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励志祖师爷:勾践
2662700000018

第18章 送礼的学问——利用好你的“谦卑”(1)

勾践采纳大臣们“韬光养晦”的计策,面对吴王夫差北上争霸的咄咄咄逼人之势,表现出一幅恭顺的姿态,勾践明白,吴王越是骄傲自大,就越是离自己复仇的日子不远了。

勾践是个雷厉风行的主,有了计划,那就实施吧。

但是,送礼的话,送什么好呢。当然,最好是比较特别的东西。

为了这个问题,勾践找来一干大臣们商量,勾践先说了自己的想法:“吴王日子比较滋润,也很懂得享受,平常就喜欢穿比较透气的衣服,寡人听说在城东有个“葛山”,那里盛产葛藤,我想派些人去山上采葛,然后由我国的妇女将这些葛织成细布送给吴王,让他欢心,你们看怎么样。”

勾践都说这话了,还能怎么样,于是群臣都说:“好,好,这礼物不错,有品味,高雅。”

过了些天,勾践又想到样东西,就又如今群臣讨论:“吴王这人比较喜欢养宠物,尤其喜欢白鹿,寡人又听说城外有座“鹿池山”,山上白鹿多得很,我想找些猎人去打些鹿回来,献给吴王,你们看怎么样。”

群臣们能怎么样,自然又是一番赞同:“送鹿不错,有档次。”

没想过了几天,勾践又找到大家:“吴王还很喜欢打猎,他自己也收藏了不少马鞭,寡人听说城外有座“六山”,山上尽是好竹子,我想派人去山上采些竹子,做成竹制马鞭呈给吴王,讨他欢心,怎么样。”

群臣心想,大王就是大王,哪儿产啥全知道,送呗。

没过多久,勾践又想起,夫差不是在造船吗,可以送些木料啊。又如今群臣:“吴王喜欢搂着西施在江面上玩耍,玩耍时喜欢坐大船,寡人听说城外还有座山,山上很多上等梓楠木,我想派人砍些梓楠木,给吴王送去,怎么样。”

群臣当然没有意见,只是心里有些不耐烦,大王您能不能一次说完啊,也好让人一起准备啊。不久,越国匠人就砍下梓楠树两株,粗达十围,长达五十丈。范蠡看这木料确实好,都可以做宫殿栋梁了,就让工匠在上面雕上五彩龙纹。

就这样,勾践前后鼓捣几次,终于鼓捣出一份丰厚的礼品单:葛布十万匹、甘蜜九桶、狐皮五双、箭竹十船、还有白鹿、马鞭等东西,另据记载,在勾践送的礼物中,还有一节巨大的骨头,差不多有一辆车那么长。据孔子他老人家考证,这节骨头是巨人防风氏的,当年大禹召集大家开会,防风氏迟到,大禹就杀了他,防风氏死后遗留下的就是这节骨头。勾践将这些东西用船载着,拖着两根大木料。统统让大夫文种给吴王夫差送去。

文种临行前,勾践告诉他:“寡人害怕的,不是夫差,也不是伯嚭,只害怕伍子胥啊。夫差愚蠢,又有妇人之仁,不足为虑。伯嚭就像夫差的一条狗,给他点东西他就会对你摇尾巴。只有伍子胥油盐不进,不好打发,实在是寡人的心头之患啊。”

文种当然懂,说到:“大王放心,臣保证尽量搞定这些人。”

勾践还是有疑虑,婆婆妈妈地又说一通:“寡人能回来,都是少伯的功劳,伯嚭在吴国使计,让夫差派伍子胥出使齐国。如果伍子胥在吴国,寡人可能就回不来了。寡人在越国的这些举动,瞒得过夫差,瞒得过伯嚭,但伍子胥却看得清清楚楚。子禽这次出使吴国,一切要小心。”

文种点点头,钻进船舱,向勾践挥手告别。

夫差一次性收到这么多礼物,大喜,看来这勾践还真没忘了自己,传令内官收到国库,又安排文种住下,有事好商量。

勾践这么懂礼,夫差也不防他了,转而把目光投向了北方。正好,齐使来了吴国,请求吴国派兵伐鲁。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这年鲁国国君鲁哀公命令上卿季孙斯领兵讨伐邾国,把邾国打得大败,俘虏了邾国国君邾子益,并把他囚禁在负瑕。

而这邾子益正好是齐悼公的妹夫,自己一家人,齐悼公不能不管,但他想跟鲁国打,又害怕自己一个儿不成事,想了想还是来请吴国帮忙吧,于是派着人带着珍宝来了吴国。夫差正想称霸中原,见到齐使后大喜,召来伍子胥和伯嚭一起商议这事,没想到两个人都反对。伍子胥还是那根筋,认为吴国的主要敌人是勾践的越国,不是齐国和鲁国,因此不主张伐鲁。伯嚭呢,本来一直是同意伐鲁的,但他认为这个时候时机还不成熟,现在可以看着齐国和鲁国两国在那儿耗,吴国坐收渔利就可以了。

