿阁世王因为自己犯下了这么大的罪过而觉得羞愧不敢去。

频婆娑罗王虽然被儿子杀害,但他生前信佛虔诚,深知身心的虚幻无常,因此不仅没有任何的怨恨,而且在知道儿子的情况后,反而显灵劝告儿子,告诉他,自己是佛陀的弟子,愿以佛陀的慈悲来原谅他,而且佛陀就快要死了,如果不赶快去,就再也见不到佛陀了,因为除了佛陀能救他,使他不堕入地狱外,再也没有任何人可以解救他了,受到父王的宽宥和催促,阿阁世王因此前往求见佛陀,最终得以获救。

频婆娑罗王的宽容,真的很令人感动,他展现了宽容的真义,由此难能可贵的宽容,他不只原谅了儿子,也从而更升华了自己!

所以,宽容,不只是—种思想,更是一种可以实践的本质。当你学会宽容别人时,就是学会宽容自己,给别人一个改过的机会,就是给自己一个更广阔的空间!

二战期间,一支部队在森林中与敌人相遇激战,最后两名战士与部队分开,失去了联系。他们之所以在战场上还能相互照顾,彼此不分,因为他们是来自同一个小镇的朋友。

两个人在森林中艰难跋涉,他们互相鼓励、互相安慰,十多天过去了,他们仍然未能与部队联系上。这一天,他们打到了一只鹿,依靠鹿肉他们又艰难地度过了几天。可是也许是战争的原因,动物都四散奔逃,或被杀光了,他们这以后再也没有看到任何动物。仅剩下的一点鹿肉背在年轻一点的战友身上,这一天,他们在森林的边上又遇到了敌人,经过再一次激战,他们巧妙地避开了敌人。就在自以为安全的时候,他们饥饿难忍,这时只听见一声枪响,走在前面的年轻战士中了一枪,幸亏是在肩膀,后面的战友惶恐地跑了过来,他害怕得语无伦次,抱着战友的身体泪流不止,赶忙把自己的衬衣撕开包扎战友的伤口。

晚上,未受伤的战士一直叨念着母亲,两眼直勾勾的,他们都以为他们的生命即将结束。虽然饥饿,身边的鹿肉谁也没有动。天知道,他们怎么度过了那一夜,第二天,部队救了他们。

事隔离30年,那位受伤的战士安德森说:“我知道谁朝我开了一枪,他就是我的朋友,他去年去世了。在他抱住我的时候,我碰到了他发热的枪管,我怎么也不明白,但当晚我就宽容了他,我知道他想独吞我身上带的鹿肉活下来,但我也知道他活下来是为他的母亲。此后的30年,我装作根本不知道此事,也从不提及。战争太残酷了,他的母亲还是没能等到他回来,我和他一起祭奠了老人家。他跪下来说,请我原谅,我没让他说下去,我们又做了二十几年的朋友,我没理由不宽容他。”

宽容是快乐的源泉。在生活中,有很多烦恼和怨恨的产生,都源自于缺少了宽容,所以我们才会感觉不快乐。古希腊一位哲人说过:“学会宽容,世界会变得更为广阔;忘却计较,人生才能永远快乐。”看来,只有度量大的人,他才可以有稳定的、积极的、健康的情绪,而只有这样的情绪才可以创造出一个真正快乐的人。

宽容得到的收益是人际关系的协调和适应。我国有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曾经说过:“人类心理的适应,最主要的就是人际关系的适应,人类心理的病态,也主要由人际关系的失调而来。”而人际关系的失调对身体健康有极大的损害,所以必须学会宽容。

有一位成功的商人,他在总结一生的成功经验时,只说了一句话: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由此可见,宽容更是事业成功的保障。

美国第三任总统托马斯·杰斐逊与第二任总统约翰·亚当斯从恶交到宽恕,就是一个声动的例子。杰斐逊在就任前夕,到白宫去,想告诉亚当斯,说他希望针锋相对的竞选活动并没有破坏他们之间的友情,但杰斐逊还没有来得及开口,亚当斯便又咆哮起来,“是你把我赶走的!”自此,两人的友情破例中止交往达11年之久。

直到后来,杰斐逊的几个邻居探访亚当斯,这个坚强的老人仍在诉说那件难堪的往事,但接着冲口而说出:“我一向都喜欢杰斐逊,现在仍然喜欢他。”邻居把这话传给了杰斐逊。杰斐逊也不计前嫌,他主动请了一位彼此皆熟的朋友传话,让亚当斯也知道了他的心里话。

