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身体的健康与否有着一定特征和标准一样,心理的健康与不健康也同样有着一系列的标准和特征,处于某种结构状态和范围内并具有某种特殊的性状和表现的机体是健康的,而不在这个状态或偏离了某一范围内的机体则是不健康的或病态的。但是,要确切表达究竟哪种状态算作健康的范围,以及怎样检查一个人是否心理健康,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对身体健康状况的判断和检查,目前已经有了一些成熟的标准和检测方法,如血压,脉搏,基础代谢,各种脏器的解剖状况等等,用于检查的仪器也是多种多样的,如血压计,X光,B超,CT,核磁等,而中医则可以通过望、闻、问、切,尤其是通过脉象的状态和变化来检查各器官系统的功能状态。但是,对于心理的健康却还无法做到通过什么仪器的检查便能获得是否健康的数据,目前,心理学所能做到的就是制定一套或概括或具体化的标准,来考察人们的行为或内心体验是否达到或符合这些标准,符合要求的,便是健康的,达不到标准的,便是病态的。而这只能通过人们已经表现出来的心理或行为,来进行分析考察或自我测查,而不可能直接对心理结构进行透视。但是,鉴于许多标准的模糊性,以及给自己行为准确定位的认知上的难度,使得心理健康的实际检测和评估,在信度和效度上要打很大的折扣。再加上许多社会人文因素的考虑,在实际中,除了那些极端化或有着某种明显特征的行为,我们很难下断言说某人心理不健康,某种行为是病态行为。因此,我们在此并不是要讨论心理健康的具体标准以及准确的行为测试,而是从主客体关系的角度,来一般性地谈论心理健康的问题,并考察心理健康的人通常具有哪些特征。
关于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一个复杂的、一直充满争论的问题,鉴于人的复杂性及其评价标准的不同,这一问题确实存在着很大的难度,不同的心理学家都有自己的见解和所强调及侧重的方面,也都有其相应的理论依据。在这一问题上,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和米特尔曼提出的心理健康的十条标准被认为是“最经典的标准”,它包括十个方面:
(1)充分的安全感。
(2)充分了解自己,并对自己的能力作适当的估价。
(3)生活的目标切合实际。
(4)与现实的环境保持接触。
(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6)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
(7)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8)适度的情绪表达与控制。
(9)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条件下,对个人的基本需要作恰当的满足。
(10)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条件下,能做有限的个性发挥。
上述这些标准,涉及了心理人格的许多方面,每一条都与主体的某一方面的个性品质和某一类的行为相对应。但是,现实中要真正根据人们具体的行为表现,进行准确的衡量和评价却并非易事,需要对行为的质和量上的差异做具体的评估和界定,许多方面需要统计学意义上的数据支持,这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需要理论工作者和专业技术人员的通力合作。在此,我们撇开这些具体的标准的探讨,看一看这些标准和特征所体现出的心理学意义,以及这些标准的设定所依循的原则,这样,我们可能对心理健康的本质能够有更深刻的认识与把握。
从我们的理论视角来看,心理健康的评价标准需要遵循两个方面的原则:第一个原则就是良好的适应性,这是从有机体所有功能属性的存在价值和意义上来看的,这是最基本的原则,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健康就是指宽泛而良好的适应性。第二个原则就是机能正常而非变异,指某种特定的行为是一种常态反应,该行为反应的性质和强度在大多数人所具有的正常范畴内,没有与心理的常态标准偏离得过远,这是从统计学意义上来看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健康就是正常最好是强健的身心结构。
首先,我们从适应的角度来看一看健康意味着什么。
正如健康的身体具有高度的适应性,拥有旺盛的活力,能够承担各种繁重的体能消耗,能够有效地防御诸如病菌、寒冷、酷暑等不良伤害,对偏离舒适区的不良刺激或状态具有很强的耐受力一样,健康的心理同样表现在具有良好的适应性,有着旺盛的生活热情,能够从容应对各种复杂事件和刺激,能够成功地规避或抵御各种不良伤害,当面对同样的伤害和挫折时,所体验的痛苦和不适要小,能够更多地体验和享受生命的快乐等等。反之,有病或虚弱的身体或心理,是软弱无力的,是憔悴羸弱的,经不得风、见不得雨,舒适的范围很小,而能对其造成不良伤害的事物很多,范围很宽,常规的让其他个体舒适或中性感受的环境状态也总是让其体验到痛苦,特殊的照顾和呵护还总是出麻烦,常处于不良的工作状态中,不能正常从事与病态部位有关的活动、工作,活的痛苦、难受等等。例如,有的人心胸开阔,能够正确地看待他人的缺点和失误,顺心顺眼的事情多;有的人则心胸狭窄,容不得人,过于的斤斤计较,看什么都不顺眼,仿佛世界都与他作对。前者大致属于心理健康的人,后者就可以认为是心理不健康,至少是在这个问题上。
