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五年多的打工生涯,2009年初,陈豪总算艰难地攒足了投资所需要的启动资金,当发觉天然石极市场需求持续增大时,放弃日趋增高的收入,毅然回到家乡投资早已看好的天然石板加工项目;时至今日,陈豪加工的青石板已销到了全国各地的大城市,每天总是有不少庞大的货运车辆等候着装载货物发往各地;通过自己从无到有的努力积累,陈豪转眼间已从一个打工者演变为当地赫赫有名的石板加工企业的老板,成为了年轻有为的企业家,目前正计划着投资一个全新的环保项目。
从陈豪的案例可以看出,对于没有任何创业资金的创业者来说,只要有信心,完全可以通过有计划、有目的的打工行为来积累所需要的创业资金,将自己的打工行为,作为创业初期一个资金积累的阶段,除了能积累资金,还可以积累创业所需要的商业经验。
但是,未必所有人都能像陈豪那样幸运,最终能积累到自己需要的资金,他的职业选择、努力程度、节约意识起着很大的辅助作用;对于目前大多过着“月光族”生活的朋友来说,通过打工积累创业资金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检讨和总结,只有把打工与自己的创业行为联系起来,通过不断的努力,认真规划,有计划而努力地工作,才有可能获得回报,也才能达到自己积累创业资金的目的!时间不是问题,信心才是关键,这种方法仅适合有信心和计划的人。
对于创业者来说,积累资金显然是一种非常有效和稳妥的途径,非常适合年轻人及初涉创业的朋友。不过,积累资金的过程有时会非常漫长,既需要时间,也需要耐力,同时也需要机遇。
在当前的商业环境下,似乎有的人并不适合去慢慢积累资金,更多人愿意现做现卖,无论自己有没有资金,想到就想干,不想因为时间的推移而丢掉创业投入的最佳时机。而采用筹措资金的方式来迅速获得创业资本金。
其实,当我们面临创业资金不足或短缺时,除了采用上面提到过的资金积累方法外,最有效和最及时的办法就是采用“借”或“贷”的方法来筹集资金,这也是目前创业者和企业家们使用最频繁、最能解决问题的措施之一。
经济学指导你的生活:
对于初步创业者来讲,最大的困难莫过于资金问题。很多人可能会有一个好的项目,然而却苦于没有好的资金作为支撑。其实,这就要求创业者在前期作好充足的资金积累,前期的资金积累的情况往往会决定创业的发展程度。
创业并不是投入越多越好——规模报酬
一般来讲,创业中的男人总是激情澎湃,充满着力量。特别是对于有着充足资金的创业者来说,很容易失去本有的经济理性。在创业的投资上,他们总是认为多多益善,创建的企业规模越大越好,而最后也因此使自己的企业陷入了困难。其实,这就是经济学上的规模报酬理论,也就是说,创业并不是投入越多越好。
在经济学上,规模报酬变化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企业内部各种生产要素按相同比例变化时所带来的产量变化。一般来讲,企业的规模报酬变化可以分为规模报酬递增、规模报酬不变和规模报酬递减三种情况。也因此,对于创业者来说,对于自己所要经营的企业的资金和规模并不是与所获得的利润成正比的。
例如,一座月产稀土量10万吨的工厂所使用的资本为10个单位,劳动力为5个单位。现在将企业的生产规模扩大一倍,即使用20个单位的资本,10个单位的劳动力,由于这种生产规模的变化所带来的收益变化可能有如下三种情形:
1.产量增加的比例大于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即产量为20吨以上,这种情形叫做规模收益递增。
2.产量增加的比例小于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即产量为小于20吨,这种情形称为规模收益递减。
3.产量增加的比例等于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即产量为20吨,这种情形称为规模收益不变。规模报酬存在着递增、不变和递减三个阶段,规模报酬变化的原因是由于规模经济或规模不经济。
美国第一个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A.萨缪尔森在《经济学》一书中指出:“生产在企业里进行的原因在于效率通常要求大规模的生产、筹集巨额资金以及对正在进行的活动实行细致的管理与监督。”一般来讲,从传统成本理论观点看,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在大规模经济规律的作用下,企业生产成本将不断降低,直到实现适度生产规模。如再继续扩大规模,则会因管理上的不经济而导致成本增加。
