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1岁育儿最佳方案(幸福爱巢丛书)
2526200000004

第4章 0~1个月(3)

③煮沸:最好的煮沸方法是采用“巴氏消毒法”,即把牛奶加温至61.1℃~62.8℃之间30分钟,或加温至71.7℃时15~30分钟,这样可以把细菌杀死。如无法控制以上温度,也可将牛奶烧开2~3分钟,但千万不能过长时间煮沸。将奶瓶放在冷水中冷却,然后放冰箱中保存。喂时将奶瓶置热水杯中加热即可。

(4)喂养方法

哺乳前滴乳汁于手腕内测试温度,以不烫手为宜。

哺乳时,对于较小的婴儿,抱在怀里喂奶比让婴儿躺在床上要好。因为躺在床上吃奶很容易一吃完就入睡,长期下去就会养成睡前含奶嘴的坏毛病,而且会给以后断奶增加不少困难。

正确的方法是:将孩子抱在怀里,一手把奶瓶底托高,以使奶汁充满奶嘴,这样可以防止婴儿吸入空气。有些母亲喂奶时,担心奶汁过多会呛着孩子,往往将奶汁充填一半奶嘴,这样反而使孩子吸入大量空气,容易造成溢奶和腹泻。当孩子头部能支撑得住时,就可以让小儿坐在膝盖上喝奶。以后可逐渐让孩子自己手握着奶瓶喝奶,这样有利于孩子的发育。

哺喂完毕应抱直宝宝,用手轻拍宝宝背部,将吸入空气排出,以防溢奶。

(5)喂哺次数

新生儿一般每天要喝7~8次,每次喂奶间隔时间为3~3.5个小时。如3千克的孩子,则需给奶为100毫升×3=330毫升,再加上150毫升水,总量为450毫升,分7~8次吃,每餐为60~70毫升。如消化功能好,大便正常,生后15天到满月可给纯奶吃,可按每千克100~150毫升计算,每顿约吃60~100毫升。

(6)注意事项

①配乳及哺乳前必须洗净双手,奶粉配制必须用开水。

②每个宝宝对牛奶的需要量个体差异很大,应灵活掌握,以吃饱并能消化为度,不必严格限制。

③奶液的调制量和浓度要适宜,过稀过少、过浓过多均可引起宝宝营养不良或消化紊乱。两次喂奶之间应补给适量温开水、鲜果汁及菜汁。奶瓶中剩余乳汁不能再喂,可由母亲饮用。

④要特别注意奶瓶、乳头、匙、碗、杯等食具消毒。每次用后应刷清洗净,置锅内煮沸消毒。橡皮奶头煮沸3分钟即可,其他食具应煮沸10分钟。可多备几只奶瓶、奶头,每天集中消毒一次备用。奶粉罐不要放在冰箱里。奶粉开罐10天以上的不要再使用。奶粉罐要盖严实,不要把勺一直放在罐里。

⑤不能用炼乳、麦乳精、糕干粉、米面糊等食品来代替母乳或牛羊奶。这些食品都以含糖为主,蛋白质含量不足,长期用这些食品喂婴儿会使婴儿虚胖,发生营养不良、贫血、抵抗力下降等现象。

现在人工喂养的婴儿大多数是用牛奶喂养。喂奶的时间可以安排在早5:00,上午9:00,中午13:00,下午17:00,晚上21:00,夜间1:00。白天在两次喂奶中间,应加一次水,每次25~30毫升。原因有两个方面:

(1)从牛奶的成分来说,牛奶中的矿物质即钙、磷、钠、钾、氯等物质要比母乳中大3倍之多,这些矿物质吸收到体内后,多余的矿物质就需要通过肾脏由尿中排泄。为了保证体内矿物质的供需平衡,就要求肾脏多排泄多余的矿物质。

(2)从婴儿的肾脏功能来说,婴儿的肾脏功能还没有发育成熟,换句话说,要让肾脏排出多余的矿物质,就需要一定量的水分才能保证完成任务。水分不足,肾脏就完不成任务,如果勉强它完成,就会使肾脏受损。

一般来说,母乳喂养的婴儿,在4个月以内只需少量的喂一些水或果汁,而人工喂养的婴儿则应在两次喂奶之间喂一次水。尤其是到了炎热的夏季,婴儿最容易渴,所以除了喂奶外,还应多给一些水喝。

婴儿对维生素的需求

(1)维生素A

维生素A的主要功能是促进生长发育,维持上皮组织正常结构与视觉功能,当婴儿的膳食中长期缺乏维生素A或胡萝卜素时,会使婴儿患夜盲症、干眼病。

胎儿在出生前所需的维生素A均由母亲供给,孕妇应注意摄取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及脂肪的供给量,以确保胎儿对维生素A的需要。母乳喂养也应注意这一问题,以便婴儿由母乳中获得足够的维生素A。

我国婴儿食物中供给乳类、蛋类和肝等高维生素A的食品不多,但人乳中含量相对多些。主要靠各种有色蔬菜中的胡萝卜素供给。动物食物如肝、肾、蛋类、奶油含量较多。胡萝卜、红薯、南瓜、番茄、柿子椒、菠菜、苋菜、橘子、香蕉等,含量都比较丰富。

