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把你的人脉做足
2567700000020

第20章 学会把朋友的人脉做足(3)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十分微妙,你要保存一段情谊,不能以为单靠嘴巴或一双手便如愿以偿。这皆因人的思想变化无常,以为彼此日夜共对,相拥相依便可保持热情,这是一相情愿的想法。西方的心理学家一致认为,首先付出又不计较付出多少的人,无论何时何地,都能结交到患难知己,人人会向他伸出友谊之手。

培根曾说:“缺乏真正的朋友,乃是最纯粹最可怕的孤独,假如没有朋友,世界不过是一片荒漠。”也有歌如此唱道:“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得更加美好。”在现实中,人们难以交到真正的“知心”,即使有朋友也难以长久相处。朋友并不是庸俗的金钱附庸品,并不是权势下的奴隶。只有当一个人身上闪现出别人需要的亮点时,别人才愿意与之为友,愿意为他敞开心灵之门,愿意付出他应得到的激情和赞美。

青年人涉世不久,往往体验较少,于是对于一个需要安慰的人常显得束手无策。而当一个人受到挫折时,当一个人充满悔恨时,尤其需要朋友在此关键时刻拉他一把,在朋友的宽慰力量下增长力量。如果,这时你伸出了宽慰之手,那么你就必然会获得不绝的赞美。那么,应怎样宽慰别人呢?人不愉快想法的产生,有时并不一定是事情多么的严重,而只是在于个人体验的深浅不同。

在宽慰别人时,应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站在对方角度考虑问题。

例如:帕尔曼同家人到餐馆用餐时,主菜却时时上不来。

当他告诉经理时,经理当即就冲进厨房对主厨考尔发火。

这时,帕尔曼走进厨房,对考尔说:“在这么热的地方干活,谁都会吃不消的,为了我们辛苦你们了!”这番话使这位小伙子对遭受斥责后的痛苦与烦恼随即化解,感动得流下了眼泪。在帕尔曼51岁生日时,他收到了一份礼品店代送的蛋糕,缎带上写道:“感谢您,第一个对我的工作表示理解的人——厨师考尔。”心理学家主张,在宽慰别人时,应尽量避免将不幸归于对方的心理健康因素。而应该用过失、误解等不可避免的、合理的因素来为受挫折的人开脱。

“理解万岁”的口号,一直广泛为人们所提倡。彼此理解,是朋友之间所真心希望的,并一直寻求的。

对一个人作评价、下结论,就应该坚持全面、完整的原则,因为只有这样,作出的评价和结论才有概括性,才符合这个人的全部实际。这个道理很简单,毋庸赘述,但对一个人要做全面、完整的评价,做起来是非常困难的。

之所以有这种困难,是因为人们的评价活动本身要受对被评价者的了解程度的影响。了解不多,可又必须有个评价,就只好凭印象了,现实中就是这样,所以人们不要总是奢望别人时时处处都对自己有个全面公正的评价。

如果说友情是一朵朵盛开的鲜花,那么可以说理解的话语是联结鲜花与鲜花之间柔软的纽带。当别人处于逆境时,纽带轻轻地拉扯着你,会给人心灵以莫大的安抚。

所以说,理解是一种艺术,是对朋友的一种帮助。学会理解,是获得朋友的必要途径。

朋友之间也要保持距离

人从小到大,都会交一些朋友,这些朋友有的只是普通朋友,但有的则是可称为“死党”的好朋友。但是我们也常发现,一些“死党”到后来 还是散了,有的是“缘尽情了”,有的则是“不欢而散”,无论怎么散,就是散了。人能有“死党”是很不容易的,可是散了,多可惜啊!

而“死党”一散,尤其那种“不欢而散”,要再重新组“党”是相当不容易的,有的甚至根本无再见面的可能。

人一辈子都不断在交新的朋友,但新的朋友未必比老的朋友好,失去友情更是人生的一种损失,因此我强调——好朋友要“保持距离”!这话是有些矛盾,好朋友才应该常聚首呀!保持距离不就疏远了?问题就在“常聚首”!很多“死党”就是因为一天到晚在一起,所以才散了,为什么呢?

人之所以会有“一见如故”、“相见恨晚”的感觉,之所以会有“死党”的产生,是因为彼此的气质互相吸引,一下子就越过鸿沟成为好朋友,这个现象无论是异性或同性都一样。但再怎么相互吸引,双方还是会有些差异的,因为彼此来自不同的环境,受不同的教育,人生观、价值观不可能完全相同。当二人的“蜜月期”一过,便无可避免地要产生摩擦,于是从尊重对方,开始变成容忍对方,到最后成为要求对方!当要求不能如愿,便开始背后挑剔、批评,然后结束友谊。

很奇怪的是,好朋友的感情和夫妻的感情很类似,一件小事也有可能造成感情的破裂。我有一位朋友,他和同租一栋房子的房客成为朋友,后来因为对方一直不肯倒垃圾,他认为受到不公平的对待,愤而搬了出去,二人至今未曾往来。

所以,如果有了“好朋友”,与其太接近而彼此伤害,不如“保持距离”,以免碰撞!

