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小验方,大疗效
2534300000010

第10章 呼吸系统疾病(2)

【用法】每剂煎300毫升,每天服2次,每6小时服150毫升。

【功效】清泻肺热。治疗休克型肺炎,证见肺热郁闭,呼吸急促,面色晦暗,发绀,四肢厥冷,胸腹灼热,尿短赤或无尿,大便秘结,舌质红,苔干黄燥,脉象微细欲绝。

【随症加减】四肢厥冷,微循环障碍者加四逆散(柴胡15克,炒枳实10克,白芍15克,甘草6克);胸闷憋气,咳嗽者加桑白皮30克,杏仁15克;痰多而黄,胸部隐痛者加冬瓜仁30克,桃仁10克,薏苡仁30克,芦根30克;腹胀便秘甚者,大黄、芒硝各加至30克,另加厚朴10克。

【注意】中药治疗同时,给予输液补充血容量,维持电解质、酸碱平衡。

【方药解析】休克型肺炎起病急剧,表现为里热炽盛、四肢厥冷、意识恍惚,属热厥范畴。《伤寒论》云:“厥者必发热,前热者后必厥,厥深者热亦深,厥微者热亦微,厥应下之……。”凉膈散清泻肺热,是治疗休克型肺炎热深厥深的有效方药。

加味泻白散

【配方】桑白皮25克,地骨皮15克,甘草6克,黄芩15克,葶苈子10克,枇杷叶10克,前胡15克,浙贝母12克,杏仁12克,知母1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取汁混合,上午10时,下午3时30分各服1次。

【功效】清泻肺热,止咳平喘。主治肺炎。

【随症加减】兼恶寒发热,身痛,苔薄黄,脉浮数等表证者加金银花、连翘、竹叶、荆芥、薄荷;兼高热口渴,鼻煽气粗者加麻黄、石膏;痰中带血者加侧柏叶、白茅根;便秘者加大黄或火麻仁;神昏谵语者加安宫牛黄丸1粒,研碎冲服;心悸者加当归、黄芪、瓜蒌。重症肺炎、高热脱水者加用清开灵或双黄连静滴。

【注意】服药期忌食蟹、虾等易引起致敏的食物,同时加强饮食营养,以增强抗病能力。

【方药解析】泻白散清泻肺热,加黄芩、前胡、知母清肺热,利小便;浙贝母、枇杷叶清热化痰,葶苈子、杏仁止咳平喘,以达清泄肺热,止咳平喘之功效。对肺炎邪热不甚者,均可使用,不限于老年人。

加减升降散

【配方】白僵蚕10克,蝉蜕10克,姜黄6克,栀子10克,淡豆豉10克,杏仁10克,佩兰10克,鱼腥草10克,半夏10克,浙贝母10克,枇杷叶1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3次,7日为1个疗程。

【功效】宣肺开郁,清热化湿。主治细菌性肺炎湿热郁肺型,证见低热不退,咳嗽痰黏,胸痛且闷,心烦,汗出不畅,疲乏纳差,舌红,苔黄白而厚腻,脉滑数。

【随症加减】高热者加石膏30~50克;有表证者加香薷10克,薄荷8克;大便秘结者加大黄10克(后下);溲黄鱼腥草不畅加车前草10克,滑石15克;胃肠湿热者加黄连10克,茵陈15克。

【方药解析】本方针对湿热郁肺型细菌性肺炎的湿热郁遏上焦,病证缠绵难治的特点,应用加减升降散宣达肺气,清化湿热。方中白僵蚕、蝉蜕辛凉宣透,解郁闭而助热透越;姜黄行气散郁;杏仁、枇杷叶开宣肺气,舒畅气机;栀子、淡豆豉清解郁热;佩兰、鱼腥草芳化湿热;半夏、浙贝母开结化痰,诸药合用达到宣肺开郁,清热化湿之功,是治疗湿热郁肺的对证之方。

清肺饮

【配方】金银花30克,连翘15克,金荞麦30克,杏仁10克,柴胡10克,桔梗10克,桃仁10克,大黄(后下)1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2次服。高热期每日2剂,分4~6次服。

