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汉
王汉,西汉武帝时生,大将军霍光孙婿。汉宣帝地节二至三年(前68~前67)时任武威太守。班固《汉书·霍光志》记载:光薨后,上以群孙婿中郎将王汉为武威太守。
谷永
谷永(生卒年不详),字子云,长安人。年轻时,做过长安小吏。后博涉经史,广览群书,很有才能。
汉元帝建昭中(约前36),御史大夫繁延寿(即李延寿,一姓繁),闻其有茂材,举为太常丞。汉成帝建始三年(前30)冬,有日食地震同日发生。诏举方正直言极谏之士,太常阳城候推荐了谷永。谷永对这些灾异的看法引起了成帝的惊异,因而特地召见了谷永。当时,汉成帝刚当皇帝不久,朝政全权委托舅舅大将军王凤辅佐。谷永知道王凤被成帝看重,便在成帝召见时说了王凤的好话。由此,王凤便提拔谷永为光禄大夫。谷永上书感谢王凤,王凤更加厚待谷永。数年后,谷永出任了安定太守。平阿候王谭想继王凤辅政,便设法和谷永相交,关系很好。
汉成帝阳朔中(约前23~前22),王凤病故。病危时,向成帝推荐从弟御史大夫王音代替自己。帝从之,便让王音当了大司马车骑将军,领尚书事,特进平阿候王谭领城门兵。谷永听说了这件事后,便写信给王谭陈述利弊,劝王谭不要接任。王谭很感激,便辞让不领城门职。由此谭、音间心存芥蒂。谷永在外远为郡守,恐怕为王音所害,装了三个月的病后辞去了安定太守。王音不计前嫌,奏请谷永补营军司马,永几次谢罪陈述,得转为长史。后推荐谷永为护菀使者。
王音死后,成都候王商继任了大司马卫将军职,“永乃迁为凉州刺史”。年余,征为太中大夫,迁光禄大夫给事中。汉成帝元延元年(前12),出任北地太守。岁余,卫将军商死,曲阳候王根继任为骠骑将军,推荐谷永入朝当了大司农。年余,病卒于家。
杜邺
杜邺(生卒年不详),字子夏,本为魏郡繁阳(今河南内黄北)人。祖父和父亲因功累积,皆官至郡守,武帝时迁居扶凤茂陵(今陕西兴平县东北)。杜邺小的时候父亲就死了,母亲为张敞的女儿。杜邺年轻时,在舅舅张吉处求学,尽得传授,因孝闻名,得孝廉郎。
杜邺和车骑将军王音关系很好。平阿候王谭不受城门职,死后,成帝很后悔,便令王谭的弟弟成都候王商“位特进,领城门兵,得举吏如将军府”。杜邺知道以前王音与王谭有嫌隙,便劝王音抛弃前嫌,与王商交好。王音很赞赏杜邺的见解,从此搞好了和王商的关系,并且很亲密。他们二人都很看重杜邺。此后杜邺因病辞去了孝廉郎。王商为大司马卫将军时,将杜邺当做心腹,推举为侍御史。哀帝即位,“迁杜邺为凉州刺史”。“邺居职宽舒,少威严,数年以病免”。杜邺的儿子杜林,清静好古,很有才华。东汉光武帝建武中历位列卿,官至大司空。
窦融
窦融(前16~62),字周公。平陵(今陕西咸阳西北)人。更始时因大司马赵萌推荐,得为张掖属国都尉。更始失败,天下大乱,由梁统、厍钧、史苞、竺曾、辛肜等推举融为河西五郡大将军。融居属国,仍领都尉职,设从事监察五郡。河西民俗质朴,融等政亦宽和,上下相亲,晏然富殖。光武即位,遣使奉书献马,帝赐玺收,授为凉州牧。后共击灭隗嚣,封安丰侯。后拜翼州牧,又迁大司空。后又行卫尉事,兼领将作大匠。永平五年(62)卒,年78岁,谥号“戴候”。(《后汉书·窦融传》)
梁统