人说夫妻要“相敬如宾”,自然可以琴瑟和谐,但因为夫妻太接近,要彼此相敬如宾实在很不容易,其实朋友之间也要“相敬如宾”。而要“相敬如宾”,“保持距离”便是最好的方法。

何谓“保持距离”?简单地说,就是不要太亲密,一天到晚在一起;也就是说,心灵是贴近的,但肉体是保持距离的。

能“保持距离”就会产生“礼”,尊重对方,这礼便是防止对方碰撞的“海绵”。

有时太保持距离也会使对方疏远,尤其是现代社会,大家都忙,很容易就忘了对方。因此,对好朋友也要打打电话,了解对方的近况,偶尔碰面吃个饭,聊一聊,否则就会从“好朋友”变成“朋友”,最后变成“只是认识”了!

也许你会说,“好朋友”就应该同穿一条裤子,彼此无私呀!

你能这样想很好,表示你是个可以肝胆相照的朋友,但问题是,人的心是很复杂的,你能这么想,你的“好朋友”可不一定这么想。到最后,不是你不要你的朋友,而是你的朋友不要你!更何况,你也不一定真的了解你自己,你心理、情绪上的变化,有时你也不能掌握哩!所以,为了友谊,为了人生不那么寂寞孤单,好朋友应保持距离!

讨人喜欢的人自然有很多朋友,即使不主动结交朋友,别人也会设法与他接近;相反,朋友少的人,若不去接近别人,谁也不会主动接近他。

神经质的人大都比较内向,不但不会主动结交朋友,反而会避开人群;个性好胜的人虽然外向、活动力强,但由于过分坚持己见,容易惹人讨厌,朋友也不会很多。

想要获得知己是很困难的,自私自利、存心利用朋友的人,永远得不到真正的友谊。这种人在朋友有利的时候,会表现得如同至亲、密友一样,一旦利害关系消失,就露出真面目。

承认朋友的自我价值

在《如何赢得朋友,影响他人》的开头,戴尔·卡耐基没有叙述很多著名政治家、成功的推销员或公司大腕的朴实平易的趣闻逸事,而是从一个臭名昭著的罪犯开始。卡耐基讲述了“双枪”杀手克劳里1931年在纽约西区大街其女友公寓被抓获的轰动事件。

克劳里是个银行抢劫犯,据纽约城警署专员透露,他是个“手脚麻利的杀手”,已经在逃几个月,但最后在严密监视和一场激烈的枪战之后,克劳里在其女友的公寓中被俘。根据卡耐基的介绍,警察从杀手那里发现一张字条,上面写着:“也许应该考虑,我的大衣下面是颗疲惫的心,也是一颗善良的心——对任何人无害的心。”卡耐基接着解释为什么他的书以一个银行抢劫犯和杀害警察的罪犯的故事作为开头。

卡耐基写道:“这个故事的意思是,双枪克劳里丝毫没有自责。”这是罪犯中不正常的态度吗?如果你这么认为,看看下面的叙述:“我一生中最好的年华都在给人们带来欢乐,帮助他们度过愉快的时光,我所得到的就是咒骂,成为被追杀的对象。”这是阿尔·卡彭的言论。是的,他从前是美国公众第一敌人——黑帮最险恶的头目,曾经在芝加哥制造恐怖,卡彭也不谴责自己。实际上他认为自己是个公共慈善家。

卡耐基接着引用多奇·舒尔茨还有其他一些黑帮以及“新新”监狱中的各种人物的话,以说明同样的问题。

如果阿尔·卡彭、“双枪”克劳里、多奇·舒尔茨以及监狱大墙后面的绝望的人们都不对自己有任何谴责的话,那么我们要继续交往的人们又会怎么样呢?

是的,他们虽然与这些罪犯有道德本质的区别,但是有一点是相同的,他们也不希望被谴责,他们同样需要被赞美。因此要想使自己广交朋友,成为受欢迎的人,就要使自己成为赞美能手。那么,就请记住,赞美首先要真诚,真诚就要有所保留,而不是全盘肯定。你可以大谈其优点、长处、成绩,不谈其不足,也可以既赞美又批评,还可以提出你的希望。无论采取哪种方式,都要掌握好分寸,把握好“度”。

希腊有句谚语:“使人幸福的不是体力,也不是金钱,而是正义和多才。”才能,是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最明显的标志,是他幸福的源泉之一。我们赞美一个人,就要深深地打动他,而最能打动他人的赞美,莫过于对其才能的认可和高度评价。

我们周围不乏才华横溢之人,有的人有能言善辩的口才;有的人能洋洋洒洒,妙笔生花;有的人善发明;有的人演技高超……诸如此类的才华都是有价值的赞美题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