【功效】清热解毒,祛痰排脓。治疗肺炎实变期。

【方药解析】清肺饮治疗肺炎有较好的疗效,组方的主要特点有二:一是清热解毒药与通腑药并用。根据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理论及“下不嫌早”、“急下存阴”之治则,治疗中早用大黄,既可通便降浊,使肺部实热得以下行,使邪有出路,达到通腑护脏作用;又能起清热解毒活血的作用,可与清热解毒药物协同作用,增强疗效。据实验研究证实,大黄对肺炎双球菌、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较强的抗菌作用。二是清热药和活血化瘀药同用。肺炎临床表现不一定都有瘀血征象,然而在实变期,根据甲床微循环的变化,可以确认有微循环障碍。方中加桃仁活血祛瘀,减轻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减少炎性渗出,增加血流速度,改善局部微循环,加快了炎症的吸收。

加味仙方活命饮

【配方】金银花30克,穿山甲20克,防风10克,白芷12克,当归10克,陈皮10克,贝母10克,黄芩10克,皂角刺20克,天花粉15克,甘草5克,桑白皮12克,桔梗12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7天为1个疗程。

【功效】清热解毒,活血祛痰。治疗肺炎,证见寒战,发热,咳嗽,咳痰,肺部有实变体征或湿性罗音者。

【随症加减】脓痰或带铁锈色痰者加鱼腥草30克,胸痛者加瓜蒌15克。

【方药解析】仙方活命饮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排脓,活血止痛的功效,为治疗外科炎症的名方。用于治疗肺炎,同样能取得满意的疗效。

清肺汤

【配方】苇茎25克,鱼腥草15克,黄芩10克,薏苡仁25克,冬瓜仁30克,桃仁10克,川贝10克,丹参15克,甘草5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功效】清肺化痰,活血祛瘀。治疗老年性肺炎,证见咳嗽,咳痰,喘促,痰白或黄,发热或低热,胸闷,口唇青紫,舌红或暗,有瘀斑,苔黄,脉数或涩。

【随症加减】肺热盛者加栀子、桑白皮、葶苈子;痰热盛者加瓜蒌仁、天竺黄、海浮石、竹沥;血瘀甚者加红花、赤芍、田七;病久耗气伤阴者加沙参、麦冬,或合生脉散。

【方药解析】老年性肺炎在痰热阻肺的同时,多兼夹瘀血。清肺汤中以苇茎、黄芩、鱼腥草、冬瓜仁、川贝、薏苡仁诸药清热化痰,配用桃仁、丹参活血祛瘀,是本方的特点。

肺热宁

【配方】麻黄8克,杏仁10克,大黄10克,石膏20克,黄芩6克,桑白皮10克,甘草5克。

【用法】小儿剂量酌减,每日1剂,水煎服,病重者每日2剂。

【功效】清泻肺热,止咳平喘。主治肺炎,证见咳嗽,喘促气急,鼻翼煽动,痰稠而黄,口渴汗出,小便黄,大便不畅或秘结,舌质红,苔黄或黄腻,脉浮数或滑数等症,肺部有湿性哕音,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升高,x线示肺部有炎性阴影。

【随症加减】痰多者加瓜蒌皮10克;口唇青紫者去杏仁,加赤芍8克,红花6克;大便秘结者用大黄至20克;气虚者减大黄加黄芪10克;阴虚者加沙参10克,麦门冬10克。

【方药解析】肺热宁由古方麻杏石甘汤加味而成。麻杏石甘汤清宣肺热,止咳平喘,配伍黄芩、桑白皮,加强了清肺化痰之功效。肺与大肠相表里,方中加人大黄,尤其适用于痰热壅盛,肺失宣降,腑气上逆,大便秘结的患者。

支气管扩张

支气管扩张是常见的慢性支气管化脓性疾病,大多数继发于反复呼吸道感染和支气管阻塞,导致支气管的弹性纤维、肌层、软骨被破坏而形成的。咯血是由于病变损及肺、支气管动脉的终末枝所致。临床表现为慢性咳嗽伴大量脓痰和反复咯血。

