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每天学点饮食学
2561300000028

第28章 食物相克:搭配不当会伤身(4)

(3)不要乱嚼:吃蟹时一要清除蟹胃(在背壳内前缘中央似三角形的骨质小包);二要清除蟹肠(由胃到脐的一条黑线);三要清除蟹心(俗称六角板);四要清除蟹鳃(即腹部如眉毛状的两排软绵绵的东西)。四除后再食可免引起中毒。

(4)不要吃得太多:蟹肉性寒,脾胃虚寒者尤应注意,以免引起腹痛、腹泻。

甲鱼与相关食物相克

1.甲鱼与猪肉不宜同食

《本草纲目》曾引述医圣孙思邈的话说:“甲鱼不可合猪、兔、鸭肉食,损人”。因为猪、兔、鸭之肉都属寒性,而甲鱼也属寒性,所以二者不宜配食。

2.甲鱼与苋菜不宜同食

《本草纲目》介绍说:“苋菜味甘,性冷利,令人冷中损腹”。而甲鱼亦性冷,二者同食难以消化,可能会形成肠胃积滞。又:鳖瘕,近乎现代医学中所说的肝脾肿大,和中医所说的“痞块”。可能由苋菜与鳖肉中的生化成分所产生的不良作用引起。

3.甲鱼与芥子不宜同食

孙思邈说:“甲鱼不可合芥子食,生恶疮”。芥子气味辛热,能温中利气,白芥子辛烈更甚。与甲鱼同食,冷热相反,于人不利。所以甲鱼不宜加芥末作为调味品。

4.甲鱼与鸭蛋不宜同食

《金匮要略》中说:“鸭卵不可合鳖肉食之”。鸭蛋的药性属微寒,而甲鱼也是寒性食物,所以从食物药性学角度来说,二物皆属凉性,不宜同食,特别是对素质虚寒的人来说,更应忌同食。

温馨提示:肝炎病人忌食甲鱼

肝炎患者,由于胃粘膜水肿、小肠绒毛变粗变短、胆汁分泌失常等原因,其消化吸收机能大大减弱。甲鱼含有极丰富的蛋白质,肝炎病人食后,不仅难以吸收,而且会加重肝脏负担,使食物在肠道中腐败,造成腹胀、恶心呕吐、消化不良等现象;严重时,因肝细胞大量坏死,血清胆红素剧增,体内有毒的血氨难以排出,会使病情迅速恶化,诱发肝昏迷,甚至死亡。因此,肝炎病人不宜食甲鱼。此外,凡是患有消化系统疾病,诸如胃肠炎、胃溃疡、胆囊炎,以及中医所说的热病,也不宜食用甲鱼。

田螺与相关食物相克

1.田螺与香瓜不宜同食

从食物药性方面分析,田螺大寒,香瓜冷利,并有轻度导泻作用,二者皆属凉性,二者同食有损肠胃。所以食田螺后不宜马上吃香瓜,更不宜同食。

2.田螺与木耳不宜同食

木耳性味甘平,除含有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元素(钙、铁、磷)之外,还含有磷脂、甾醇、植物胶质等营养成分。这些类脂及胶质,与田螺中的一些生物活性物质起不良反应,从食物药性来说,寒性的田螺,遇上滑利的木耳,不利于消化,所以二者不宜同食。

3.田螺与冰制品不宜同食

冰制品能降低人的肠胃温度,削弱消化功能,田螺性寒,食用田螺后如饮冰水,或食用冰制品都可能导致消化不良或腹泻,所以二者不可同食。

安全提醒:田螺的疗病妙方

(1)疗痔肿:取洗净的田螺1~2个,入捻钵,加入等量冰片,用石锤捻成糊状,用消毒纱布包好,用热水洗净肛门,塞入药包可疗痔消肿。或将田螺洗净砸烂,加入适量明矾粉,待上面出现一层澄清液后,用药棉蘸液涂擦患处。

(2)治小儿湿疹:取洗净干燥的田螺壳25克,置坩埚内,煅至红透,取出,凉后用15克,加冰片粉1.5克,共研成细末,搽撒患处,有去湿、清热、解毒之效。

(3)治胃痛反酸:将洗净的田螺壳置瓦上,煅制后研成细末,每次3克,1日3次,以红糖水或少量黄酒送服,有理气和胃,化瘀止痛之功效。

其他水产品与相关食物相克

1.鳗鱼与牛肝不宜同食

鳗鱼与牛肝被香港《中国民历》所附的《食物相克中毒图解》列为相克食物。 《本草纲目》所说鳗鱼肉有毒,主要是其中某些生物活性物质,对人体产生一定不良作用。牛肝营养丰富,所含生物活性物质极为复杂,二者同食更易产生不利人体之生化反应,偶尔食之可能无妨,多食常食,必然有害。

