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快乐坐月子最佳方案(幸福爱巢丛书)
2526800000023

第23章 月子里各种病症的防治(2)

产后腰腿痛,多以腰、臀和腰骶部酸痛日夜缠绵为主,部分患者伴有一侧腿痛,疼痛部位多在下肢内侧或外侧。有的可伴有双下肢沉重、酸软等症。

妇女在产期要注意休息和增加营养,勿过早久站、端坐、负重或劳动;避风寒,慎起居,每天坚持做产后操,可有效地预防产后腰腿痛。

防治产后骨盆疼痛

产妇分娩时产程过长,胎儿过大,产时用力不当,姿势不正以及腰骶部受寒等,或者骨盆某个关节有异常病变,均可造成耻骨联合分离或骶髂关节错位而发生疼痛。此外,在韧带未恢复时,由手外力作用如怀孕下蹲或睡醒起坐过猛,过早做剧烈运动,负重远行等,均易发生耻骨联合分离,表现在阴阜处或下腰部疼痛,并可放射到腹股沟内侧或大腿内侧,也可向臀部或腿后放射。

一般来说,此病过一段时间(几个月甚至1年左右),疼痛会自然缓解,如果长期不愈可用推拿方法治疗,并可服消炎止痛药,既可减轻疼痛,又可促进局部炎症吸收。预防时应注意:

1.患有关节结核、风湿症、骨软化症的妇女应在怀孕前治愈这些疾病,然后再考虑妊娠。

2.怀孕后,多休息,少活动,但不能绝对静止不动,不要做过分剧烈的劳动或体育锻炼,但可适当做一些伸屈大腿的练习。尽量避免腰部、臀部大幅度地运动或急剧的动作。

3.产后避免过早下床或在床上扭动腰或臀部。

注意产后血晕

产妇分娩以后,头晕眼花,难以起坐,昏倒榻下,或心中郁闷,恶心呕吐,心烦不安,甚则口噤神昏,不省人事,都是产后血晕的症状。

本病的发生是由于产后失血过多,心神失养所致。此外,产后恶露不下,淤血上攻扰乱心神也可致头晕。

在治疗上,若属于血虚气脱型,症见产后失血过多、质稀、晕眩、心悸、烦闷不适、昏迷、手凉肢冷、冷汗淋漓、面色苍白、舌淡无苔、脉微欲绝,治宜益气固脱,用独参汤,即人参15~30克煎汤,温服,1日2次。

若产后血晕属血淤气闭型,证见产后恶露不下或量少,小腹阵痛拒按,心下气满,神昏口噤,牙关紧闭,双手握拳,面色紫暗,舌暗苔少,脉涩,治宜行血逐淤,可用夺命散,药用没药3克、血竭3克,煎汤温服,1日2次。

注意产后发热

在产褥期间,产妇出现发热持续不退,或突然高热寒颤,并伴有其它症状:

1.感染邪毒。由于产妇生产时,接生用具消毒不严或产褥不洁,邪毒乘血气正开而入,正邪相争而致发热。

2.外感。由于产后失血伤气,血脉空虚,腠理不密,卫外不固,而致风、寒、暑、热之邪乘虚而入,营卫不和而发热。

3.血淤。产后恶露不畅,淤血阻滞,气机受碍,郁而发热。

4.血虚。产后失血,阴血暴虚,阴无所附而浮于外而发热。

5.食滞。即产后脾胃虚弱,饮食失节,脾胃运化无力,食滞神焦,郁而发热。

若属感染邪毒,证见产后寒颤高热,小腹疼痛拒按,恶露量多或少,色紫暗秽臭如败酱,心烦口渴,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腻或黄燥,脉数有力,宜用清热解毒、凉血化淤法。用解毒活血汤,药用:连翘6克,葛根6克,柴胡6克,生地15克,赤芍9克、桃仁24克,红花15克,枳壳3克,甘草6克,水煎,1日1剂,分2次服。

若属外感所致发热,又要分外感风寒、外感风热、外感暑热3种:

1.外感风寒。证见产妇恶寒发热,头痛,腰背酸痛,流涕无汗,鼻塞声重,痰稀而白,舌苔薄白,脉浮等。宜养血祛风解毒,用荆防四物汤加减。药有:荆芥6~9克,防风3~6克,川芎3~6克,当归9克,白芍9克,地黄15克;水煎服,1日1剂,分2次服。

