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临夏人物志
2660900000003

第3章 前 言

禹导河,“彩陶王”,人类文明,亦数河州,先民智慧展辉煌。

古木包罕,今临夏,地灵人杰,人才辈出,风流人物名应扬。

临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几千年来,祖先们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创造了灿烂辉煌的古代文明。临夏8169平方公里的秀美土地上,遍布着古代文化遗址,是甘肃乃至全国古文化遗址比较集中,历史文物出土较多的地区,现已探明面积较大且较集中的古遗址有300多处,其中40多处分别被列为全国、省级和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有距今五千多年的马家窑文化,四千多年的齐家文化,以及三千多年前的辛店文化和寺洼文化等。和政陈家集、梁家寺一带古生物化石密布,近期国家支持在和政县筹建古生物化石馆。州内已出土的大量文物闻名遐迩,有许多稀世珍品,如积石山县安集乡三坪村出土的“彩陶王”被列为国宝,珍藏在国家博物馆。去年在永靖县发现的白垩纪时期巨型恐龙足印群更是震惊世界。临夏名胜古迹众多,有闻名中外,历经北魏、北周、隋、唐、宋各代开凿的永靖炳灵寺石窟,窟内各代石雕、泥塑、壁画神采各异,令人叹为观止。西秦飞桥,是丝绸古道中过往黄河的主要桥梁。王宣、王训弟兄为黄河铁桥铸造的牵引柱——“将军柱”,历经几百年战火风雨的洗礼,至今仍矗立在黄河铁桥桥头。近代“河州砖雕”艺术、古典建筑艺术等等,无一不是先民们智慧的结晶。

临夏历代名人辈出不绝,自南北朝计,有为维护祖国统一、战功卓著的名将念贤、朱隆、长略、蒋斌、何锁南等;有赤诚保国的范育,明代兵部尚书、“庄毅公”王竑;清白廉吏四川按察使马应龙;有在鸦片战争中英勇抵抗英国侵略军,血染疆场的朱贵父子;为抗击八国联军,与侵略军喋血相搏、英勇阵亡的马福禄;还有在抗日战争中奋勇抗击日寇的马彪部,以及一批奔赴抗日前线的爱国青年等。

中国共产党诞生后不久,临夏就有了党的组织。1927年4月,共产党员胡廷珍(临夏市人)从北平返回家乡,在临夏建立了第一个地下党组织——中共导河特支,创办旬刊《工农之声》。牛载坤在兰州开办进步书社,发行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在甘肃大地上最早传播马列主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鲁瑞林、侯世奎、黄德魁、唐万成、杨清峰、马金福等一批进步青年在江西宁都随部起义,参加工农红军,参加第四、五次反“围剿”和举世闻名的两万五千里长征,经历了九死一生到达陕北,并参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为新中国的诞生立下了不朽的功勋;为支援红军而英勇牺牲的第一位东乡族中共党员、“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主席马和福;解放战争时期惨死在国民党监狱q-的中共党员朱亮、杨松轩、黎瑞亭、牙克新等烈士;以及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涌现出的雷锋式的战士——韩廷富;在自卫反击战中牺牲的王成安、祁振武、马联合等战士,他们的英雄事迹是临夏各族人民的骄傲和光荣,他们的名字应载入史册,创造的不朽业绩更应发扬光大。

曾出版的《青海三马》中所写的马麒、马麟、马步芳,《宁夏三马》中所写的马福祥、马鸿宾、马鸿逵,均各为一家族,两书所写的“三马”,实为河州“三马”家族中的二马。河州“三马”是马占鳌家族、马麒家族、马福祥家族,均出在河州西乡一地,其体系q-先后出过七个省主席、九个军长,自清末民初起统治甘、.宁、青四十余年。对其根据历史客观记述,以便使人们全面了解晚清、民国时期大西北的历史。

历代来临任职的知州王全臣、杨增新等外籍人士,为临夏的教育、文化、社会生产等各方面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亦应传扬。

“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笔者除编写了大量正面人物外,也列述了部分反面人物,只写史实,不加评述,是非功过,供后人评说。经十余寒暑,五易其稿,《临夏人物志》终于成书,赖无数前辈同仁鼎力相助。州政协副主席马效融先生.不顾八十高龄,且身体有病,坚持两次审阅书稿,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州人事劳动局局长马远志同志为打印书稿、出版精.心筹划、组织,为使此书早日问世尽心尽力。州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专职副主任陈永顺同志,在工作之余帮助审稿,认真校对。州志办的领导及李晓萍、王生福等同志对打印书稿给予了一定帮助。打字员杨淑萍同志认真负责,为打印书稿付出了辛勤的劳动。更有不少知情同志积极提供线索,帮助寻找、提供资料,其精神可嘉,在此一并谨致感谢!由于个人收集编写,疏漏和错误在所难免,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改革开放,西部开发,新的世纪开始,古老临夏展新颜。愿我们临夏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继往开来,抢抓机遇,使临夏再现辉煌。愿此书能为广泛宣传临夏起到一定的作用。

陈龙

2001年5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