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灵异白话聊斋故事(下)
2512700000032

第32章 贾奉雉

贾奉雉,甘肃平凉人,在当地很有才名,然而,每次去参加考试,都是名落孙山。

一天,贾奉雉在路上遇到一个秀才,那秀才自己说姓郎,风格飘逸洒脱,言谈委婉,却句句切中事理。贾奉雉就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写出文章来,向他请教。郎秀才读了,不是很赞许,说道:“足下的文章,在小的考试中,拿第一,是没有问题的,可是在大的考试中,恐怕榜上最后一名,也拿不到。”贾奉雉道:“这怎么办?”郎秀才道:“天下的事情,你仰首高攀,王高出看,往往很难,如果肯低下头来迁就,就比较容易,这哪里还用我来说呢!”

于是,郎秀才指出了一两个人,一两篇文章,叫贾奉雉效仿。然而,郎秀才指出的,都是贾奉雉一贯所鄙视,不屑于说的。贾奉雉便笑着说:“读书之人,当立不朽之言,以传后世,如果这样去猎取功名,虽然得登高位,也是低贱之人啊!”郎秀才道:“不是这样说。文章虽然做得好,可是身低位,怎么能传扬出去呢?如果你想抱着书卷老死还可以,,不然,考场上的考生都是如此,都凭着这样的文章,做敲门砖,跻身官场,恐怕考官们不会为了你的文章,另外换一副眼睛心肠吧!”贾奉雉默然不语。郎秀才站起来,笑着说道:“真是年少气盛,不知人事啊!”就告别贾奉雉离去了。

在当年的乡试中,贾奉雉落第不中,心里悒悒不乐,很不得志,想起了郎秀才说的话,难道真的是自己的文章不合时宜吗?于是,拿出前面郎秀才指出的文章,虽然不喜欢,也强迫自己阅读,还没读到结为,就读不下了,心里十分惶惑,实在是瞧不上眼。

又过了三年,考试临近了,郎秀才又来了,相见之下,两人很欢快。郎秀才拿出自己模拟的七道题目,让贾奉雉试着作文。过了两天,郎秀才向贾奉雉索要所写的文章来阅读,觉得做得不行,又让贾奉雉另外作,等贾奉雉做好了,郎秀才还是认为不行。贾奉雉见还是不行,心里老大不平,就胡乱地在那些落选的考卷中,摘取自己认为最差的句子,连缀成一篇文章,然后拿给郎秀才看,郎秀才看了,欢喜着说:“成了,就是如此!”就让贾奉雉把它记熟,并且嘱咐他不要忘记。贾奉雉苦笑不得,道:“这样言不由中的话,转眼就忘了,即便是受戒尺敲打,让我死记下,过后照样是记不起来。”

郎秀才坐在书桌旁边,勉强要贾奉雉诵读一遍,又让他把袖子撸开,然后,在他的手臂上用笔写了一道符,道:“这样就可以了,不用再琢磨苦读,包管你高中。”郎秀才就离开了。贾奉雉看他写的那道符,怎么洗也洗不掉,已深入肌肤里了。

贾奉雉进到考场,见考试的题目,竟然是郎秀才所模拟的那几道。贾奉雉回想,写过的那几篇,都记不得了,唯独只有自己胡乱连缀那篇,还记得清清楚楚,然而,拿起笔来准备写,又始终觉得实在不好意思拿那样的文章去见人,想窜改一下,然而任自己怎么苦思冥想,也想出一个字来改动。看着太阳就偏西,心里着急,就直接把那篇文章默写了出来。

郎秀才在考场外等了老半天,才见贾奉雉出来,上去问道:“怎么那么久才出来?”贾奉雉把自己在考场上的情形告诉他,又请求郎秀才把自己身上的符擦去,可是贾奉雉撸开一看,已不见了。又回忆起考场中,所写的文章,真是恍如隔世,觉得十分奇怪,就问道:“你有这样高明的方法,为何不参加考试?”郎秀才笑着说道:“不不想考试,就是不想读这样的文章。”

郎秀才约请贾奉雉第二天到他的住处去,贾奉雉答应了。郎秀才去了,贾奉雉又取出考场上所写的那篇文章来阅读,觉得不是自己心里想说的话,觉得很失落,也不再去拜访郎秀才,便垂头丧气地回去了。

等考榜公布了,贾奉雉竟然名列榜首,他简直不敢相信,又拿出自己那篇文章来阅读,真是如芒刺在背,汗水都侵湿了几层衣服,自言自语道:“这样的文章传出去,怎么好见天下的读书人!”正在惭愧,郎秀才忽然到来,道:“你不是想高中吗,现在高中了,为何又如此闷闷不乐?”贾奉雉道:“我自己想,虽然是中了,可是那文章是在是拙劣,实在是没有颜面出去见众人。我准备遁迹山林,远离这凡俗之世。”郎秀才道:“这倒很高明,只是怕你做不到。如果真能这样,我倒可以给你引见一个人,定能得到长生之法。即使千载名声,也不足留念了,何况是那无意之中得到的富贵呢!”贾奉雉听得十分高兴,把郎秀才留下来,道:“容许我再想一想。”天亮了,贾奉雉便对郎秀才道:“我下定决心了!”也不告诉妻子,就跟着郎秀才飘然而去了。

