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灵异棺中天问
2655900000056

第56章 三星堆祭(1)

我们离开阆中,前往成都附近的三星堆。

看着这座神奇的古城在车窗外渐渐远去,我们忽然舍不得。

经过嘉陵江大桥时,看着滔滔奔泻的江水,我陷入沉重的思索,巴国的宫殿到底是怎样的呢?远古的巴人是否就是经过长江,再进入支流嘉陵江,沿水路上行到阆中的呢?

番茄忽然提出一个问题,阆中这个名字听起来有一种古奥的味道,这个名字究竟怎么来的呢?

吴敌说,阆中这个名字的来历主要有三个版本,目前比较引人注目的版本,是本地一位姓夏的教师提出来的,他查考有关古典文献后认为,阆中原名“两宗”,因为“阆”字在古代读“两”,后来经过演化,也有念作“凉”的。所谓“两宗”,就是指伏羲与女娲这两位祖宗,几千年流传下来的阆中民俗,一直认为这里是两位人祖的故乡,本地百姓相传阆中城南的南池,古称彭泽大地,便是伏羲女娲降生之处。为了纪念两位祖宗,人们便用“两宗”代表这里。我也查考过,确有把“阆”念作“两”或“凉”的记载。《管子·度地》说“阆音两。” 屈原《离骚》云:“朝吾将济于白水兮,登阆风而绁马。”而《山海经》中把“阆风”写作“凉风”,原文是“悬圃、凉风、樊桐,在昆仑阊 之中。” 还有《淮南子》中的“阆风”也写作“凉风”。

第二个版本认为,这个地名可能是因为阆中城位于阆国之中央而得名,阆国所在地即今阆中市及其周围。其依据有,《郡国志》称:“阆国即蜀之阆中。”《姓考》云:“伏羲之裔国于阆,因氏。”在隋朝,称阆内县,即阆国之内里,也就是“阆国之中”的意思。在巴国建都阆中之前,阆中境内还有几个部落小国,即阆国、奉国、充国等。这几个小国可能是巴国的附属国。有学者认为,古代的巴国在当时可能是几十个小国形成的国家联盟。因此,后人便以阆国之称命名此地。

还有个版本认为,阆中此名是因为其四面围山又三面环水,是风水宝地。古人便按这种特别的山水地势命名为“阆中”,这个版本也有文献依据,《太平球宇记》释阆中之名说:“其山四合于郡,故曰阆中。”《旧唐书〈地理志〉》说:“阆水行曲,经郡三面,故曰阆中。”尽管如此,这个版本的认同者还是不多,因为天下四面围山且三面环水的城市很多,为啥都没有取这方面的名称呢?

番茄大为感叹,天哩,怪不得阆中成为闻名全国四大古城之一,单是其地名两字,就有这么深奥的学问啊!

从阆中到三星堆也就两个半小时的车程,在车上没聊几个话题就到了。番茄说,不说别的,单说阆中与三星堆这样近,路这么好走,我就认为,三星堆的文明肯定是巴人从阆中迁过去创造出来的。

进三星堆博物馆大门时,一个妇女手上拿着一堆面具叫卖。

番茄立即冲动地跑上去挑选。

这些面具都是按照三星堆出土人像和面具仿制的,采用了最新工艺,一戴上,就立即把人拉回到数千年前的远古王朝。

番茄时而戴上纵目人的脸壳,时而戴上铜人面具,千挑万选,拿不定主意。

我说,行了,你就选一件青铜眼饰吧,要不,戴上整张铜面具,你美丽的面目都被遮掩完了,人家还以为是从哪儿出土的,一不小心就把你当古董收藏了,再说,照相不能露出本来面目,也就失去“到此一游”的纪念意义了。

于是,她便取了一件眼饰戴上。

付钱时,孙元友叫起来,忙什么忙,我还没选呢。

番茄便递给我一个纵目人面具,递给孙友元一个铜人面具。

我们分别戴上,番茄拍着手狂笑道,帅呆了!帅呆了!

