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现实男人家
2565300000111

第111章 婚姻是金

最近,跟家人断断续续看了《金婚》。

本来我是从不看虚构的电视剧的,我将其统称为肥皂剧,认为是专供无聊又感情丰富的家庭妇女看的。我要看也只看《延安颂》、《长征》、《走向共和》,或者是《汉武大帝》、《雍正王朝》等历史正剧,总之虚构的不看,无聊的不看。

然而这一次是个例外。虽然《金婚》热播了很长时间,我也一直没心思关注,直到有两位好友隆重向我推荐,说《金婚》是近年来难得一见的精品,我才动了想看一看的念头。巧得很,太太的好朋友将《金婚》借给了我们,他们夫妻俩也是“金婚迷”,于是有一段时间,《金婚》便成了我们家的上座大片。

应该说这是唯一一部我们全家坐在一起看完的电视剧。尽管平时我经常看纪录片或历史剧,但家人一般不感兴趣,而他们追着看的一些“肥皂剧”,我则连瞄都不瞄一眼。只有这次,我和太太、岳父岳母、太太的哥哥,哦还有五个月的伊伊,我们一家六口人坐在一起,将《金婚》看完了,有时一看便是许多集。

不过我还是没有坚持每集都看,因为太长了,总共五十集,也因为太“啰嗦”了,天天都是柴米油盐、锅碗瓢盆、吃喝拉撒,也难怪,小家子过小日子,能有什么大事?不过我还是看了其中的很多集,尤其是开头和结尾都看到了,特别是结尾,当我看完《金婚》时,《金婚》想呈现的,我大概都吸纳了。

《金婚》是一部编年体婚姻史,从1956到2006,从初婚到金婚,从恋爱结婚到生儿育女,佟志与文丽共同走过了半个世纪。片子着墨均匀、用力得当,并未特别突出婚姻的某一段,而是一年一集,一年一件事,似记流水帐,又像是家庭帐本,但其实有精心取舍。应该说编年体的手法用在电视剧里尚属首次,怎么看都有点纪录片的味道。也许,《金婚》原本便是一部类似《百年婚恋》一般的“五十年婚恋”。

张国立和蒋雯丽的表演无疑值得称道,剧中两个人都是从20多岁一直演到70多岁,演一对平凡夫妻的最平凡不过的生活。从《牵手》开始,蒋雯丽已经成为“神经质妻子”的代表,她所演的婚姻中的妻子,总是善良而又敏感。而张国立在演出长时间的帝王戏和才子戏后,才逐渐把重心转移到小人物身上,此次“下凡”,表现也相当不俗。他们自己也表示,《金婚》是他们拍过最好的一部戏。

从《渴望》到《编辑部的故事》再到《结婚十年》,导演郑晓龙一直关注着平民生活,这次《金婚》也不例外。《金婚》讲述的是最常态的家庭,这对夫妻从恋爱到结婚,到生孩子,到抱孙子,经历了第三者,经历了更年期,没有太过曲折的情节,而观众恰恰被这种平淡所吸引,或许他们从中找到了各自的影子。

看了《金婚》,一些“金婚迷”们便总结出了成就金婚的三大必要条件。感情好——社会上的诱惑不少,琐碎的生活也容易让人厌倦,离婚的手续也简化了不少,只有感情好,才能让婚姻持续;结婚早——如今晚婚越来越流行,很多人30多岁才结婚,要想达到金婚50年,不容易;寿命长——健康的家庭要有健康的身体,有金婚的愿望,没金婚的身体也不行。

我还特意“学习”了关于婚姻的妙喻,明白了1年是纸婚、2年布婚、3年皮婚、10年锡婚、15年水晶婚、20年瓷婚、25年银婚、30年珍珠婚、35年玉婚、40年红宝石婚、45年蓝宝石婚、50年金婚、60年钻石婚……看来,我目前还处在皮婚阶段,离金婚还只是万里长征迈出了第一步。不过,我希望能走到终点,不但要金婚,最好来个钻石婚也不赖。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是很多人对爱情、婚姻的向往。《金婚》中所经历的漫长岁月里,中国人的爱情观、婚姻观和家庭观都发生了巨变,生活的多元化使婚姻在生活中的地位也发生了变化,试婚、闪婚和离婚率不断增加。爱情的保质期究竟有多长?两个携手走过半个世纪,在过去可能很多,而如今则像一个神话。且让时间来证明。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若有情老得早。只有真爱的力量才能穿越这五十年的时空,走到金婚,走向永恒。故事的最后,佟志、文丽在雪地里牵手前行,身后留下了一串串清晰的脚印,画外音是新婚时佟志写的保证书:结婚后不能冲文丽瞪眼珠子,不能大嗓门,如果吵架,不管谁的对错,佟志同志都要首先赔礼道歉……

看了50集,我都没有怎么感动,但当我听到金婚典礼上的对联时,我的眼泪几乎流了出来了。——“半世纪牵手,养儿育女柴米油盐,苦也恩爱乐也恩爱,磕磕绊绊终不悔;五十年同心,事业家庭酸甜苦辣,哭也甜蜜笑也甜蜜,风风雨雨永相随。”50年的滋味,全在这里头了!

婚姻是金,恒久的婚姻则是无价之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