不过,规模不经济也有两种:一种是企业规模过小,达不到所属行业要求的最低规模;而另一种是企业规模扩大,超过了一定的限度,产品产量的增加幅度小于生产规模扩大的幅度,甚至产品产量绝对地减少,这两种现象都称为“规模不经济”。
创业者应该注意的是,当自己经营的企业规模扩大以后,对外与市场的协调成本越来越高,内部运行机制的协调难度越来越大,加上管理与指挥系统的复杂化,信息的上传下达速度减慢,边际收益下降,管理效率大大降低,甚至会变成负值,出现规模不经济的现象。
一般来讲,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内部结构的复杂性增强,这种复杂性是要消耗能量和资源的,这种消耗使规模扩大本来带来的好处相互抵消,化为乌有,所以“就规模不经济”了。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企业在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实行多元化发展的战略,向其他的产业转向。
格兰仕强势介入空调、冰箱制冷业就是一个避免规模不经济的好例子。在企业发展的初期,格兰仕一直坚持微波炉的专业化生产,到20世纪末格兰仕已经是世界微波炉的第一大生产商,但格兰仕的生产极限是1 200万台,按照当时的速度,不出两年就会出现微波炉饱和的局面。格兰仕已经将微波炉这种产品做得很透了,基本接近饱和能力,同时也接近规模的平衡点,因为,全世界的消费能力基本上也就是1 500万台,如果再扩大生产,就会出现单台所摊费用增加、增加库存、销售费用增加的局面,出现规模不经济。因此,一向宣称专注专业化的格兰仕不得已也实行了多元化,于是,格兰仕在2000年宣布,将一次性投入20亿元进军制冷行业,形成800万台空调的年生产能力,从专业化迈向多元化。
经济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很常见,其实报纸的发行也是一个很好的例证,一般情况下,省级以上有点影响的报纸的发行量都比较理想,报纸的发行量越大,单份报纸的所摊费用就越少,但发行量也不是无限制地大,这里面也存在着一个规模问题,因为,报纸的主要收入靠广告,一期报纸的广告收入是固定的,超过了一定的规模,就会出现单份报纸发行、成本和管理费用增多的现象,就会出现规模不经济。创业中,资金和企业的规模的投资应该与现实中市场的需求和整个行业的状况联系起来,不能盲目地进行创业投资,否则会给自己企业的经营带来严重的影响。
著名经济管理学家弗兰克·奈克有一句经典论述:“在处理和管理复杂事物中,企业家的能力显然是有极限的。”确实,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中,大企业必定比小企业复杂,企业规模的扩大,导致出现经营管理上的极限。也就是说,企业规模的扩大,必然伴随组织规模的扩大,组织规模的扩大,必然伴随企业人员的增加,人员的增加又会伴随管理层次的必然增加。总之,企业规模越大,遇到的困难越多。此时,企业如果管理手段、管理方式没有跟上,仍然沿用过去的经验和方法,那么,企业管理的效率就会下降,就会给企业带来管理成本的上升,致使企业管理的总成本增加,产生规模不经济。
对于创业者,明白了这个经济学常识,你也就明白了“批量生产”的好处。它可以大大提高做事的效率,因此使在相同的精力、时间、金钱的成本投入中,产出的每一个商品的成本大大下降,因此产生了规模经济,更加确切地说正是规模报酬递增。也因此,对于创业者来说,要尽可能地追寻规模报酬递增的策略。
经济学指导你的生活:
规模报酬要求企业经营者要注重企业的经营规模,把握好恰当的规模尺度,最大限度地发挥企业规模的效应,实现经济利润的最大化。而不能没有根据市场的需求,盲目地扩大生产规模,这样不但不能给自己增加经济利润,反而会造成资金的浪费,甚至会威胁企业的生存。
用创新开辟新的市场——蓝海战略
近年来各行各业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这对于很多刚刚创业的人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考验。很多的创业者由于市场经验和资金等方面的不足而在竞争中变得血本无归,而相比之下,另有一些人则把眼光转向了竞争背后的市场,从而为自己开辟出了可观的经济利润,这也就是经济学上所提到的蓝海战略。