2.外感风热。证见产后发热,微恶寒,头痛,咳嗽,痰黄,咽痛,口干而渴,微汗出,舌尖、边红,苔薄白,脉浮数。宜疏散风热,清热解毒,用银翘散加减,药有:金银花30克,连翘30克。荆芥12克,淡豆豉15克,薄荷18克,淡竹叶12克,牛蒡子18克,苦桔梗30克,生甘草15克,煎汤时加鲜芦根30克;1日1剂,水煎服,分2次服。

3.外感暑热。证见由于产褥正值盛夏之时,发热口渴,心烦汗多,头目不清,胸闷恶心,体倦乏力,舌淡,脉虚数。宜用清暑益气、养阴生津之治法,用清暑益气汤。药有:西洋参5克,石斛15克,麦冬9克,黄连3克,竹叶6克,荷梗15克,知母6克,甘草3克,粳米15克,西瓜翠衣30克;1日1剂,水煎服,分2次服。

若属血淤所致发热,证见产妇寒热时作,小腹疼痛拒按,恶露不下或甚少,色紫暗挟块,口干不欲饮,舌质紫暗或有淤点,脉弦涩。宜用活血化淤法,用生化汤加丹皮、丹参、益母草,药有:全当归24克,川芎9克、桃仁9克,炮姜6克,炙甘草6克,以黄酒服药。

若属血虚所致发热,证见产后失血较多,低热缠绵,自汗,恶露量少、色淡、质稀,腹痛隐隐,头晕眼花,心悸少寐,舌淡红,苔薄,脉虚微数。宜用养血益阴、清解虚热之治法,用八珍汤,药有:人参6克,白术9克,白茯苓9克,当归10克,川芎6克,白芍10克,熟地9克,炙甘草3克,加生姜3克,大枣3枚;水煎服,1日1剂,分2次服。

若属食滞所致发热,证见产后身热,时发时止,不思饮食,食入不舒,吞酸嗳腐,脘腹胀满,呕恶呕泻,舌厚苔腻,脉濡滑,宜用健肝和胃、消导化滞之治法,方用保和丸,药有:山楂180克,神曲60克,半夏90克,茯苓90克,陈皮30克,连翘30克,莱菔子30克,共为末,水泛为丸,每服6~9克,温水送下,水煎量为1/10。

预防产后阴道松弛

在生育以前,两性交合很紧贴,但生育后就不同了,阴道显得很宽松,夫妇双方都会产生一种交合不够紧贴的感受。这种情形可能影响性生活的和谐,造成丈夫的不满足及妻子的性压抑,甚至可能使夫妻关系破裂。

产后阴道松弛的关键是耻骨、尾骨肌功能的下降。耻骨、尾骨肌是提肛肌群中作用范围最广的肌肉之一,它能托起盆腔内脏,保持盆尾阴部软组织张力,它和近端尿道壁括约肌相互交错,还延伸进阴道括约肌的1/3,因此,它能收缩直肠下端和阴道,完善排便动作及阴道“紧握”功能。当两性交合时,耻骨、尾骨肌开始“工作”,阴道收缩,“紧握”阴茎,使两性结合更加完全、幸福。由此可见,防治产后阴道松弛,是要注意锻炼耻骨、尾骨肌的功能。方法如下:

第一,常做“提肛功”。即吸气时用力使肛门收缩,呼气时放松,反复20~30次,隔1~2分钟再进行1次,每天清晨锻炼5次,日间锻炼2~3次,锻炼时可采用慢速收缩、快速收缩或两者交替进行。

第二,可练国外的“盖格尔操”:

首先是“开关水龙头”。患者坐在马桶上,两腿分开,开始排尿,中途有意识地收缩阴部肌肉,使尿流中断,此时感到在收缩的肌肉就是PC肌。如此反复排尿、止尿,排尿、止尿,就像反复开关水龙头一样。

其次是波浪状操练与收缩。坐在椅子上,由后向前缓慢地收缩PC肌,在收缩状态下,从1数到10,然后,由前至后逐渐放松。此时,脑子里可以想象海边的潮水,渐渐涨潮又渐渐退潮,反复操练,反复体验。

再有是结合垫上或床上运动锻炼腰腹、臀腿肌肉。即仰卧床上,以头部和双脚为支点,抬高臀部,同时收缩PC肌,放下臀部,同时放松PC肌,反复数次。这样做,可使腰腹臀腿肌与PC肌都得到有效的锻炼,提高PC肌的活力。

产后容易发生便秘

产妇分娩后最初几天,发生便秘,有时3~5天不解大便,或者大便困难,引起腹胀、食欲不振;严重者,还会导致脱肛、痔疮、子宫下垂等疾病。

引起产后大便困难的常见原因有以下几种:

1.由于妊娠晚期子宫胀大,腹直肌和盆底被膨胀的子宫胀松,甚至部分肌纤维断裂。产后腹肌和盆底肌肉松弛,收缩无力,腹压减弱,加之产妇体质虚弱,解大便时用不出力气,又不能依靠腹压来协助排便,解大便自然发生困难。

2.产妇在产后几天内多因卧床休息,活动减少,影响肠子蠕动,不易排便。

3.产妇在产后几天内的饮食单调,往往缺乏纤维素食物,尤其缺少粗纤维的含量,这就减少了对消化道的刺激作用,也使肠蠕动减弱,影响排便。

4.产妇在分娩前一般都经过灌肠排便,分娩时直肠受到胎头的压迫,已使大便排空,因而也会使产后最初几天内大便减少。

产妇发生便秘怎么办

预防产妇便秘,一是产妇适当地活动,不能长时间卧床。产后头两天应勤翻身,吃饭时应坐起来。两天后应下床活动。二是在饮食上,要多喝汤、饮水。每日进餐应适当配以一定比例的杂粮,做到粗细粮搭配,力求主食多样化。在吃肉、蛋食物的同时,还要吃一些含纤维素多的新鲜蔬菜和水果。三是平时应保持精神愉快,心情舒畅,避免不良的精神刺激,因为不良情绪可使胃酸分泌量下降,肠胃蠕动减慢。四是用黑芝麻、核桃仁、蜂蜜各60克。做法:先将芝麻、核桃仁捣碎,磨成糊,煮熟后冲入蜂蜜,分两次1日服完,能润滑肠道,通利大便;也可用中药番泻叶6克,加红糖适量,开水浸泡代茶频饮。用上述方法效果不明显者,可服用养血润燥通便的“四物五仁汤”。当归、熟地各15克,白芍10克,川芎5克,桃仁、杏仁、火麻仁、郁李仁、瓜蒌仁各10克,水煎两次分服。

产后尿道感染

产后尿道感染主要有膀胱炎和急性肾盂。肾炎。其症状是:

1.膀胱炎。产褥期膀胱炎多数是由大肠杆菌感染引起,典型症状是尿频、尿急及尿痛,很少合并全身症状。尿液检查有大量的白血球及细菌,但无尿蛋白,在尿沉渣中常可见到红血球,偶尔肉眼可见到血尿,感染可向上扩展导致肾盂肾炎。

2.急性肾盂。肾炎。发病率为0.5~2%,多为双侧性,如为单侧则以右侧。肾炎较多见。发病原因多为细菌从膀胱向上蔓延或通过血管与淋巴管直接感染。典型症状为发病急,可能先有轻度的膀胱刺激症状或血尿,继而寒颤、高烧,一侧或两侧肾区扣击痛。

治疗方法是:静卧休息,治疗便秘,多喝开水,或用抗生素治疗。

产后排尿困难

许多产妇,尤其是初产妇,在分娩后一段时间内会出现小便困难,有的产妇膀胱里充满了尿,但想尿又尿不出来;有的产妇即使能尿,也是点点滴滴地尿不干净;还有的产妇膀胱里充满了尿,却毫无尿意。这是怎么回事?

在怀孕期,孕妇体内的水分主要靠排尿和出汗等排出体外。但在怀孕晚期,由于增大了的子宫压迫膀胱,使膀胱肌肉的张力降低,在分娩时,胎儿的头又长时间紧紧地压迫着膀胱,使膀胱肌肉的收缩力减弱,因此,虽然分娩后子宫对膀胱的压迫减轻,但由于膀胱肌肉张力的下降和收缩功能的减弱,膀胱已无力将其中的尿液排除干净。另外,有些产妇在分娩时做了会阴侧切术,小便时尿液刺激伤口引起疼痛,导致尿道括约肌痉挛,也是产后小便困难的原因。也有些产妇不习惯在床上小便,也会引起小便困难。如果产后5~6小时仍排不出尿液,医生称之为产后尿潴留。

产后小便困难是一件很难受的事,如果产后发生了小便困难可采取以下方法处理:

1.预防产后排尿困难的方法最好在产后6~8小时主动排尿,不要等到有尿液再解。排尿时要增加信心,放松精神,平静而自然地去排尿,特别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小便上。

