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空穴来风
2560800000018

第18章 雍正十大罪——谣言止于什么?(2)

2、批阿克敦折:今到广西,若仍皮软欺隐,莫想生还北京也。

3、批年希尧折:不要图安闲,—切公子哥儿的秉性都使不得。朕先前身无责任,头一个会安闲受用的。今既应天下苍生之大位,难道还日图受用罢?如何忍得!虽身不在京中,自有所闻朕之勤劳,尔天下凡膺责任者,皆当愧感而效法之也。

激愤

1、批田文镜折:朕就是这样汉子!就是这样秉性!就是这样皇帝!尔等大臣若不负朕,朕再不负尔等也。勉之!

2、批拉锡折:尔此次所奏奸猾不实,尔待允禵题死后再来祭。

3、批福建总督刘世明折:朕之调养精神,必待外省臣工规谏而后醒悟,宁是有理?

另外,这位皇帝在生活中也是个很有意思的皇帝,他将许多东西改成了让人忍俊不禁的东西。

雍正三年十月十七日,员外郎海望持出玛瑙桃式鼻烟壶一件。

雍正:将口开大些,做水盛用。

雍正四年三月十三日,员外郎海望持出寿山石罗汗一件。

雍正:旁边的狮子不好,着改做西洋狗。

雍正四年五月一日,员外郎海望持出雕竹香筒一件。

雍正:将此香筒改做衣杆架,上挂笔筒用。再将先做过的墙砚托着,亦安在衣杆帽架上用。

雍正四年十月二十日,郎中海望持出画石竹节离虎形图书一方。

雍正:将字磨去,配做压纸用。

雍正五年五月初十日,太监萨木哈持出象牙雕刻镶嵌铜镀金里痰盂二件。

雍正:将此痰盂改做棋盒,棋铜镀金里子拆下,另配做紫坛木痰盂。

但是,性格仅仅是使他做出这样判案的一个因素,还有很多因素决定了这件中国历史上最离奇判案结果,其中一个就是雍正皇帝的心思:想要辟谣。

辟谣之路漫漫长

雍正之所以不杀曾静,最根本的就是想要证明自己是清白的。所以,他才把自己的辟谣文字刊刻成书,流行天下。那么,就让我们来看看他是如何辟谣的吧。

曾静说他谋父逼母,“……圣祖原传十四阿哥允禵天下,皇上将十字改为于字”。雍正是康熙第四子,“十”字改为“于”字,便是将“传位十四子”改成“传位于四子”。这一说法流传很广,但据今人的研究,认为不大可能。因为大清王朝的诏书都是满文所写,就不存在汉字的“十”与“于”的出现。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的康熙遗诏是这样的:雍亲王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著继朕登基,即皇帝位。也有辅助证明,那就是《李朝实录*景宗实录》中这样的话:第四子雍亲王胤禛最贤,我死后立为嗣皇。胤禛第二子有英雄气象,必封为太子。

但曾静炮制的谣言却是:“圣祖(康熙)在畅春园病重,皇上进了一碗人参汤,不知如何,圣祖就崩了驾,皇上就登了位。随将允禵调回监禁,太后要见允禵,皇上大怒,太后于铁柱之上撞死。”

事实到底是怎么样的呢?

曾静所提到的(圣祖)康熙六十一年十月二十一日从外地返回京城,二十几天后,他又赶往南苑打猎,由于多日劳累,身体更加虚弱的他在十一月初七,彻底病倒。他赶回畅春园治疗疾病。据医生诊断,康熙虽然在床上不能动弹,但病因不过是偶感风寒。常理来推测,一个感冒的人不应该就一病不起。十一月十五日,按照惯例,康熙皇帝须亲往南郊举行祀天大典,可他没有去成。而是派了雍正代行祀典并令其预先斋戒。

就在十一月初十、十一、十二的三天时间里,康熙仍然在床上处理各种政务。他并没有在意这次感冒,因为多年以来,他一直被疾病缠身,可都幸免于难。他以为这一次也会闯过来,但他错了。

就在他病重期间,他召见大学士马齐,对他说:“第四子雍亲王最贤,我死后立为嗣皇。他的第二子(乾隆)有英雄气象,必封为太子。”

但就在十二日深夜,康熙病情急剧恶化。夜半刚过,他就急召雍正于斋所,命其速赴畅春园,南郊祀典也改派他人代理。同时,又召皇三子、皇七子、皇八子、皇九子、皇十子、皇十二子、皇十三子、理藩院尚书隆科多等齐到御榻之侧。

