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武威通志-人物卷
2666800000033

第33章 简介人物(5)

王开录,民勤县人,生于1955年11月,中共党员,甘肃农业大学水利系毕业,在武威市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指挥部工作。2006年11月获得正高级工程师任职资格。主持、参与科研项目多项,负责完成的《民勤县红崖山水库田间节水工程配套合理型式的试验研究》项目获武威地区科技进步二等奖;参加完成的《干旱缺水区高产高效综合节水模式研究与推广》项目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负责完成的《苏武山万亩酿造葡萄基地自动化滴灌工程系统应用研究与千亩示范区建设》《日光温室微灌系统设备优化配置及供水模式试验研究与示范》项目获武威市科技进步二等奖;负责完成的《武威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评价与可持续发展分析》项目获甘肃省水利科技进步一等奖;《武威石羊河流域地表水资源变化趋势分析》被武威市科协评为优秀科技论文及学术成果一等奖。在国家级、省、地级刊物上发表或在省内外学术交流会上交流论文10余篇。1996年被评为“全省‘八五’期间水利管理先进个人”。2001年被评为“武威地区水利工作先进个人”。

魏昭智

魏昭智,民勤县人,生于1962年5月,甘肃张掖农校农学专业毕业,大专学历,中共党员。

任民勤县农技中心主任。2006年12月获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农作物新品种160多个、新技术40多项。组织制作农业科普宣传片13部。在国家级农业科技刊物发表论文2篇,在省级农业科技刊物发表论文8篇,编辑出版《武威市农作物病虫草害综合治理研究》专业著作1部,撰写、收集、整理个人技术档案48卷。主持或参与完成了39项农业科技项目的实施,获省、市、县科技成果奖34项、地厅级科技成果奖14项。获国家、省、市、县各种荣誉奖励39次,其中国家级奖励1次、省部级表彰奖励5次。2004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为甘肃省555创新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

周永锋

周永锋,武威市凉州区人,生于1964年8月,中共党员,甘肃农业大学农学系农学专业毕业,大学学历。1985年7月参加工作。任武威市农产品质量检测检验中心副主任,高级农艺师。2006年12月取得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任职资格。主持完成的《生态农业建设试点》项目获1994年度甘肃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参与完成的《武威城区风沙沿线农业技术综合开发》项目获1997年度甘肃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主持完成的《武威地区小麦病虫草害综合防治试验示范》项目获2001年度武威地区科技进步三等奖,《武威市斑潜蝇监测与综合防治试验示范》项目获2003年度武威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参与的《甘肃省美洲斑潜蝇监测与综合防治试验示范》项目获2003年度甘肃科技进步二等奖;实施完成的《武威市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及质检体系建设》项目于2005年8月通过省级专家组鉴定,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主持或参与制定的武威市27项无公害农业技术标准经甘肃省技术监督局颁布实施。先后在国家级和省级杂志上发表论文21篇。1998年被甘肃省植保站授予“全省植保工作先进个人”;2002年被甘肃省人事厅选拔为“555人才工程人选”。

五、社会知名人士

社会知名人士,收录社会各界有一定影响的武威籍人物。因资料有限,且标准难以掌握,所以难免遗漏或错讹,请读者热心推荐人物、提供资料,以便再版时订正、补充。

马玉浩

马玉浩(1921~1996),民勤县昌宁乡人,中共党员。1947年武威师范毕业后参加教育工作,1977年调入民勤县文化馆工作。曾先后担任政协民勤县第一、第二届委员会副主席、武威地区文联副主席、甘肃省书法家协会理事和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马玉浩追求书法艺术,形成了博采众长,独具一格的书法特色,尤其对魏碑和行草达到了一定的造诣。1985年,先后在武威、金昌、兰州展出书法作品200余件。1990年《马玉浩书法作品集》问世。

王维德

王维德(1931~2003),民勤县三雷乡人,副研究馆员。1950年参加工作,在民勤县文化馆、武威地区电影院、武威地区秦剧团工作。1981年任武威地区文联副主席、武威地区群众艺术馆副馆长,1986年调任兰州北山绿化试验场副场长,1989年任省外贸开发总公司副总经理。

王维德自幼酷爱书法艺术,经过多年的刻苦学习和潜心钻研,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书法艺术风格,其书法作品不仅在省内外的书法展览中多次获奖,还在日本、德国、芬兰、澳大利亚等国展出,有不少作品被国外珍藏。王维德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甘肃省政协第六届、七届委员。出版有《王维德书法集》《行书字贴》。

赵燕翼

赵燕翼,原名应麒,古浪县人,生于1927年1月6日。两岁时随家迁居黄泥岗山村。祖父赵元普博学多艺,能诗文,善绘画雕刻。自幼受家庭影响而爱好文艺。7岁入本村私塾,10岁改入县城青云小学,1941年毕业后,去国营山丹军马场学习畜牧兽医,并在那里工作多年。业余自修文学和美术。抗战胜利后辗转到兰州,曾在书店和报社工作,并以雁翼名发表了很多具有进步倾向的木刻和文学作品。