而从主客体的相互关系上来看,健康的生命,是指那些能够更多地符合环境要求,与环境相互保持着更多的一致和匹配,并在其所生活的环境中能够高质量生存的个体。这就是说,无论是健康的身体还是心理,都能在最大程度和范围内与环境保持良好的适应,这种良好的适应性,使得环境的现状和环境的变化,都似乎是为主体量身定做的,都能够使主客体保持更多的相融和协调,而把对抗和不一致的成分和程度降到最低。这样的话,个体从环境中所得到的将更多的是营养而不是毒素,更多的是一致而不是对抗,更多的是快乐、享受和舒适,而不是痛苦、挫折和伤害。由此,健康的机体将更多地体验到生命的快乐,更充分地感觉到这个世界的美好。
另一方面,健康的生命,还表现在生存能力的适应性,表现在其所具备的生存技能和本领达到正常的环境要求,能够在各个方面符合社会通行的价值标准与行为准则,能够胜任和承当与其社会角色相应的社会责任,具备健全的智力和维持正常生活的基本能力,能够与周围人进行正常的交往、有着相对和谐的人际关系,能够成功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事件和问题,对于各种难以避免的相逆和背主事件与刺激,健康的机体,能够通过恰当的调试,把伤害和痛苦降到最低。总之,心理健康的人,通常有着良好的适应能力,具备一个健康的社会人所必需的基本的生存能力,与环境各方面的要求有着更多的一致,能够承担并顺利完成社会所赋予或生活历程中所遭遇的形形色色的工作和活动,并在这种过程中,保持自我的连续性和人格力量的不断增长。
接下来,我们再从心理或机能“正常”的角度,看一看心理健康的具体标准问题。
心理健康等同于心理正常,健康的便是正常的,正常的才是健康的。但是,究竟哪些范畴算作正常,哪些范畴算作异常和病态?这恐怕不是我们从简单、孤立的个体行为就能加以确认,需要通过大量的个案调查,考察大多数人在同一问题或同一情境中的一般的反应,才能加以确认,许多方面需要统计学的帮助。人们在现实中所制定的健康标准常常只是一个大致的方向,或者是一个模糊的范畴,没有确切的具体数据,但是,如果我们定的标准把绝大多数人都排除在健康的范围之外,恐怕这个标准就有问题了,因为,强健或适应的标准具有很大的伸缩性,没有绝对和固定的准确框框。如果我们的心理品质及其行为表现,无论从内容的性质和强度上,符合绝大多数人通行的标准,是大多数人的心理反应,那就基本上可以定义为正常,否则,健康只能属于超人和精英的专利品了。
例如,人是一种社会性动物,人在大多数情况下,愿意与其他人和谐共处,这是大多数人共同具有的行为特性,如果偏偏有人与绝大多数人都矛盾重重,总是处在冲突和对抗中,或者把自我封闭起来,不愿意与任何人交往,这个人的心理就有问题了;同样一个人看到自己的配偶或爱侣与其他异性有过亲密的接触时,心存嫉妒,这是很正常的反应,如果一个人看到这样的情境无动于衷,那就反而不正常了,或者看到配偶和异性非常正常的接触也醋意大生,那都属于不正常。此外,大多人遇到这样的事情都悲痛,他却愉快,大多数人遇到这样的事都高兴,他却无动于衷;大多数人遇到稍有不快的事,可能一会儿就忘了,他却连续多少天生闷气;大多人都感觉无所谓的东西,他却害怕的要死;大多数人饭前或干完特别脏的活洗一洗手,但他却每隔一会儿便洗一洗,每一次反复洗好长时间;大多数人锁上门大致检查一下就行了,他却总是不放心,反复检查好多遍等等,那么,这个人的行为就算作病态,至少不能算作健康的范畴。
显然,判断一个人的心理和行为是否健康,就要看一看大多数人是怎样的一个生存状态,面对同一问题情境大多数人是怎样的应对策略和行为反应,超越了一个区域或范畴,那就是不正常的了。对此,我们需要对某一心理或行为进行统计学意义的分析,以确立该方面心理是否正常的基本标准,为此,还需要对行为的性质尤其是反应的强度做更具体的规定。
另外,判断一个人的心理是否健康,不能单看某一项指标,还要有一个综合性的考虑,需要对人格要素的各个方面进行通盘的考察,只有这些项目指标都符合了心理健康的标准,才算达到了全面的健康。但是,这种评估显然是不现实的,因为,人的心理结构是极其复杂的,由其所决定的与客观要求和问题情境相对应的具体行为更是千千万万,这里且不说全面立项和确立标准的难度,就是实际的考察和判断也存在着很大的难度。而且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几乎没有人能够在所有项目指标上都达到完全正常的标准,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和弱项,因此,许多情况下,我们只需考察一些重要的或主要的人格要素和心理行为是否达标,其他方面大致过关或在大多数情况下过关就可以了。
总之,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所包含的项目涉及人格结构的各个层面。一般来说,人们在考察心理是否健康时,通常是从智力、社会交往、情绪控制等几个方面来进行。也就是说,心理健康的标准涉及认知、情绪和行为三个方面。健康的心理通常表现为正常的认知、正常的情感、正常的行为。当然,如何判断主体人格及其行为是否正常或健康是,还必须参照个体的年龄特征和性别特点,不同的年龄段,不同的性别,其行为的判断标准是不一样的,只有落实到具体的年龄段并明确具体的性别,这种评价与判断才是有意义的。另外,正常或健康的判断与评价,还与国家民族、文化习俗、宗教信仰等个体所属的社会文化环境有关,在这一时空环境下正常的行为,在另一时空环境下就不正常了,因此,判断的标准是相对的,也是可变的。总之,人具体的心理表现和行为特征是异常复杂多样的,具体的行为判断和评估,还需要根据通行的标准做具体的分析和综合的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