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西部大开发系列丛书:西部生态环境
2667800000005

第5章 西部的山川(4)

邛崃山系指四川盆地灌县至天全一线以西山地的总称。自北向南的主要山脉有霸王山、巴朗山、夹金山和二郎山,是四川盆地和青藏高原天然地理界线与农业界线。东部为农区,西部为半农半牧区。山峰险峻,海拔在5000米以上,如霸王山5551米,夹金山5240米,主峰四姑娘山6250米。5000米以上地区终年积雪不化,有现代冰川分布。山脉近南北走向,东陡西缓,当河流横切山脊时,往往形成深邃峡谷,富有水力资源,渔子溪水电站就建在本区东麓。邛崃山是大熊猫、金丝猴、扭角羚等许多珍稀动物的重要分布区,现辟有卧龙、蜂桶寨、喇叭河等三个自然保护区。这里的夹金山,是当年红军长征时翻过的第一座大雪山;南边的二郎山是川藏公路入藏的第一险要处。

4.大相岭。

大相岭,又称相公岭和泥巴山,相传为纪念诸葛亮而命名。位于四川西部雅安、荥经和汉源之间,近北西向,为大渡河和青农江的分水岭。山南少雨干燥,植被稀疏,山北多雨湿润,林高草茂,历史上有“清风、雅雨、干富林”之说。山脊海拔3000米上下,最高处的轿子顶达3552米,川滇西线公路垭口为2552米。

5.大巴山。

大巴山简称巴山,横贯于川陕鄂三省边境,是嘉陵江和汉水的分水岭,四川盆地和汉中盆地亦以此为界。大巴山是由一系列规则的背斜和向斜组成的宽平行摺皱带,山脉由米仓山和大巴山组成,东西绵延500多公里,故称“千里巴山”。山脉最宽处80公里,北缓南陡。山脊海拔2000米上下,最高的巫溪太平山为2797米。大巴山是四川盆地北部一大天然屏障,它阻滞或削减了冬季北方冷空气的南侵,对四川冬暖春早的气候有很大作用。

6.大娄山。

大娄山位于四川盆地东南部的川黔边境,包括七曜山、武陵山和大娄山。山势北陡南缓,是云贵高原北部边缘部分。海拔1500米~2000米之间,除了主峰金佛山高2251米外,突出的孤峰单岭已不多见。大娄山是由一系列摺皱山地组成,山脉作北东向展布,一般背斜宽缓,多盆地与丘陵,以秀山盆地最大,为当地著名“粮仓”。大娄山是四川境内峰林、溶洞、槽谷、落水洞、暗河等岩溶地貌发育最典型的山地,仅綦江王家坝到三洞沟一带就有溶洞一二百处;兴文境内的奇峰异洞更是层出不穷。大娄山是我国水杉、银杉等“活化石”的分布区,穗花杉、福建柏、崖柏、珙桐等稀有植物也较多。油桐、乌桕、油茶、楠竹等冠于全川。

7.大雪山。

大雪山位于甘孜州内,是大渡河和雅砻江的分水岭。由北向南为党岭山、折多山、贡嘎山、紫眉山等;毛牛山则向南伸入凉山州境内。南北连绵400多公里。是横断山区的主要山脉之一。东陡西缓、东低西高,山脊海拔达5000米左右,其主峰贡嘎山为7556米,它的冰斗、“U”型谷、角峰、冰碛垅和冰川湖等古冰川地貌相当发育。大雪山是四川境内重要的地理界线,东西地貌、气候、农业和民族都有很大差别,四川西部关内和关外以此为界。川藏公路通过的折多山垭口海拔4296米。

8.大凉山。

大凉山介于四川盆地和川西南山地之间,是大、小凉山的总称。主脊海拔4000多米。因山高气寒,被人们称为凉山。以美姑县内的黄茅埂为界,以西称大凉山,以东叫小凉山。大凉山南北纵贯数百公里,海拔大多在2000米~3000米以上。主要山脉有小相岭、马鞍山、碧鸡山、大风顶、狮子山和螺髻山等,均作南北走向。小相岭最高达4791米,当年红军曾从这里经过。大凉山为褶皱背斜山地,山脊舒缓宽阔,地表相对高差大多在数百米以内,故地理上称为凉山山原;山原上各河流均从中部流向四周,分别注入大渡河、安宁河和金沙江。山间有许多断陷盆地,如昭觉、布拖、越西、竹核等,有“凉山十坝”之称。其中以布拖最大,号称凉山第一大坝。小凉山指黄茅埂以东的雷波、马边、峨边和屏山一带山地,由锦屏山、分水岭、茶条山和五指山等组成,东西长百多公里。山脊海拔2000米左右。在金沙江、马边河等的切割下,山峰陡峻,谷坡达35度~40度以上,岭谷高差达500米~1000米,故有“大凉山不高,小凉山不矮”之说。大凉山是我国东部湿润亚热带气候和西部干湿交替线,东西动植物区系也截然不同,也是四川铁、铜、磷等矿的主要产地,其东北坡是大熊猫的栖息地。