渐渐地走进一处深山之中,到了一处洞府,真是别有一番天地,有一个老叟,坐在堂上,郎秀才叫贾奉雉上去参拜,便叫他做师父,贾奉雉上去,跪下向老叟磕头,道:“弟子拜见师父。”老叟道:“为何来得那么快?”郎秀才在旁边说道:“这人道念坚定,望师父收留他为弟子。”老叟便对贾奉雉道:“你既然来了,需要将你的一切杂念置之度外,才能学得道法。”贾奉雉恭敬地答应。

郎秀才把贾奉雉送到一个院落之中,把他睡觉的地方清理好,又给他留下几块糕饼,才离开。贾奉雉看那房舍倒还幽静清洁,只是屋子没上有门,也没安有窗,就是一个空洞,屋子只有一张床榻和一张桌子。贾奉雉脱下鞋子,上到床上,当时月光明亮,穿射进去,觉得肚子有些饿了,就取来郎秀才留下的糕饼来吃,觉得十分甜美,不一会就吃饱了,就一个孤寂地坐在那里,只觉得整个屋子里充满了一种清新的香气,自己的脏腑一片空明,觉得香气穿透自己的脉络,觉得十分舒畅。正在这惬意之时,忽然听到一种暴躁的声音,睁开眼来一看,则看到一只老虎蹲在床下。忽然见到,贾奉雉十分惊恐,接着想起了师父的话,便屏气凝神,正心端坐。老虎走近床边,呼呼地呼气,在贾奉雉周身闻嗅。一会儿,听到屋子里一声嚎叫,像鸡被抓住时一样,老虎便走出去了。

贾奉雉有坐了一会儿,一个美人进去,麝兰香气,扑鼻而入,悄悄地坐到床上,蒙住贾奉雉的眼睛,小声说道:“我来了。”一句话出口,满口散发着香气。贾奉雉仍然冥然兀坐,没有动心,美人又低声道:“睡着了吗?”声音很像贾奉雉的妻子,便微微促动了他的心念,又想到,这是师姐使用幻术在试探我。又闭上眼,端正地坐着。美人又说道:“老鼠叫了。”原先,贾奉雉的妻子和婢女睡在同一间屋子里,贾奉雉去和妻子欢乐的时候,要是弄出了声响,被婢女听见了,婢女问:“夫人,什么声音。”贾奉雉的妻子答道:“是老鼠在叫。”两人又继续****。

贾奉雉听到这样的话,不觉心里跳动,睁开眼来,一看真是自己的妻子。便问道:“你怎么能到这里来。”妻子回答道:“郎秀才恐怕郎君在此不堪孤寂,想着要回去,就派了一个老妪去接我来了。”说完,就依傍在贾奉雉的身上,又因为贾奉雉不辞而别,他的妻子埋怨道:“郎君不辞而别,留我一人在家,承受寂寞,你怎么忍心。”贾奉雉安慰了好久,才是妻子开颜嬉笑,抱在一起亲热。忽然听到老叟大声斥责的声音,渐渐朝自己的院落这边过来。妻子立即起来,见没有什么藏身的地方,于是便翻过低矮的院墙走了。

一会儿,郎秀才跟着老叟进去。老叟对着贾奉雉杖打郎秀才,并让他把贾奉雉送走,道:“如此心性不坚的之人,如何能修道,你快给我把他送回去。”郎秀才也带着贾奉雉,翻越低矮的院墙出去,说:“我对你期望太高了,不免有些急于求成,没考虑到你情缘未断,遭受了师父的责骂。现在,暂且和你分别,我们还会有相见的日子。”便指路让贾奉雉回去,两人拱手告别。

贾奉雉在山上服侍自己的村子,原来,就在眼前。他觉得刚才见到的就是自己的妻子,心想妻子步履羸弱,走得慢,自己走快一点,一定还能赶得上。贾奉雉疾奔了一里多路,已到自己家门口,只见房屋院墙,参拜零落,以前都景致全都不见了,村里的男女老幼,他都不认识,心里感到惊骇,忽然又想到刘义庆的《幽冥录》上记载的一件事,东汉永平年间,剡县的刘晨和阮肇如天台山打柴,遇到了两个仙女,留他们在那里住了半年,等到他们回去的时候,子孙后代,已经历的七代。今天的情景,和书上记载的很是相似。

