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爱恨交织话烟草
2561700000014

第14章 烟的礼俗(2)

英国有吸烟却处处显示出一种绅士风度。由于英国曾建立起一个世界范围内的"日不落帝国",所以他们吸烟时,征服者、胜利者的傲慢也会不由自主地溢于言表。加上英国又是一个君主制国家,所以吸烟心态毫无疑问有顽固、保守的一面.

俄国人吸烟表现出一种勇敢而凶猛的心态;而西亚人吸烟则笼罩着一种神秘的宗教氛围。

日本是当今世界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之一。日本人在吸烟方面显示一种“大家风范”,在吸烟时很少考虑烟本身,更多的是认为吸烟是一种时尚,不同的烟显示不同的身份和地位。因此,日本人考虑的是自己主观需求,甚至在不同的场合抽不同的烟在吸烟上,不同的民族确有不同的表现。但这些结论却有待深入研究。

我国吸烟方式的演变

烟草在人类生活中究竟有多少年,是从外引进的还是本国原有野生繁育的,各有述异,但从各方资料证实,在人民生活中已有一千余年的漫长岁月。

吸烟是由嘴嚼烟叶演变而来的,与原始的祭祀有关系。据说当时人们崇拜迷信天、神、祖先,要把吃的东西奉献给他们。与祭祀有关系的“祀”字,据近代人士国维的《名佳名解》说:“祀”,祭名,“置牲于柴上而燎之,使其香味随烟而上达”,让天、神、祖先们享受人间美味。他们由此推想,可能是人们从祭祖时焚姻而嗅到烟味开始,再转变为点燃烟草将烟雾吸入口中。在古老的原始时代,人们在篝火旁嘴嚼烟叶时,不留神将烟叶掉进篝火中被燃烧时产生了烟雾,人们吸到烟雾,感到同嘴嚼烟叶一样过瘾,从此逐渐形成吸烟嗜好。

中国人历来习惯吸旱烟和水烟,自上海开埠以后,市场上出现一种用白纸卷烟丝的细长棍儿,称之为卷烟、纸烟或香烟,但是中国人没有接受它。几乎没有什么销路,开始英美两家烟草公司联合采用不要钱奉送的方法,以期打开香烟市场。

据全国健康老人、上海市最年长的老人,也是上海市吸烟最年长的108岁的老人陈惠贞回忆,当年上海的通衢要道和茶楼、戏院等场所,经常有碧眼高鼻的洋人光临,他们头戴高帽,身掮着箱子,手拎广告牌,一来就放留声机唱片,那时的留声机是稀罕物,很快吸引了许多听众。这时洋人就从箱子中取出一只只小盒子,抛向人群。当年流传着洋人有迷魂药勾人魂魄的说法,所以人们很警觉而无人拾取。洋人便自己从盒子中抽出衔上一支,点上火,深深地吸一口,再徐徐地喷出缕缕白烟,空气中立即弥漫着好闻的香味,他们就笑呵呵地捏着洋腔华语说:“香烟好东西,奉送不要钱!”勾引得胆大而好奇的青年伸出手来接受,洋人殷勤地为其点燃后学着样子抽吸,边吸边介绍说:“不差,比水烟好吃又方便。”于是接受香烟的人越来越多。

渐渐地,讨便宜白吃香烟的人上了瘾,终于有一天,洋人不再奉送而改为三个铜板卖一包大英牌香烟。这时,烟瘾逼得人不想买也得买,香烟在上海开始大量倾销,品牌也发展到“哈德门”、“二炮台”、“老刀牌”(又称“强盗牌”)等多个品种,继而扩散流传全中国。1902年,英美烟草公司合伙开办,在陆家嘴开设英美烟厂。到抗战前夕,在全国重要城市发展到十个卷烟厂、六个烤烟厂、六个印刷厂、一个包装材料厂和一个机械厂,工人多达二万多名,垄断着中国香烟工业,中国的大量资金源源流向西方。

八十多年前,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和巴黎和会的召开,武汉工商界展开了一场广告大战,主角是华资南洋兄弟有限烟草公司和外资汉口英美烟公司他们都鼎力争夺武汉这块大市场。“三炮台”香烟是英美烟公司的名牌,该企业连续几个月在《大汉报》、《汉口新闻报》等报上做商业广告。先是“三炮台香烟,销行年复年,装潢皆称便,到底是好烟”,“名不见虚传”。过了些时候,改用中国人习惯的“三字经”:“三炮台,好香烟,敬宾客,美观瞻”,进行宣传推销等。这是卷烟进入中国的由来。

