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陇原艺术探析
2661400000037

第37章 丝绸之路的文化资源和开发前景(1)

郝相礼

古丝绸之路是一条曾对中外经济、文化交流起过重大作用的国际通道。在漫长的年代中,无数中外人士越过莽莽的大漠戈壁或白雪皑皑的崇山峻岭,往来不绝,友好相处,成为传颂千古的历史佳话。古丝绸之路的路线在当今的地图上,以陕西西安为起点,向西穿过甘肃东部及河西走廊,经过莫高窟所在地敦煌,出玉门关和阳关,进入新疆。然后,沿着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北缘和南缘,分成两路,在帕米尔高原汇合,翻越高原,进人中亚、西亚,直达地中海东岸。出玉门关后,另外还有一条北路,沿哈密、吐鲁番西行,渡伊犁河、楚河西北行,越过咸海、里海,到达黑海口的君士坦丁堡。

甘肃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称为古丝绸之路的孔道。通行较多的有北、南、中三条路线。这三条线路上的各种文物和历史遗存十分丰富。连绵不断的石窟寺,著名的寺庙、长城、关隘、城堡、驿站、渡口,甚至历史、地名、轶闻、典故、植物及生活的一些方面,都与丝绸之路有一定的联系。丰富的文化资源是文化产业发展的优势所在,启动资源的切入点应该是优先发展文化旅游业,以此带动文艺演出、文化娱乐、民间艺术等相关文化产业的发展。旅游业是第三产业中最具有先导性和相关联带功能的龙头产业,它的发展可以促进交通运输、城市建设、商业服务、对外贸易、金融、房地产、邮电通讯等部门的发展,特别是与旅游产业关系密切的外贸、民航、建筑业所受的影响最大。旅游业作为一项高消费行业,既能促进工农业的发展,为工农业发展提供相应的市场,又以合理扩大内需渠道和大量的货币回笼,构筑出生产与消费的新格局。近几年来,甘肃把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来培育(文化资源作为旅游业的核心资源,其保护和开发应得到进一步的加强),对文化旅游业来说,是一个发展契机。现就甘肃境内古丝绸之路三条线路的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从历史文化底蕴和现代文化内涵的层面分别予以阐述。

北路——从西安出发,经泾河流域的泾川、平凉,过六盘山,向西沿祖历河而下,在靖远附近渡黄河北上,经景泰、大靖至武威,再沿河西走廊西行。

甘肃境内古丝绸之路的北路如果绕道庆阳地区,古代文化底蕴和现代文化内涵将大大增加。从陕西彬县直达灵台,游客就进入了泾渭文化带、西周文化带和土层肥沃的黄土高原。据考古发现,远在20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在甘肃大地上劳动、生活,因此,甘肃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和发祥地之一。距今约3000年前,周朝的祖先就在陇东的泾河和陇中的渭河流域创造了我国最早的农业,成为黄河流域灿烂文化历史的开端。汉、唐以来,甘肃就成了中西文化交流的通道,贸易往来的通道。汉朝张骞出使西域,唐朝僧人玄奘西去印度取经,都取道甘肃,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成为今天的文化旅游资源。北路沿途的名胜古迹除人们熟悉的被称誉为“全国道教第一山”的平凉崆峒山和子午岭森林生态旅游之外,石窟艺术、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生物化石、古建筑、石刻等都可成系列。北路自灵台开始至武威,经过陇东高原,境内树枝状的马莲河、蒲河、茹河、泾河诸水系,将完整的原面切割成大小不等的原地,再经过陇中地区的沿黄灌区,其地理特征和地貌地质形态变化本身就是旅游资源。平凉、庆阳地区地处华北黄土高原西部的陇东黄土高原、川台地和纵横交错的沟壑地带,黄土高原地貌特征非常典型。如中部是以董志塬、屯子塬、早胜塬为代表的平原;西北部和南部是连绵起伏的山岳;东北部则是苍翠茂密的子午岭森林。靖远、景泰属陇中干旱地区的沿黄灌区,黄河自兰州开始,至靖远、景泰,直向北流,经宁夏平原到内蒙的临河转向东流,靖远、景泰作为黄河流向巨大“几”字型一撇的流经地带,也是颇具意味的旅游资源。