梁统(生卒年不详),字仲宁,安定乌氏(今甘肃平凉西北)人。高祖父梁子都,由河东(郡治安邑,在今山西夏县西北)迁居北地(郡治义渠,在今甘肃庆阳西南)。曾祖父梁桥,由北地迁茂陵(县治在陕西兴平县东北)。西汉哀、平之末,由茂陵迁居安定乌氏。统性刚毅而好法律。开始在州郡做官。更始二年(24),刘玄失败,赤眉军入长安。梁统和窦融及河西诸郡太守起兵保境,共谋立帅。论资排辈,都推梁统为帅,而统坚辞不就。他说:“从前东阳(县治在今山东武城东北)令史陈婴,少年时杀县令,聚众数千人,众人要立婴为王,婴有老母,拒不接受,我今也是家有老人,本身又德薄能寡,实在不能胜任。”遂共推窦融为河西大将军,梁统任武威太守。
建武五年(29),梁统等各派使者,随窦融长史刘钧到洛阳进贡,诏命加统宣德将军。建武八年(32)夏,光武亲征隗嚣,统与窦融等率兵会师。打败隗嚣后,封统为成义侯。建武十二年(36),统与窦融等到京师,以列侯奉朝请,更封高山侯,拜太中大夫。后出任九江太守,定封陵乡侯,卒于官。(《后汉书·梁统传》)
孔奋
孔奋(生卒年不详),字君鱼,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县东北)人。王莽乱时,奋与老母幼弟避兵乱于河西。汉光武帝建武五年(29),河西五郡大将军窦融请奋署议曹掾,代理姑臧(今武威市)长。当时中原混乱,唯独河西地区安宁。姑臧是一个很富庶的县,商业发达,以往在这里任官者,不几个月就能积累很多资财。而孔奋在姑臧四年中,自己和妻子儿女经常粗茶淡饭,生活非常俭仆。因此许多人嘲笑他:“身处脂膏,不能自润”。而奋坚持廉洁奉公,深受太守梁统的尊敬和百姓的爱戴。
光武平定陇、蜀后,河西守令都被召入朝,许多人都是财物数车,唯独孔奋没有资财,单车就道。姑臧吏民都认为应当对他的德政给以报答,于是大家捐献牛马器物追至数百里相赠,而孔奋没有接受一样东西。
孔奋到京城后,初为武都都丞,以平隗茂有功,拜为武都太守。(《后汉书·孔奋传》)任延
任延(?~68),字长孙,南阳宛(今河南南阳)人。东汉建武时拜武威太守,赴任前光武帝亲自召见,劝戒说:“善事上官,无失名誉。”任延对答说:“臣闻忠臣不私,私臣不忠,履正奉公,臣子之节。上下雷同,非陛下之福。善事上官,臣不敢奉诏。”光武帝很感叹地说:“你说的对啊!”
任延到武威时,有个叫田绀的领兵长史,是当地的豪姓大户。他的子弟及亲戚都依势欺压百姓,横行乡里,作恶多端。任延就把田绀及作恶的子弟亲朋五六个人抓起来,处以死刑。田绀最小的儿子田尚,纠集了一伙平素跟他干坏事的流氓无赖几百人,趁夜来攻郡署,也被任延消灭。从此消除了百姓的祸害。
武威郡北有匈奴,南有羌人,不时遭到寇掠,百姓都不安心农业,农田荒芜的很多。任延选拨有武略的一千多人,明确赏罚办法,命令他们带领各族骑兵驻扎在要害地方,如有匈奴和羌人来犯,就迎击追讨,常常使来犯者受到惩罚,从此匈奴和羌人不敢再来劫掠。
河西一直是少雨干旱地区,根据这一特点,任延设了管水利的机构,委派官吏,管理灌溉农田事宜,全郡受益匪浅。修建学校,使官吏子弟都入学读书。凡学得比较好的,都予以任用。(《后汉书·任延传》)
李恂
李恂(生卒年不详),字叔英,东汉安定临泾(今甘肃镇原县)人。“少习《韩诗》”,诸生从学常数百人。太守李鸿请任功曹,未到任,而又被州府辟为从事。鸿卒,送丧还乡里,持丧3年。期满,被辟司徒府,为侍御史。出使幽州,慰扶北狄,将历经之地画图,注明山川、屯田地,凡百余卷,献于朝庭,皇上赞赏,任兖州刺史。廉洁奉公,“席羊皮、服布被”。后调张掖太守,以威重闻名。得罪大将军窦宪,免职。复征拜谒者,使持节领西域副校尉。计杀北匈奴主帅,使西域道路畅通。再调任武威太守,后坐事免职,步归乡里,“潜居山泽,结草为庐,独与诸生织席自给”。西羌反,恂被俘。羌人素知恂为人,甚尊重,放还。恂到洛阳,值饥荒。司空张敏、司徒鲁恭派子为恂送粮,不受,徒居新安关下,拾橡实以食。年96而卒。