不论在人类的狩猎文化、游牧文化、农耕文化,还是草原文化、山地文化、平原文化的创造中,烟草是有其文化内涵的。明万历时人姚旅的《露书》,明末人张介宾和方以智的《景岳全书》和《物理小识》上就有证述,人们日常生产,生活中需要它,外出经商活动也缺不了它。

早在我国清朝时期烟草出口便从边境小额贸易开始,曾有“恰克图市中国烟叶,黑龙江边卒携烟草三、四斤易俄罗斯一羊”之说,可见其出口价值是很高的。

清代贵族的吸烟风俗

清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王朝,既有“康乾盛世”的辉煌也有割地赔款的屈辱。清代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和由此产生的巨大变革对后来社会的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反映在吸烟风俗方面也是如此。在卷烟、雪茄烟尚未进入中国之前,很多不同的吸烟种类在清代贵族生活中长期存在,并逐渐融入到社会各阶层的日常生活中。

清代贵族们的吸烟种类有水烟、旱烟、潮烟以及鼻烟等。

水烟,用铜制水烟壶(尤以白铜最好)装清水,用于过滤烟气。烟丝以甘肃兰州产皮丝、青丝等为最佳,成品烟丝在模具中被压成方形薄块,用油纸封包以防水分蒸发。吸时用香火燃之,吸食者以老年人居多。

旱烟,烟杆用乌木制成,杆头安铜制烟锅,烟嘴用料考究,以翡翠、白玉、象牙等制成,配以鹿皮烟袋,用关东产烟叶。亲朋好友相见时要互敬烟具,交换品吸,且观摩品评彼此烟嘴的优劣。电视连续剧《铁齿铜牙纪晓岚》中,主人公手中常拿的便是旱烟。

潮烟,烟杆细长,烟锅较小,用切细的烟丝略加水湿润。北京人称湿为潮,故名潮烟。因潮烟劲头较小,故吸食者以妇女为主。烟袋荷包绣工精美,系于烟杆之上。

鼻烟,烟料为舶来品,最早由欧洲传教士引入宫廷,后来盛行于王公贵族之间。鼻烟不需燃吸,用时以手指撮少许放鼻孔处闻吸,烟料刺激鼻腔,诱发吸者喷嚏连连,从而周身舒畅、消倦提神。

说到鼻烟,不能不提到鼻烟壶。因烟料怕干怕潮,不易收藏,所以必须用密封较好的烟壶盛装。鼻烟壶小巧玲珑,便于随身携带,其制作极为考究。常见的制壶材料有白玉、翡翠、玛瑙、水晶、景泰蓝等,壶盖则用犀角、珊瑚等制成,壶身及内壁的图案刻画精美绝伦,尤其是内壁的刻画,发展到后来竟成为工艺美术中的一门专业。如今,鼻烟壶已成为古玩行业的收藏热点,而且价格不菲,这恐怕是当初那些制作者和使用者们所始料不及的吧。

看吸烟识人

俗话说,“知人、知面、不知心”,但是通过人的动作或表情这种无声的语言、非言语的语言,却可以读出人的心理活动或心理状态。在现代文明社会中,人要面对各种各样的生活压力,为了舒解在现实生活中的紧张情绪,吸烟成为人们普遍选择的一种减轻压力的途径。也可以说,吸烟动作是文明社会中的“回归心理”的反映。

不同的吸烟姿势,是评判一个人的态度的重要依据。

吸烟卷的一系列动作(包括掏出烟支,用嘴唇衔着烟支点火)是一种很好的舒解压力和紧张的动作,它延长了人们思考问题的时间。抽烟斗(或吸雪茄)的一系列动作(包括清理烟斗、填烟丝点火)与吸烟卷相同,但延续时间略长于吸香烟。

吐烟的方向和速度:朝上吐烟是积极、自信的表现,吐烟的速度与情绪积极的程度成正比,据说吸雪茄的人多半是朝上吐烟的。烟朝下吐,是情绪消极、意气消沉、有疑虑的表现。烟从嘴角缓缓吐出,给人一种消极而诡秘的感觉。斜仰头,烟从鼻孔吐出,表现自信、优越感以及一种自得或得意的心情。