后来,亚当斯回了一封信给他,两人从此开始了美国历史上也许是最伟大的书信往来。

宽恕是为了那些曾经侵犯我们的人着想而做出的,它的最高境界是心灵的净化和升华,它使我们从中看到了非常强大的力量。所以说,一个人能够以宽容对伤害自己的人,不但会化解和避免很多无谓的矛盾,而且会产生出一种温暖的自我完美感,可以消融自己的痛苦、烦恼,帮助我们恢复友谊、爱情和事业。

在妥协中完善自己

山,固然高傲、巍然耸立,但它又不得不让出些许地方,让水随意流动,让花草树木繁衍生息。大自然的妥协,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为了让各种事物之间达到和谐融洽的有机结合,让强与弱共存,大与小共生,美与丑同在,唯有如此,才会装扮出五彩的世界。

山与水在大自然中的妥协,让世界变得如此美丽,那么人与人之间的妥协,也必定会让社会变得一片和谐。

结婚不久,妻子打算给居室挑一些合适的墙纸,但丈夫和她的选择大相径庭。“我喜欢这种。”妻子说。“那颜色太差,我们若用它的话,就和进了医院差不多。”丈夫说。“你怎么可以那样说,这颜色今年挺流行的。”“那是他们瞎了眼,我喜欢这张。”“就算是进医院好了,我也要我选的那种。”……争论不休中,妻子正色道:“我说我们白白浪费时间在那些我们都不喜欢的颜色上,倒不如我们集中精力找出一种我们都喜欢的来。”他们就那样解决了纠纷,最后找到了一种大家都合意的墙纸。通过这件事后,“好吧,”当他们为了家具或旅游地点而争执时,他(她)说:“我们商量一下,好吗?”

生活的奥秘是无穷无尽的,并非一潭死水,难免会有磕磕碰碰,矛盾纷争。为了给生活减少不必要的摩擦,不妨学会妥协。

人与人之间的妥协,是一种谦让、一种大度、一种宽容。当两个人之间发生摩擦或者冲突时,相互妥协,就会化干戈为玉帛。所以说,现代生活中,妥协已成为人们交往中一道不可缺少的润滑剂,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妥协就是求同存异,妥协就是除弊存利,妥协就是寻找双方利益的结合点,妥协就是从照顾对方利益中获得自己的利益。所以,妥协是一种高智慧、高艺术,也是一种高境界!

松下幸之助在创立自己的公司后,对公司员工的要求非常严格,每次大的决策势必亲自参加。但是他并不是一个只看中自己,完全不听取其他人意见的人。

在一次决策会上,松下对一位部门经理说:“我个人要作很多决定,并要批准他人的很多决定,实际上只有40%的决策是我真正认同的,余下的60%是我有所保留的,或我觉得过得去的。”经理觉得很惊讶,假使松下不同意的事,大可一口否决就行了,完全没有必要征求旁人的意见。

松下接着说:“我不可以对任何事都说不,对于那些我认为算是过得去的计划,大可在实行过程中指导它们,使它们重新回到我所预期的轨道上来。我想一个领导人有时应该接受他不喜欢的事,因为任何人都不喜欢被否定。我们公司是一个团队,并不仅仅是我一个人的公司,需要大家的群策群力,妥协有时候使公司强大、人际关系融洽。”一番话让这个经理动容不已。

在现代生活中,善于妥协不仅是一种明智,而且是一种美德。能够妥协,意味着对对方利益的尊重,意味着将对方的利益看得和自身利益同样重要。在个人权利日趋平等的现代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尊重是相互的。只有尊重他人,才能获得他人的尊重。因此,善于妥协就会赢得别人更多的尊重,成为生活中的智者和强者。

学会妥协,你的人生之路就会越走越顺畅。但妥协,并不是简单的向别人低头,单纯的让步或轻易的放弃,它只是一种有分寸的后退,一种适度的弯曲,在困难与压力面前低头是人的一种基本生存能力。在强大的压力面前,死撑硬拼只能换来无谓的牺牲。

