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现实男人家
2565300000022

第22章 安静的时候你会想起谁

安静的时候,你会想起谁?

有一首歌叫《当你孤单你会想起谁》,我不敢说现在的我很孤单,但现在的确很安静,天黑了,同事们都走了,四周只有我一人。也许是少年壮志不言孤单,我已不再年少,但壮志仍未远离,别妻弃女只身来到上海,为的也是未来。

现在真的很安静,这个时候,我会想起谁?上周回了一趟深圳,见到了老婆孩子、岳父岳母、同事朋友,也许只有刚刚在一起又刚刚分开,这个时候才真切的体会到在一起的珍贵,就像白天很忙很喧嚣,只有到了黄昏人散尽,才感到分外的静谧。如今这两种意境交织在一起,让我难免心有所思。

老婆孩子是心中永远的牵挂,更准确的说是孩子老婆。因为想孩子更多,老婆只能屈居其次,这个勿须讳言,我也听过许多已为人父的朋友说起同样的感受。之前我还没有那么想伊伊——我们还不到一岁半的女儿,这次回深,让我坚定了将她带回身边的决心。

一个多月不见,伊伊真的又长进了许多。她现在已完全会走路了,也学会了一些简单的会话,除了爸爸妈妈,还会叫爷爷奶奶舅舅……在我来上海之前,她只叫爸爸不叫妈妈,如今叫妈妈可自然了,勤得让人心醉,还好她没忘记爸爸,依然不吝连声唤我。

最大的变化是她更可爱了,甚至比以前要可爱许多许多,因为她已变得“自立”,有了自己的思维,有了自己的表达方式,她很能干,也很外向,还很“健谈”,跟她呆在一起真的是一种莫大的幸福,她给你带来的无穷快乐,让我觉得如果不在她身边是一种损失。这也是我想把她带到上海来的原因之一。

我一直有一种观点,养育孩子真的不是为了回报,不是为了以后等我们老了的时候他们来报恩,而是在我们养育他们的同时,他们其实已经回报我们了,那便是无任何东西可替代的快乐和幸福。这种亲情与幸福感,在没有孩子之前是无论如何也体会不到的。孩子是我们最大的财富,是我们永远无法取代的财富,我会永远坚持这一观点。

现在虽然忙,但安静的时候其实也不少,每天晚上回到宿舍,没有电视和网络干扰,前些时候还忙着考试,如今终于考完了,松了口气的同时也少了一份事做。不过我可以更好的享受这份安静与孤单,享受与自己相处的日子,收音机、书和纪录片是我最好的伴侣,在若明若暗的台灯下,你也很难不想起一些人。

昨晚,我又想起了我的父亲。他离我们远去已经六年了,虽然这六年多来我从来没有忘记过他,但昨晚我似乎更加想念。明天就是清明了,本应该回老家去看看他老人家,在他的坟头上一柱香,清理一下坟前的杂草,向他老人家嗑个头,感谢他的养育之恩。但我没有这么做,工作忙只是一方面,更多是自己在找借口。

严格说来,在父亲去后的这么多年里,我都没能在清明节的时候去为父亲扫墓。对于父亲,我一直是心怀愧疚的,不光是因为没能在他离去后的日子经常去探望他,更是因为生前也没好好报答他。虽然我始终认为对于老人应该在生前对他好一点,身后则没有生前重要,但回想一下,生前我又为父亲做过什么呢?什么都没有。

我愧疚于没有用太多的时间来陪伴父亲,没能在父亲最后的时间里陪他老人家多聊聊天,以慰藉一下父亲内心对死亡的恐惧与灵魂深处的孤寂。我更愧疚于没有尽一切努力去挽救父亲的生命,虽然我知道我曾经努力过,但我也比谁都清楚:我并没有尽到全力。父亲其实很舍不得离开这个世界,而做儿女的却似乎提前接受了这一现实,这是我永远不能原谅自己的。

妻是一个非常孝顺的女儿,不只是孝顺,而且心疼。为了带自己的女儿,有时心烦了她宁愿半夜抱着女儿一起哭也不忍心叫醒自己的父母来哄一哄孩子。我有时想,如果我的女儿长大后也能跟她妈妈一样心疼父母,我就非常知足了。相对而言,我对父母的孝顺差得太远,没有实质的表示,甚至连口头上的孝顺也做不到,至多只偶尔停留在文字里。

安静的时候,我想起了我的女儿、父母、妻,还有妻的父母,以及妻的父母尚还健在的父母——妻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而我从出生后,便没见过自己的爷爷奶奶和外婆,因此当妻的爷爷奶奶来深圳时,目睹这一四世同堂的温馨画面,我是倍加感动,倍加珍惜。我们一直让伊伊称呼外公外婆为爷爷奶奶,也是为了弥补伊伊没有了爷爷的遗憾。

现在很安静,心情有点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