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成功社交72法则
2612900000044

第44章 妙用“杯酒释兵权”

林语堂博士曾说:“中国人的快乐概念是温暖、饱满、黑暗、甜蜜。”这是指吃一顿饱食之后上床睡觉的满足感,也的确是很多人都认同的人生乐趣。

不过,自古以来,中国人的饮食问题,实在并不这么简单。因为,婚丧喜庆要吃,送往迎来还是要吃,这其中的人情应酬有多少学问呢?现在,这个忙碌、追求效率的工商社会,更是讲究吃了,君不见五步一家酒楼,三步一家“大排档”,还有大大小小的洋快餐……

当然,除了满足口腹之欲,享受人生乐趣之外,恐怕“餐桌战术”才是人们大宴小饮的真正目的。

一般人常说:“要抓住丈夫的心,就要控制他的胃。”“爱是照顾全家的肚子。”这真是民以食为天的最好写照。一个贤慧的家庭主妇尚且要运用“美食战术”来维系家庭幸福月,将在外,求其百战百胜,怎能不讲究“纯吃饭”、“豪门宴”、“洗尘”、“饯行”…·,·等等饭局的战略运用呢?

《战国策》上有则小故事:齐桓公某次夜半肚子饿,厨房易牙趁机大显身手,做了一顿五味谐美的宵夜进献给桓公,这一餐吃得齐桓公龙心大悦,易牙先生从此平步青云,在朝廷中担任要职。、

人在饮食的时候,心情最平和,什么话都好说,什么事情都可以商量。从前的皇帝,懂得在饮食中利用“杯酒释兵权”,今天的主管和属下,要联络感情、化解纠纷,也非吃不可。所以,要小心喔!——吃人的嘴软、拿人的手短,当你在利用“美食战术”应酬时,可也要注意别人的“陷阱”。

做生意的人“利”字当头,谁有钱谁就当老板,所以现实得很。因此,为了调资金、开支票、应付贸易纠纷、发展事业……等,都不得不与工商界朋友或客户交际应酬。

我们谈过:见面三分情,酒足饭饱之际,什么都好说。所以,这交际应酬的方式,最好是餐宴。然而,早午两餐,由于时间的限制,大家匆匆用餐,实在不方便深谈;那么,夜幕低垂,一天的工作暂时告一段落,彼此聚聚,享受一顿美味的晚餐,顺便不着痕迹地进行“晚餐会谈”,这确是两全其美的办法。

商业晚餐因此应运而生。看市街上栉比鳞次的餐厅,每当华灯初上,人潮蜂拥而至,我们就可以想见这种商业晚餐是越来越流行了。

应酬本来就是一门大学问,用商业晚餐来表达应酬的现象,学问就更大了。最重要的是,你必须视“对象”而制造“气氛”,比如说:来的人是交情较厚的友客,不妨“纯吃饭”,这样显得轻松自在、倍增情谊;假如食客是率众而至,又是一般交情,则乡之以“自助餐”,随意又尽兴;如果宴请的是上司或重要人物,就办个隆重的“豪门宴”,满席珍馐,将你的诚意和敬佩之意完全表达,酒足饭饱之余,必使那些大人物对你另眼相看,自然就有可能好处多多。

升官发财人人渴望,但君子爱名利,仍应有所不为、取之有道才是,否则玩弄权术,做出损人利己的事,最后总是众叛亲离。在餐桌上做文章,不但实际有效,同时吃吃喝喝之际,但凭举署拿杯,几句好话,即使“交易”不成,人情还是在,再怎么都不可能伤和气。所以,只要能在事前探听一下客人的口腹之好,大家吃得满意,就一定能宾主尽欢,这多简单、得体、痛快。

不过,百密常有一疏,你请了李四,漏掉张三,或是答应李四,忘了孙六,本来很好的应酬良方,反而成为得罪别人的口实,就划不来了,并且,还要注意“过犹不及”的原则。所以,当你准备请客,或是接受邀请时,都应该仔细斟酌——该不该去?要不要请?不必要的应酬餐宴还是推掉吧。免得让你的孩子高叫“爸爸回家吃晚饭”!