中医辨证本病属“咳嗽”、“咯血”、“肺痈”等范畴。痰浊阻肺,郁久化热,热壅血瘀,蓄结痈脓,为其基本病机。复因外感邪热,或因纵酒、愤怒、忧郁、疾呼,致百脉贲张,血行加速,血热妄行,脉络损伤而咯血。初期表现为实证,后因病情迁延,反复发作,邪热伤阴,余邪羁留,常呈正虚邪恋之状。临床常用验方如下:

清金止血汤

【配方】桑白皮15克,黄芩12克,山栀10克,仙鹤草15克,侧柏叶15克,白芨30克,川牛膝12克,三七粉6克。

【用法】水煎,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

【功效】清热止血,主治支气管扩张。

【随症加减】肺热壅盛型加金银花10克,连翘30克,鱼腥草30克,芦根15克;肝火犯肺型加代赭石15克,青黛6克,龙胆草6克,海蛤壳15克;阴虚肺热型加百合30克,麦冬15克,生地15克,旱莲草15克,阿胶12克。

【注意】对重度咯血者,配合输液,少量输血,酌情使用垂体后叶素等止血药。

【方药解析】方中桑白皮、黄芩、山栀清泻肺经火热,仙鹤草、侧柏叶、白芨凉血止血,三七散瘀止血,使血止而不留瘀,川牛膝既可活血又可引血下行,诸药合用,具有清泄肺热,凉血止血之功效。结合辨证分型进行加减,使药证更加切合。

凉膈散

【配方】大黄、芒硝、甘草、薄荷、淡竹叶各6克,连翘、山栀、黄芩各9克,蜂蜜(对人)18毫升。

【用法】水煎2次,对匀,每日1剂,分2次温服,10~15剂为1个疗程,一般不超过2个疗程。

【功效】清泻积热,主治支气管扩张,证见烦躁口渴,面热唇焦,大便秘结,小便热赤,舌红苔黄,脉滑数。

【注意】大便通利则停服。体虚患者及孕妇忌用或慎用本方。

支扩成方

【配方】参三七、蒲黄炭、甜杏仁、款冬花、川贝母、橘白、橘络、阿胶(烊化)、党参各15克,海蛤粉、南天竺、百合、生白术、牡蛎各30克,糯米60克,白芨120克。

【用法】制成散剂或片剂。散剂,每日15克,分2次服。片剂,咯血时每次15片(生药5克),日3次,不咯血时10一15片,日1~2次。1个月为1个疗程,发病前和发病时均可服用。

【功效】化痰止咳,止血,主治支气管扩张。

五白汤

【配方】白毛夏枯草20克,白芍12克,白芨15克,白蔹9克,白薇9克。

【用法】每天1剂,加水550毫升,煎至250毫升,渣加水350毫升,煎至150毫升,分2次饱腹服。

【功效】治疗支气管扩张咯血,证见咯血,咳嗽,咳痰,舌红苔薄黄,脉弦数。中医辨证为肝火犯肺。

【方药解析】肝火上逆犯肺,内生瘀热,络破出血,故用白毛夏枯草、白蔹清热解毒,祛痰止咳,凉血止血为君;白芍养血敛阴,平抑肝阳为臣:白芨收敛止血,消肿生肌为佐;用白薇清热凉血,解毒疗疮,同时引药入血分为使。五药同用,效专力宏,使肝火灭,热毒清,肺络清肃,则咯血、咳嗽诸症消失。

镇冲止血汤

【配方】代赭石(先煎)60克,生地、太子参各30克,桑白皮(吴萸汁炒)12克,百合、白芨各15克,阿胶(烊化)、侧柏炭各10克,藕节7枚。

【用法】煎汤,口服,每日1剂,早晚各服1次。1个月为1个疗程.如病情严重,可连服3个疗程。

【功效】降逆止咳,泻热止血,治疗支气管扩张咯血。

肺脓肿

肺脓肿又称肺脓疡,是由多种病因所引起的肺组织化脓性病变。早期为化脓性炎症,继而坏死形成脓肿。临床以胸痛、发热、咳嗽、咳吐腥臭浊痰或咳吐脓血痰液为主要特征。多发生于壮年,男多于女。

