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国交兵,除了士气高昂、战马优良以外,还要有足够的粮草。要灭掉吴国,就要先断它的粮草,这才是上策。但是,吴国地大物博,绝不会轻易断粮,怎么办?在大智大勇的勾践和范蠡面前,一个借粮妙计开始逐步成形。
在夫差的允许下,勾践着手组建军队。他让大臣诸稽郢在越国各地挑选出精壮男丁三千人,建立起了一支勇猛强悍的军队,勾践又让在国内择选能工巧匠,给士兵们打造嗫精良的兵器。诸稽郢因为看过吴军的情况,懂得训练方法,于是亲自训练越军舟师战术。
勾践又听越国的间谍说,夫差还是那样荒淫,都不大理国政,只顾宠信伯嚭,疏远伍子胥。越国进贡给吴国的能工巧匠,都让夫差拿来修建宫室了。他在西湖上建的与西施游乐的“合欢舟”,简直就是那时候的豪华邮轮,规模甚至超过了阖闾的“余皇舰”。勾践以为,夫差这样做,耗费了大量人力财力,正是越国进攻吴国的良机,于是,又找来范蠡商议。
范蠡从不做没把握的事,这回显然也是认为时机还不成熟。在他看来,吴国国力虽然有衰弱的迹象,但总体经济水平还是比越国强大,况且还有越国进贡的财宝支撑。吴强越弱,如果以小攻大,那跟鸡蛋碰石头的效果差不多。越国最好的复仇方法是不要力敌,而是智取,就是开战,也要力求速战速战速决。两国交兵,表面上是在战场上决胜负,其实最根本的还是国力之争,当务之急,还是要根据计然老师说的,等国家富起来再说。
勾践没办法,虽然心急,但要吃热豆腐,就还得再等等。不过,勾践转念一想,人也不是光靠等的,是不是有什么方法可以主动些。
勾践这么问,范蠡笑了,他正好还真有这么一个计划,看来勾践还是开窍的。于是范蠡说道:“臣听说‘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可见粮食对百姓对国家都是很重要的。越国今年收成有点不好,粮食要涨价了,大王何不让人去向夫差借米,就说是用来救越国百姓的?老天爷如果帮助越国,夫差就会答应将粮食借给我们。然后我们再如此这般还给他。”范蠡凑近勾践,向勾践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勾践一听,哈哈大笑,拍拍范蠡的肩膀:“少伯就是有方法。”
勾践立马安排,让文种带着财宝去昊国,向夫差借粮食。
文种来到吴都姑苏,按惯例先去拜见了伯嚭,把他应得的财宝献给他,然后让伯嚭带着自己去见夫差。
见到夫差,文种向其拜道:“大王,越国是吴国的属国,越国有难,吴国想必不会袖手旁观。现在越国遭遇灾荒,老百姓屋里都揭不开锅了。寡君希望大王可怜可怜我越国,借万石粮食给我们,等我们明年丰收了,一定如数奉还,利息好商量。”
文种说完后,又跪在地上悲泣起来,怎么说他也要装得像一点吧。
夫差从来不会去仔细考察别人言语的真实性,所以说,夫差这个人也好骗,而且他还经常枉发善心。这不,见文种这样声情并茂,夫差的怜悯之心大起,赶忙离座扶起文种:“子禽请起,勾践都臣服寡人了,就算是寡人的小弟了,小弟有难,做大哥的怎么能坐视不管呢。”意思就是夫差答应了。
这时,伍子胥已经回到吴国,听见夫差又要借粮食给越国,怒火中烧,冲进吴宫气吼吼地对夫差说:“大王,绝不能借粮食给越国,臣观现在的形势,不是吴国灭了越国,就是越国灭了吴国。文种借粮是范蠡唆使勾践搞出来的诡计,想把我们国家的粮食掏空。”
夫差虽恨伍子胥,但经他这样提醒,又有点犹豫。告诉文种:“你先到招待所住下,这件事让我再想想。”
文种也不急,他还有第二招——西施。文种暗中派人找到西施,献上雅鱼亲手织的黄丝之布百匹,在交接礼物的时候,文种的人悄悄告诉西施:“文种大人这次来,是要向吴国借粮食的,这是范蠡的计策,目的是挖空吴国的国力,但是那讨厌的伍子胥又来阻拦。娘娘如果还念间我们越国人,就请多给吴王吹吹枕头风。”
西施一听,当即对来人说:“请转告文种大夫,西施永远都是越国人,永远都会为越国办事。借粮的事,我一定尽力办好。”使者放心地走了。
第二天,夫差雅兴一起,带着西施就去“合欢舟”上游玩。在太湖之上,夫差与西施一起站在船头,模拟飞机滑翔的姿势,很有点泰坦尼克号海报的味道。船行到湖中以后,夫差又让西施唱歌,西施人美歌声也美,一曲“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唱下来,听得夫差那是如痴如醉。
西施唱累了,停下来喝茶时,趁机对夫差说:“妾是越国人,现在越国百姓遭灾,妾心里难受得紧,痛不欲生,都想跳进这太湖之中了。”夫差一听,连忙捂住西施的嘴巴:天冷 不许胡说。”
西施挪开夫差的大手,依旧哭泣道:“妾不想越国人忍饥挨饿,文种既然来吴都向大王借粮,大王就答应了吧。不然妾就一死以谢越王。”