1949年8月兰州解放,他先后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文工团、甘肃省文联、甘肃人民出版社等单位从事专业创作和编辑工作,写了大量戏剧、曲艺、说唱、故事等通俗文艺作品和童话故事。其中《五个女儿》被茅盾誉为“别具风格”的“难得的佳作”;《金瓜儿银豆儿》《米拉尕黑》《铃铛儿》等篇被译为日、英、俄文本在国外出版;《小燕子和它的三邻居》获全国第一届(1980~1986)优秀儿童文学奖;《铁马》获第十届陈伯吹儿童文学优秀作品奖;《夜半莺歌蛇舞》获全国童话名作家邀请赛金童奖;《白鼻梁骆驼》获1986年《儿童文学》优秀作品奖。先后结集成书的童话有《金瓜和银豆》《花木碗的故事》《夏毛寻宝记》《白羽飞衣》《金瓜银豆·小精灵》等。从60年代开始,致力于短篇小说创作,名篇《桑金兰错》《老官布小传》《三月风雪》等被译为英、法、日、俄、越等国文本。中篇小说《阿尔太·哈里》获第二次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奖及甘肃省第一次优秀文学作品评奖一等奖。

结集成书的有《草原新传奇》《驼铃和鹰笛》《阿尔太·哈里》《冬布拉之歌》《金城少年的奇遇》《远方少年》等。他的散文独具风格,结集成《我从黄土高坡走来》。热心扶植文学新人,曾多次主持文学创作讲习班,为业余作者阅稿、改稿、讲课、编书,并撰写文章评介他们的作品。

1988年秋,以赵燕翼为团长的中国作家代表团赴埃及、阿尔及利亚进行为期三周的友好访问,对促进我国同埃、阿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友好合作做出了贡献。

《中国文学家辞典》《简明中国当代文学辞典》《中国现代文学辞典》《儿童文学辞典》《中国现代民间文学家辞典》以及《当代文学概观》《中国文艺家传记》《中国当代文学研究资料》等文学辞书和文学史料专著中,均收入他的辞条和专章论述。是政协甘肃省第四届委员会常委、全国政协第八届委员会委员;甘肃省人民代表大会第六、七、八届代表、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会委员,民盟甘肃省第八、九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甘肃省分会副主席,甘肃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一级作家。

徐万夫

徐万夫,武威市凉州区人,生于1927年7月,中共党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在武师附小、唐府街女小任教师、代理校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武威专区秦剧团团长、武威地区文联专职副主席、书法家协会主席、《红柳》杂志主编等职。1955年编写秦剧《梁红玉》,获全省汇演创作二等奖。书法作品先后多次参加省展、省内外交流展,其中四幅作品被省文史馆收藏。

丁二兵

丁二兵,原名尔炳,武威市凉州区羊下坝镇人,生于1927年12月,高中毕业。1949年9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三军八师、武威军分区、张掖军分区从事文化艺术工作。反右派斗争中被错误处理,1960年转业到洮河林业局搞工会工作。1962年被无故遣送回家。期间受聘于武威市化工厂、武威地毯厂从事研制工艺蜡烛和图案设计。1979年落实政策后恢复公职,先后在地毯厂、市城建委工作。2006年6月病逝。

丁二兵一生酷爱书画,1950年创作的《英雄季明成》连环画,获全军一等奖。1972年创制的工艺蜡烛曾出口欧美5个国家。

更登什加

更登什加,汉名王永福,土族,天祝县天堂乡人,生于1930年4月,一生务农,师承刘祖父恰里龙江和父亲杨增说唱土族《格萨尔》,是天祝境内唯一能唱全土族《格萨尔》的民间艺人。由于在土族《格萨尔》的演唱、抢救、整理中贡献突出,1991年受全国《格萨尔》工作领导小组的表彰奖励,1996年获第四届《格萨尔》国际学术会议金奖,1997年被文化部、国家民委、中国文联、中国社科院授予“突出贡献的先进个人”称号。

根据他的说唱录音,甘肃民族出版社出版了《格萨尔文库第三卷·土族〈格萨尔〉》上、中两部,共提供了200多盘录音磁带的资料和大量的录像资料。

文拙

文拙,又名文德堂,武威市凉州区东大街人,生于1931年,高中文化程度。1950年参加工作,在民勤县人民银行供职。后受聘于天祝县歌舞团搞舞台美术工作,后又受聘于武威市城建委从事城市建设规划。喜爱书画,对“无笔指书”颇有研究,其作品曾在兰州,武威展出,被书法界评为甘肃的“一枝出墙红杏”。