2.黄鱼与荞麦面不宜同食

《食疗本草》一书中说:“荞麦难消,动热风,不宜多食”。指的是荞麦面气味甘平而寒。、医圣孙思邈也曾说过“荞麦面酸,微寒,食之难消,久食动食物相克与药物相克风,不可合黄鱼食”的话。由此可见,荞麦性寒,黄鱼多脂,都是不易消化的食物,所以不宜同食。

3.海味食物与含鞣酸食物不宜同食

海味中的鱼、虾、藻类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钙等营养物质。如果与含鞣酸的果品同食,不仅会降低蛋白质的营养价值,而且宜使海味中的钙质与鞣酸结合成一种新的不易消化的鞣酸钙,它能刺激肠胃并引起不适感,出现肚子痛、呕吐、恶心或腹泻等症状。含鞣酸较多的水果有柿子、葡萄、石榴、山楂、青果等。因此,这些水果不宜与海味同时食用,以间隔4小时后再食为好。

4.甲壳类食物与含VC类食物不宜同食

因为甲壳类食物,特别是小虾和对虾含有高浓度的五价砷化合物。五价砷化合物是无毒的,但若服用大剂量维生素C,可以使五价砷转化为有剧毒的砒霜。

砒霜中毒,可以致死。因此,食用甲壳类食物不能服维生素C。

温馨提示:吃水产品不要只图“鲜”

医生介绍,很多市民在吃海鲜时存在一个误区,他们认为,只要吃生海鲜和水产品的时候多喝点高度白酒,或者加点醋、芥末、大蒜、生姜等配料就能够杀死其中的寄生虫,实际上这个理解是不正确的。根据实验证明,将1毫米厚的生鱼片放入水温为90℃的热水当中,肝吸虫囊蚴1秒钟即能死亡;水温为70℃的时候能够存活5~6分钟;在酱油、醋中,可以存活2~5小时,并且鱼片越厚,杀灭其中染有的寄生虫的时间就越长。

对此,医生提醒,应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提倡食用熟食水产品,不吃生的或半生不熟的蟹、虾、鱼和螺肉等水产食品,加工过生鲜水产品的刀具及砧板必须清洗消毒后方可再使用。

五、调料的不当搭配

盐与相关食物相克

1.盐与红豆不宜同食

红豆不仅是一种粮食,还有一定的药物作用,能促进心脏活化,并有利尿消脚肿的功能。但是红豆制品只能做甜食,如果加上盐,其药物作用就会减半。

2.炒菜不宜先放盐

炒菜时如放盐过早或先放盐后放菜,由于菜外渗透压增高,菜内的水分会很快渗出。这样菜不但熟得慢,而且出汤多,炒出的菜无鲜嫩味。所以,炒菜不宜先放盐。

但用花生油炒菜不宜后放盐,因为花生容易被黄曲霉菌污染,如果条件适宜,霉菌会产生一种毒素,叫黄曲霉素B1。花生油虽然经过处理,但仍有残留微量的毒素。炒菜时,等油热后先放点盐,过半分钟到一分钟再放作料和菜,可以利用盐中的碘化物解除黄曲霉菌毒素。

此外,用动物油炒菜也宜在炒菜前放盐,这样可成少动物油中有机氯的残余量,对人健康有利。

3.烧肉不宜早放盐

烧肉放盐过早并不好。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而氯化钠是使蛋白质发生凝固。一般新鲜肉或鱼都含有极其丰富的蛋白质,烹调时若过早放盐,蛋白质就会随之发生凝固。尤其是烧肉或炖肉,早放盐往往会使肉块缩小,肉质变硬,不易烧酥,吃起来味道也差。因此,放盐应在肉或鲜鱼即将煮熟时为好。

4.鸡汤不宜先放盐

煮鸡汤时不要先放盐,可等鸡汤煮好后冷却至0~90℃时,再加入适当的盐搅匀,或食用前加适量l勺盐调味,这样鸡汤会特别鲜美。

温馨提示:吃盐过多容易长皱纹

据《生活日报》报道,法国国家医学院网站的专家说,食盐以钠离子和氯离子的形式存在于人体血液和体液中,它们在保持人体渗透压、酸碱平衡和水分平衡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吃盐过多,体内钠离子增加,就会导致面部细胞失水,从而造成皮肤老化,时间长了就会使皱纹增多。