9.沙鲁里山。

沙鲁里山位于甘孜、凉山州西部,是金沙江和雅砻江的天然分水岭。主要山脉有雀儿山、素龙山、海子山、木拉山等,向南伸入云南境内。南北绵亘长达500公里~600公里,东西宽达200公里,是四川最长最宽的山系。山脊海拔5500米,不少山峰超过6000米,最高的格聂山为6204米。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冰斗、“U”型谷、冰碛垅、冰漂砾、冰川湖屡见不鲜,是四川冰川湖群最集中的地方,仅理塘至稻城间就有400多个。由于山大谷窄,山高谷深,故崩塌、滑坡等重力地貌十分突出。在分水山脊也有不少山间盆地,如理塘、毛垭坝、康嘎、稻城等,为当地主要牧场。这里是四川珍贵动物白唇鹿的分布中心,并有盘羊、雪豹、藏马鸡等高原稀有动物。

10.雀儿山。

位于沙鲁里山北段的甘孜、德格之间,北西绵延百余公里。它原是古夷平面上的残余山,后随青藏高原上升而成为高耸于高原上的巨大山体,一些山峰逾5500米。其中,三座超过6000米,故当地有“爬上雀儿山,鞭子打着天”之说。山脚海拔达3500米~3800米,相对高差1000米~2000米以上。山体由酸性花岗岩侵入构成,后经流水冰川等作用,石峰嶙峋,山脊成锯齿状。共有大小冰川30余条,面积80平方公里,仅次于贡嘎山。雀儿山公路垭口海拔4889米,是川藏公路必经地和险关之一。

11.华莹山。

华莹山又称西山,是盆东平行岭谷主体山脉,作东北向延展,长约300余公里。在嘉陵江西南有云雾山、缙云山和中梁山等三支脉。东缓西陡,海拔为700米~1000米。主峰高登山1704.米,为四川盆地底部最高峰。山体顶部为可溶性石灰岩,被雨水溶蚀后多成狭长形槽谷,最长达70公里。上有溶洞、峰丛、暗河分布。两侧为硬砂岩,常成陡峻的单面山。山顶脊部有石灰岩出露,则成“一山三岭二槽”的地貌形态。华莹山是盆中丘陵和盆东平行岭谷天然界山。

12.龙泉山。

龙泉山是一条东北向的狭长低山,北起绵阳,南至乐山平羌峡,长约210公里,宽约10公里~18公里。属背斜断块山,东缓西陡,海拔700米~1000米,最高处1059米,相对高差250米~600米。南北均倾没于丘陵之中。是岷江和沱江的分水岭,也是盆中丘陵和盆西平原的自然分界线。

三、云南的地貌特点

云南是一个多山的省份。全省39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绝大部分是高山大川和波状起伏的高原。山地和高原约占全省总面积的93%,而其中山地又占80%以上。

云南地势变化很大,全省地势大体是西北高,东南低,海拔大致在76米~5596米之间。高低悬殊之大,在我国是少有的。

1.山地。

山地(包括丘陵)因高度不同,大致分为下面几种类型:

(1)高山。海拔3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在200米~1000米以上。这类山地在云南多分布在西北部,即大理、云龙、泸水一线以北。东川小江谷地两侧也有两块山地属于这一类型。

(2)中山。海拔1000米~3500米,相对高度在200米~1000米之间。这类山地在云南分布最广,面积大,是云南的主要山地类型。

(3)低山。海拔500米~1000米,相对高度在200米~1000米之间。这类山地只分布在滇东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东南、河口瑶族自治县附近和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东南部。

(4)丘陵。海拔不足500米,相对高度在200米以下。除高原面上有近似丘陵的低丘外,省内缺乏典型的丘陵。

云南的山地绮丽多姿,纵横交错,按一定方向有规律地分布于全省。以元江谷地为分界线,东部以高原为主;西部以山地为主,高山峡谷并列,高黎贡山、怒山(也称碧罗雪山)等大的山系,夹伴着怒江、澜沧江、金沙江,由北向南而下,形成著名滇西纵谷区。

云南的山地是“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山地的南延部分,不论是西部的横断山脉或是东部云贵高原上的山地,都与藏东、川西的群山一脉相承。所以,滇北尤其是滇西北,是云南省内重要山系的集结地区。这里,山高谷深,峭壁悬崖,一列列大山高耸入云,一条条大江奔腾咆哮。山腰白云缭绕,高峰白雪皑皑,积雪终年不化。玉龙山最高峰附近,常年悬垂着现代冰川,蔚蓝色的冰体躺卧在山谷之间,像一条玉龙,俯首向下,有一跃而入金沙江之势。这种高峻雄伟的山地,确是自然界一大奇观。

