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都市秋天的海洋
2565200000009

第9章 重回母校

十年没回过长沙,十年没回过母校。我也够恨心的,一别就是这么长时间。

1997年,我揣着文凭,背着行囊,告别了母校,告别了长沙,来到南国海滨的深圳,从此便在这里扎下了根,一呆就是十年,而且肯定还会一直呆下去。因为之前没有同学聚会,也没有去长沙出差,虽然每次回老家会经过长沙,但都没有停留,因此十年来没能与母校再见。这既是人生旅程的安排,也反映了学子与母校之间若即若离的关系。

全是因为这次毕业十年同学聚会,才让我得以有机会和理由再回长沙、再回母校。HN财经学院,这所让我骄傲的学府,我在这里整整生活了四年,学习、思考,快乐、忧愁、彷徨、梦想,全与她一起共度。虽然她如今已更名为HN大学,但依然而且永远是我心中的“财院”。这里是我人生重要的驿站,是我生命的神圣课堂,我会永远记得她,将她作为我生命中不可分割的组成。

还在岳麓山顶,就兴奋的眺望母校的样子,同学们指着山下的财院说:那是水上教学楼,那是操场……远观财院的样子,清晰而又朦胧,远而又近。通往财院前的那条路依然弯曲破烂,十年前在施工,十年后还在施工。也许是一种衬托,当我们走进校园时,才发现今日的财院已与昨日不同。这里依然绿树成荫,但建筑变了,面孔变了。当年的水上教学楼还在,花型体育馆还在,但当年陈旧的苏式宿舍已换成了一栋栋新楼,当年黄土满天飞的运动场如今变成了绿草如茵的足球场。财院与党校之间的那条长长的小街还是那么“脏乱差”,但依然生意红火、行人如织。

人是校园里最生动的风景。校园里走动的是陌生的身影,他们是年轻的一代学子,整整小了我们十岁。他们的衣着已发生了很大改变,手里拿着手机边走路边发信息,不过他们的脸上依旧写着当年我们的迷茫。老师们的变化也许是最小的,十年前的辅导员还是以前的模样,除了职务和分管的工作有些变化外,其它一如当年。在校园里还能偶遇一、二位熟识的老教授,他们谈起往届的学生也是滔滔不绝,“铁打的校园流水的学生”,也许只有老师对此感受最深了。

校园里和用餐的地方都挂着“欢迎财政931班的学生荣归母校”的横幅,看了让人倍感亲切,甚至有一份感动。是啊!无论我们走到哪里,这里都是我们的母校;无论我们是顺便路过,还是专程前来,母校都是时刻欢迎我们的;无论我们混迹得如何、发展得怎样,母校都不会嫌弃我们。能走进母校的校门就是一种“荣归”,不是荣耀,而是荣幸,是我们有幸在这里读书,又有幸回到了这块深情的热土。

母校,我回来了;财院,我回来了。您还记得我吗?我将永远永远记得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