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强调自己的强势,而忘了有时妥协也是成功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妥协绝不是无条件、无原则的。条件就是双方(或多方)必须是平等的。没有平等这个前提条件,妥协只能是“城下之盟”;讲原则,就是守住自己的“底线”。毫无原则的让步,不叫妥协。所以,我们应当区分明智的妥协和不明智妥协。明智的妥协是一种适当的交换。为了达到主要的目标,可以在次要的目标上做适当的让步。这种妥协并不是完全放弃原则,而是以避退为进,通过适当的交换来确保自身要求的实现。相反,不明智的妥协,就是缺乏适当的权衡,或是坚持了次要目标而放弃了主要目标,或是妥协的代价过高遭受不必要的损失。因此,明智的妥协是一种让步的艺术,而掌握这种高超的艺术,是现代人成功生活的必备素质。

为人处世贵在忍耐

古人云:“忍人之所不能忍,才能为人所不能为。”“忍”意味着善解人意、通情达理能容人。善于忍让的人,遇事能多为别人着想,体谅他人的难处,助人为乐;能够宽以待人严以律己,必要时为了顾大局,可以做到宁可自己吃亏受委屈而忍辱负重、委曲求全并且做到虚怀若谷。由此可见,善于忍让是一种优秀的美德;是一种贤良的品质;是一种美好的世界观;是智慧和善良的结晶。

《史记留侯世家》记载:秦朝末年,张良在博浪沙谋杀秦始皇没有成功,便逃到下邳隐居。一天,他在镇东石桥上遇到位白发苍苍、胡须长长、手持拐杖、身穿褐色衣服的老人。老人的鞋子掉到了桥下,便叫张良去帮他捡起来。张良觉得很惊讶,心想:你算老几呀?敢让我帮你捡鞋子?张良甚至想拔出拳头揍对方,但见他年老体衰,而自己却年轻力壮,便克制住自己的怒气,到桥下帮他捡回了鞋子。

谁知这位老人不仅不道谢,反而大咧咧地伸出脚来说:“替我把鞋穿上!”张良心底大怒:嘿,这糟老头子,我好心帮你把鞋捡回来了,你居然还得寸进尺,要让我帮你把鞋穿上,真是过分!

张良正想脱口大骂,但又转念一想,反正鞋子都捡起来了,干脆好人做到底。于是默不作声地替老人穿上了鞋。张良的恭敬从命,赢得了这位老人孺子可“教”的首肯。又经过几番考验,这位老人终于将自己用毕生心血注释而成的《太公兵法》送予张良。

张良得到这本奇书,日夜诵读研究,使之后来成为满腹韬略、智谋超群的汉代开国名臣。

张良克制自己的不快,为老人拾鞋、穿鞋,看上去好像很窝囊,但这并不是软弱的表现。明知自己比老人身强力壮,处处礼让,这既表现为对老人的尊重,也表现为对自身品格的完善。张良正是在不断礼让的过程中,磨砺了意志,增长了智慧,最终成为“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

忍耐,绝不是意味着人格的渺小,自我的萎缩,它只是将可贵的、独立的自我暂时“隐藏”起来,他仍在(默默地)干自己想干的事,仍在(悄悄地)做自己想做的事。这种人的忍耐,软中透硬,柔中带刚,不以牺牲自己独立人格为代价,不奴性十足,不苟安偷生,不窝囊,也就没有失意之感。

古时候有个叫杨翥的人,以忍让聪慧闻名。有一次,他的邻居丢了一只鸡,指骂姓杨的偷鸡不得好死。家人愤愤不平,杨翥却非常淡然:“满世界又不只我一个人姓杨,随他骂去吧。”还有一次,屋外下着瓢泼大雨,一个邻居把自己院中的积水排到了杨翥家中,全家深受潮湿的苦楚。杨翥仍然很淡然:“不要斤斤计较,总是晴天的时日多,落雨的日子少。”久而久之,大家都被杨翥的忍让打动了。后来,有一伙强盗密谋抢夺杨家的财宝,就是这些邻居们自发组织起来,避免了这场灾祸。

生活中的事情就是这样,只要不是什么原则问题,最好做到能忍则忍,特别是在日常工作中,“小不忍则乱大谋”。一时的冲动往往会导致日后的悔恨,实在有些得不偿失。与其说这是一种勇敢,还不如说是一种莽撞。人只要活着,就不可避免地受到一些有意无意的伤害,任何人都是如此。所以,聪明的人总是尽可能地迁就对方,这看似懦弱的举动其实正是生存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