本病属中医“肺痈”范畴。祖国医学认为:引起本病的原因,多为感受风热邪气或风寒化热,或痰热素盛、嗜酒、过食辛热,以致湿热内蕴,使邪热伤肺,热壅血瘀,蕴积化脓而发痈肿。本病的治疗以清热散结,解毒排脓为大法。初期,风热初客,卫表不和,治以宣肺清邪;成脓期,热毒内盛,热毒壅肺,治以清肺消痈;至溃脓期,则血败肉腐,热毒瘀结,损伤肺络,治以排脓解毒;身热渐退,进入恢复期,因热毒内攻,肺气亏虚,耗伤肺阴,治以养阴补肺。

本病一旦发生,应当及早治疗,力求在未成脓前得到控制,减轻病情,尤其是老人、儿童和饮酒成癖者,易迁延生变,更应治疗及时,并酌情配合抗生素等中西医结合治疗,收效更佳。

本病一般预后良好。除药物治疗外,在护理方面,要注意卧床休思,防寒保暖。饮食宜清淡,忌食油腻、辛辣刺激之物等,有助于本病的康复。

临床常用验方如下:

黄芪汤

【配方】生黄芪15克,鱼腥草30克,赤芍9克,丹皮6克,桔梗6克,瓜蒌9克,生大黄(后下)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如大便仍不通畅,可在第1剂第2煎再加生大黄9~12克。

【功效】益气活血,清热排毒,主治肺脓疡。

加减苇茎汤

【配方】苇茎30~60克,冬瓜仁30克,玉米15~30克,桃仁9克,蒲公英30克,金银花30克,地丁30克,连翘15克,黄连9克,栀子9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每日1剂。

【功效】清肺化痰,逐瘀排脓。主治肺脓疡,证见咳吐腥臭黄痰脓血,胸中隐隐作痛,咳时尤甚,口干咽燥,舌红苔黄,脉滑数。

【随症加减】口渴加石膏、花粉;吐血加白芨、仙鹤草。

【方药解析】苇茎汤(苇茎、薏仁、桃仁、冬瓜子),出自《古今录验方》,宋朝林亿等校定《金匮要略方论》时,将此方收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中。本方加用蒲公英、金银花、地丁、黄连等,增强了清热解毒之力。

五味消毒饮

【配方】金银花20克,野菊花20克,蒲公英10克,紫花地丁10克,紫背天葵10克。

【用法】水煎2次,分2次温服。

【功效】清热解毒,主治肺脓疡。

【随症加减】脓成排出不畅者加桔梗、冬瓜子、薏苡仁、败酱草、鱼腥草;咳嗽痰多者加陈皮、浙贝母、桔梗、前胡;阴津伤者加沙参、麦冬根;肺热炽盛者加黄连、黄芩;胸痛加丝瓜络、延胡索、三七、瓜蒌。

【方药解析】五味消毒饮清热解毒,治疗疮痈疖等外疡。肺痈病机也是热毒极盛,痰热血瘀,壅阻肺络,导致肉腐成脓。五味消毒饮适合于肺脓疡初期、成痈期、溃脓期和恢复期的各个不同阶段的治疗。

金荞麦汤

【配方】金荞麦块根250克。

【用法】金荞麦块根除去须根,切成薄片,加水1250毫升,置瓦罐内封口,隔水文火蒸煮3小时,约得100毫升。每次口服40毫升,每日3次,连服1~3周。

【功效】清热解毒,祛痰消痈。治疗肺脓疡。

二花三黄葶苈汤

【配方】金银花30克,月季花30克,大黄(后下)15克,黄连10克,黄芩15克,葶苈子30克。

【用法】水煎,温服。

【功效】清热泻肺,活血排毒,主治肺脓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