康熙谕令他们说,皇四子人品贵重,为人行事都符合我的心愿,一定能够挑起治理天下的重胆,现在就以他继我为君,即皇帝之位。

这些话刚说完,雍正就从斋所赶来,趋前问安,康熙又告以数日以来自己病势日增之况。雍正见父亲被疾病折磨得苍老不堪,十分痛苦,眼含热泪,对康熙进行了一番劝慰。康熙艰难地把挂在脖子上的念珠摘下来,递到雍正手上,喘息一会,很郑重地说道:“这是顺治皇帝临终时赠给我的,现在我把他赠给你,佛珠可化人暴戾,你生性喜怒无常,当你想要起杀念时,就捻一捻这串佛珠,它会帮助你的。你要好好保管。我是什么意思,你该清楚。”

雍正接过念珠,明白父亲的意思,大概是想让他善待自己的兄弟。又或者是康熙在位为政宽松,不希望后继者严刑峻法。所以给他一串念珠。

最后,康熙又把对马齐说的话对雍正说了一遍。雍正的心里不知是什么滋味,但他明白父亲为什么要把所有的阿哥都召来,并非是想让这些人听到传位给自己的信息,而是想控制住这些人不要闹事。第二天,奄奄一息的康熙皇帝再下令,在自己死后,九门同时关闭,不得任何人出入。

这天夜间,康熙死掉。在位六十一年,终年六十九岁。

当天夜里,在康熙皇帝诸子与隆科多的严密护卫下,康熙皇帝遗体从畅春园还回紫禁城乾清宫。为了防止国丧期间可能发生的各种变乱,下令关闭京城九门。十六日,向全国颁布康熙皇帝遗诏,雍正即位。

这就是历史事实,雍正所以敢把这件事情说出来,无非是想辟谣。事实上,康熙之所以把帝位传给雍正,全是因为乾隆。康熙年老时有一个知己叫方苞,他是唯一可以和这个老皇帝畅怀交谈、毫无顾忌的人,也是康熙在遇到难决的事情时,唯一可以咨询的人。当时,康熙在立谁为太子的问题上很是头疼。因为康熙在老四胤祯和十四阿哥之间无法定夺。两兄弟各有各的长处,又各有各的不足。最后,方苞建议说:“观圣孙”。这句话的意思很明白,因为康熙最看中,也最喜爱的皇孙,就是胤祯的二儿子弘历。康熙当时并没有明确表态,只是叮咛方苞说:“朕要再想想,此事你千万不能向外透露。一旦泄露出去,朕就是想保你,也是不能了。”不过,当时的大臣都知道,康熙对弘历的喜爱程度。

康熙第一次遇到弘历时就深深地喜欢上了这个孩子。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三月,喜欢到第四子胤禛的私园圆明园中游玩的康熙皇帝见到了一个人。这个人就是胤禛的第二个儿子,时年已12岁、从未见过爷爷康熙的小弘历,后来的乾隆皇帝。那天,康熙正在圆明园的开云殿中欣赏牡丹,雍正领着一个长相清秀的孩子来到他面前,并指着那个孩子说,“这就是我排行第二的那个儿子,您的孙子。”康熙皇帝一见,顿时喜欢万分,回宫中后,就传旨让弘历进宫,自己准备亲自培养这个好孙子。此时,离康熙皇帝去世还有八个月,在这八个月里,康熙一直将自己的爱孙带在身边,形影不离。

无论从那方面来讲,乾隆都继承了康熙所认为的爱新觉罗家族一切优点。比如,康熙只是念诵一遍周敦颐的《爱莲说》,乾隆听毕,就能背诵如流,不但能背诵,而且还能进行透彻的解释。康熙又让人教授乾隆学火器,乾隆仿佛如神童一般,只需别人示范一次,他做起来就游刃有余。能文善武、天资聪颖、相貌俊秀的乾隆更是博得了康熙皇帝的喜欢。

后来,康熙皇帝经常带着乾隆去南苑打猎,年少的乾隆常发奇枪射中野兽,随行人员给了他一“神枪手”的称号。这年秋天,康熙又带乾隆到避暑山庄,将山庄内湖南山上松林之中的万壑松风殿赐给乾隆居住、读书,康熙亲自授课。