蒲大才

蒲大才,武威市凉州区人,生于1942年10月。1961年参军,历任陆军第十医院药剂师、军医、兰州军区第一医院门诊部关节科主治军医。1969年在第十医院工作期间,创制出“祖师麻膏药”,于1970年用于临床,有效率达96%,是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腰肌劳损、跌打损伤的良药,被全国医药界公认为当今名药。近年来,又研制了祖师麻注射液、骨痛渗透剂药酒等祖师麻系列药剂,首创运用祖师麻注射液星状神经节封闭综合治疗法,对难以治愈的类风湿关节炎有一定疗效。所研究的祖师麻药性、作用和使用方法已载入我国《新编药物学》《中药大辞典》等7部权威医学著作。

李本深

李本深,武威市凉州区西大街人,祖籍山西。生于1951年2月,武威一中毕业。1969年2月参军,在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鲁迅文学院暨北师大举办的文艺学研究生班毕业,取得文学硕士学位。为兰州军区专业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编著出版《唐村上校》《青山伏魔记》《刀下泪》《疯狂的月亮》四部长篇小说和《昨夜琴声昨夜人》《汗血马哟,汗血马》小说集及《塞上桂香》散文集。发表有《沙漠蜃楼》《吼狮》《白太阳》《沙狐》《箫中的月亮》《沉醉的大沙》《古尔特的精灵》《神水》《斑鸠列传》《谐谑曲》《神戏》《奇药》《残阳如血》《紫色泥泞》14部中篇小说,其中《神戏》已改编为电影剧本。

杨鉴

杨鉴,武威市凉州区人,1962年9月10日出生,美国管理技术大学MBA。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1979年参加工作,在武威市第十二中学等任教。1992年初天深圳经济特区、广州市工作生活十多年,先后任《深圳商报》财经编辑、记者、《信息网络报》主编,《证券日报》南方总部主任兼广东记者站站长、首席记者,广东省甘肃商会副会长、广州市武威同乡联谊会长。一直关心家乡的建设与发展。著有《杨鉴新闻与摄影作品选》。

宋志义

宋志义,武威市凉州区松树乡人,生于1952年2月,大专文化程度。1969年2月参军,在西藏军区56067部队服役。1974年参加登山集训,登上海拔7028米的高度,1975年攀登珠穆朗玛峰,登上8300米高度,荣立三等功一次;1977年托木尔峰7435米登顶成功,1985年纳木那尼7694米登顶成功,获登山运动健将称号。1988年10月于天津体育学院毕业后聘任为登山教练。同年参加中、日、尼(尼泊尔)联合攀登珠峰活动,为中方攀登队长,为登顶成功做出了重要贡献。

杨占林

杨占林,古浪县土门镇人,1963年出生,高中文化。1980年进入古浪县自行车运动员队训练。1981年1月在广西参加全国青年自行车比赛,获男子20公里第一名,得金牌一枚。1981年10月在福建参加全国青年自行车比赛,获男子20公里第一名。1983年4月在北京参加全国自行车多日赛,获第一名。1984年9月在甘肃武威参加全国自行车锦标赛,夺得100公里团体第一名,获金牌一枚;40公里个人第一名,获金牌一枚。1985年7月赴波兰参加环波兰多日赛,获第一名,得金牌一枚。1986年4月赴法国参加国际“永久杯”比赛,获100公里团体第一名,得金牌一枚。1985年5月赴意大利参加第五届“里诺斯泊里奥尼”国际赛,获100公里第三名。1985年6月赴意大利参加“阿布鲁卓”环大区多日赛,获第一名,并获得“健将”称号。

王辉兀

王辉兀,古浪县土门镇人,1968年出生,农民,断臂伤残人(A6级伤残)。1986年5月参加武威地区举行的首届残疾人运动会,获长跑第一名。1987年5月在全省首届伤残人运动会上一连打破800米、1500米、3000米三项伤残人全国纪录。同年8月在唐山举行的全国第二届伤残人运动会上打破800米、1500米伤残人全国纪录。1988年10月赴韩国汉城参加第八届伤残人奥林匹克运动会,在男子截肢A6-8级4×400米接力赛中夺得银牌一枚。1989年9月在世界第五届远东及南太平洋伤残人运动会上打破4×400米伤残人世界纪录,夺得金牌一枚;800米、1500米名列前三名,获银牌两枚。1991年5月9日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受到了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国家主席杨尚昆和国务院总理李鹏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杨吉梅

杨吉梅,古浪县土门镇人,1966年出生,高中毕业。1980年进入古浪县自行车运动员队训练。1984年5月在河南安阳参加全国自行车比赛,获女子50公里第一名。同月,在北京参加全国多日赛,获女子50公里第三名。9月,在甘肃武威参加全国自行车锦标赛,获女子50公里第一名和50公里团体第一名,各获金牌一枚。同月,在辽宁参加全国锦标赛,获女子50公里第三名。1985年4月,在上海参加永久杯国际邀请赛,获70公里个人第一名,获金牌一枚。1986年7月,在法国参加第三届环法大赛多日赛,获第三十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