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都市秋天的海洋
2565200000056

第56章 被猎记

这段历史应该被记录下来,否则就忘了。

2002年的4月,这一天很普通,但随即发生的事使之变得不普通起来。我接到一个电话,男的,带有明显的港台腔,老实说我对这个声音没有什么好感,直到听清楚了他说话的内容。在确认了我姓许名秋洋之后,他连珠般地说了一大通。我费了一阵子才听明白他的大意,又费了一阵子来确认这大意的真实。“我是某某猎头公司的……”我一下没回过神来,认定是别人在耍我,从半信半疑到将信将疑,最后才确信是天上掉馅饼了。

说老实话我这个人还是蛮自信的,但也没自信到有一天猎头公司会找到我头上。总以为“猎头猎头”,要猎的起码也得是个“头”吧,没想到连我这“毛坯子”也被他们看上了。但机会既然来了,我也就不再含糊,很快又重新将自己当人才看待。我们俩的第一次谈话就聊了一个多小时,在他的引导下,我将我的状况我的能耐我的想法毫无保留地“分享”给了他,总之是表扬与自我表扬相结合。就这么算是接上头了,在留下了更隐秘的电话后,我是每天接到一两个他的电话,有时会更多。

他叫JAKEY,中文名姓梁,是一只外国猎头公司聘用的中国猎手。我不知道他是怎么找到我的,而且对我还相当熟悉,也甭管了,能找到我就行。经过几番交流,在确认了我还算是一个人才后,他才告诉我有这么个机会:一家港资背景的效益还不错实力还挺强的公司,需要一名企业文化负责人,现委托广州这家猎头公司来物色人才。在我之前应该说找过几个,不甚理想,于是找到了我头上来了。我开始了对这家公司的了解,后来才知道,其实也没什么港资背景,是新华社下属的一家企业,管理、规模、效益都还不错,公司百分之九十多是年轻员工,充满活力也充满压力。

在与“媒婆”长时间接触后,轮到该见“公婆”的时候了。第一次去公司面试,我请了半天假,负责招聘的是一个秀气的女孩,叫王J。在整个面试过程中,我感觉不是她在面试我,而好像是我在面试她。她似乎有点害羞,甚至都不敢直视我的眼睛。当然她还是一个优秀的面试官,也看得出来她曾面试过很多人。面试结束了,自我感觉良好。总体印象是,她对我感觉不错,我对该公司感觉也还不错。

第二次面试,她将我引见给负责企业文化工作的公司领导。他叫吴XJ,一个看起来不太随和但实际还挺随和的人。一见面他就拿出他们的公司报纸让我提意见,我也没客气顺势就提了七、八条,感觉是一针对血,条条说到点子上去了。在整个谈话过程中,我感觉他还是一个蛮重视人才的人,本来也是,一个肯花钱请猎头公司来挖人的公司,应该还是比较重视人才的,管理也不可能差到哪里去。这次面试,基本也就确定了我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接下来谈到薪酬待遇,以及我对公司的进一步了解,还有欢迎我加入公司诸如此类的话。

现在轮到我来决定自己的去留了。选择的过程是幸福的,但也是痛苦的。当你有了选择的机会后,才发现做出一种选择是如此的难。很长很长时间我一直在不停地思考,在比较,在权衡:是去,还是留?这可不比从两个苹果中挑出较喜欢的一个那么简单,而应该说更像两个性格不同但底子都还不错的女孩要你从中选择一个。应该说薪酬、职位、机会比我现在所拥有的要高出许多,但又似乎可以说出许多个不去的理由。经过整整一个月的思索,也问了好些较密切朋友的意见,最后是非常不舍地放弃了。但那边并没有放弃,而是通过一系列努力作说服和邀请工作——用我一个朋友的话来说,“对方已经是三顾茅庐了”。

但我最终还是没有去,无论抉择是对是错,但毕竟没有去。无论过程多么轰轰烈烈,多么激动人心,但一切将复归平静,回到从前。我仍然要努力做好我平常的工作,还得继续那令人不安的等待。回想起来,整件事情犹如一段插曲。这家猎头公司我到现在都记不牢它的名字,只知道是三个大写字母的组合。也不知道它的办公地址、公司规模,只知道是在广州。从头到尾我只认识这家公司的两个人,还不能算认识,因为我们根本就没见过面,仅仅是通过电话和EMAIL进行交流。一个是前面提到的JAKEY,后来事情进入实质性阶段,才有另一个人与我联系,他叫JI***。我只知道他们办公室的电话,甚至连手机号都不知道。

鉴于他们的诚意,我后来又推荐了两位“人才”给这家公司,供他们备选,但都未果。事情最后就这么过去了,好象什么都没有发生。在别人重视你的时候你还算是个人才,但留下来了就意味着你什么都不是,就必须无条件地服从等待。放弃这次机会我并不后悔,它起码证明了我还是有一定的价值的,只是觉得猎头公司的爪子已经伸到了国有企业的各个层面,而我们的国企老大哥还在闲庭信步。什么时候才能轮到我们委派猎头公司出去“猎”别人呢?

因为过去了很久,才方便写出来,权当是一段前尘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