吸烟时不停地磕烟灰,表明内心有冲击或不安。

让烟烧着很少拿起来吸,表明在紧张思考或等待紧张心绪的平息。

连续深吸卷烟(烟斗)表明内心的恐慌或是紧张地思索。

没吸几口就把烟掐灭,表明想尽快结束谈话或已下决心要干一件事。

吸烟时爱咬烟头或用唾液湿嘴唇,让烟卷叼在嘴唇上,这是“回归心理”或不成熟的幼儿心理的反映。

女性吸烟是一种“反女性”行为,不自觉地表达一种脱离女性的愿望。

吸烟时只吸不弹:一支烟燃过一半,一大段白色烟灰在烟头上被特写下来,象征主人翁神情专注,苦思冥想有些时候了;只嗅不吸:烟卷在手,只是为了把玩,偶尔放在鼻子上嗅嗅,大多数表现高级将领某种期待、蕴藉、预测、自信感;借火点烟:真意不在“火”,在于“借”的一刹那,完成窥视对方的某种奥秘;有烟没火:一支不曾点燃的烟,衔在嘴里就吸,大多表现“忙人”,“忙态”;点火燃指:火柴梗烧到了尽头,手指被烫着才省悟过来,反映了主人翁的思维活动高度集中在“烟外”;烟灰满缸:痛苦的思索经历了不短的过程;我吸烟,你点火:此时此刻两者是主副、主从、依附、应求关系;非瘾而吸:主人翁不吸烟却例外地向人伸手索烟,意不在“烟”,在于以那缕缕淡淡的青烟里,捕捉突围的路,走出困境,表示一种强烈的摆脱感;临终一支烟:“给我—一支烟。”垂危者的乞求,意在“吞云”之后,吐出最后那句遗言。

国外烟草风俗大盘点

伴随着烟草的传播,各国各民族将烟吸纳到自己的文化体系内,形成了多姿多彩的各国烟俗。

1.最珍贵的礼物——烟制品

吸烟习惯,起源于美洲印第安人,象征着幸福和平的美好生活,烟草的主人把烟草作为最珍贵的礼物相互馈赠。当西欧探险家们初到美洲时,印第安人为了表示友好,也将烟草和其它礼物赠给他们,以至于今天西方部分地区的反禁烟者成立的“吸烟和平组织”,也极力宣扬吸烟代表了一个和平的主题。印第安人狩猎时,也要用烟斗来表达善意。当他们杀死熊后,就请它恕罪,把烟斗插进熊的嘴里,并对着烟斗吹气,表示与熊共享抽烟的乐趣,请求熊的精灵不要复仇。同样,在国际交往中,许多外国使节也以烟或烟斗、鼻烟等烟制品相赠,以示和睦友谊。

2.祭烟管节

历史上最早对吸烟礼俗行为进行规范,可能是美洲印第安八黑足部落的“祭烟管节”了。每到这一天,首领在燃烧的甘油上熏干自己的双手后,解下挂在身上用罩布罩住的烟管,朝着太阳高高举起,然后又放在地上,使它面朝东方,转而朝西,然后站起身来,手握烟管,缓缓地迈着从容的舞步从帐篷里走出去。其他人便一个接一个地跟着首领走去,口里唱着歌,赞颂着魔力无边的烟管。一切都井然有序,按照特定的方式进行下去。

3.“马达阿”——水烟壶

也门最大的部落哈希德部落,具有好客的传统,每逢贵客临门,酋长都要组织人夹道欢迎,人们打着手鼓、吹着喇叭、唱着民歌,举着腰刀轻歌曼舞。每当欢迎仪式达到了高潮时,他们就朝天鸣枪,这时人群沸腾,欢呼声震耳欲聋,整个场面热闹非凡。然后主人将客人引到宽敞的大厅。脱鞋入厅后,宾主席地而坐。寒暄过后,主人把香水喷洒在客人的头和脖子上或用点燃的檀香熏客人的衣袖和头发。大厅的中央摆放着高高的水烟壶,也门人称之为“马达阿”,烟壶管长达10多米,吸起来咕咕作响。大家轮流抽吸,大厅里充满了浓烈的烟味。

4.朝鲜民族的烟俗

朝鲜族素以讲究礼仪而著称,不仅说话、走路、吃饭都有一定的礼仪,就连吸烟也不例外。在朝鲜族中,晚辈不能当着老人的面吸烟;若是老人遇见晚辈正在吸烟,会主动回避,免得晚辈尴尬。青年不许向老人借火吸烟,更不能接火;接火是对老人最大的不恭。

