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都市
2564400000063

第63章 与纽约说再见

2013年6月18日,我们从拉斯维加斯起飞,飞往下一站——纽约。

纽约是美国最大的城市及第一大港,面积约1200平方公里,人口约800万。也是世界第二大城市,仅次于RB东京。纽约与伦敦、东京、巴黎并称为四大国际大都会。它不仅是美国的金融经济中心,也是全世界的经济中心,它的一举一动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世界。纽约还是国际级的交通、艺术及传媒中心,联合国总部和很多国际机构和跨国公司总部都设在这里,因此又被誉为“世界之都”。

在拉斯维加斯飞往纽约的航班上,我看了Youtube纪录片《一日人生》,另外收听完了电子书《美国的本质》,再加上长期以来对中西方文化和宗教的对比思考,以及赴美以来的实际见闻,我忽然豁然开朗!并决意立即开启一项有意义的工作:提炼归纳一种全新的哲学和信仰体系,创立“秋洋心学”。并在登机牌和iPad上写下自己的初步构想。应该说这是一个伟大的时刻,而渐修之后的“顿悟”竟然发生在远隔万里的美洲大陆上空。

到达纽约已是傍晚时分。当我们的车往曼哈顿方向开去,正值霞光满天,纽约的城市轮廓被简化成一幅剪影,这一刻是美丽而充满诗意的。与纽约的初次会面,无意中选在了这样一个朦胧的时点,而纽约在我心中原本与浪漫无关。这里是一个高度发达的物质世界,是密密麻麻的高楼与熙熙攘攘的人群,大都市的快节奏和多样性在接下来的几天也将尽情呈现。

关于纽约名称的由来,与纽约的历史密不可分。1602年荷兰派遣亨利·哈德逊前往北美洲找寻新乐土,1609年抵达纽约湾。1651年爆发英荷之战,1664年英国打败荷兰取得“新阿姆斯特丹”的领土,命名为“纽约”(NewYork)。纽约意为“新约克郡”,当时正好是英王查理二世的弟弟约克公爵的生日,于是改为此名,作为送给约克公爵的礼物。

我们住在纽约的曼哈顿,酒店就在曼哈顿最繁华的地段——纽约时报广场的附近。当快到酒店时,便透过车窗一睹了时报广场的繁华,这里毫无疑问又是另一种风格的美国,代表了美国的经济奇迹与世界地位。我们将行李安置在酒店,又再一次出门,转弯即到时报广场,再次近距离感受这个“世界的十字路口”。这里最夺目的便是镶嵌在众多高楼上的巨型LED广告牌,四面八方围绕,内容琳琅满目,让你仿佛置于虚实交错的梦幻世界。

第二天先乘船游览哈德逊河,然后绕自由女神像一周,这里才是美国精神的象征!这座雕塑矗立在哈德逊河口的小岛上,女神高举的火炬照耀着所有来美国的人们,也几乎照耀了全世界。船舷另一边是911世贸中心遗址,如今已建起一栋崭新的高楼,比原来的“双子塔”更显大气。高楼尚在施工,有直升机不停在上空盘旋。这里是东西方文明冲突的集中爆发地,也是美国人心中最深的伤口,值得所有的美国人冷静和沉思。

接着去了久负盛名的华尔街,令人惊讶的这条左右世界经济的“墙街”居然非常短,街道也不繁华,有些地面还在维修施工。街两旁的石砌高楼便是各大投行和证券交易所的办公所在,当年HSD宣誓就职的地方也在这里。华尔街是世界经济的晴雨表,来这里敲响上市的锣声曾是多少创业者的梦想,而这一金融高地从观感上似乎有些“名不符实”。更有意思的是,被当作华尔街标志的铜牛雕塑并不在华尔街上,而是在另一个街口。

接下来便是第五大道和中央公园,第五大道是纵贯曼哈顿南北的一条长街,也是纽约最繁华最时尚的街道之一。中央公园则是曼哈顿的得意之作,位于城市中央的一个非常标准的长方形公园,占地约3。4平方公里,长跨51个街区,宽跨3个街区,SH松江也有一个中央公园,不过是这里的“缩水版”。另外还参观了《西雅图不眠夜》和《BJ遇上西雅图》里的帝国大厦,还去了著名的联合国总部和洛克菲勒中心。

曼哈顿的街道都是极其规则的井字型分布,南北共有220街,东西也有12条大道,由此组成了无数个方形的格子,每个格子里都布满了高楼,因此纽约也可能是世界上十字路口最多的城市,好在交通居然还比较通畅。以时报广场为中心漫延开去,集中了数不清的剧院,每天晚上都有不同风格的精彩剧目在这里上演,这便是有名的“百老汇”。我们所住的地方便是百老汇的中心,也有幸看了几台风格迥异、代表最新时尚和创意的都市秀。

由于有较多的商务谈判和会议,我们在纽约的日程安排得很是紧凑,也没时间去纽约以外的地方,本来还想去五大湖区和看看尼亚加拉大瀑布,也未能如愿,连纽约的长岛也没顾上去看一眼。好在从纽约肯尼迪机场起飞时,从飞机上看了一眼纽约的全貎以及长岛沙滩,也看到了美国的东海岸和浩瀚的大西洋。纽约,这座国际大都市,无论如何是值得一来的,因为这里很能代表美国,就像去拉斯维加斯一样,虽然是两种完全不同风格的“美国”。

6月23日,我们从纽约起飞,飞往在地球的另一边——中国。这一趟美国之行,我们从太平洋东岸飞到太平洋西岸,再从美国西部飞到了美国东部,然后再由大西洋西岸飞回香港。让我万万没想到的是,回国时飞机并不是由东往西横跨北美大陆和太平洋,当然也不是由西往东跨越大西洋和欧亚大陆,而是由南往北方向飞去,经加拿大、北冰洋、西伯利亚、蒙古再回到中国。此行我也得以“经过”了更多以前从未到过的地球角落,当然有些只是空中俯瞰而已。

此次美国行,虽时间有限,但跨度很大,当然最大的跨度是中国与美国、东方与西方文明之间的跨越。与纽约说再见,与美国说再见!期待下回再去美国更多的地方,心中的梦想——自驾游美国,从东海岸直至西海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