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都市秋天的海洋
2565200000001

第1章 那一位悲伤的少年

我忽然想起了十几年前,那一位悲伤的少年。

昨天得到两个消息,大姐的儿子考上了本科,三姐的女儿考上了省重点高中。我发自内心的为这两个孩子感到高兴,也为这两个家庭而自豪,心想晚辈们真够争气的,他们让我看到了自己曾经的影子,也想起了十几年前自己的中考和高考。

现在想起来,那依然不失为一段传奇。我曾经经历了如此的大起大落,经历了富有戏剧性的命运转变。那已是18年前的事了,那年我16岁,初三,就读于鹿角中学。这是一个特别的名字,原由是从地图上看这里就像伸向洞庭湖里的一只鹿角,这儿是我的家乡,也是我读小学和初中的所在。

毫无疑问,初三的我们任务只有一个——准备中考。虽然是很多年前,但学习的压力和竞争已经达到了炽热化程度,这些压力全来自于这个决定命运的中考。虽然那个时候的我们年纪尚小,心智也不甚成熟,但中考这道坎是一定要过的,而且只能自己去迈。

那时的中考与现在略微不同,如今考得最好的学生肯定是进重点高中,而那时的我们第一奋斗目标是读中专。因为中专就意味着考上了“大学”,就不用辛苦地读高中了,毕业后就可以直接参加工作了。能考上中专自然是我们最大的荣耀,事实上中专每年也要网罗去大量的天资聪颖的少年。我的目标亦如此,考上中专,一定要考上。

还好,我的成绩还算突出,在全年级四个班里一般处于第二名的位置,也就是说在大部分同学和老师心目中,读中专对我来说只是时间问题。而且那时的我还有一大优势,便是美术特长,按规定考中专是可以降分录取的,最多可以降80分。就连校长都说,秋洋考中专应是百分之百的事儿。

我当时填报的志愿是岳阳师范,这已是中专里最不错的学校之一了,也就是说如果我考上了出来后就会去当老师,再去教其他的中学生或小学生。因为是美术特长,所以我最有可能去教美术,事实上跟我一起学美术的两位同学后来就一直在中学教孩子们画画。我还曾去过岳阳师范两次,并在学生宿舍里住了一晚,那时这所学校简直就是我的天堂。

然而一切都没有按想像中的发展。中考第一门语文,平时作文成绩最好的我,在做完其它题目后便满怀信心地开始了作文构思,并着手撰写,可过了一会儿,觉得另一个构思更好,于是从头再来……如此反复了几次,全然没意识到考试是有时间限制的。那时的我是如此经验不足,还把写作文当成了平时做作业一样对待。结果交卷铃响了,我的作文只写了不到三分之一!

接下来的几门考试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影响,这次中考可用“惨败”来形容。然而祸不单行,我的美术考试因为作品构图较小(剔除了夹子夹画纸的部分,没有将整张纸画满),虽然画本身很不错,但还是被刷了下来,结果别说考试加80分,连一分都没得“优惠”!这又是一次经验不足的惨痛教训。

后来的结果可想而知,同学们的录取通知书先后飞到了手中,而我就像一个被抛弃的孩子被遗忘在了伤心的角落。甚至连平时成绩远在我后十几位的同学都已考上了中专,而我这个曾经的“不二人选”却名落孙山。后来我又指望如能考上“一中”(省重点高中)那也不错,虽不是最高理想,但至少也是一种安慰吧。

然而残忍还在继续,“一中”的第一录取分数线我没有达到,第二录取线虽然达到了,但人家对语、数、外三科有最低分要求,必须在75分以上,而我该死的语文才考了72分!于是,我只能对着省重点高中的校门望洋兴叹,从此再也没能与“一中”结缘。这对我的打击实在太大了,尤其对一颗自信而幼小的心灵来说更是无法接受,这无异于一场灾难,它几乎粉碎了我所有的梦想。

我清晰的记得那个暑假我是如何伤心地度过的,整天郁郁寡欢、唉声叹气,那种心情与16岁的年龄来说极不相称,可它的确是我最真切的感受,是最真实的疼痛!也许是一直以来我太顺了,从来没受过任何挫折,也许是我从来没有准备过失败,更没想过落榜后会如何去面对。我甚至怀疑我后来一直爱叹气的习惯可能都是那时落下的“病根”。

母亲担忧地注视着我的一切,虽然父母也会有某种程度的失落,但儿子的平安是最重要的,母亲不敢离开我半步,做家务的时候也总是让我陪在身边。那个时候语言的安慰对我来说已没有任何疗效,我只渴望有一纸薄薄的录取通知书飞来,其它一切均不重要。还好我从来没有想过轻生的念头,尽管那时的我确实感到绝望。

我必须承认那是我迄今为止最悲伤的一段时光,也是最刻骨铭心的一段记忆。也许换了后来我都不会如此在意,但那时的我怎么也走不出来。后来我一直将这一次失败当作一次惨痛教训,事实上它也的确成了我最宝贵的一笔精神财富,它不但没有摧毁我,反而激发我更加努力,从此懂得珍惜机会,不再自满和浮躁。

中专和“一中”都没考上,但路还得走下去。我曾想不读高中了,去读“职中”(职业中学)学“工艺美术”算了,但已经大学毕业的哥哥写信告诉我,一定要读高中,无论如何要读高中!最后,我只能以超过“二中”录取分数线80多分的成绩迈进了它的校门,这是一所当时我十分不愿走进去的学校,因为这里的学风很差,高考升学率也低得可怜,但后来我得感谢她,因为她成了培育我的母校。

记得上高一的时候,我们的政治老师出了一道题目,让我们总结一下自己的心路历程。于是我将自己的这一段真实经历变成文字交了上去,第二天,慈祥的政治老师还特意点了我的名,让我站起来认识一下。他没有说什么便让我坐了下来,但我知道我的文章他一定看过了。接下来的高中三年无须赘述,总之我懂得了珍惜,学习十分刻苦,并一举考上了重点院校。

回头再看,所有人都认为我当时没考上中专是一件幸事,我的确也这么认为。但我想,它不光是决定我读了中专还是上了大学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它是我刻骨铭心的青春记忆,是我一笔永远的精神食粮,是我“人生的中考”。有了它给我的悲伤,我不会再迷路,也不会再彷徨。

也许正是因为当年那一位少年的悲伤,才决定了他后来不再悲伤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