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丁一的德马科
2578900000039

第39章 丁一的德马科(1)

丁一醒来,已经是早上四点钟了,虽然是早春三月,但是还是有些寒冷。他看了看身边的妻子,妻子还没有睡醒。他自己起来,看到公司内还没有人起床。早起已经成为自己的习惯。他抽出一支香烟,在走廊里沉思。自己的梦还在脑海里浮现。梦里的情景似乎是那么真实。梦里的人物似乎还在自己的眼前。他没有觉得他们都是虚幻中的人物。但是毕竟是梦里的场景。他回到了现实中,德马科公司还是一个小公司,离自己的理想还很远。他还是面临着大企业的挤压。他的公司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在中原市这个地方,像德马科这样的公司还很多。他的理想能不能实现,他很郁结。

丁一为自己定制了目标,那就是争取在未来十年内实现行业世界前五强,争取把自己的企业做成世界五百强企业。丁一是一位非常有理想的企业家。他把自己的心思放到了德马科这个企业上。把梦想放到了这个企业上。他是一个完美主义者,多企业的每一个环节讲究完美。他是一个民族主义者,他希望实业兴国,实业复兴中华民族的事业。他十分关心自己的国家和民族的振兴。办企业就是为了实现民族崛起,办实业就是为了实现强国梦想。他觉得那些买办企业家就是帮助西方霸权实现经济侵略,把我们的资源为西方服务,把我们的人力资源无偿的奉献给西方。他要留住有用的人才。他希望德马科能够留着那些人才。可是他发现自己的能力有限,德马科的实力有限。德马科没有吸引力来吸引这些人才。如果是自己的企业能够做到像自己梦里那样,所有的人才就会向往德马科,向往自己的公司。

丁一没有来得及往下想,他接到一个电话,这个电话是园区打来的。园区要开会,给企业家开会。工业园区是省级园区,这里进驻了一千多家的企业,这些企业大部分都是起重机械企业。企业的存在确实也是一种资源,但是也带来了恶性竞争。价格一直往下压,企业越来越不要做。大家似乎应该达到某种共识。可是会上大家都会主动的攻击恶性竞争,到了实际行动上,他们都害怕失去订单。小企业的日子越来越难过,大企业的日子也是不好过。园区里弥漫着阴云。

上班时间到了,丁一知道今天是星期一,也是三月的第一天。他照例要开管理人员的会议。在自己的办公室里,他要把自己的两个企业的领导叫到一起开会。他手头上的材料并没有让他感到轻松。自从2012年开始,起重机械企业开始进入了严冬。比起去年的冬天来,这个春天过得并不轻松。丁一看到大家到齐了。他知道自己梦里的那些人才还没有到来。崔红还是一个单独的经销商。她在东北地区还是一个大集团的总代理。她还没有和自己合作。孙钺没有到位,因为大家反对这个人的到来。梦想离现实还是很远的。自己的设想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对。他知道自己要走出一个怪圈很难。阻力很大,问题很多。如果不走出这个怪圈,就会被淘汰。这就是游戏规则。

在这次会议上,丁一问大家:“德马科是按照目前的状况往前走呢,还是通过改革发展自己呢?大家好好想一想。我们的公司没有其他优势,在在这个园区里,许多人不知道这个企业。因为我们的规模小,用常人的思维,我们很难跳出来这个狭小的空间。大家说书怎么办。整个园区都处于如果做小单梁就没有利润的怪圈。这个权力不是掌握在企业手里,是掌握在业务员手里。业务员是独立的,他不属于任何企业。你说我们怎么办,小单梁做不做,不做小单梁,我们做大吨位,我们没有空间。因为我们没有场地。我们像其他企业一样被这种怪圈包围着。大家想想办法。”大家谁也没有办法,谁也没有能力主导业务员的能力。2012年的春天,不只是德马科,其他企业照样存在这个问题。已经传来一个大企业分家的信息,还有一种传闻,一个知名的企业要破产的信息。大家觉得能够维持下去,就已经不错了。如果这个时候出现什么意外,伤不起,德马科伤不起。

传统的经营方法不改变,就没有出路。丁一明白这个道理。他对大家说:“大家要思想准备,德马科哟啊改革,德马科要走自己的路子,要走出企业怪圈。从现在开始,我们有自己的文化,走自己的路,发展自己。”他和吴经理说:“我们想发展,就必须从源头做起。稳定职工队伍,挖潜员工潜能,是我们目前首先要做的。给每一个员工创造升迁的机会,给他们梦想的机遇。其实许多人才就在我们身边,就是我们没有发现他们。让他们自己觉得在德马科前途无限。”