以大理、永平、保山为界,以北的山地称为横断山脉。横断山脉的南段由高黎贡山、碧罗雪山(怒山)、云岭三条主要山系和东部的哈巴雪山、玉龙雪山等组成。高黎贡山在云南西部边缘,它的北段为伯舒拉岭,进入云南才叫高黎贡山,它的高度为海拔3000米~4000米左右,南部下降至2000米~3060米,仅个别高峰在5000米以上;一座座尖峰突出在云雾之上,像直指天空的倚天长剑。怒江似一条放荡不羁的“黑龙”,奔驰在高黎贡山之东。它坡陡流急,险滩不断。发源于高山顶坡的怒江支流落差很大,水力资源丰富。怒江东侧的一系列山地称怒山,它在西藏东部叫他念他翁山。到达滇藏边境时叫四莽大雪山,进入云南境内才称怒山或碧罗雪山。山峰高度一般在4000米以上,最高点高达5019米。怒山尾稍低平、开阔,上面有面积不大的平坦地面和一些陷落坝子,高度下降至2000米左右。澜沧江把怒山与云岭割开,东侧的云岭是云南最重要的山地,它在西藏境内叫宁静山脉。山地高度在4000米~5000米之间,有不少高出5000米的高峰如白马雪山、梅里雪山、老君山、点苍山等。云岭山高坡陡,气势雄伟。在大理以南,云岭分成两支,由西北向东南延伸,东部的分支叫哀牢山,西部的支脉叫无量山。这两条山脉高度较低,一般在2000米~2500米,个别高峰超过3000米。云岭以东为沙鲁里山向南延伸的哈巴雪山和玉龙雪山,分别以金沙江——剑川——白汉场宽谷盆地与云岭为界,南部直接和滇中红色高原相连。滇中、滇东高原上的东北——西南向的山地显然受这一组山地的影响。

2.高原。

滇东、滇中是一片波状起伏的大高原,习惯上被称为云贵高原的西部或云贵高原。高原面保持比较完整。在曲靖地区南部和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中部,地势起伏和缓,除了一些石灰岩残丘外,多是平缓、起伏的地面,这里岩溶地貌发育。分布在川西的沙鲁里山、大雪山的余脉,越过金沙江后,虽然组成了滇北一些南北向的山地,如白草岭、拱王山等,但到了滇中高原面上,山脉的脉状分布已不明显。只有在大河及其支流通过的地方,因河流切割强烈,高原面被破坏,才形成沿河流方向分布的山地,由峡谷底部向上看,巍峨高峻。从山顶向四周眺望。则是平缓起伏的地面。高原边缘,由于受到金沙江、南盘江、元江及其支流的切割,地形比较破碎,基本上是层峦迭嶂,山高谷深,地面崎岖不平。

滇东和滇西地貌的差异,是由两处的地质构造特点造成的。滇东部分在中生代初期以前,长期被海水淹没;中生代后由于地壳运动,抬升成为陆地和山峦,又经过较长时期的侵蚀作用,把地表夷得比较平坦,约在新生代第四纪初又被断块抬升,形成表面较为平坦的高原,边缘地带由于河流沿断裂带切割,地面较为破碎,从而形成了中部平坦,边缘崎岖的高原。滇西情况与滇东不同,这里被海水浸没的时间更长,在比较晚的地质时期,地表随地壳发生强烈褶皱和抬升,形成陆地和山脉,第四纪以来又不断上升,河流沿断裂带强烈向下侵蚀。原先古老的平坦地面经过这样的地壳变动和河流切割,除在部分山脉顶部保留有面积较小的平坦面外,大部分地区都是山川相间,山高谷深,形成独特的滇西纵谷区。

四、贵州、西藏的主要山脉及地貌特点

1.贵州的主要山脉及地貌特点。

贵州的山脉分布于贵州高原,通常分为三区:

(1)黔北山地。包括大娄山、武陵山等,大致为东北——西南走向。大娄山平均海拔1500米左右,北坡陡急,下降为四川盆地,南坡比较平缓。

(2)中部山地高原。山峰平均海拔在1100米~1500米之间,是长江和珠江流域的分水岭。

(3)西部高原。黔西高原面和谷底高差可达200米~500米左右。大方、水城一带多梁状山脊,顶部平缓,两侧陡峻。

2.西藏的主要山脉及地貌特点。

西藏自治区为喜马拉雅山脉、昆仑山脉和唐古拉山脉环抱,是青藏高原的主体,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可分为四区:

(1)藏北高原。位于昆仑山脉、唐古拉山脉、念青唐古拉山脉之间,长约2400公里,宽约700公里。藏语称“羌塘”,是北方高地的意思。

(2)藏南谷地。在冈底斯山脉与喜马拉雅山脉之间,海拔在4000米以下。其中以拉萨河谷平原最宽广。

(3)藏东高山峡谷。位于那曲以东,为一系列由东西走向逐渐转为南北走向的高山深谷,是横断山脉的一部分。北高南低,山顶平缓,山腰浓密的森林与山麓四季常青的田园构成了南部峡谷区的奇特景色。

(4)喜马拉雅山地。位于西藏南部,平均海拔6000米,是世界上最高的山脉。位于我国和尼泊尔边界处的珠穆朗玛峰海拔8882米,是世界第一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