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北大学生成功学习法
2551400000007

第7章 高效的学习离不开创新

学习知识,积累知识,不是要把前人的知识一成不变地记录下来,而是要有创新发展,这样我们的学习才有价值,这样我们的人生才能点燃成功的火花。

打破常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创新分技术创新和思想创新,不管哪种创新,都是我们所不能缺少的。我们应有技术上的创新意识和思想上的创新见解,唯有创新才是我们成就事业的源头活水。是成大事者的长生之剑。

要创新,就必须要有打破常规的决心,就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不敢打破常规者,他的事业将注定不能有大的发展。只有变化,才能因创新而成功才能出奇制胜。

老子曰:“反者,道六幼也。”意思是一种反常规的做法往往是万事万物运行规律的体现,这也就说明了“成大事”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绝不能墨守陈规。

《草庐经略》上说:“虚实在我,贵我能误敌。”兵法上有实则虚之谋略,然则,这都没有一定之规,关键要看个人的识量和悟性。兵者,“诡道”也,所谓“诡”和“谲”之类的词语,在兵家那里是没有褒义和贬义之分的,而这类词的意思无非就是一个,那就是变化。谁能变化得宜,谁就会取得胜利。在军事上,与其说是斗勇,不如说是斗智。而智,就是变化。所以我们要善变,不可拘泥于一格,否则就无法有所创新。

但是,“变化”谁都会,在你变化的同时对方也在变化着,因此,要取胜,就必须要掌握别人的变化,这就要采取反“常”的策略。也许从此入手更容易理解“反者,道之动也”之类的话。也只有敢于打破常规,敢于突破创新,我们才能在任何环境中都立于不败之地。

创新突破能力是前进的发动机

创新可为历史开辟一个光辉的时代,创新的能力也可开启一个人的辉煌人生。

不断进取的创新开拓能力,是成大事者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时代在前进,如果一个人没有旺盛的进取心,就会被时代所抛弃;没有开拓创新的能力,就只能因循守旧,墨守陈规。有了不断进取的创新能力,永不衰竭的进取心,任何艰难困苦,落后保守势力都不能阻挡我们前进的步伐。就如伟大的文学家鲁迅所说:“苟有阻碍这个前途者,无论是古是今,是人是鬼,是《三坟》、《五典》,天球河图,金人玉佛,祖传丸药,秘创膏丹,全都踏倒他。”

历史上,有许多千古传颂的成大事者都是极富开拓创新能力的。从汉高祖的“休养生息”到唐太宗“贞观之治”;从“文景之治”到“王安石变法”;从孙中山的辛亥革命到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与社会主义革命……每个伟人都有自己超凡的开拓创新之举。

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更是一位极具创新开拓能力的杰出国家领导人。1978年,我国能从“以阶级斗争为纲”、“政治挂帅”的疯狂的政治斗争年代中走出来,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就是由于邓小平同志却在对中国的阶级斗争和经济形势分析的基础上,得出了现阶段阶级斗争不是我国的主要矛盾的结论我国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从而在当时其他一些人还在墨守成规,抱着“阶级斗争”的教条不放的时候,邓小平同志在大胆开拓创新,提出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在引进国外资金、先进技术、管理经验的问题上,邓小平同志以他的开拓创新否定了那种荒谬的“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的口号,开拓性提出“草”和“苗”没有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之分,科学技术、管理经验是世界文明的成果,我们要大胆吸收、学习,没有姓资姓社的问题。他提出从闭关锁国转向对外开放,大量引进国外包括资本主义国家的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我国之所以能对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改革,实行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改变单一的计划经济成份,提出多种经济成份并存,以全民所有制为主,其他所有制成份为有益补充的制度。这都是邓小平同志看到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僵化,制约了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抑制了劳动人民的生产积极性。在许多同志还因循守旧地认为社会主义等于计划经济的时候,大胆创新,首先提出多种经济成份并存,使生产力得到了解放。1992,国内政界、学术界正为计划经济是否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否等于资本主义争论不休的时候,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他说:“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这就为我国后来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扫除了思想障碍。可见,我国在邓小平同志的理论指导下,彻底抛弃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一次伟大的创新。

可以说,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如果没有邓小平同志伟大的创新能力,我国就不会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不会实行市场经济制度,就没有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