在园区会议上,他遇见了黎氏集团的黎明。他的集团就是从韩氏集团分裂出来的。这个集团曾经是最强势的集团。在国内市场上冲锋陷阵,给韩氏集团带来致命的打击。可是自从进入2012年。他们的订单急剧下降。企业现在是半停产状态。黎明已经没有以前趾高气扬的样子了。他躲开大家的视线,自己坐在一个角落里。韩氏集团来了一个薛飞。他依旧是谈笑风生,没有从他的表情上看得出什么变化。但是知情人都知道,韩氏集团已经遭受到了致命的打击。他们在国际市场上受到很大创伤。在利比亚,他们的企业几乎是全军覆没。在叙利亚,企业已经停产,员工开始撤退。西非国家的不稳定已经给在这里投资的韩氏集团致命打击。韩氏的重心开始向国内倾斜。

园区会议还是对各个企业的良性竞争进行规定。大家都开始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可是谁也没有保障自己能够逃脱这个竞争规则。没有办法规定业务员们去执行这个决定。许多竞争来自业务员们。大家确实没有办法。大企业之间也开始了竞争。许多企业已经被小单梁拖垮。可是园区就是以小吨位为主的生产基地。这里的企业大部分也是组装单梁的企业。来自这个地区的企业大部分是生产起重机配件的企业。在会议期间,丁一会见了薛飞。他和这个资深职业经理人在一起交谈。他发现这个薛飞对韩氏非常的忠诚。薛飞的身上已经显示出韩氏企业的内涵。薛飞是一个五十开外的企业家。他是机械工程系毕业的高材生,原来是国营和企业的一个销售总管。韩风强去这个企业考察时遇见了他。韩风强为了薛飞几次亲自拜访他。一个民营企业能不能吸引这个国营企业的高级人才,就在于韩风强的诚意。韩风强打动了薛飞。薛飞放弃了国营企业,来到韩氏集团担任了这里的集团总经理。薛飞的到来,开始对韩氏进行一系列的改革。首先对管理人员进行了培训。这些培训包括职业技能培训,包括对企业忠诚的培训。如何让员工对企业忠诚,韩氏集团用了自己的办法,第一个办法就是给员工一个升值空间,让后给他们一个理想的工作环境。韩氏集团全员食宿免费,五险全部上齐,按照国家规定实行了劳动制度和劳动时间。实现了国家法定休息日。韩氏企业实现了正规企业的各种制度。这是薛飞到位后实行的。这也是韩氏集团和别的企业不同的地方。绩效管理已经普及到了各个班组,员工逐步实现了基本工资和业绩工资以及绩效工资相结合的原则。

丁一听了薛飞的介绍,知道自己企业的管理实在和韩氏的管理有一定的距离。韩氏用自己的办法留住了人才。韩氏不只是企业的规模留人才,还有那些优惠政策留人才。德马科目前达不到这个标准,其他企业也达不到这个标准。丁一思考着这个问题,如果让德马科这么办,自己会遇到很多问题,这些问题怎么才能够解决。丁一知道自己现在不是缺少一些忠诚的部下,而是缺少薛飞这样的人才,缺少一些有魄力有远见的人才。韩氏靠自己的品牌打开了自己的销路,靠自己的管理制度赢得了员工的向心力。

大家都在考虑一个企业的员工忠诚度是多少,可是没有考虑企业给员工做了什么?把企业利益和员工利益结合在一起,员工自然会对企业忠诚。丁一悟出了这个道理。和薛飞的谈话中,他找到困惑自己的问题答案。韩氏是自己的标杆企业。怎么才能够超过韩氏,走在韩氏的前边,而不是跟在韩氏后边。这是丁一思考的问题。他知道自己不但要超过韩氏的管理制度,还要超过世界顶级企业的管理制度。这是自己的目标。

把世界先进的管理经验和中国企业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把中国企业先进经验和园区企业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把大家的先进应验和德马科的具体情况相结合,丁一要摸出自己的管理经营。这个管理经验是最先进的,也是最能够让能够脱颖而出的企业。这些管理办法不是对先进的管理打折扣,而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具体的深入。就像是国家法律是在宪法的前提下进一步的细化,各个法规是在法律范围内的细化,地方法规是对国家法规的进一步解释。丁一也是怎么认为来接受其他企业经验的。他首先解决的是企业人员的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是目前最急需解决的问题。他要下决心去起重机械管理学院和那里的优秀学员进行接触,提前和对方达成合作意向,争取把德马科最为他们的实习基地。

