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培训师手记
2560200000032

第32章 “不求名来名自扬”(2011-12-10 09:01:59)(3)

体验式最大的魅力就在于它的流程独特:破冰起航——挑战体验——分享回顾——提升心智——改变行为。简单地讲就是“先玩后悟”。玩,是在教师指导下的玩,尽兴地玩;悟,是在教师点拨下的领悟与倾吐。而其中的“破冰”(体验式培训的专业术语)字面意思就是打破厚厚的冰层。它克服了以往通过外部方式,例如:领导或老师训话、同事或同学调解等去强行打破人与人交往间的怀疑、猜忌;它能很好地帮助人们放松并变得乐于交往和相互学习。它起源于“冰山理论”。“破冰”就是将人的潜在意识调动起来,再通过一系列的经典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感悟人生,提升心智。

3、寓教于悟

体验式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它通过系列游戏让学生领悟其中所蕴涵的道理。如:《雨点变奏曲》——简单的事情重复做,重复的事情用心做。《互捶背》——有付出才有回报。《抓手指》——要及时把握机遇。《花开花落》——在不该开花的时节开花,凋谢得更快。《摘苹果》——在不该结果的时候结果,果子会很涩。等等。

三、体验式教育模式的设计特点

1、趣味性

体验式教育模式的趣味性在于“先玩后悟”。教师把学生集中起来后,什么都不说,先让学生手拉手围成一个圈,然后做各种妙趣横生的游戏,开心地玩,愉快地玩,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他们的兴趣和注意力。因体验式教育模式属校外教育的一种,既没有全国统一的教学大纲,也没有统一课程教材。这些“缺陷”与“不足”可使课程模式更加灵活,项目与内容更加多样化。教学中利用中小学生喜闻乐见的电影、小品等直观生动的教育手段,如,我们经常问学生“2009年春节晚会捧红了哪两个人物?”在得到确切的回答之后,立马跟学生做一个互动,来一个魔术,既增强了活动的趣味性,又最大限度到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挖掘他们的内在潜能。

2、竞技性

体验式作为“挑战自我,熔炼团队”的手段之一,具有一定的竞技功能,再结合中小学生好竞争,好竞赛的个性,我们设计了一系列竞赛,以提高学生自身的活动能力,发挥参与活动的兴趣和主体作用,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责任感、进取精神和学习兴趣。如,运用场地项目《穿越沼泽》《盲人方阵》《大脚鞋》等项目,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竞赛,通过比赛,让学生感受团队的协作精神,提升自身的素质。

3、针对性

让学生在具体的项目活动中,体认(体验并认识)到自我的潜力,如《空中断桥》;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如《合力过桥》与《胜利墙》;个人与自然的关系,如《空中溜索》等。

4、安全性

体验式教育活动必须保证学生和老师的生命与财产安全。因为体验式既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受到学生的极大的欢迎,同时又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是带队老师必须时刻牢记的。

四、体验式教育模式的评价方法

1、 评价应注重过程

美·加德纳在1993年出版的《多元智能》中提出八种智能,其中就提到有的学生在语言方面有杰出的才能,有的学生在音乐方面有天赋,有的学生具备自我认识的能力等。

新《课改》中也提出“在课程评价的技术手段上要有利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从侧重学习效果的评价转向注重达到结果过程的评价”。

实践告诉我们,单纯根据活动结果下结论,这样的评价方法不可取的。应要求学生“贵在参与”并从中获得宝贵经验、教训,关注学生获得结果的体验过程,这样才能体现课程的价值和教育的功能。

2、评价应多角度、多方位、多元化

评价应注重学生亲身参与和全员参与程度,关注学生在活动中的体验感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到关注课程实施对学生发展的潜在影响,才能更好到达到体验式教育模式的教育效果。只有把老师的评价、家长参评、学生自评、小组互评等方式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凸现课程评价的公正性。为此,我们开展了“文明宿舍”、“文明餐桌”、“优秀营员”及“优秀营排”的评比,淡化量化评定,注重学生的实践锻炼和能力培养。

