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西藏佛教
2667400000002

第2章 苯教(2)

苯教的教主——顿巴辛绕,又称辛饶米沃且,顿巴是导师之意,辛饶具有大法师之意,米沃且是美称,大人之意。关于他的出生地,有不同的说法。一种以为他出生于达室的卫莫隆仁,对达室的具体地望又有不同的解释,或言在古代的波斯境内。有些苯教史著将顿巴辛饶描述成出生于外国的宗教导师,旨在说明苯教也是从外部传进来的。第二种认为卫莫隆仁在象雄(古代的邦国名称),具体讲就在圣山岗底斯和圣湖玛法木湖附近。因此,也有苯教起源于象雄的说法。

苯教史著作《嘉言宝藏》根据苯教的有关资料,详述了苯教导师辛饶米沃且的传奇人生,将辛饶的生平概括为十二事业,其写作的形式不乏对佛传的模仿,但十二事业的具体内容与佛传也有所不同。

第一事业,出生。辛饶原是天界之神,名其色哇或其美尊浦。按苯教的三身说,认为苯身(类似佛教的法身)生圆满身(类似佛教的报身),圆满身生变化身(类似于佛教的化身),辛饶如同释迦牟尼是应化之身。其父亲名甲苯妥噶,母名甲协玛。辛饶出生时有许多稀奇景象,《集经》云:”城门右边生邬东波罗花,城门左边生赡部花。”⑩他生自母亲的右腋窝,时间为木阳鼠年,春季火虎月,15日,黎明时分。由梵天、帝释天将其置于白绸上,由天女、龙女为之沐浴。之后辛饶行七步,足足生莲。

第二事业,传播教法。一岁至十一岁间讲述了九乘教法,此处的纪年法,《嘉言宝藏》称为”辛洛”,说一辛年等于人间一百年。说其教法译为三百六十种语言,由三百六十五位菩萨在三界六道传播。辛饶十二岁时向诸地神传播雍仲苯教,之后在天界、龙界、人界传播苯法,大转法轮。

第三事业,调伏二众生。指调伏嗔恨者都布和贪欲者王妃。《无垢》中则云调伏傲慢者赤息旺杰、嫉妒者哈拉热杂和格王热杂。

第四事业,国王哈拉热杂、格王热杂间交战仇杀,后向辛饶忏悔求道,导师以慈悲之心使阵亡诸人及所有当地人均得救成佛。

第五事业,娶妻。以般若波罗蜜多十佛母之化身霍妃、波妃、天妃、龙妃、工妃、汉妃、恰妃、色妃、婆罗门妃为妻,以出身刹帝利、婆罗门、吠舍种姓的各五十名姑娘,作为王女、臣女及洗浴者、仆人等。

第六事业,变化生子。霍妃生都布本桑、切布赤谢二子,波妃生子隆占色哇、居占仲美二子,色妃生沃周唐波,恰妃生甲卫东索木却丹珠,工妃生子雍仲旺丹,汉妃生子甲色绰布琼。他们也是辛饶的八大近侍弟子,他们是最初请求佛(指苯教祖师)讲法者,中间由他们来主持教法,末后也由他们结集经典。并且辛饶的教法存世期间,他们要长住世间,利益众生。

第七事业,利益众生。主要讲述辛饶受波王之请而大显神通,救渡众生之事。

第八事业,伏魔。魔鬼施展神通被辛饶降伏。其中包括在西藏的伏魔事业,辛饶寻着魔鬼的马蹄印,赶到工布,降伏魔王魔众,命工尊拉莫女神为苯教的守护神。

第九事业,遗留教法。为了使教法长存,辛饶在世界各地,尤其是在卫莫隆仁保存了教法。

第十事业,出家。辛饶31辛年即人间3100岁时,抛弃家室出家为僧,起名赤祖甲哇,苦行三年。

第十一事业,舍弃眷属,到寂静处入于甚深的禅定中。

第十二事业,涅槃。辛饶享年82辛年,按人间之年计算则是8200岁。

辛饶的十二事业几乎是神话故事,将辛饶描绘成了具有不可思议的神通和法力的人天导师,塑造成一位从轮回中解脱的伟大的觉悟者。同时,降魔等故事情节,又与莲花生的行传相类似。为了苯教的生存和发展,辛饶被无限地神化,臆造和杜撰亦再所难免了。为了避免与佛传的矛盾,苯教认为辛饶是人寿百岁时的导师,佛陀是人寿八十岁时的导师,而且辛饶生活的时代早于佛陀。