张奂
张奂(104~181),字然明,敦煌渊泉(今甘肃安西县东南)人。父亲张淳,曾任汉阳(今甘肃天水)太守。张奂少年时在三辅(长安京郊地区)读书,跟太尉朱宠学《欧阳尚书》。后来奂到大将军梁冀幕府供职,不久,因病辞官。再逢举贤良,奂对策第一,擢拜议郎。延熹二年(159),梁冀被诛。奂以曾在梁冀幕府供过职而被罢官,限制不准他再做官。奂在家呆了四年后,出任武威太守。他在武威平均徭赋,减轻人民负担;保卫边境,发展生产,使人民安居乐业。
延熹九年(166)春,拜大司农。鲜卑听说奂已调离武威,便联结南匈奴、乌桓,分几路进长城,侵略边缘九郡,杀害百姓。秋天,又与东羌联盟;和上郡沈氐羌、安定先零羌共同侵犯武威、张掖诸郡,边境受到严重的破坏。朝廷以为忧患,又拜为护匈奴中郎将,督幽(今北京城西南)、并(今山西太原市西南)、凉(今甘肃张家川回族自治县)三州及度辽(屯五原郡曼柏县)、乌桓(屯上谷郡宁县)二营,监察刺史、太守是否称职。匈奴、乌桓听到奂再次出镇边防,相约降者有二十万人,奂只杀其首恶分子,其余一律不加追究,安置他们进行正常的生产和生活。鲜卑自动退到长城以外。
建宁元年(168),窦太后临朝执政。大将军窦武与太傅陈蕃共谋诛杀宦官。泄密后,中常侍曹节从中作乱。因奂新到朝廷,不明真相,曹节假托君命,命令奂与少府周靖率五营军士围窦武。武自杀,陈蕃亦被杀害。奂迁少府,又拜大司农,以功封侯。但他已明白自己为曹节所出卖,上交官印,坚辞不就任。司隶校尉王寓系宦官出身,他想借助公卿的推荐做大官,百官都怕他,对他唯唯诺诺,只有张奂断然拒绝。王寓一气之下,以“党罪”诬陷张奂,奂被迫归田里,不准再做官。光和四年(181)卒,享年78岁。
张奂的长子张芝,字伯英,做为名臣的儿子,刻苦勤学,成为文武全才,所谓“文为儒宗,武为将表”。尤好草书,师承东汉书法家崔瑗和杜度。家之衣帛都是他先将白绸子用来练字,然后再去漂煮。三国魏书法家韦诞称他为“划圣”。晋代王羲之对汉、魏书法、只推崇钟(繇)、张(芝)两家,认为其余不足观;而王氏父子(羲之、献之)的草书,就很受张芝的影响。
次子张昶,字文舒,与芝并善草书。
张奂任武威太守时生的小儿子张猛,建安年间(196~229年)也曾为武威太守,因刺杀雍州刺史邯郸商,被州兵团团包围,他不愿让人活捉,登楼纵火自焚而死。(《后汉书·张奂传》)张猛
张猛(?~210),字叔威,本敦煌人,父亲张奂,在汉恒帝时,历任郡守、中郎将、太常,遂居华阴。献帝建安(196)初,张猛为郡功曹,当时河西四郡因去凉州(《汉纪》雍州作凉州)治远,上书,求别置州。诏命陈留人邯郸商为雍州刺史。武威太守空缺,诏又以张猛父亲张奂曾经任过武威太守,素有威名为由,让张猛任武威太守。于是,邯郸商、张猛一同前往河西。到武威后,邯郸商想杀掉张猛,被张猛发觉,反被张猛带兵围攻。邯郸商的官舍与张猛的官舍不远,听说兵至,很害怕,便爬上房顶,大声向张猛呼叫说:“叔威,你想杀了我吗?我死后若有人知道,你将会被诛连灭族。我们不如讲和,你看行吗?”张猛说:“你来吧!”邯郸商于是从官舍中出来,被张猛抓住关押。后来想逃走,发觉后被杀。当时正值建安十四年(209)。至十五年(210),将军韩遂尊上命讨伐张猛,张猛派兵东拒,因军兵吏民都很害怕抵挡不住韩遂大军,反投降韩遂,共同攻打张猛。张猛自知抵敌不了,必死无疑,便登上城楼自焚而死。
张既