在康熙的诸孙子中,能享受到如此待遇的只有乾隆一个。这位老皇帝对这个孙子的深切之爱应该是斗争激烈的皇宫中最让人感动的一页。有一次,乾隆看见康熙乘坐的御舟停泊到殿下的晴碧亭畔,康熙思孙心切,很远就呼唤乾隆的小名,乾隆闻声,很怕爷爷着急,就抄了近路,从殿北山坡上连蹦带跳地冲了下来,康熙怕他有什么闪失,非常怜爱地说:“不要着急,小心摔倒。”

这只是祖孙二人亲密关系的一个片段而已,康熙在对乾隆特别疼爱的同时,也不时地把这种感情公诸于众。当时,乾隆的生母孝圣宪皇后也在康熙赐给雍正的避暑山庄附近的狮子园中避暑。有一次,康熙在乾隆的陪同下,一起到狮子园吃饭。在饭桌上,康熙对孝圣宪皇后称赞乾隆不已,并且对孝圣宪皇后说:“你是个有福之人啊。”

这句话背后的意思就是隐藏在帝制社会的“母以子贵”规则,康熙对孝圣宪皇后敢于这么讲,虽然不敢完全确定他对乾隆已经抱着立为皇太孙的想法,但期望非常高是一定的。

康熙为什么对年仅十二岁的乾隆这么重视与疼爱呢?首先是乾隆很像自己,该年秋末,康熙又带着乾隆到围场行猎,在行猎过程中,康熙连发三枪将一头大笨熊射倒,命乾隆射击,乾隆刚跨上马奔到笨熊面前,受伤未死的熊突然站起来向乾隆扑来,在场的卫士们大惊失色,而乾隆一点都不慌张,神态自若,先是稳住马,接着掉转马头,避开扑过来的熊。他后面的康熙再次瞄准,枪响过后,笨熊才真正死去。回到帐幕后,康熙连连称赞乾隆,说他很像自己的当年。

另外一个原因,就要跟康熙一朝的宫廷斗争联系起来了。康熙晚年实在不怎么快乐,由于诸子结党争位,让他与诸子之间产生了极为严重的互相猜忌和不信任,随着争位的延续,他与他的几个儿子之间早已经失去了父子之情。他的孙子的确不少,但这些孙子的爹都是储君争夺最卖力的人。由于这些孙子受到父亲在爷爷心中的影响,所以,真正被康熙宠爱的孙子一个都没有。而雍正当时是个看上去很老实的人,所以,移情效应在这两父子之间互相作用起来。

也就是说,直到今天还有一些人相信曾静所炮制的雍正谋父逼母的谣言纯粹就是谣言,毫无事实根据的。

至于曾静所炮制的雍正“杀兄”、“屠弟”谣言,简直让雍正哭笑不得。由于长期以来争夺储位,雍正上台后,他的兄弟们对他根本不服气。雍正一方面要面临着繁巨的政务,另一方面还要加倍小心兄弟们把他从皇帝位上拉下来,他活的的确非常不快乐。为了应对兄弟们,他在登位后的九个月时召集总理事务王大臣、满汉文武大臣、九卿于乾清宫西暖阁,宣布秘密建储。在建储诏书中,他说:“圣祖(康熙)既然将大事托付于我,我身为宗社之主,不得不预为之计。”十三年后,大家从正大光明匾额后拿出“答案”,果然就是后来的乾隆皇帝。这也正证明了曾静炮制的雍正谋父逼母的谣言是不属实的。而他在辩解自己“杀兄屠弟”的谣言时,用了这样个词,他说兄弟们简直是“残暴横肆”、“毒忍之心”和“桀骜之行”。同时又为自己的皇帝之名增色:“光明正大,公正无私,诸兄弟之才识,实不及联。”

至于“好杀”的谣言,雍正辩驳说:“朕性本最慈,不但不肯妄罚一人,即步履之间,草木蝼蚁,亦不肯践踏伤损。即位以来,时刻以祥刑为念……”对于“淫色”谣言,雍正简直是吹嘘自己“朕常自谓天下人不好色未有如朕者”。

而对于贪财,雍正觉得没有什么解释的必要,因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天下之财都是我皇帝一人的,说我贪,难道我不做皇帝吗?至于“酗酒”,雍正说自己从来不喝酒,因为每天处理的政事就让他没有一点机会放纵自己。而“怀疑诛忠、好谀任佞”,他就拿出了岳钟琪的例子。如果真是“怀疑诛忠、好谀任佞”,他为什么要任用一个汉人来担任那么重要的川陕总督之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