五、体验式教育模式的实践成果与反思

我们探索用“体验式教育模式”作“品质改善”的有效载体,给学生“减压”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教育教学成果。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有相当部分的学生,整日脸上没有欢笑,有的甚至存在“习得性无助”现象。所谓“习得性无助”指有机体经历了某种学习后,在情感、认知、行为上表现出消极特殊的心理状态。具体表现为:习得性无助学生形成自我无能的策略,最终导致他们努力避免失败。他们力求无法实现的目标,他们拖延作业,或只完成不费力的任务。他们沮丧,并以愤怒的形式表现出来。美国国家读书委员会的报告描述这类学生“懒散、怠慢,有时是破坏性的。他们不完成作业。他们面临困难的作业很快就放弃。他们在要求大声阅读、测验时变得焦虑”。而“优势定向学生”们尽管失败了,但仍能保持原有水平,他们甚至卷起袖子干得比原来更欢。体验式教育模式就是要培养更多这样的学生。

在3年的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体验式教育模式的运用可分为两类:

1、青年教师积极参与的体验式教育模式

盐城中学初中部,盐城市第一中学初中部,这两所学校来的都是初一年级的学生,他们中“优势定向学生”很多,但也有小部分“习得性无助”的学生。从成长状况上来看:他们来自不同的学校,有的是自己考进来的;有的是“摇号”录进来的;也有的是家长为了不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找关系开后门进来的。因此,他们的状况不一样。当面对挑战性项目时,有的积极踊跃;有的胆怯退让。好在他们的老师大多是80后,胆大心细,冲锋在前,能带头挑战每个高难度项目,如《空中抓杠》等,项目结束后又能与学生们一起分享挑战体验,倾吐各自的真情实感,其中竟有学生把读书的三大境界和《空中抓杠》联系起来(昨夜西风雕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他们的倾吐,实际上就是一次很好的交际,也是一篇富有真情实感的口头作文,成果斐然。

2、以高中学生为主的体验式教育模式

开发区,盐阜,田家炳,明达,文峰等中学,这些学校的学生人高马大,精力充沛,从破冰起航——挑战体验——分享回顾——提升心智,整个流程,淋漓酣畅。从这些学校反馈过来的信息得知:在“提升心智”或“行为改变”等方面取得的效果非常好。他们中常有学生留下这样的话“来了不想走,走了还要来”,有的甚至要动员家长一起来参与的可喜局面,说明我们的教育模式获得了社会的一致认可。

实践证明:体验式教育模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利于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实践能力、挑战精神,培育高尚品格、健全的身心。但,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在实践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值得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研究,有几点值得注意:

1、根据“多元教学理论”如何让学生的特长在体验式教学模式中充分发挥出来;

2、如何教给学生正确了解自我、体验自我和控制自我的方式方法;

3、如何关注“隐形学生”或称“边缘学生”。“隐形”学生的典型特征是:由于感到自己被轻视,或者不被赏识,或是不能作为,躲在旯旮中,发泄着抱怨和不满,无所作为,消极怠工,与同学渐行渐远,与父母、老师形同陌人。令人担忧的是,他们还会将这些消极、不良情绪传染给其他学生,导致新“隐形人”的产生,更大范围地不服从管理。因此,激发他们的参与欲望,使其产生认同感就显得非常重要。比如“信任背摔”是我们经常开展的一个传统的经典项目,但挑战难度也很大。我们通常先不急着到背摔台子上去做,而是把学生分为两队,一字排开,反复做“抱臂、挺身”;“弓步、推掌”;“挺身、后倒”等地面训练,让所有学生感受训练之累,体验成功之乐。在训练中树立信心,磨练意志。待时机成熟,再带学生到背摔台上去做完成这个项目并及时分享回顾,让他们倾吐心灵轨迹,直至提升心智。

总而言之,江苏省盐城未成年人社会实践基地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它的改革步伐应与时代同步,它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应体现社会发展的要求。作为校外教育的工作者,我们应该在工作中,勇于探索,善于创新,努力构建体验式教育模式与评价方法,使其更充分地展现校外教育独特的育人功能和学校教育的不可替代性。

4、如何在具体的活动项目中体现语文特色;

参考文献:

(1)《拓展培训》钱永健著2006年7月企业管理出版社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百问》陈为瑽、李志成主编苏州大学出版社

(3)《教育学》沈适菡主编2000年3月人民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