2.苯教的经典

苯教的经典主要是伏藏和口传经文。其中多有改写佛经为苯经的,如《宗教流派镜史》云:”后期译苯者,自朗达玛王灭佛以后,藏娘朵有名辛古鲁伽者,在卫地苯教胜地达裕卓拉,将大量佛经改为苯经,如广品波若改为康勤,二万五千颂改为康穹,决择分(瑜伽师地)改为苯经,五部大陀罗尼改为白黑龙经,别立各种不同之名相及诠释,标其异于佛教。将其埋藏于错安哲乌穹之岩山下,尔后又由彼佯作发藏,将其掘出。”⑾改窜佛经是苯教经典的主要来源。而这些经典的公之于世是通过了伏藏的形式,苯教如同宁玛派,有许多位掘藏师,并形成了各种类型或各种系统的伏藏经典,如以地理方位命名为中藏、南藏和北藏。藏传佛教历史上的后弘期,苯教也掀起了复兴运动,涌现出了辛古鲁伽为代表的一大批复兴运动的中坚力量,援佛入苯,充实苯教,加上苯教自身的传统,形成了新的宗教体系。

随着经文的增多和苯教寺院文化的发展,苯教的大师们编纂起了”苯教全书”,同样称之为《甘珠尔》和《丹珠尔》。据阿雍等编写的《雍仲苯教甘珠尔大藏经目录》⑿,苯教的《甘珠尔》分为四大类:

第一,教言圆满经部,共有63函。《无垢威光经》、《集经》、《十万龙经》等著名的苯教经典,均在其中。

第二,大品波若部,共有67函。主要以般若经为主,尚有《大品三千世界年神经》、《象雄卜书》等经典。

第三,深道密咒续部,共有20函。为苯教的密宗经典。

第四,无上心品库藏部,共有七函。主要讲述苯教的大圆满法。

《宗教源流镜史》中对苯教的典籍也略有介绍,说黑水世间续苯有见解、观修、行持,及禳解、镇伏、送葬、治病等方面的经典。白水密咒之苯,有讲生起次第和圆满次第等方面的经典。另有护法神方面的经典。

苯教除了伏藏和口传的经典外,尚有历代苯教大师的著述,如夏察·扎西坚赞著有《雍仲苯教源流·嘉言宝藏》、《显密无上等之道次第·论藏宝藏》、《明示一切乘之宗派·教理宝藏》、《广释无上乘之基道果·界明宝藏》、《大圆满三部的心要密意精华极深奥·虚空藏》等众多著作,其他苯教大师著作之数量亦十分可观。

3.苯教的教理

雍仲苯教有一比较完整的教理体系,最常见的是分为九大类,而且相互之间有关联。九乘的具体分法如下:

第一乘恰辛(phyav—gshin),内容以占卜、预测命运为主,据说有三百六十种禳祓法,八万四千种观察法。

第二乘囊辛(snang—gshin),又译为现象派,主要有四冥想法、八格迥法、四十二达饶法。

第三乘楚辛(vphrul—gshin),楚有神通变化之意,以灵异神通方术为主。

第四乘斯辛(srid—gshin),斯有存在、世间之意,又译为世间派。有三百六十种送葬法等。

以上四乘,统称为因乘。主要是祈福求运的法术,可能属于原始苯教的内容。

第五乘格年(dge—bsnyen),格年的字面意思可译为居士,此乘中包括宇宙的起源、人类的形成等方面的内容。

第六乘仗松(drang—srong),仗松的字面意思是仙人,据说有四亿部。

第七乘阿盖(a—dkai),包括各种密法。

第八乘叶辛(ye—gshin),叶有本来之意。有四部心教。

此四乘为果乘。认为格年、仗松能净化烦恼障,阿盖、叶辛能净化所知障。

第九乘最上一乘,有五部口诀等。实为大圆满法。

另一种分法将辛饶所传授的教义称为”四门一库”,共五类,分别是:

白水;黑水;彭域;指南;顶点。

其中白水相当于佛教密宗。彭域相当于佛教显宗。黑水包括记叙文和宗教仪式⒀。指南主要是修行指导,如大圆满禅定。顶点,可能指最高的教义境界——大圆满。

从苯教的经典和教义体系的划分上看,苯教即后期的果苯教中充满多元文化的因素,是一个复杂的融合体。佛教的理论、术语充斥其中,如觉悟、普贤、分别心、事续、行续、报身、化身、菩提道、十善、发心、菩提行等等,不仅术语相同,其内涵与佛教所说并无二致。显宗的五道、十地、三身理论(只是法身称为苯身),及密宗的生起次第、圆满次第皆类似于佛教。还有一些佛教的术语进行了改写,如菩提萨埵名为雍仲萨埵,空性名为阿麦尼,阿罗汉名为辛子,般若佛母名为萨智耶桑等等。《嘉言宝藏》中所讲述的苯教,其教法体系和框架是按佛教建构的,包括宇宙的形成,时空的观念,觉悟的次第。所叙述的有关历史,很难说是真实、客观的。而苯教的《什巴卓浦》等经典中讲述的世界起源的神话,涉及光明世界和黑暗世界的创造,明显受到了古代伊朗的拜火教的二元论思想的影响(又称袄教,另创自于古代伊朗的摩尼教也有类似的理论)。苯教的四因乘包括星相占卜、丧葬礼仪等内容,无疑是原始苯教的延续。因此,九乘苯教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方法是佛苯合一。