会议结束,丁一立即去起重机械管理学院拜访那里的老师和领导。他不是第一位来这里的企业家。韩氏已经来过这里。丁一才觉得自己的思路已经落后与韩氏集团。但是丁一没有放弃。他和学院领导进行了交谈。他谈起了德马科的明天,德马科的技术,德马科的企业前景,自己的理想和追求。他的谈话感动了学园领导。学院领导决定让丁一给即将毕业的学员进行一次讲演。丁一很高兴领导给他这个机会,让他能够近距离和这些学员接触。

这是国家唯一的一所本科起重机械专业学院,也是一所刚刚提升的职业院校。把职业院校提升为本科院校,也是国家重视实用性人才的一个尝试。丁一非常激动,他来到这个只有一百多人的毕业生座谈会上,他和同学们近距离的交谈。这是和同学们在一起的谈话,也是和大家在一起的演讲。没有主席台,没有专门的会场,大家围在一起,丁一就在他们中间。丁一给他们介绍了工业园区,中国最大的起重工业聚集区。介绍了中国在世界起重机械的位置,介绍了起重工业聚集区在起重机械行业的位置。他给大家设想,让大家觉得人人都可以成为亿万富翁不是幻想。只要是能够脚踏实地去干,就会有好的回报给大家。他给大家描绘了一个美丽的城市,这是一个古老的城市,春秋时代被历代帝王师至圣先师称为三善之地的城市,也是一座新兴城市,是一个拥有全国做大起重机生产基地的城市,这个城市是一个神话,出现了很多创造神话的人。

丁一的话让同学们充满了憧憬,他们很希望能够到这个城市里去实习。丁一给他们介绍了德马科。德马科是一个高科技的企业,企业规模虽然不大,但是他的前景非常美好。德马科的管理是世界一流的,他给这里的同学们描述了在德马科可以实现自己理想的远景。没有人怀疑这个企业家的设想。他们立即被丁一吸引住了。大家开始和丁一谈实习的计划。他们已经想和丁一签订实习的合作协议书。

丁一从起重机械而学院回到家乡,感到自己办了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储备人才,是他实现自己梦想的第一步。只要是人才,他就需要储备。人才的短缺已经成为自己一块心病,也是整个园区企业存在的问题。大家不但在市场上进行竞争,在人才上也开始竞争。人才竞争也带来很大的成本,用人成本也开始上升。一些中层人员成为各个企业竞争的主要对象。大家相互提高待遇,相互挖对方的墙角。人才流动非常厉害。各个企业为留住人才各出奇招,让这个行业出现了人才短缺的现象。丁一决定从源头开始,和起重工业学院签订了合作意向书。

回到德马科,他立即召开了全体管理人员会议。在这次会议上,他给大家爱吹了风:“我们开始从管理学院引进人才。我们一定要珍惜这些人才。我计划要从你们中间选一批有潜力的人员到起重机械而学院去培训,把自己的理论水平提高。从今后我们就在自己的企业内部挖潜,把一些有理想有前途的年轻人提到领导岗位上。我们企业不能像其他企业那样恶性竞争。我们要实行绩效管理制度,从基层开始,从我们每一个管理人员开始。绩效管理也就是人人管理。人人都是管理人员,大家相互监督。我们绩效考评有百分之二十的分数来自一线,来自我们的一线工人。这个制度一定要执行下去。不能走过程。”吴经理问丁一:“绩效管理也是一种形势,走形式。我从韩氏集团的一些管理人员那里得知,他们为了拿省长质量管理奖才实行的一套管理办法。有的说这是4S管理办法。”丁一说:“绩效管理不是走过程,不是走形势。你听到的是他们在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我们不是为了拿什么奖,也不是为了拿什么证,而是为了更加完好的管理自己的企业。把绩效管理落实到一线,把监督权交给一线工人,可以督促大家参与积极性。让大家感觉到自己的责任心。把制度深入人心,把制度定的合情合理。如果不来自一线,我们能够合情合理吗?我们这些一线工人大部分来自农村,来自一些失地农民。他们其实已经失去了做您民的机会,已经是完全的产业工人。他们只是名义上的农民,而不是实际的农民。把小农思维从他们脑子里清除出去。我们下一步就需要盖一些福利房子,这些房子就是我们职工的家属院。把大家的家安到德马科,把大家融入德马科。你们就是德马科的一份子,有你们组成了德马科的元素,形成了一个新的德马科企业。”丁一的话,让大家感到十分欣慰。

解决职工最关心的问题,是企业稳定职工情绪的首要任务。丁一和吴经理商量了进一步的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