5.俄罗斯民族的烟俗

到俄罗斯族人家里作客,吸烟须征得主人的同意;不能随便吸烟、磕烟灰、扔烟头;递烟时忌单独递给一支,而要递给烟盒;点烟时不能用一根火柴点三支烟,吸烟借火时不能拿对方已经点燃的烟。在俄罗斯族,客人来访,若是吸烟斗,主人要将烟斗装上烟丝后再递给客人。

6.日本人的烟俗

日本人吸烟不让烟,各吸各的。到朋友家中做客,主人不摆烟具,也不敬烟。而作为客人如果从自己衣袋里取出香烟吸,将被视为不礼貌的行为。近年来,日本开展了大规模的禁烟、嫌烟运动。所谓“禁烟”就是宣传吸烟的危害,不让人们吸烟;所谓“嫌烟”就是不干涉别人吸烟,但要求别人不要在自己面前、身边吸烟。因此,想吸烟者形成一种习惯,吸烟前先问问旁边的人可否吸烟,征得对方同意后,才点燃香烟。

7.吸烟的讲究

在西方,到别人家串门,如果主人客厅里没有放烟灰缸,就表明主人是不喜欢吸烟的,尤其是到传教士家里去,应该注意不要随便拿出烟来吸。如果是主人敬你烟时,哪怕你自己带着烟,也尽可能不要拿出来而接受主人的,千万不要拒收主人的烟而吸自己的。在接受主人烟时要只收一支而不是几支,接下来应抽自己的烟。在认定可以吸烟的场合,你拿出烟来吸时,最好是先敬其他的客人。在狭小的地方不应吸烟。在宴席上,除非男主人向客人递上香烟或自己点燃吸了起来,否则在宴席上叼起烟来是不礼貌的。在进餐尚未全部结束时就在饭桌上吸烟是愚蠢的,这说明你没有能力欣赏向客人们提供的饭菜。

在法国,两道菜之间点上一支烟是野蛮人的举动。在同别人谈话时,或在街上行礼时,要取下烟斗或烟卷。在同妇女谈话时叼着烟或把烟雾吹到她脸上,是无礼的行为。烟缸是用来装烟灰和烟头的,不应把正在吸的烟搁置其上,这种做法不合适。在敬烟礼俗上,东西方也存在着一些明显的差异。在西方人眼里,对人的最大尊重,就是充分尊重他的个人权利,吸烟、敬烟当然也不例外。所以来客人时多半是沏杯咖啡,即使对客人敬烟,也多将香烟置于茶几或桌子之上,不主动敬烟,悉听尊便。在自己准备吸烟的时候,要环顾身边是否有女士在场,稍有教养的西方人在有妇女的场所要吸烟,至少会礼节性地说声“请允许”之类的话。

8.雪茄求婚

在今天荷兰的一些地方,雪茄被作为促成婚姻的媒介物。小伙子爱上某位姑娘后,就带一支雪茄到她家敲门,姑娘便借火给他,然后第二次敲门,开门的如果是姑娘的父母,就表示姑娘已对他中意并和父母商量过了,便将他请进家中,进行深谈,成功的话,婚事就有了把握。第二次敲门如果没人开门,则表示姑娘已谢绝了他。

9.烟卷缠线定终身

印度赫尼族人若是男子爱上某位姑娘,就带上一袋烟草,来到姑娘家,同她小侃一阵后,便将烟草交给她,自己动手干家务,而姑娘便静坐一旁,观察其表现,并根据表现在一支自制烟卷上缠丝线来决定是否答应。蓝色表示一见倾心,白色表示等等看,红色表示拒绝,如果烟卷上缠上一根女孩自己的头发,则表示愿意以身相许。男方要知道姑娘是否答应婚事,只看一下缠线的颜色便清楚了。

10.烟卷记号

缅甸钦族青年男女谈情说爱时,姑娘对来访的小伙子用烟卷上的记号来含蓄地表达心意。常见的记号竟然有十几种之多:

对一般客人,烟卷用白纸卷、缠白线。

用白线绕烟卷一圈,表示你年纪太小,不适合我。

缠三圈白线表示你已有女人,我不能再理睬你。

用绿线缠绕,表示我想和你亲近。

用黄线,表示我很想你。

用红线表示我恨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