古丝绸之路沿线两侧石窟林立,堪称石窟艺术长廓。北路的石窟众多,分布在泾河流域的有泾川县的南石窟寺、王母宫石窟、罗汉洞石窟、丈八寺石窟、玉山寺石窟、乐山石窟,西峰市的北石窟寺,庆阳县的万山寺石窟。分布在子午岭森林的有合水县的保全寺石窟、张家沟门石窟、莲花寺石窟、安平寺石窟、千佛砭石龛。分布在陇中地区沿黄灌区的有靖远县的法泉寺石窟、接引寺石窟、寺儿湾石窟,景泰县黄河岸边的五佛寺石窟。这众多的石窟,始建年代最早的可追溯到北魏时期,最晚的到明清时期。其中的一部分石窟历代都有续建,修建时间绵延1000多年,保存了大量的石窟制作、雕塑、壁画、建筑艺术珍品,是名副其实的石窟艺术博物馆和不可多得的文化、旅游资源。

陇东黄土高原作为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和西周文化带、泾渭文化带,历史文化遗存很多。早在1920年,华池县赵家岔发现了我国出土的第一块旧石器之后,这个地区就引起了国内外考古学界的关注。新中国成立后,这里先后发现了6处旧石器时代遗址,我国著名的考古家贾兰坡对这些遗址逐个进行了复查并为之断代。属于旧石器时代的遗址有镇原县的姜家湾、寺沟口两处,均在蒲河两岸。属于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地点有环县楼房子、刘家岔,庆阳巨家原,镇原县平泉黑土梁,华池县赵家岔等处。这些旧石器时代遗址距今的时间都在20万年左右,是陇东作为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的实物见证。新石器时代遗址在陇东分布得相当稠密,有100多处。就文化类型看,有仰韶文化、齐家文化和时代上相当于殷商时期的寺洼文化。这些遗址大多分布在河床两岸背风、向阳、近水的台地上。作为文化旅游资源,很有意味的是不少遗址至今仍然是人们的定居之所,展示了我们的先民的生存环境和聪明智慧。陇东地区发现的仰韶文化,全系中原仰韶文化,有半坡类型、庙底沟类型和西王村类型等文化类型。陇东地区发现的齐家文化遗址与陕西的龙山文化、宁夏的齐家文化很接近,代表性器物与广河齐家坪、临夏秦魏家等典型的齐家文化遗址中的器物有很大差异。据中国科学院泾渭考古队对镇原县常家山遗址的发掘鉴定,绝对年代要比齐家坪早得多。为了表明这种差异,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胡谦盈提出拟命名为“常家山下层文化”。这些作为文化旅游资源是新颖别致的。陇东地区发现的九站寺洼文化遗址的陶器与庄浪徐家碾寺洼墓葬出土的陶器基本一致,距今3300年左右,是一种早于周文化的地方类型。陇东曾是先周的发祥地,已发现周代遗址30多处,出土的西周青铜器以铭文而弥足珍贵。陇东地区现存的战国秦汉时期的城堡、烽墩以及各种文化遗物、遗迹也相当丰富。陇东地区唐宋及以后的各类文化遗存中,当首推古塔。现存楼阁式、密檐式砖塔和石质造像塔达13座。有唐代的政平唐塔,宋代的肖金砖塔、环县砖塔、湘乐砖塔和东华池砖塔,外观华丽,姿态雄伟,工艺高超。塔儿湾石质造像塔和双塔寺石质造像塔,造型纤细,犹如立锥,为省内独有。双塔寺1号塔,通体浮雕各式佛像3500余身,雕琢细腻,形象逼真,实为古代艺术佳作。

华池县山庄乡境内、葫芦河上游二将川南岸的山梁上,有宋代范仲淹、韩琦驻军抗西夏的二将城遗址,环县芦家湾复凤山有明代白马城故址和碑记,正宁县罗川文庙大殿为元代建筑,罗川还有3座高大的明代古坊,都是不可多得的名胜古迹。合水县太自乡“唐王坟”的“唐朝列圣之碑”,以刻有“唐李氏世系谱”、“唐李氏世系图”而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