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都市秋天的海洋
2565200000044

第44章 管理和球

好久不看足球了,昨晚好不容易认真看了一场。又应了我那句话:要想多活几年,就不要看中国男足!我对中国男足的态度一直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不过这倒引出了我几年前写的一篇关于足球与管理的文章,未作改动,搬上来共享。

——足球与人力资源

知人与用人:主教练一定要对每一名球员的特点(优点和缺点)非常了解,做到心中有数,用人所长,这样才能调兵遣将,游刃有余,不至于出“昏招”。完全以球员的能力定位置,不以人情或背景用人,否则在球场上马上将遭到报应。管理上可能没那么明显,但也是一个道理。

对年轻人才的培养和锻炼:米卢在对巴西比赛的最后十五分钟内,为国人展示了一支年轻而充满希望的未来中国队阵容,这正是管理中重视对年轻人才的培养,做好人才储备和过渡,对中国足球负责。

人才结构的合理化:能力结构、年龄结构。在定23人大名单时,弃用李明而留高尧;在对巴西一战时,范志毅受伤,不用张恩华而用杜威,都是为了对年轻人的锻炼。记得徐根宝在《足球纪事》中语气坚硬的说:我要奉劝米卢,不要再白费心机找新人了,中国能踢球的就这么些人。但米卢还是找到了邵佳一、徐云龙等未来之星,在与巴西队较量时还真显现了未来球星的风采。现在回想起当时徐根宝的自以为是、夜郎自大的话,***得可笑。再假设按徐的逻辑去做,不去考察新人,而就是这么几个老棋子拔弄来去,肯定是耽误了中国足球了。

用人艺术:米卢在用人的时候还会教人做人,孙继海还有郝海东不是牛吗?我偏不让你进国家队,挫挫他的傲气,当然最后还是把你召回国家队,你看现在孙继海多么谦逊,多好的苗子。其实像徐云龙、杨璞这些年轻球员成长得这么快,最后对巴西的表现让人括目相看,也是因为米卢给了他机会,他们的自信心是他们成长的武器。造就一大批年轻球员,不是一句“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的空话所能代替的。说到底,人是管理中最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人没用好,企业就没法好。

——足球与企业文化

米卢给中国足球带来的最大财富是什么?是快乐足球。联想到管理,员工只有快乐的工作,才能更好地工作。我们有快乐满意的员工,才会有快乐满意的顾客。我们善待员工,员工才会善待顾客。

继而中国足协提出了健康联赛,快乐足球。所谓健康,就是指没有黑哨、假球,没有不正之风。管理也一样,应该是一种健康管理,要有一种健康的企业文化,员工才会快乐地工作,才能真正做好工作。由此总结:健康管理、快乐工作。或者是健康文化、快乐员工。

——足球与战略规划

足球的发展水平与长期规划的重要性,可以从韩国、RB的足球水平跟中国的足球水平差距看出来。首先是有没有规划的问题,十年磨一剑,需要慢慢来,欲速则不达。其次是规划科不科学的问题。中国的职业联赛也搞了九、十年,应该说时间不短了,但效果怎么样,很差。这又涉及足球与体制改革,同理,管理与体制改革也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中国国有企业的出路在哪,哪一天找到了,估计中国足球的出路也可以找到了。

——足球与管理者

主教练的责任与压力。米卢是有非常高的工资,但利益和责任是紧密挂钩的。带得不好,踢得不好,随时可能下课,随时会招来一片骂声。戚务生感慨:谁想多活几年,就不要当中国国家队的主教练。对企业高层管理者可能不能要求如此苛刻。但我认为,对企业内部的中层管理骨干,就要有如此手段。能上能下,优胜劣汰,才能让企业的管理更进一步。不要让有些中层干部一直在混“官”做,没有压力也无建树,这样对不起企业。

主教练和球员虽然很风光,但球队的表现又时刻接受球迷的监督,足球和媒体随时可对球队的成绩不佳作出批评和指责。而足球界也不存在一份纯官方报纸,只说中国足球好的,一片莺歌燕舞,掩盖了所有缺点。

当然足球与市场营销、品牌推广、公共关系等管理范畴都有很大的类似之处。足球是一门艺术,管理也是一门艺术,这也许就是二者如此相通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