医学专家们提醒大家,吃盐多不仅会造成高血压,还会直接影响人的容貌。要想皮肤好,比较科学的方法是多喝水,帮助皮肤排毒;另外,每天盐分摄入量不要超过6克。

醋与相关食物相克

1.醋与海参不宜同食

醋性酸温,海参味甘、咸,性温。药性并无反克。海参就其成分与结构而言,属于胶原蛋白,并由原纤维形成复杂的空间结构,当外界环境发生变化(如遇酸或碱)就会影响蛋白质的两性分子,从而破坏其空间结构,蛋白质的性质随之改变。如果烹制海参时加醋,会使菜汤中的pH值下降,在接近胶原蛋白的等电点(pH值为4.6)时,蛋白质的空间构型即发生变化,蛋白质分子便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凝集、紧缩。这时的海参,吃起来口感、味道均差。所以,《中国食品》上说:“烹制海参不宜加醋”。

2.醋牛与奶不宜同食

醋中含醋酸及多种有机酸。牛奶是一种胶体混合物,具有两性电解质性质,而且其本身就有一定的酸度(其pH值为6.7~6.9)。当酸度增加到等电点4.6以下时,则发生凝集和沉淀,不易被消化吸收。肠胃虚寒之人,更易引起消化不良或腹泻。所以古人才有“奶与酸物相反”的说法。所以,饮用牛奶或奶粉,不宜立即进食醋制食物。

3.醋与羊肉不宜同食

在《本草纲目》中,李时珍引述汪机的话说:“羊肉同醋食伤人心”。只因羊肉大热,醋性甘温.与酒性相近,所以二物同食,容易生火动血。羊肉汤中不宜加醋,平素心脏功能不好及血液病患者更应注

4.醋与青菜不宜同食

烹调青菜时,如果加入酸性佐料,可使其营养价值大减。因为青菜中的叶绿素在酸性条件下加热极不稳定。其分子中的镁离子可被酸中氧离子取代而生成一种暗淡无光的橄榄脱镁叶绿素,营养价值大大降低。因此,烹调绿色蔬菜时宜在中性条件下,大火快炒,这样既可保持蔬菜的亮绿色,又能减少营养成分的损失。

5.醋与胡萝卜不宜同食

炒胡萝卜不宜加醋。因为胡萝卜含有大量胡萝卜素,摄入人体后变成维生素A。维生素A可以维持眼睛和皮肤的健康,有皮肤粗糙和夜盲症的人,就是缺乏维生素A的缘故,所以不要用醋来炒。因为放了醋,胡萝卜素就完全被破坏了。

温馨提示:炖猪骨汤别放醋

在炖骨头汤时加醋,会使猪骨中的无机物的逸出。这样会影响人体对营养的吸收。这是因为炖骨头不加醋时,选出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均以有机综合物的形式存在。当加醋后,虽使无机物的浸出略有增加,但酸性的增加,使浸出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多以无机离子的形式存在,直接影响人体的吸收作用。

所以熬骨头汤的正确方法是,先把骨头砸碎,按1份骨头5份水的比例,用文火煮l~2小时,以便把骨髓液溶解,有助于延长蛋白质凝固的时间,使骨头中的鲜味物质充分渗到汤里,使汤的味道更加鲜美。

蜂蜜与相关食物相克

1.蜂蜜与开水不宜同食

现代医学表时,蜂蜜具有滋润、养颜等多种功效,蜂蜜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B2、维生素C、维生素B6、维生素C、维生素K及胡萝卜素。蜂蜜中含有大量的淀粉酶、脂肪酶、氧化酶等,这些维生素和酶参与人体许多重要的新陈代谢过程,同时,也与维持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和人体的免疫功能有关。

用沸水冲服蜂蜜,就会使蜂蜜中的酶类物质遭到破坏,产生过量的羟甲基糖醛,使蜂蜜的营养成分大部分被破坏。另外,用沸水冲服蜂蜜,还会改变蜂蜜甜美的味道,使其产生酸味。

所以,用沸水冲服蜂蜜是一种极不科学的做法。

2.蜂蜜与豆腐不宜同食

豆腐味甘、咸、性寒、有小毒,能清热散血,下大肠浊气。蜂蜜甘凉滑利,二物同食,易致泄泻。同时,蜂蜜中的含多种酶类,豆腐中又含有多种矿物质,植物蛋白及有机酸,二者混食易产生不利于人体的生化反应。故食豆腐后,不宜食蜂蜜,更不宜同食。

