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漠斯科不相信眼泪》这个电影讲述的故事,在职场中,也没人会“相信”我们的抱怨,也没有人愿意认真倾听我们的抱怨。职场竞争总是以“结果为导向”的,它要求每个人提供最佳的业绩。在职场上,我们别无选择,就是要做个强者。
过多的抱怨,无疑会限制我们的思维,让我们的视野变得非常“近视”,由此把自己局限在抱怨本身上,而不是努力地去适应变化,解决T作中的问题。
当我们遇到困难,我们可以向师长、亲友、同事们请求帮助,但不宜说太多不理性的抱怨话。因为人在抱怨时,难免夸大事实,把不太严重的问题说得很严重。比如,把轻微的头疼说成“我头疼得要死”,把和老板之间的一点小摩擦,说成“老板故意想要整死我”,等等。
这些夸张的抱怨,会像那个“狼来了”故事里所说的:当狼真的来了,猎人们也不再相信小男孩的话了。同样,如果一个人总是有抱怨,还夸大自己的不幸,亲友们也不再相信他真的需要帮助了。
爱抱怨的人,会被工作排斥,会被上司和同事排斥,也会被晋升和成功排斥,更会被生活本身排斥。我们可以发现,那些在工作中常常抱怨的人,他们都是些公司里的“边缘人”,离“炒鱿鱼”往往只有一步之遥。
让我们记住,企业用人的原则是“用效率来说话”和“请给我结果”。我们的抱怨,既不会显示出我们的业绩,也不会帮助我们解决问题。“莫斯科不相信眼泪”,同样,职场也不会相信抱怨。甚至会给我们自己贴上“无能”和“烦人”的标签。既然如此,就请别再做那些百害而无一益的抱怨了!
记住!你是自己人生的导演
“我们的想法创造了我们的世界。”几乎当代所有成功励志大师都相信这样的观点。这些励志大师不约而同地告诉我们:人的心灵,有无比强大的力量!
我们的心态,会影响我们的行为;我们的行为,又影响我们的人生。很多时候,我们的命运就是自己心态、性格的产物。如果把我们的生活比做一场电影,编剧、导演、监制、演出……归根结底,其实都是我们自己。
同样,我们的语言也在影响我们的思想。有人也许会说:“其实我没那么悲观,我只是时常抱怨一下,发泄一下情绪罢了。”
可是,他们不知道:当一个人抱怨的时候,他是借助语言的力量,把自己思考的焦点集中在种种“倒霉”的事情上,是在给自己的潜意识里灌输一种“我很不幸、我很倒霉、我很无能”的负面信息。时间久了,他就真正会从内心里坚信自己是个十足的可怜虫。
思想的力量是如此强大!相信下面关于詹姆斯·纳斯美瑟的故事,就更能使我们体悟到这一点。
詹姆斯·纳斯美瑟少校非常喜欢打高尔夫球,一直梦想着在高尔夫球技上突飞猛进。七年前,他打得和一般只有在周末才进场的业余爱好者差不多,水准处在中下游,成绩在90杆左右。后来,他有七年时间没碰过球杆,可他的球技却达到了一个令人惊奇的新水平。第一次复出,他就打出了74杆的好成绩。不只如此,他的身体状况也比七年前要好很多。
他是怎样做到这一点的呢?答案可能会完全出乎你的意料。
其实,纳斯美瑟少校这七年是在越南的战俘营中度过的。不仅如此,有很长一段的时间,他是被关在一个只有4尺半高、5尺长的笼子里。
在绝大部分的时间里,他都是被囚禁着,看不到任何人,没有人和他说话,也没有任何体能活动。前几个月他什么也没做,只祈求着赶快脱身。后来,他觉得自己快要支持不住了,于是,他要求自己“必须想点什么”,用这种想法占据他的心灵,不然他一定会发疯或死掉。
他把他的发明称为“心像”。在他的心中,他选择了他最喜欢的高尔夫球,并开始在想象中打起高尔夫球来。
每天,他在梦想中的高尔夫乡村俱乐部打18洞。他体验了一切,包括每一个细节。他看见自己穿了高尔夫球装,闻到绿树的芬芳和草的香气。他体验了不同的天气状况一一阳光和煦的春天、昏暗的冬天和阳光普照的夏日早晨。在他的想像中,球台、绿草、碧树、啼叫的乌、跳来跳去的松鼠、球场的地形……都历历在目了。
他感觉自己手握着球杆,练习各种挥杆与推杆的技巧。他甚至能看到球落在修整过的草坪上,跳了几下,滚到他所选择的特定点上,一切都在他心中发生。