一饭解千难

社会应酬有各种利器,“美食战术”的厉害,前面已谈过,自不在话下。然而,上顿餐宴的确有如此作用吗?怎么可能“一””饭解千难呢?

其实“一饭”的真义,是指它的无形价值。换句话说,是凭借一顿餐叙来建立彼此的友谊,达到沟通的目的。

由“一饭”而定交情,往后,便可凭这份交情而得到别人的帮助,使任何困难迎刃而解。现今虽已进入讲求现实的商业社会,但人们厌恶“势利”的共同心理,还是存在的,所以,如果在平时不多结善缘,等到急难关头才“无事不登三宝殿”,四处请求救援,恐怕你只能得到别人幸灾乐祸的眼光。

许多人在交际中,偶因一时错误或其他因素而得罪朋友,这时候,也可以安排个饭局来解开彼此的心结。而且,越是人世深、阅历广的人,越懂得这种在餐桌上解纠纷的学问。

不轻易低头是大丈夫的本色,但勇于认错却境界更高。一顿饭、一杯酒,筹交错间尽释前嫌,赔罪的人既不尴尬,受礼的人也面子十足,如果还有通情识趣的陪客在旁边美言,则这一餐饭的功用,就更不只眼前这一点点了。

世间多少的僵局难处,都可以通过一餐刻意安排的饭局来化解,多少敌意相同的人,也能因为同桌共餐而握手言欢。有人戏称餐食与共的朋友为“酒肉朋友”,意味着这等朋友是唯利是图的假先生。然而,能够慎选朋友,细挑餐宴,再善用“餐桌战术”,说不定使你得道多助的,正是这些人呢!

谈起喝酒,几乎所有的人都有过切身体会,“酒文化”也是一个既古老而又新鲜的话题。现代人在交际过程中,已经越来越多地发现了酒的作用。

的确,酒作为一种交际媒介,迎宾送客,朋友聚会,彼此沟通,传递友情,发挥了独到的作用,所以,探索一下酒桌上的“奥妙”,可以有助于您求人交际的成功。

(1)众欢同乐,切忌私语

大多数酒宴宾客都较多,所以应尽量多谈论一些大部分人能够参与的话题,得到多数人的认同。因为个人的兴趣爱好。知识面不同,所以话题尽量不要太偏,避免唯我独尊,天南海北,神侃无边,出现跑题现象,而忽略了众人。

特别是尽量不要与人贴耳小声私语,给别人一种神秘感,往往会产生“就你俩好”的嫉妒心理,影响喝酒的效果。

(2)瞄准宾主,把握大局

大多数酒宴都有一个主题,也就是喝酒的目的。赴宴时首先应环视一下各位的神态表情,分清主次,不要单纯地为了喝酒而喝酒,而失去交友的好机会,更不要让某些哗众取宠的酒徒搅乱东道主的意思。

(3)语言得当,诙谐幽默

酒桌上可以显示出一个人的才华、学识、修养和交际风度,有时~句诙谐幽默的语言,会给别人留下很深的印象,使人无形中对你产生好感。所以,应该知道什么时候该说什么话,语言得当,诙谐幽默很关键。

(4)劝酒适度,切莫强求

在酒桌上往往会遇到劝酒的现象,有的人总喜欢把酒场当战场,想方设法劝别人多喝几杯,认为不喝到量就是不实在。

“以酒论英雄”,对酒量大的人还可以,酒量小的可就犯难了,有时过分地劝酒,会将原有的朋友感情完全破坏。

(5)敬酒有序,主次分明

敬酒也是一门学问。一般情况下敬酒应以年龄大小(职位高低、宾主身份为序,敬酒前一定要充分考虑好敬酒的顺序;分清主次。即使与不熟悉的人在一起喝酒,也要先打听一下身份或是留意别人如何称呼,这一点心中要有数,避免出现尴尬或伤感情。

