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都市秋天的海洋
2565200000126

第126章 秋洋“印象”记

一次偶然的机会,竟在网上搜到了这篇文章,这应是她在看了我“年轮”上的日记后写的。“米兰花开”我不知是谁,但可以肯定是我的知音。看罢她的文章,很是惶恐,也很感动,最重要的是给了我无穷的激励。

秋洋“印象”记

作者/米兰花开

说是对秋洋的印象,其实我们根本不认识,唯一的一次“接触”就是给他发过一条悄悄话,仅此而已。

所有的“印象”,都来自于他的日记。

一、“秋洋”该不会和“秋水”有关吧?

不知道秋洋名字的来历,初次看到他,却不由得想起了“秋水”。“秋水”一词在古汉语里具有浓重的文化色彩和审美情趣,《西厢记》里有“望穿他盈盈秋水”,形容女子顾盼多情的眼睛。王勃《滕王阁序》里有“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秋天的江水和辽阔的天空浑然一色。庄子的名篇《秋水》有“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岸渚崖之间,不辨牛马”之句。很多网站都以秋水为名,比如“秋水含烟”、“秋水伊人”、“秋水沉香”、“秋水回波”、“秋水微澜”、“秋水共长天”等,都是以人文生活为主题的网站。

这是我妄加推测的,但看秋洋的日记,确实有站在汪汪秋水边,一眼望不到边的感觉。

二、不写则已,一写惊人。

秋洋的日记数目不多,但篇篇都是几千字的“大作”,且篇篇是精品。秋洋不是为写日记而写日记,它的日记捕捉生活的方方面面,饱含深情,有感而发,读来自然有感人的力量。秋洋是大手笔,我觉得自己的日记和他比起来就有些“小儿科”了。

读秋洋的日记,如品一杯香茗,不可大口大口地喝,需要细细地品,方才觉得荡气回肠,唇齿留香。

三、细致的观察,哲理的思考。

尽管我背熟了那句“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的名言,但面对繁杂多变的现象,仍旧缺乏秋洋式的观察。

一节车厢,一群陌生的人,如果在我眼里不会是一道风景,但在秋洋的笔下,却被描绘得如此生动***真,其乐融融。列车员对“瘾君子”的“搜身”,“热得快”女子带给人的欢笑,相依相偎的“人间百睡图”,都逃不过秋洋的眼睛。

他能从外甥摆麻将一事想到创新,从侄女说的“天意不可违”悟出一种心态——豁达,从一男青年读书体会到人生的另一种境界,从深圳街头的“骗乞”现象谈到国民的素质..没有深刻的哲理思考就不会得出这样的结论。

四、豁达洒脱的心态。

他日记中写道:有哲人云:“人们一起走向坟墓,一路上却还争吵个不停。”犯不着,累。“活着,就要有所想,凡事尽力而为,不求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人的一生,活的就是一种心态”。告诉自己把脸朝向阳光,这样心里就不会有阴影。周国平的一句话:“不好的婚姻是地狱,好的婚姻是人间,别指望在婚姻中寻找天堂。”我,只想生活在人间。经典,豁达。

在一个夜深人静的晚上,我静静的读了秋洋的日记,得出了这些粗浅的结论。其实,写这篇日记也是受到他的启发:多观察,多思考。

真希望能有秋洋的眼睛,秋洋的脑子,秋洋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