在真正的世界中,他无处可去。所以他只能向着他心中小白球一步一步地走,好像他的身体真的在打高尔夫球一样。在他心中打完18洞的时间和现实中一样。一个细节也不能省略,他一次也没有错过挥杆、左曲球、右曲球和推杆的机会。
就这样,一周7天,一天十几个小时,18个洞,7年时间,看起来他什么都没有做,但是在心理上,他却几乎完完整整地打了七年的高尔夫球,这才使他奇迹般地少了20杆,打出74杆的好成绩。
这就是思想的威力,这就是积极暗示的作用。詹姆斯·纳斯美瑟少校正是通过不停地制造“心像”,不仅度过了战俘营里九死一生的艰难岁月,而且也使自己的高尔夫球技达到了一个崭新的水平。
同样,我们每个人,无时无刻都在用自己的“思想”创造自己的人生。当我们抱怨时,我们等于给自己制造了非常负面、非常不幸的“心像”。而当我们采取建设性的积极思考,相信好运会属于自己,我们就给自己制造了阳光、健康的“心像”。
。
三百年前,弥尔顿就说过:“思想的运用和思想的本身,就能把地狱变成天堂,把天堂变成地狱。”我们想过一种怎么的生活,这取决于我们的思维方式和我们内心的景像。
而二十世纪的激励大师及哲学家厄尔·南丁格尔则说过:“我们拥有的一切都是自己造成的,可是,只有成功者会这样承认。”
的确,失败者不会承认自己的失败是由自己造成的,他们通过抱怨推卸责任,他们抱怨他人,抱怨命运,抱怨工作,抱怨老板。而抱怨的习惯,又使他们真的相信了:自己的一切“倒霉”是由别人造成的,也相信自己绝对没有能力改变现状,只能经常说两句牢骚话来“宽宽心”
然而请记住:我们是自己人生的导演。我们每天想的、说的、做的,都会用一种非常“形象化”的方式,来影响我们的潜意识。我们人生的剧本由自己来写,我们拥有的一切,也都要靠我们自己来创造。
抱怨自己的烦恼,也许暂时会得到别人的理解同情和帮助,但真正解决问题的,还要靠我们自己。如果说,我们经常让一种脆弱的、无力的、总是期等别人同情的思维占据着内心世界,那就很难说我们的生活还有什么别的东西可以指望。
既然这样,为什么不让快乐、积极的思维来占据我们的内心世界呢?
我的“不抱怨”观点
这个世界上最多和最糟糕的东西不外乎两种:失败与抱怨。而两者之间也存在着鸡和蛋的关系——失败孕育了抱怨,抱怨又孵化了失败。人们越失败越抱怨,越抱怨越失败。抱怨工作,其实是缺少自信的表现。那些喜欢抱怨的人,遇到挑战时,他们会说“我不行”;遇到问题时,他们会说“为什么没人帮我”;而工作失败时,他们会说:“我的命真不好啊!”如果你经常抱怨,这并不意味你“不正常”或者有什么问题。偶有抱怨,这是很正常的,但抱怨很难有什么实际作用。抱怨甚至根本不能“减压”,它只会使人觉得压力越来越沉重。抱怨它强化了人的负面心态,放大了问题的严重性,使人失去了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创造力。抱怨越多,一个人在工作中遇到的麻烦也会越来越多。
我的“不抱怨”观点
这个世界上最多和最糟糕的东西不外乎两种:失败与抱怨。而两者之间也存在着鸡和蛋的关系——失败孕育了抱怨,抱怨又孵化了失败。人们越失败越抱怨,越抱怨越失败。抱怨工作,其实是缺少自信的表现。那些喜欢抱怨的人,遇到挑战时,他们会说“我不行”;遇到问题时,他们会说“为什么没人帮我”;而工作失败时,他们会说:“我的命真不好啊!”如果你经常抱怨,这并不意味你“不正常”或者有什么问题。偶有抱怨,这是很正常的,但抱怨很难有什么实际作用。抱怨甚至根本不能“减压”,它只会使人觉得压力越来越沉重。抱怨它强化了人的负面心态,放大了问题的严重性,使人失去了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创造力。抱怨越多,一个人在工作中遇到的麻烦也会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