3.蜂蜜与韭菜不宜同食

韭菜含水量有丰富的维生素C,和蜂蜜同时食用,所含的维生素C容易被蜂蜜所含的矿物质铜、铁离子氧化而失去作用。又蜂蜜性滑利通肠,韭菜含有丰富的纤维素能导泻,二者同食,能导致腹泻。

温馨提示:蜂蜜不可多服

因蜂蜜中的葡萄糖和果糖属于单糖,可直接被人体吸收入血。如果一次进食蜂蜜量大,就可使血糖快速上升。长时间过量食用蜂蜜,会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易引发糖尿病。蜂蜜吃多少为好呢?目前没有一个标准的说法。但从临床实践来看,正常成人每天1~2匙约20克左右为宜。蜂蜜是较安全的,如果因特殊情况用量需暂时增大,一天也应少于50克。

糖与相关食物相克

1.红糖与牛奶不宜同食

红糖为粗制品,未经提炖,含非糖物质及有机酸(如草酸、苹果酸)较多。奶中的蛋白质遇到酸碱易发生凝聚或沉淀。如奶中加入红糖,当有机酸达一定浓度时,蛋白质即凝集变性,营养价值大大降低。故牛奶中不宜放红糖。

2.红糖与豆浆不宜同食

红糖中的有机酸和豆浆中的蛋白质结合,产生“变性沉淀物”,不利于吸收。白糖无此现象,可与豆浆同用。

3.红糖与竹笋不宜同食

红糖甘温,竹笋甘寒,食物药性稍有抵触。但所说的相克主要在于二者生化成分复杂。竹笋蛋白中含有16~18种氨基酸,其中的赖氨酸在与糖共同加热的过程中,易形成赖氨酸糖基,这种物质对人体不利。

4.糖与含铜食物不宜同食

铜是人体必需的重要微量元素之一,它参与体内多种金属酶的组成。

人体缺铜可引起铁代谢紊乱,贫血、缺氧,骨骼病变,发育迟缓。由于锌、铜比值的增大,干扰胆固醇的正常代谢,导致冠心病的发生。缺铜又可引起心肌细胞氧化代谢紊乱,造成各种各样的心肌病变。

食糖过多会降低含铜食物的营养价值。日常食物中,含铜较多者有胡桃、贝类、动物肝、肾、豆英、葡萄干等。因此,在人体缺铜,需以含铜食物进行弥补时,最好少吃糖。

近来美国科学家就提出警告:果糖和砂糖会阻碍人体对铜的吸收。本来日摄取铜量已经不足,加之糖对铜摄取和吸收的影响,更使人们缺铜严重。这一现象,在我国亦同样存在。所以《中国食品报以》也告诫人们:“食糖过多会阻碍人体对铜的吸收。”

温馨提示: 空腹不吃甜品、糖果

空腹状态下进食甜品,会导致胃肠胀气、胃酸分泌过多,出现恶心、返酸和烧心感。还有人以一杯甜饮料替代正常早餐,认为这样“方便快捷”。其实,空腹饮用甜饮料会造成糖分迅速吸收,血糖瞬间升高,使胰岛素大量分泌来降低血糖。结果可能导致血糖过度下降。出现低血糖反应,不仅严重影响上午的工作和学习,还可能对身体造成伤害。

其他调料与相关食物相克

1.煮粥时不宜放碱

煮粥时放点碱烂得快,但这样做会使粥里的维生素损失过多。如果经常在煮粥时放碱,人就会缺乏维生素B1、维生素B2和维生素C。这些维生素都是喜酸怕碱的。缺乏维生素B1会得消化不良、心跳、乏力和脚气病;缺乏维生素B2会舌头发麻、烂嘴角、长口疮以及发生阴囊炎等;缺乏维生素C会出现牙龈肿胀、出血等。

2.炒菜心时不宜放碱

有人在炒菜心时喜欢放点碱,这样炒出来的菜心,能使其颜色鲜艳。但这种经验是不可取的。菜心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其中以维生素C为主,而维生素C在碱性溶液中易氧化失效。因此,在炒菜心时不应放碱,并采取急炒的办法,这样才能减少维生素C的损失,保持其本身应有的营养成分。

3.酱与鲤鱼不宜同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