苯教的大圆满见,与宁玛派的大圆满见并无多大差异。宣称:”苯身自性清净,不为习气覆障所染,非是一切,能现一切,从本即住佛之体性,不由所作因成,不待能作缘起,无为任运,本来自有,悟此亦不流于善,不悟亦不入于恶,佛与众生同具,二昔原无胜劣,周遍一切,是为因之实相,从此任运成就生死涅檠,一切诸法安住其中。此性妙用无碍显发,悟之成为智慧,不悟则成业染。若了达斯义而得证悟,即悟本因实相,悟此即本有自现,此自现后,即能现证三身之果。”⒁

证悟苯身自性清净的境界,要通过观想修炼,分座修,即了悟体性后,分时分座而修。任运修,若时现起境色自然离缚之验相,于三摩地,不即不离,无修无散,如是而住,即为达到任运修之量。自在修,超越能修所修,如同虚空,远离一切执著妄想,一切烦恼成妙智,证一切境界皆为清净苯界。生死涅檠无二无别,则达到了自在修习大彻之地。可见,苯教大圆满的见、修与宁玛派所传相类似。

4.苯教的发展

吐蕃王朝赤松德赞时期苯教遭受过打击,十一世纪后,佛教在藏地的发展如火如荼,苯教也受到了佛教文化的强有力的冲击。元代西藏萨迦地方政权、明代的帕竹地方政权、清代的噶丹颇章地方政权,分属佛教的萨迦派、噶举派和格鲁派,实行政教合一制,不遗余力地支持、弘扬佛教,苯教在西藏腹地更是日薄西山,难有作为。元朝帝师八思巴甚至派弟子在安多地区(今甘青藏区)进行过改苯为佛的工作,而且富有成效。藏传佛教文化极为发达的拉萨、山南、日喀则等地,苯教的影响越来越微弱。而在阿里、那曲,及四川藏区、甘青藏区等较边远地区,苯教仍得到发展,建立起许多座苯教寺院,传承苯教文化。四川的嘉绒地区一直是苯教的大本营,苯教曾在这里兴盛一时,有著名的苯教大寺——雍仲拉顶寺。清朝乾隆年间的”金川事件”中,清朝军队摧毁了该寺,后又改建为格鲁派寺院,并下诏禁止当地人信奉苯教。至此,嘉绒的苯教大伤元气,再也没有恢复起往日的盛况。

当代,藏区仍有不少苯教寺院,还有苯教的活佛。

苯教与藏传佛教在礼仪上多有不同,藏传佛教尚右,苯教尚左,凡绕转寺院、佛塔,苯教均是逆时针而行,而佛教按顺时针绕转。佛苯间也有许多共同点,或者应说藏传佛教吸收了苯教的许多宗教礼仪,如煨桑、祭敖包等。就佛苯间的相互吸收而言,可谓是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苯教文化,包括被藏传佛教所改造过的,至今仍然是藏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注释:

①②土观.洛桑却吉尼玛著,刘立千译:《宗教源流镜史》,西北民族学院研究室印,1978年,186.187页。

③王尧译注:《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民族出版社,1980年,第162页。

④王尧编著:《吐蕃金石录》,文物出版社,1982年,第43页。

⑤【唐】杜佑《通典》卷197边防六吐蕃条。

⑥王尧、陈践译著:《吐蕃简牍综录》,文物出版社,1986年,第72页。

⑦东噶.洛桑赤列著,唐景福译:《论西藏政教合一制度》,甘肃民族出版社,1984年,第6页。

⑧⑨《旧唐书·吐蕃传》卷196。

⑩夏察.扎西坚赞:《嘉言宝藏》(藏文),民族出版社,1985年,书名汉文译为《西藏本教源流》,第37页。

⑾见注①,第187页。

⑿阿雍.泽志致明、桑吉编,刘立千译:《雍仲苯教甘珠尔大藏经目录》,《西藏研究))1993年第2期,第112—124页。

⒀桑木旦.G.噶尔梅著,向红笳译:《概述苯教的历史及教义》,《国外藏学研究译文集》(第十一期),西藏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71页。

⒁见注①,第18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