召来两个大臣,居然两票都反对,那这提议也就通不过了。夫差只好款待齐使,让他回去告诉齐悼公,说自己无能为力了。

文种住下后,夫差天天找他喝酒,有的时候还会带上西施。在喝酒的过程中,夫差老是夸奖勾践“孝顺”,送的礼物好,言语中骄傲之色表现无遗,文种趁机向夫差说道:“臣奏请大王,越国地狭人少,所以贡献的礼物也很少,寡君勾践还常常为此自责呢。”

伯嚭当然这次又收了不少好处,也趁机说:“臣听说那越王勾践,吃饭时不吃肉,穿衣不穿丝制品和帛制品。他老婆也采葛织布,过得非常简单,他们积攒起来的东西都送给了大王,他们是宁愿自己过苦日子,也希望大王过得比蜜甜啊,所以说,勾践对大王的忠心可比日月。”

夫差酒喝得有点高了,西施一看,自己说两句说不定更有用,于是也嘤嘤说道:“臣妾也是越国人,知道越国疆土狭小。大王如果再还些疆土给越国,越国肯定会贡献更多东西的。”

夫差一高兴,爽口笑道:“可以,没问题。”马上对文种说:“子禽回国,就对勾践说,寡人会加封越国疆土。”

文种心下暗喜,得,这“谦卑”之术利用好了,还真能带给人很多意想不到的东西。当你遇到的人像夫差一样时,你完全可以捧一捧他,他一高兴了,可能就会馈赠给你你想要的东西,这人而且还具有妇人之仁。我不是叫你玩阴的,但在人际交往丛林中,有些心理学、潜规则也是需要遵循的。

文种归国时,夫差不仅允诺还给越国封地,还回赠了不少礼物,包括用羽毛装饰的旌旗、诸侯的服饰等仪仗。

文种一回来,就告诉了勾践这个天大的好消息。这下好,越国地盘涨到了战前的80%,达到了方圆八百里,南至句无(今浙江诸暨县句乘山),北至御儿(今浙江嘉兴境内),东至鄞(今浙江鄞县附近),西至姑蔑(今浙江衢县附近)。这个消息一传出,越国国内举国沸腾,有一个采葛女子还为此发表了一首感情浓烈的爱国诗歌,名曰《苦之诗》:“葛不连蔓棻台台。我君心苦命更之。尝胆不苦甘如饴。令我采葛以作丝。女工织兮不敢迟。弱于罗兮轻霏霏。号絺素兮将献之。越王悦兮忘罪除。吴王叹兮飞尺书。增封益地赐羽奇。机杖茵蓐诸侯仪。群臣拜舞天颜舒。我王何忧能不移。饥不遑食四体疲。”

地盘有了,那要复仇就该有更大的动作了,文种的意思是让勾践赶紧恢复国力,富民强兵。范蠡则不这么看,他认为应该暂不建立军队,以免吴王猜疑。文种听完,转而同意范蠡的意见,建议勾践也和百官一样,不吃肉,不穿好衣服,与民同甘共苦。

勾践当然肯,下令把越国的流亡百姓都召回来,让他们在新增加的国土上开荒种地,并且免掉他们的赋税。勾践还号令以十年为期,务必要让家家户户都储存好足够三年吃的粮食,而且要让人口增加一倍。

到了公元前486年,勾践回国已有了三个年头了。增加人口和振兴民心的计划都已初见成效。勾践心切,对群臣们说:“寡人回来三年了,卧薪尝胆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现在在大家的一致努力下,越国国民生总值连年增长,你们说说看,寡人可以去打吴国了吗?”

群臣无不大吃一惊,这也太心急了嘛,吃不了热豆腐啊,不过怎么说服勾践呢。越国除范蠡、文种、诸稽郢外,也还有些人才,大夫逢同就站了出来,进谏说:“大王,要不得。我也想今天晚上就打吴国,明天就把夫差的人马都干掉。但是这不切实际啊。国家遭受重创,现在才有了点起色,现在大王想复仇,绝对不能过早地暴露了自己。现在吴国想向北方诸国开战,我们越国不如趁机跟齐国休好,跟晋国也修好,巩固与楚国的关系,同时 年年给吴国上贡。夫差好大喜功,肯定会轻视别的国家,欺侮弱小,这样吴齐楚三国一乱起来,我们就有了机会了。”

逢同站在全局的战略角度上,勾画出了越国日后的外交政策,是个把握全局的长远之计,勾践不可能不同意,得,再忍忍吧。反正,忍已经成了勾践的惯用招数了。

范蠡也强调勾践继续忍,因担心越国的崛起,引起吴国的警觉,范蠡建议勾践亲自去一趟吴国,也就是再去一次狼窝,向吴国进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