2.如不能排出尿液,可在下腹部用热水袋热敷或用温水熏洗外阴和尿道周围,也可用滴水声诱导排尿。

3.为促进膀胱肌肉收缩,可用针刺关元、气海、三阴交等穴位,也可肌注新斯的明0.5毫克。

4.可取中药沉香、琥珀、肉桂各0.6克,用开水冲服。

若以上方法仍无效,就应该在无菌操作下行导尿术,并将导尿管留置24~48小时,使膀胱充分休息,待其水肿、充血消失后,张力自然恢复,即可自行排尿。

失血过多引起的产后腹痛

产妇在分娩过程中由于失血过多,或者本来体质气血虚弱,使冲脉、任脉空虚,因而产后腹痛,其表现为:小腹隐隐疼痛,绵绵不断,腹部喜用热手揉按,恶露量少、色淡红、清稀,或兼见头昏眼花耳鸣、身倦无力,或兼大便结燥,面色萎黄。

护理治疗要求:

1.卧床休息,保证充分睡眠,避免久站久坐、久蹲,防止子宫下垂、脱肛等病发生。

2.加强营养,可选择食用一些药膳,如人参粥、扁豆粥、猪肾粥、枸杞鲫鱼汤、当归生姜羊肉汤、黄花当归鸡汤、参枣羊肉汤等。

3.大便燥结者。可服麻仁丸,早晚服蜂蜜1匙。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如香蕉、红苕、西瓜、西红柿等,以润肠通便。

4.用热毛巾热敷痛处,或用灸条灸关元穴(膝下3寸,即膝下约三横指)、中极穴(脐下4寸,即脐下四横指),或用盐炒热装布袋热熨痛处,或熨关元穴、中极穴。

5.若恶露量多,或有创伤流血不止者,必须尽快请医生止血。

淤血停滞引起的产后腹痛

产妇在月子中若起居不慎,或受生冷,或腹部触冒风寒,或用冷水洗涤,使寒邪乘虚而入,使血脉凝滞、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有的产妇产后因过悲、过忧、过怒,使肝气不舒,肝郁气滞,则血流不畅,以致气血淤阻,也会造成腹痛。也有的因产后站立、蹲下、坐、卧时间过长,持久不变换体位,引起淤血停留,而致下腹疼痛坠胀,甚至引起腰酸、尾骶部疼痛。

主要症状表现为:产后小腹疼痛喜温喜揉按,或喜温拒按,得热敷则减轻;由情志不畅引起者常矢气则痛减;恶露量少,涩滞不畅,色紫暗常夹血块,或兼胸肋胀痛,四肢欠温。

防治方法:

1.小腹部热敷法。用热毛巾热敷痛处,或热敷脐下5厘米处的中极穴。

2.按摩法。用热手按摩下腹部,方法:先从心下擀至脐,在脐周做圆形揉按数遍,再向下擀至耻骨联合处上方,再做圆形揉按数遍,然后将热手置于痛处片刻,又重复上述动作,但在做圆形按摩时方向应与前次相反。如此反复按摩,每次10~15遍,早晚各1次。

3.热熨法。选用中药肉桂10克、干姜12克、小茴香10克、艾叶20克、陈皮20克、吴萸10克、木香15克等温热药,以水浸润炒热装袋,趁热温熨痛处,冷再加热,每次熨10~15分钟。

4.服益母草膏1匙。每日3次,以化淤止痛。

5.加强食疗。可选用生姜红糖汤、醪糟蛋、益母草煮醪糟、当归生姜羊肉汤、羊肉桂心汤。小腹胀痛、胸肋胀满者,可多食金橘饼、韭菜,忌食生冷瓜果、饮料。

6.产妇应保持心情愉快,避免各种精神刺激因素。

7.注意保暖防风,尤其要保护下腹部,忌用冷水洗浴。

8.不可久站、久蹲、久坐或用一种姿势睡卧,这种持久体位容易造成盆腔淤血,因此应注意随时改变体位,适当活动。

产后盆腔静脉曲张

盆腔静脉曲张,是指盆腔内长期淤血、血管壁弹性消失、血流不畅、静脉怒张弯曲的一种病变。此病好发于产妇和体质较差的妇女。

造成盆腔淤血的原因很多,最主要是由于妊娠期子宫胀大,压迫盆腔血管,血液回流受阻,引起淤血,或产后将息失宜,盆腔血管复旧不良。产后久蹲、久站、久坐、长期便秘等,也是主要原因之一。

由于盆腔淤血,可引起下腹疼痛、恶露多、白带增多,并出现频尿、尿急等现象。

防治方法:

1.产后要注意卧床休息,随时变换体位,避免长时间地下蹲、站立、坐的姿势。

2.保持大便通畅,若有便秘发生,应早晚服蜂蜜1匙,多吃新鲜蔬菜、水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