张既(?~223),字德容,冯翊高陵(今陕西高陵县)人。16岁为郡小吏。后历官新丰令、义郎、京兆尹等。东汉建安十八年(213)五月,撤销凉州,其辖境并入雍州,这时从长安到西域,均属雍州管辖。建安十九年(214),曹操任命张既为雍州刺史。就在这一年,曹操派夏侯渊西击占据了河西三十年的宋建,河西尽平。
东汉延康元年(220)五月,魏王曹丕分雍州河西地置凉州,州治姑臧(今甘肃武威市),以安定太守邹岐为凉州刺史。这是武威又称凉州的开始。西平(今青海西宁市)麴演勾结附近各郡势力反对邹岐,张掖张进抓住了太守杜通,酒泉黄华不承认本郡太守辛机,他们都自称太守以响应麴演;武威三种胡再次叛乱,武威太守毋丘兴向金城太守、护羌校尉苏则告急,则将发兵救援,有人说敌人势力强大,非用大军不可。这时将军郝昭、魏平屯据金城,发兵救武威,降了三种胡。他们与武威太守毋丘兴向张掖进军击张进。西平麴演听到这些消息,率步骑三千迎苏则,声称助威,实际想乘机暴乱,苏则诱斩麴演示众,其部众散走。苏则等进围张掖,大破叛军,斩了张进。酒泉黄华很恐惧,请求投降,河西遂平。
三国魏黄初二年(221)十月,凉州卢水胡伊健妓妾、治元多造反,河西大乱。魏文帝很担优,他说:“除了张既,再没有人能使凉州太平。”于是调回了邹岐,以京兆尹张既为凉州刺史。胡人七千余骑在阴口(约在今甘肃靖远、景泰间的黄河渡口处)阻击张既。既扬言军从阴口过,实际大军突然由且次(即汉次县,在今甘肃古浪县土门附近)到武威。胡人以为神兵从天而降,退军到显美(县治在今甘肃永昌县东南)。诸将都说:“我们的士卒已很疲倦,胡人锐气正盛,这仗很难打。”既说:“现在我们已没有军粮,应当从胡人手中夺取。如果胡人发现我们在追击他,他会立即退依深山。我们追吧,山路危险,将士饥饿;我们不追,只好等他出来再围击:这样,我们始终没有喘气的机会。所谓‘一日纵敌,患在数世。’
”遂进军显美。十一月,胡人的几千名骑兵乘大风想放火烧营,张既的将士都有了恐怖情绪。晚上,既埋伏精兵三千人,使参军成公英率一千多骑兵挑战,又命令假装撤退,胡人果然争相追击,这时发伏兵截其后路,首尾夹击,胡人大败,河西才得以安定。魏文帝高兴地说:“张既的功劳,不仅是暂时击败了卢水胡人,而且使河西永远太平,使们再不为河西的事担扰了。”不久,酒泉苏衡反叛,与羌人首领邻戴及丁令胡一万多骑兵功打边远县城。张既与夏侯儒击败了他们,既遂上疏建左城,筑障塞,置烽候、邸阁以加强边防。西羌恐惧,率众二万余投降。后来西平麴光又反,杀了郡太守。诸将要出兵围击,既说:“光等造反,全郡的人未必都造反。如以大军压境,吏民、羌人、胡人必然会说国家不能明辨是非,造成人心惶恐,这是给老虎增加翅膀。光等主要依靠羌、胡为援兵;我们先使羌、胡攻打光,重赏羌人和胡人,他们获得的战利品归他们所有。从外面削弱敌方势力,从内部进行瓦解,必然会不战而定。”于是发布文告晓谕诸羌:受蒙蔽的人无罪,各回各家好了;能斩敌帅并送上首级者一定封赏。果然有光内部的人斩送了光的首级,余众散走,西平安定如常。
既在雍、凉二州十多年,政绩显著,德高望重。黄初四年(223)卒。魏文帝诏书说:“故凉州刺史张既,能容民富众,使群羌归土,可谓国之良臣。不幸薨陨,朕甚愍之,其赐小子翁归爵关内侯。”明帝即位,追谥“肃侯”。(《三国志·魏书·张既传》)毋丘兴
毋丘兴(生卒年不详),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县)人。黄初(220~226)初年起为武威太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