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都市秋天的海洋
2565200000113

第113章 镜中缘

生活中的镜子随处可见,镜中的故事也有许多许多。

从家里到办公室的路上,要经过两面大镜子,一是华夏艺术中心的落地玻璃门,二是中旅社的大玻璃窗。说它是镜子,是因为你可以从中看到你自己,但它又不是普通的镜子,因为在它后面的人可以透过它来看到你,而你却看不到对方。更有趣的是随着夜幕降临,屋里亮起了灯光,现在轮到屋里的人看不到你了,而你却可以看到屋里的一切。总之在这种“镜子”的两边存在着一种不对等的关系,只能是一方瞧见另一方。你是说叫它镜子呢,还是叫玻璃更合适些?或者都不是,或者都是。

这实在是一个有趣的现象,也正是因为这种“伪镜子”,不知曾让多少人闹出过笑话。中旅社的一位同事告诉我一件有趣的事:一位打扮入时的女郎经过他们窗前,左右一看没人,于是在“镜子”前又整衣服又理头发,甚至描起了口红,临走时还回头看了几眼,估计是要见一位重要的客人,却全然不知镜子后面有许多双眼睛正笑眯眯地盯着她呢。华夏的同事也曾跟我说过类似有意思的事。如今这种镜子在都市里无处不在,时时处处给爱美的人们设下了“美丽陷阱”,这种可爱的场面因而随时都在上演。

有一个电视广告可谓构思巧妙:咖啡厅里,一对情侣坐在靠窗的座位喝咖啡,一位时髦女郎从窗外经过,驻足、停步、转身、弯腰,对着“镜子”摆弄起胸前的项链,一副自我欣赏自我陶醉的样子,全然不知道她面对的正是这样一种特殊镜子。在女郎自我陶醉之时,也陶醉了咖啡厅里的那位男孩,因为女郎穿的是低胸性感的衣服,气得男孩的女友醋意大发,拂袖而去。本来是一个首饰广告,却用生动有趣的生活细节来表现,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这样的喜剧性场面无疑给人们平淡的生活增添了不少乐趣,当然多少也令当事人有点尴尬。知道了这种原理,或上过这种当的人,每次走过镜子前只能目不斜视,即使目光偶尔碰到镜子中的自己,也要若无其事地盯着“它”,好像盯着镜子后边的人。人人几乎都爱镜子,我曾多少次看到多少人从镜子前经过都会不由自主地回头把自己张望,有人的时候少看几眼,没人的时候则把自己欣赏个没完,这全出于人的天性。

有人戏说折磨女人最好的办法之一,就是把她关在房间里,不给她镜子。其实无论是女人还是男人都爱照镜子,曾有人在商场里作过一个试验,结果发现只要是旁边没人,几乎所有人都会瞧一瞧镜中的自己,而男人一点也不会比女人少。大家这么爱照镜子,除了“正衣冠”外,主要是“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大家都想通过它得到一种自我欣赏和自我满足感,也有统计表明,绝大多数人对自己外貌的评价都比别人要高。而那种带着蓝底的特殊镜子,更是谁照了都会比本人漂亮。

古时候没有玻璃,于是便用磨光了的铜作镜子,镜子逐渐成了富裕人家特别是宫中不可或缺的生活用品。唐太宗也喜欢照“镜子”,但他是把敢于进谏的魏征当作镜子。魏征死后唐太宗伤感地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尝此三镜以防已过。今魏征殂逝,逐亡一镜矣。”在这里,镜子的含义已有所不同。

镜子与现代人的生活可谓结下了不解之缘。然而许多人只偏爱生活中的镜子,却忽略了另一面镜子——灵魂的反思,不懂得检查自己、反省自己,而是一味地自我感觉良好。上文提到的这种“不对等”的镜子,除了传统意义上的可以整理衣饰和满足人们的爱美之心外,又多了一样特性:当你对着镜子自我陶醉之时,请别忘了,镜子后面说不定有人正盯着你呢。

照镜如此。做人,未尝不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