一般的补充方法是:2~3个月以上的婴儿还可补充胡萝卜水、西红柿汁和菠菜水等。

4个月以上的婴儿在喂养时,应增加蛋黄、奶油、肝类和含胡萝卜素较多的水果及蔬菜,以预防婴儿维生素A缺乏。

(2)B族维生素

维生素B族中比较重要的是硫胺素(B1)和核黄素(B2),它们能促进生长发育,增进食欲。每摄入1000千卡热能应供给维生素B10.6毫克、维生素B20.6毫克和尼克酸6毫克;婴儿可按热能供给量计算。

当婴儿膳食中维生素B1含量不足,或因消耗过多,吸收障碍等原因,会使婴儿产生维生素B1缺乏。患儿初期出现消化紊乱,如胃口不好、呕吐、轻泻或便秘、粪便呈绿黄色。面色蜡样苍白,性情烦躁,爱哭闹、小便短少,手足面部微肿、严重者手足冰冷,甚至可发生昏迷、惊厥及心力衰竭。

维生素B1在谷类、豆类及动物性食品中含量较为丰富。

预防维生素B1缺乏要从母婴两方面人手。对于婴儿期轻症患儿,如果母乳量充足,可继续用母乳喂养。但母亲的膳食内,应补充大豆、红小豆、蚕豆、花生、麦麸、酵母等维生素B1含量较高的食物,以满足婴儿对维生素B1的需要,同时要增加辅食,以扩大维生素B1的来源。对于幼儿期的患儿,应供给富含维生素B1的食物,如豆类、肝脏、瘦肉、蛋类等。要讲究烹调方法,尽量吃蒸饭或焖饭,而不吃捞饭,吃面条或饺子时,应喝些面汤。

维生素B2也是最易缺乏的一种营养素。较典型的维生素B2的缺乏表现为角膜充血、脸缘炎、舌炎、脂溢性皮炎和阴囊皮炎等。

维生素B2在动物肝脏、蛋黄、瘦肉、黄豆及发酵制品中含量尤为丰富,各种绿叶蔬菜也是维生素Bz的良好来源。

导致维生素B2缺乏的主要原因,是膳食中缺少动物性食物、豆类和绿叶蔬菜,特别是缺少含维生素B2较高的动物肝、肾、心等内脏和奶类食物,同时婴儿由于生长发育迅速,机体需要量较大,也容易引起缺乏。如膳食中标准米、面、维生素B1一般不易缺乏,但维生素B2则往往供应不足。膳食中应注意选用动物肝、肾脏等内脏。蛋类、花生与芝麻以及新鲜绿叶蔬菜搭配,以增加供给量。较大的婴幼儿可在不同季节在膳食中加入菠菜、番茄、橘子和苹果。

(3)维生素C

维生素C是一切具有抗坏血酸生物活性的化合物总称。非母乳喂养的婴儿维生素C易缺乏,易患坏血病。患儿表现为倦怠乏力、无精打采、食欲极差,常伴有重度出血,易于感染,生长迟缓,发育受阻。

每100克母乳含2~6毫克维生素C,婴儿每日需要量为30毫克,故母乳喂养不易缺乏。牛乳煮沸后,维生素c损失多,故用牛乳喂养的婴儿要注意添加维生素C。

维生素C广泛存在于新鲜水果、蔬菜中,柑橘、鲜枣、山楂、番茄、辣椒、豆芽、猕猴桃等含量丰富,在加工和贮存后明显减少。牛奶因消毒被破坏,配方奶粉经维生素C强化而增加。所以小儿在婴儿时就进行母乳喂养,而母亲又应多吃含维生素C丰富的新鲜蔬菜和水果。牛奶作为婴儿主食时,应添加新鲜果计和菜水。

应注意的是,维生素C性质极不稳定,受热易氧化破坏,加碱更易破坏。接触金属会加速氧化破坏,忌用铜锅炒菜,婴儿煮菜汤用的菜叶不用刀切,可用手撕成小片。炒菜时用急火快炒,忌熬煮(高温下维生素C易损失破坏),菜要先洗后切。维生素C在酸性环境中得到保持,凉拌菜或炒菜时加些醋,即可使菜肴原料中的维生素C少受损失。

早产儿的喂养方法

早产儿对营养的需要量相对较多,但其胃容量小,易漾奶,故每次喂奶量要少,喂奶时间间隔可相对缩短到2~3小时。除了要补充维生素c、维生素D外,出生体重低于2000克的早产儿,在出生后6周内,可适当加服维生素E10~15毫克。如果是胎龄不足34周的早产儿,因其吸吮、吞咽功能较差,一般需先住院一个阶段。

给新生儿洗澡

给新生儿洗澡要做好准备工作。室温应保持在23℃~26℃水温一般在37℃~38℃为宜,将干净的包布、衣服、尿布依次摆好,再准备一条洗澡巾铺好。

洗澡时将孩子仰卧位放在澡盆里,用手托住头部并用手指将两耳护好以免进水引起中耳炎。先洗头部,再洗躯体,依次到四肢,动作要迅速。如在脐带未脱落前,尽量避免浸湿脐部。洗澡时可隔日给孩子用婴儿皂,严防皂水流人眼、鼻、口、耳中。如不能洗澡,也要经常用温水毛巾擦洗手脸、脖子、腋下、大腿根部,以免皮肤皱褶处污染,洗后最好不用扑粉,以免堵塞毛孔,影响皮肤排泄代谢。

小婴儿要保暖

常言道,要让婴儿安,三分饥与寒。这是相对大孩子而言的。婴儿的体温调节能力不成熟,必须借助室温和衣服来保暖。

婴儿室的温度在20℃,湿度在50%~60%之间最好,孩子渐渐长大,新陈代谢功能增加,体温调节能力越来越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