敬酒时一定要把握好敬酒的顺序。有求于席上的某位客人,对他自然要倍加恭敬,但是要注意:如果在场有更高身份或年长的人,则不应只对能帮你忙的人毕恭毕敬,也要先给尊者长者敬酒,不然会使大家都很难为情。

(6)察颜观色,了解人心

要想在酒桌上得到大家的赞赏,就必须学会察颜观色。因为与人交际,就要了解人心,左右逢源,才能演好酒桌上的角色。

(7)锋芒渐射,稳坐泰山

酒席宴上要看清场合,正确估价自己的实力,不要太冲动,尽量保留一些酒力和说话的分寸,既不让别人小看自己又不要过分地表露自身,选择适当的机会,逐渐放射自己的锋芒,才能稳坐泰山,不致给别人产生“就这点能力”的想法,使大家不敢低估你的实力。

平息干戈打圆场

需要打圆场的事总是很多,有时要为自己的过失找圆场,有时要为别人的争执吵闹当“裁判”,如果弄得不好,只会火上浇油,不仅不会息事宁人,还会扩大事态。

(1)劝架的原则

两个朋友争执,非要你裁决不可,如果逃避,反而会同时得罪两个人。那么在功架时,怎样做才有效呢?有三条原则:

原则一:不盲目劝架。讲不到点子上,非但无效,还会引起当事人的反感。要从正面、侧面尽可能详尽地把情况摸清,力求把劝架的话讲到当事人的心坎上。

原则二:要分清主次。吵架双方有主次之分,劝架不能平均使用力量,对措词激烈、吵得过分的一方要重点做工作,这样才比较容易平息纠纷。

原则三:要客观公正。劝架要分清是非,不能无原则的“和稀泥”。不分是非各打五十大板,笼统地对双方都作批评,这不能使人心服。

(2)“和稀泥”的技巧

一般来说,不能“和稀泥”,但对无关大是大非的小争执,作为第三者,就应该“和稀泥”。“和稀泥”有三种技巧:

技巧一:支离拆分。如果双方火气正旺,大有拔剑弩张、一触即发之势,这时,第三者即可当机立断,借口有什么急事(如有人找,或有急电),把其中一人调走支开,让他们脱离接触,等他们消了火气,头脑冷静下来了,争端也就趋于平息了。

技巧二:“欺骗蒙混”。太真了,反而误事,碰到这种情况,第三者就应随机应变,以假掩真,然后顺水推舟,变难堪的场合为活跃、融洽的场面。

技巧三:以情致胜。第三者可以拿双方过去的情分来打动他们,使他们主动“退却”。或者以自己与他们每个人之间的情谊作筹码,说:“你们都是我的好朋友,你们闹僵了,让我也很难过,就看在我的面子上,握手言和吧。”一般说来,双方都会领第三者的这个面子的,顺梯就下了。

(3)怎样为别人打圆场

有时双方处于尴尬的境地时,第三者若是以巧妙的角度为双方打个圆场,可以变凝滞的气氛为轻松活泼。

中国的一位老诗人严阵和一位青年女作家访问美国,在一所博物馆广场上散步时,恰巧有两位美国老人在旁休息,看见中国人来,他们很热情地迎上来交谈。其中一位老人为表达对中国人的感情,热烈地拥抱那位女作家,并亲吻了一下。女作家十分尴尬,不知所措。另一位老人也抱怨那老人说,中国人不习惯这样。那拥抱过女作家的老人,像犯了错误似的呆立一旁。老诗人赶忙上前微笑着说:“呵,尊敬的老先生,你刚才吻的不是这位女士,而是中国,对吧?”那老人马上笑道:“对,对!我吻的既是这位女士,也是中国!”尴尬气氛在笑声中烟消云散了。

(4)怎样替自己打圆场

为自己打圆场最主要的是不刻意回避掩饰。如果是细枝末节的问题,不妨用转移目标或话题的办法,岔开别人的注意力。如果别人己有所觉察而问题并不严重,就稍作解释。如果性质较严重而且引起了别人的不快甚至反感,就要立即诚恳地致歉,然后较为郑重地作些解释,当场予以解决,拖得越久,后果越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