说着,番茄的手机响了,她赶忙拿起来接。

这时候,吴敌已经走进大门了,孙友元赶忙追了过去。而我则在后面等番茄打电话。

我催番茄快点,她朝我直摆手。

我烦躁不安地等了十多分钟,她才放下电话,不过,脸上兴奋全没了,情绪很是低落。

我说,该不是有人找你要债吧,接个电话就愁成这样!

番茄说,比这还糟糕!

我说,别磨蹭,要说就赶紧说,吴敌说孙友元还在前面等我们呢,要不,人家就跟我们急了!

番茄说,三峡警方来的电话,叫我们立即去认领吉娟的尸体!

我忍不住一声惊呼,找到了?到哪里认领啊?

番茄说,在巴谷镇。

我说,怎么会到那里去认领呢?这跟当时我们埋藏她的地方相差上百公里呀!

番茄说,我刚才就问了这个情况,怎么可能跑这么远去,警方说,尸体就是在那儿发现的,具体情况等我们到了再说。

我问,那当地警方怎么不直接通知孙友元呢?

番茄说,你忘了,在神农架时,给警方留的联系电话是我的嘛!现在,要不要马上告诉孙友元呢?

我说,别着急,参观完了再说也不晚。

等我们紧赶几步到展厅门口时,吴敌绷着脸说,得抓紧时间,我跟成都那位老专家约好了,下午4点见面,人家本来要出差的,就为了等我,知道不,要是照你们这么拖泥带水,这次峰会准泡汤!

面对孙友元,我和番茄感到慌乱,还没想好一会儿怎么跟他说这件事,一直回避着孙友元的目光。

我在想,既然吉娟的尸体莫名其妙跑了那么远,怕早已不是全尸了吧,不知孙友元到时如何面对。

走进一号展馆,一个神兽主体雕塑扑面相迎,墙上挂着三星堆遗址全景电子显示屏和“长江文明之源”的巨幅壁画,表明了三星堆在代言长江文明方面无可争辩的地位。

一号展馆共分6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对三星堆文明的概括性介绍,讲了上自新石器时代,下至商末周初的蜀文化历史,宏观展现了三星堆古都的巨大规模,体现了其在中国城市文明史中的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它几个部分,分别介绍了其农业、商贸、手工业、冶金业以及宗教的发展情况。

我们最感兴趣的是四五两个部分,这是我们重点要与阆中三合遗址出土文物相比较的两个方面。

第四部分展品有三星堆遗址、祭祀坑出土的玉器,并且细致地展示了这些玉器从原料到半成品,再到成品的制作流程,并且说明了玉器在宗教礼仪上等方面的价值。

第五部分展品主要是三星堆的青铜器和金器,比较全面地展示了三星堆的冶金工艺。这些青铜器质地优良,纹理细腻,造型华美,工序复杂。从当今人们对其的技术解读来看,其主要技法有锤拓、模压和粘贴。

吴敌说,无论从三星堆的玉器,还是青铜器和金器,与阆中三合遗址的出土文物相比,都没有明显区别,这进一步证明了两地文明的同源性。

三星堆新建了专门的青铜器馆,我们边说边走了进去,在门中迎接我们的是一件重达100多公斤的巨型青铜面具。旁边的一位解说员指着这件仿佛带着远古的泥痕大面具说,这件面具宽1米32,高72厘米,是三星堆最大的一件青铜大面具,但从未正式展出过。我们感到非常幸运。

青铜器馆分为序厅、面具厅、头像厅、祭祀厅、立人厅、神器厅等7个展厅,共展出100多件青铜器,里面有玉石边璋、青铜太阳轮、青铜神树、青铜顶尊人像、大象头冠人像、鸟脚人像、青铜龙、蛇和青铜神坛,林林总总的青铜宝贝千姿百态,让人目不暇接。

这时候,番茄突然叫道,好饿哟!

我一看表,都中午一点了,便对吴敌商量,是不是先吃饭。

吴敌说,好吧,下午再带大家细看这里的三件超级宝贝青铜神坛、青铜纵目面具和金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