一哭二闹三上吊,男人一般都抗拒不了这三板斧。西施一寻死,夫差立马投降:“好了,爱妃,寡人答应借粮就是。”西施这才破涕为笑,挽着夫差的手划向岸边。
这次夫差算是铁了心了,任伍子胥怎么说,他也不答应伍子胥的请求,伍子胥劝他伐越,他就说勾践已经称臣降吴,历史上还没听说过做臣子的去讨伐君王的。伍子胥气冲冲地说,没有个屁,汤伐桀,武王伐纣,都是臣伐君的事实。夫差也气得不行,你伍子胥竟然把寡人跟桀纣相比,并让人把伍子胥赶出宫门。
这样,文种终于顺利地拉着夫差借的十万石粮食离开了吴国。范蠡借谷空吴的太仓之谋也在伯嚭与西施的协助下,最终得以实现。没粮这种缺陷也能变成耗空敌人的计谋,看来,有的时候,缺陷利用好了,还真的就是一项资本。
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在完成巴尔扎克雕像后,他的学生看到那极富魅力的双手称赞道:“多么完美的一双手啊!“罗丹听后,沉思良久,最后拿起斧子,砍掉了那双被学生们称为完美的手。他的举动让学生们大惊失色,但罗丹却不以为意,他解释说:“有了这双完美但又显得‘过于突出’的手,有损于人物全貌,从而失去了‘本质的人’。”
可见,残缺而真实的神韵,往往胜过完整无缺的外表华美;为求全而补上残缺,有时反弄巧成拙,破坏了真实的美感。
我们每个人都不完美,都是有某种缺陷的,那种缺陷,也许不够可爱,但那也是生命的一部分,我们要正视它的存在。正因为我们有缺陷,我们必须去认识、去找寻、去完善,那样才会丰富多彩。如果我们生下来就很完美,没有缺陷,那我们还真的不知道自己怎么发展,怎么完善,那一生都不会有什么太大改变,也就没有多彩的人生了。
所以,如果你能够认识到自己生活在一个有缺陷的世界中,并不断地追求进步,不断地克服缺陷,不断地利用缺陷,不断地超越缺陷,那才是真正认识自己的生命价值。
缺陷也是一种资本,换句话说就是,你的弱势有时候或许就是你的优势。许多东西在眼下看来是我们的弱势,事实上却是我们的优势——我们只需学会如何把它们应用到生活当中去。那样你就会发现,我们的优势和劣势常常是捆绑在一起的。
借钱要还,借了粮食当然也要还。转眼就到了越国该还粮食的时候了。夫差也念着这事儿的呢,在两国交往中,就经常有使者有意无意地提醒勾践,还粮吧。
还是肯定要还的。不过勾践却使了另一套把戏。他命令越国百姓将稻谷煮熟,然后来官府换取二倍的生稻谷。百姓们见有利可图,就日夜不停地蒸煮稻谷,去换更多的生稻谷。不久,越国就凑齐了十万石稻谷,让文种装好船,带去吴国交给夫差。
勾践和文种都有点担心,假如夫差那年将这些稻谷种下,长不出稻子来,那不是要怪罪越国,到时候兴兵,越国怎么能挡。范蠡却是成竹在胸,对勾践和文种说:“夫差一心要对齐国开战,夫差伐齐,就是越国灭吴的良机,臣观天象,吴越两国的存亡,今明两年就会见分晓,文大夫去吴国,只需将好话说给夫差听就行了,等他发现这些稻谷种不出来稻米时,恐怕已经为时已晚了。”
勾践文种一听,立时宽心,信心满满地带着稻谷去了姑苏,随行的还有美女三十人。文种来到姑苏后,让运粮船停在蛇门之外,带着美女和财宝就去见伯嚭。伯嚭见文种又来子,而且那么多东西,笑逐颜开,即命家臣摆下酒席,宴请文种。
文种对伯嚭言道:“寡君说了,今年越国丰收,我们先还给吴王十万石精谷,船队就泊在蛇门之外,明年我们再还给吴国十万石精谷。您看,我们讲信用吧。”
一番假话说得伯嚭连连点头,笑道:“越王真是言而有信之人啊。去年子禽来借谷,我就是答应的,谁知伍子胥老匹夫偏要从中作梗,好在大王最后也没听他的。现在子禽来还谷,我以后也方便在大王面前给你们美言啊。”
听伯嚭这么一说,文种心中一动,立即说:“越王对吴王一片忠心,真不知道这伍子胥怎么想的,每次都跟越王作对,如果能除掉伍子胥,咱们大家日子就好过了,这件事,还希望太宰多多费心。”
伯嚭心中也是巴不得早点诛了伍子胥,但这样的大事,也不便先行透露想法,把话贫一边去,让文种第二天就去见吴王。
次日,伯嚭带着文种去见夫差。文种献上美女与珍宝,夫差开怀大乐。
文种对夫差道:“臣此次奉寡君的命令,带来精谷十万石,现在泊在蛇门外,只等大王派人验收后,就可以入库了。这里是样谷,请大王检查。”文种将几颗谷子抓在手上,呈给夫差。
夫差见这样谷颗粒饱满,金灿灿的,满心欢喜,啧啧赞道:“越王还来的谷子,真是精谷啊。”
伯嚭说:“越国土地肥沃,种的谷子产量高,品种好。大王何不让司农把这些谷种散给百姓,让他们作为谷种,来年我们的农产品产量就会翻番了。”
夫差一听,这主意好,把这么好的谷子都发给百姓作谷种了,也证明自己有爱民之心。于是立即命人照办。
这正是勾践、文种想要的结果。而吴国,又向火坑里跳了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