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都市
2564400000028

第28章 摇啊摇,摇到周庄

生活中的有些美,是不期而遇的。

我们原本没打算去周庄,直到到了江南,在地图上偶尔发现了“周庄”,原来离我们的目的地很近,于是便萌发了到周庄一游的念头。后来才搞清楚,原来此“周庄”非彼周庄,这个周庄不过是位于泰州与兴化之间的一个类似许庄、张庄之类的小地方,并不是那个久负盛名的周庄。

那个因陈逸飞的《双桥》而闻名天下的周庄,位于苏州南部昆山境内,离SH很近,离苏州不远。也许正是由于它离城市太近,又保留了乡村的痕迹,才引得游人如织,从此不得安宁。也正是这个原因,我们原先并没打算来周庄,直到到了苏州,才想起不去那里似乎是一个遗憾。

于是,我们又重新将周庄纳入了行程,尽管依然还有人提出反对,说那里商业味太重,还不如去同里等。但我们终究还是去了,后来的经历表明这一次选择是正确的,不去周庄可能终生遗憾,但去了周庄绝不会遗憾终生,相反让我们回味终生。它给了我超出预期的享受,让我领略了江南水乡的柔美,让我庆幸这差一点错过了的温柔。

因为行程很紧,我们只好安排了下午前往,也就是夜游周庄。也正是这无意又无奈的选择,恰好造就了这一次难得的体验。我敢说,正是周庄的夜色,让我们流连忘返、沉醉其间,如果换了白天,肯定没这个味儿。当然,如果我们不选择坐乌篷船,就更难体会到周庄内在的魅力了。看来,一切美妙皆出自偶然。

来到周庄,果然发现人满为患,大家摩肩接踵,连行走都成了困难。更别说到传统的游览点张厅、沈厅了,屋子原本就不大,怎能容得下成千上万的游人?这里的街道也很窄,街旁小店林立,只能单向行走。这里的河道也不宽,河两岸相隔也就两、三米远,拿一撑竿相信便可以跃过去。周庄的小与它的名气之大形成了强烈反差。

周庄本来就不是为旅游而建的,它是老百姓生活歇息之所,是自然与历史的一部分。周庄已有九百多年的历史,虽历经沧桑,却完好地保留着水乡古镇的风貌和格局。这里有近百座明清宅院,有十几座古桥,古风犹在。这里以河为街,依河筑屋,桥街相连,是典型“小桥、流水、人家”的水乡风情画。这很容易让人想到水城威尼斯,也让人联想起丽江和乌镇,但周庄与它们似乎又很不同。

天色将晚,周庄渐归于宁静。虽然游人依然不少,但夜暮仿佛为水乡罩上了一层薄纱,隐去了白天的嘈杂与喧闹。我们坐上乌篷船,沿着河道畅游,原本小河才是这里的交通动脉,不坐乌蓬船简直就等于没来周庄。船嫂身着碎花青衫,头缠青布头巾,她摇着橹、唱着歌,将我们载入夜色深处,驶进周庄的梦里头。

河岸上的店铺亮起了大红灯笼,照亮了河道,为夜的周庄增添了一份喜庆与妩媚。灯光倒映在水面上,船儿划过水面,将红色惊扰成鳞鳞的波光,“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夜游周庄,可谓才点到了周庄的穴位,它并未破坏周庄的宁静,却搅动了游人的心潮。

也许,我们是在合适的时间,来到了合适的地点,选择了合适的交通工具,做了一件最合适不过的事儿。坐上乌篷船,乘着夜色,泛着河水,穿过小桥,我们一点点阅读着周庄的人与景,想起了周庄的过往。“寻梦?撑一支长蒿,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我们不曾放歌,但船嫂的歌声和船橹拨动水流的声音,在夜空中回荡。

春秋至汉代,周庄便有“摇城”之说。而我们一路摇来,便摇到了周庄的心灵最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