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都市
2564400000007

第7章 自驾游张谷英

这次回老家,开车去了趟张谷英。

我没有开车回家,不过如今好友们都买了车,开车去哪都十分方便。于是我们打算去一趟老家的一处著名景点——张谷英村。张谷英既是一个人的名字,又是一个村庄的名字,毫无疑问这个村庄一定跟这个人很有缘源。张谷英是明朝的一位风水先生,洪武年间从JX迁徙至此,看中这块风水宝地便在此兴建住宅安了家。500多年来子孙繁衍生息,至今已是第26代,居民2000多人,也便有了今天的张谷英村。

2012年11月3日,我们开车从YY县城出发,沿S201往东,很快便到了“十二公里”,也就是新墙镇,G107国道即在此穿过。所谓“十二公里”,是指这里离YY县城12公里路程,由于以前的交通很不发达,在当时的概念里这还不算一个很近的距离。如今路修好了,又自己开车,12公里真的是“小菜一碟”。沿途看到路两边开辟了大片的工业园和农业科技园,近些年家乡的变化很大,面貌早非昔日可比。

再往前行,便到了“十六公里”,不用问,也是因为这儿距县城16公里而得名。这里还是G4京港澳高速在YY县的出入口,若开车从岳阳到深圳,便要必经这里。要说我的家乡岳阳在交通上真是得天独厚,早在民国时的粤汉铁路也就是后来的京广铁路,便贯穿岳阳全境;还没有高速公路的年代,107国道成了岳阳的交通大动脉;再有便是城碐矶码头出口的长江航道东西畅通;如今G4京港澳高速公路和武广高铁全都经过岳阳。

刚出发时是好友开车,不过没走多远我便有些“手痒”了,因为我在家乡开车的经历并不算多,上次从SH自驾回岳阳,也没走这条路线,于是接下来的行程便全由我一人驾驶。倒还真不是想过一把开车瘾,而是想抓住一切机会在家乡的土地上自驾驰骋,毕竟我实在太爱这块土地,毕竟我离开它已经太久。其实过了“十二公里”再往东的路程我便十分陌生,尽管初三时作为学生代表曾从这里去过公田参加班主任的婚礼,但那时的感觉真的好遥远,坐了五、六个小时的汽车,还要走盘山公路。如今几十分钟便到了。

我们经杨林、兰田、饶村,行车40多分钟后,便到了张谷英镇。沿途有很长一段在修路,不过明年的时候再来就非常好走了。由于是丘陵地貌,开车也不可能像在华东自驾那样一马平川,而是上上下下、曲曲弯弯,好在车辆很少行人也不多,这也让我有了第一次在田间山头自驾的体验。我们到了张谷英村门口,大门和巨石上都赫然写着“张谷英”三个大字,也能依稀感受到村庄的大气。

张谷英虽是我家乡的一处旅游名胜,我却是第一次到访。它位于HN岳阳以东的渭洞笔架山下,地处岳阳、平江、汨罗三县市交汇处,为中国保存最为完整的江南民居古建筑群落,至今已有500多年历史,这里有1700多座明清古建筑,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岳阳正好位于神奇的北纬30°黄金线上,听好友说《北纬30°中国行》便在张谷英专门拍了一集。这里旅游资源的确不错,除了古建筑外还有成片竹海,多年前黄怒波的中坤集团已承接管理,并有意像打造西递、宏村一样向“申遗”努力。

张谷英的建筑风格于我并不陌生,因为我小时住的房子也大概是这等模样,只不过这里更成片而已,而且天井特多。最神奇的是每一处天井的地下水道,口子虽小,几百年来却从未堵塞。听好友说:在建下水道时可能有放乌龟在里面,乌龟在里面爬行,便起到了疏通水道的作用。乌龟不断长大,但从砖头砌的小洞口又爬不出来,于是长年生活在里面,下水道也得以长年畅通。导游说,一位学者曾带着他的学生将大量有颜色的水倒入其中,却怎么也寻不着水最终流向何方。

从张谷英出来,我们沿原路返回,还是由我来开车。不过到了十二公里后我们没有再走老路,而是右拐上G107国道一直往北,往岳阳方向开去。其实这里离YY市也就30公里,这条路我以前有坐汽车经过,今天是我第一次开车行驶在上面。自驾的意义之一,便是能亲自驾车用车轮来丈量每一处土地。途中经过新墙河、三合、五垸、新开、郭镇,便到了岳阳的家。我在这儿下了车,朋友们则继续开车前往下一站,这次自驾之旅也便圆满结束。

自驾游张谷英,很好的满足了我在家乡土地上开车驰骋的快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