贾奉雉不敢直接进门去,就到对门去坐着休息。坐了好久,有一个老翁拄着一根拐杖出来。贾奉雉向他作揖行礼,问道:“老人家,贾奉雉家在哪里?”老翁果然指着他家的宅第说:“那就是他家了。你有没有听说他家发生的奇事?”贾奉雉摇摇头道:“不清楚。”老翁道:“这我倒知道得很清楚。相传,贾公听说自己榜上高中了,就隐遁去了。那时候,他的儿子刚有七八岁。后来儿子到了十四五岁,贾公的夫人,忽然大睡不醒。他儿子在的时候,天气冷热了,都要给母亲换衣服,他儿子死后,家道便衰落了,房屋大半都被拆毁了。一个月前,他家夫人突然醒过来了,屈指一算,已过了一百年了。远近都听说了这奇异之事,都跑来看热闹,这几天才稍微稀疏了一些。”贾奉雉豁然顿悟,贾奉雉道:“老人家不知道贾奉雉就是我吧?”老翁一阵惊异,就跑过去,告诉贾奉雉的后代。

当时,贾奉雉的长孙已死了,次孙贾祥,也有五十多岁了。出来一看,觉得贾奉雉年纪轻轻,怀疑是假的,不相信。一会儿,贾奉雉的妻子出来,才人出来,果真是贾奉雉回来了,便泪流满面地叫贾奉雉进去,苦于没有屋舍,就暂时住到孙儿家,家里大小男女都跑到跟前来,都是他的曾孙、玄孙辈,看上去都显得很拙陋,一点也不文雅。

长孙媳妇吴氏,卖了酒菜,又让儿子贾杲和儿媳妇腾出一间屋子来让祖父祖母居住。贾奉雉走进去,到处是灰土,一片阴暗,还混在着各种气味。贾奉雉住了几天,十分懊恼惋惜,可是也没有办法,两家孙儿分担贾奉雉的饮食,饭菜都做得很差。因为贾奉雉刚回去,村里的人都请他去喝酒,然而,妻子在家里,常常吃不饱。

吴氏还是读书人家的女儿,还比较孝顺,殷勤地服侍长辈。贾祥家送来的东西渐渐地变少了,有时候,要叫他,才送过去。

这让贾奉雉十分恼怒,便携带着妻子,离开了家,在村东设帐授徒,常对妻子说:“我很后悔返回来,然而,后悔也来不及了。迫不得已,重操旧业,我想只要问心无愧,认真去做,富贵应当不难得到。”

过了一年多,吴氏还时常给他们送去东西,然而贾祥父子却一点都不去搭理他们。

当年,贾奉雉又考入了县学,县宰看中他的文章,赠给他很多东西,从此,家里便宽裕了一些。贾祥也渐渐地来亲近祖父。然而贾奉雉把他叫到跟前,算清了以前所要的东西,折合成钱,尽数偿还给他,对他一通呵斥,叫他以后不要再找上门去。

贾奉雉卖了新的宅第,叫吴氏搬进去住在一起,吴氏的儿子贾杲十分聪慧,贾奉雉就让他和他所教的学生一起念书。

贾奉雉自从从深山中回去之后,心思更加敏捷,在乡试会试中,连连考中,最后进士及第。

又过了几年一侍御史的身份到浙东浙西去做巡视官。

可以说是声名显赫了,家里歌舞楼台,一派兴盛。贾奉雉为人耿直也不害怕得罪权贵,朝中的大臣,都在想办法弹劾他。贾奉雉也多次上疏,请求退隐,可是没有得到皇上的同意,没多久,祸事就来了。

原来,贾祥的儿子,大多是无赖之徒,贾奉雉虽然和他们断绝了关系,不把他们当儿孙看,然而都靠着贾奉雉的声名,作威作福,强行霸占人家的田地房宅,乡里的人,十分痛恨。有某乙刚娶了一个妻子,贾祥的二儿子就强行娶来做妾。某乙当然不服,乡里人也愿意帮助他,到官府去告状,因此这件事便传到了京都,当权的大臣,纷纷借此事,弹劾贾奉雉。由于,贾祥一家,在家乡作恶太多,贾奉雉怎么也辩解不清,最后被皇帝下令收押。贾祥和二儿子也被抓到监狱之中,病死了。贾奉雉按照圣旨被发配到辽阳充军。

当时,贾杲已进入县学读书,为人颇为仁厚,众人都觉得他是个贤人。

贾奉雉嘱咐了贾杲一些话,就带着妻子和一个仆人和一个老媪去了。贾奉雉道:“十多年的荣华富贵,还不如一场梦久。现今,才知道荣华场面,都是地狱,我只后悔比刘晨、阮肇,多造了一层孽啊。”

过了几天,就到达的海岸边,远远地看见,一艘大船,锣鼓喧天地驶过来,船上的侍从人员,都如同天神一样。等靠近了,船中出来一个人,笑着邀请贾奉雉过船去叙话,贾奉雉见了,十分欢喜,纵身就跨了过去,押送他的差役也不敢阻止他。妻子急着也想跟过去,而那大船早又远离了,于是伤心愤恨地跳入海中,刚下去,大船那边就见一个人放出一条白练,把贾奉雉的妻子救过去。差役命令驾船的人。立即划动船只,一边追赶,一边叫喊,可是只听到响雷一样的鼓声,混着波涛之声,一会儿,就看不见那大船了。贾奉雉家的老仆人认得大船上那人,就是郎秀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