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都市财富路
2536000000317

第317章 海产生意的运作

清楚了两地的行情之后,当然就要马上投入生意的运作了。投入越快,赚钱就越快嘛。

由于海产这个项目是多方投资,而且在先前也已经明确了各人负责的环节,所以这项生意的运作,只需各方抓好各自的环节与三方之间的联系就是。

按先前三方商讨好的协定,林晓阳负责上环岛这方的运作,也就是供方;设计室老板负责上环岛与香港两地之间的运输;面黄家则负责在香港方的销售,也就是卖方。

按这个协议执行,设计室老板负责的最简单,而林晓阳与黄家这两方负责的则要复杂一些。

设计室老板负责的环节,只需把林晓阳这方在上环岛收购的东西,运到香港交给黄家就行。而且,运输这个市场的行情变化不大,基本就不需要什么费心,他只需在运输过程中,保证海鲜的存活就行。

林晓阳与黄家这两方负责的市场相对要麻烦一些,因为两方负责的市场变化较大、较频繁,要不断调节来适应市场,而且,在收购与售卖活海鲜的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风险。

从两地价格对比中,看出了这个项目的可观利益之后,再想起了林晓阳曾经说过,海山的其它临海地方,还有不少特色的海产时,黄大师做出了一个重大的决定,决定把这个项目做大。

本来,在香港这个地方,要新上一项生意,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因为香港这个以经贸为根基的都市,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规矩,都有自己的圈子。甚至,像海产这样的行业,还有黑社会涉及在内,所以,要入这一行,并要大张旗鼓地入这一行,没有一定的能量,根本就不可能。

不过,黄大师在香港是个人物。他在香港经营有十多家的武馆,而且,经过了这么多年的授艺,从他经营的武馆出来的门徒已经过万,其中肯定就有不少门徒与黑社会有关系,所以,在黑道方面,各路的大佬还是会给黄大师面子。

而在白道方面,黄大师在香港还有份政府的挂名职务,就是警队的永远武技荣誉顾问。而且,由于他在世界各地开的武馆多,影响力大,连港督都时常召见他,每年都要与他会晤几次,所以,他在白道上也吃得开。

再加上黄家在香港是百名之内的富豪,平时为人又以豪爽和义气着称,所以,黄家要加入一个新行业,并不是什么难事。

当然,黄大师要做大海产这个项目,并不是要垄断香港这个市场,他也不想断了这个行业其他人的生计,毕竟那样的话,先不要说他们黄家吃不吃得消,得罪的人多了,也容易惹上麻烦。

黄大师的想法,是黄家入了这个行业之后,就只做供货批发的二级市场,不涉足直接售卖的一级市场,这样,他家的风险就会相应减少,而且不会惹上那么多的麻烦。

当黄大师把他们黄家对这个项目的销售把握和准备把这个项目做大的意思告诉了林晓阳之后,林晓阳陷入沉思中。

不是林晓阳不想做大,也不是他担心海山这边的货源和收购问题,他只是担心自己的资金跟不上。

从后社会过来的林晓阳,当然就对香港的发展十分了解,他知道的经济兴起之后,香港也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期,而且,香港的消费又是世界闻名,所以,要在香港做大一个行业,就要投资足够大的资金。

林晓阳创业的这半年多些的时间里,虽然赚下的钱在当时的内陆来说,已经算是大富豪,但削去了不动产的投资后,再加上他又在省城投资了几间的房产,所以,他现在的流动资金,撑死了也不过是四、五万块钱左右。

当然,就是不算那已经起码超过五十万的固定资产,有四、五万块钱的人,在当时的当地来说,已经算顶级富豪。

如果林晓阳全部投入这笔钱,用来投资海产这个项目,在当时当地的行情下,也足够收购到了以十吨为单位的量。

不过,就是以十吨为单位的量,对于香港这样的消费都市的批发市场来说,还不是杯水车薪?就算这个量能维持初阶段的运作,林晓阳怕一旦资金链断了之后,会带来严重的后果,导致自己与黄家都亏了钱。

林晓阳把这个实情告诉了黄大师后,黄大师对谨慎而看得长远的林晓阳,就更是欣赏。他让林晓阳不用理资金的事,不足的部分,由黄家来出,他只负责好收购的事就行。

最后,黄大师还决定这项生意中,刨去了设计室老板的运输部分之后,剩下的利润,黄家与林晓阳平分。

林晓阳不是那种贪便宜的人,黄家承受的风险、出的资金都比自己大,自己哪能占一半的利润呢?所以,他当即就推辞,说,如果这样合作,自己占三成就足够。

黄大师对这个能在富贵面前把持自己的大孩子,不用说就是极度欣赏啦。他对林晓阳说:你有熟悉当地的优势和极广的人脉资源,所以,占一半的利润并不算多。

在你推我让中,双方最终定下了在这门生意中,林晓阳占四成,黄家占六成。

在林晓阳与黄家商定好协作之后,公社的刘书记与江主任,提着海鲜与酒找了上门来。他们知道了黄大师他们收到了香港的信息之后,应该会有所动作,就先找了上门来。

这一顿,林晓阳就没有亲自出手了,而是交给了来到上环岛就跟着自己学厨艺的众女负责,自己与黄大师,跟公社商定海产项目的合作协议。

由于当时那市场不流通的环境所迫,渔民的生活还真不是一般的苦,每天除了在那“行船跑马三分险”的高危行业里工作,还要承受收获少了挨饿、收获多了没处卖的风险,所以,现在有人要大量收购他们的辛苦收获,让他们的劳动变成金钱,他们当然是迫不及待啦。

就是在这种情形之下,与公社这边的商议很顺利,顺利到了只要林晓阳他们这方提议,公社那边只是点头的份。

当然,作为乡里的林晓阳,不会把合作的条件定得太苛刻,而且收购的条件还相当优厚,因为,他怕以后被乡亲指脊梁呢。

双方商定的是一些规范对方的协议,比如,林晓阳要求公社,海产必需优先供应他们,待到了他们吃不下,才可以卖给别的收购商;又比如,林晓阳他们这方,平均每天都会给公社这边包销最少多少数量的海产,收购的价格要与市价差不多等等。

这般的协议,没有经历过此样的场合的公社这边,又哪能有什么意见?何况,在他们心中,这样的合作,是造福上环岛的事,所以,他们还不是只有点头的份。

就在与公社的协商中,林晓阳突然想起了一个问题,一个让他们没法即时运作这个项目的问题。

原来,在与公社商定合作协议完满结束之后,接下来,就是林晓阳他们再与县农渔办签一份例行公事的合约,这样,林晓阳他们的买卖就算合法,所以,与公社商量好后,刘书记就要通知这个项目的上级县农渔,让他们下来三方签约。

就在现场的众人为协商的顺利而松了一口气,准备分头为这个合作项目的第一次生意准备时,在详细策划第一趟生意的运作的林晓阳,突然想起了他们漏了一个在这个交易中最重要的手续没有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