蓝海战略这个经济概念是欧洲工商管理学院的W.钱·金教授和勒妮·莫博涅教授提出的,引起了国际工商业界的关注和反响,它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在当今企业的现实和竞争态势下,全球的企业界对寻求新的战略手段,以实现获利性增长的强烈渴望。作为现代经济领域中的创业者,应该学习借鉴蓝海战略,为企业探索一条增长的新路。
19世纪50年代,美国西部发现大片金矿,无数做着发财梦的人如潮水般拥向荒凉的西部。有个20岁出头的毛头小伙李维·施特劳斯也挡不住黄金的诱惑,放弃了厌倦已久的文职工作,加入到浩浩荡荡的淘金人流中。
李维来到旧金山,由于淘金者甚多,他当机立断,放弃从沙土里淘金,改从淘金者身上淘金。他在当地开办了一家销售日用百货的小店,生意十分兴旺,但是所采购的大批搭帐篷、马车篷用的帆布却无人问津。为处理积压的帆布,李维试着用其裁做低腰、直腿筒、臀围紧小的裤子,兜售给淘金工,由于比棉布裤更耐磨,大受淘金工的欢迎。李维变卖了小百货店,开办了专门生产帆布工装裤的公司。就这样,李维开创了历史——牛仔裤诞生了,也就是现在我们熟悉的李维斯牛仔裤。在鼎盛时期,李维斯牛仔裤在美国市场一年就可以卖掉5亿条。
在现实的市场经济中,市场空间假设由两种海洋组成:一是红海,二是蓝海。红海代表目前已存在的一切行业,是一个已知的市场空间;而蓝海代表尚未出现的一切行业,即未知的市场空间。一般来讲,在传统意义上呈收缩趋势的竞争市场通常是“红海战略”的特征,而与之相反的是,蓝海战略却要求企业突破这种传统的“血腥”竞争,去拓展一个新的非竞争性的市场空间。即蓝海战略侧重于创造需求与突破竞争。
在红海中,每个产业界限已被划定并为人们所接受,竞争规则已为人们所知,在这个已知市场里,企业与企业间试图击败对手,以获取更大市场份额。而随着市场空间越来越拥挤,利润增长的前途越来越黯淡,残酷的竞争也让红海变得鲜血淋漓。当然,红海永远有其作用,它是商业生活中的一个事实存在。
但是在今天越来越多的产业中,供给都超过了需求,在这种情况下,在日益萎缩的市场中为份额而战,却不足以维持企业不断增长的需求。创业者要超越竞争这一境界,必须开创蓝海,以抓住新的利润和增长的契机。因为蓝海代表着亟待开发的市场空间,代表着创造新的社会需求,代表着企业高利润增长的机会,创业者们应该更加关注蓝海,身陷红海的企业用的都是常规的方法,也就是在已有的产业秩序中树立自己的防御地位去击败对手;而蓝海战略根本不以竞争对手为标杆,而是采用完全不同的战略逻辑,也就是价值创新。
在被开垦的蓝海空间,这里存在着创造需求和实现利润飞速增长的机会。在现实中,有一些蓝海是在现有的红海领域以外创造出来的,可这并不会妨碍蓝海战略的作用,还有绝大部分蓝海是通过扩展已存在的产业边界而形成的。
尽管还有很多创业者对蓝海感到新鲜和陌生,可是它在我们身边却是由来已久,是过去与现在以及未来一切经济生活固有的组成部分。在市场经济中,企业如果想在充满竞争的红海中生存发展,最佳选择就是在红海市场中开辟一片蓝海市场,也就是开发出新的市场空间,创造出新的市场需求,这样才是突破竞争的一个重要的手段。
创新产品、挖掘和引领顾客的需求,在今天的红海战略中已被许多企业作为战略手段采用。尽管这种追求差异化的手段在一定的时间内能够实现某种垄断,不过需要指出的是,从长远来看,最终还是无法摆脱竞争这个宿命。因为,在蓝海战略取得成功以后,必然会出现竞争对手跟进与模仿的现象,而这时蓝海又会在短期内变成红海,所谓的蓝海也就会成为昙花一现,因此蓝海的创业者们就要继续开发新的蓝海。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由于企业的内外环境不断变化,再加上未来环境的不可预知性,蓝海在发展到一定的程度以后,就极有可能会进入“死海”。可以说,竞争是企业的宿命,也是一种市场游戏规则。创业者如果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就不能只追求利益,而忽视其他社会群体,而应该将社会责任扩展到整个社会关系上来。
蓝海战略是一个创新的战略。面对着市场的激烈竞争,创业者必须理性地看待市场,采用全新的创业理念去开辟市场,避开竞争,这也是商海成功之道。
经济学指导你的生活:
蓝海战略是一种新的经济战略,它的成功之处在于突破传统行业的经营领域,开辟出新的经济发展领域,这种战略一般具有超前性,前期往往发展比较快,所取得的经济利润也会比较丰厚,而到最后随着竞争者的逐渐的加入,也会逐渐失去了原本的优势,这也是投资者需要注意的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