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灵异白话聊斋故事(下)
2512700000026

第26章 胡四娘

程孝思,剑南人,很小的时候就十分聪明,能写一手好文章。可惜,父母很早就死了,家里十分贫穷,连吃饭穿衣都成问题,没有办法,程孝思便去请求胡公胡银台,让他给他做书记。

胡公让他写文一道文章,程孝思立马而就,胡公一看,十分高兴,道:“你就留下来给我做书记吧,帮我起草审阅一些公文,也不耽误你读书。”也在心里对程孝思大加赞赏,想:“这小子有朝一日,定成大器,不会长久贫困如此,若是可以,可以把一个女儿嫁给他。”

胡公有三个儿子,四个女儿,很小的时候都很富贵大家订了亲,只有最小的一个女儿胡四娘,是庶出的,生她的母亲在她很小的时候就死去了,年已及笄,还没有许配人家。

胡公见程孝思精明能干,勤奋好学,便把胡四娘嫁给他,让他入赘到胡家做女婿。有人笑胡公真是老糊涂了,把自己女儿许配给一个毫无家势的穷书生,能有什么出息,然而,胡公不理他们,不管人家的闲言闲语,招了程孝思做女婿,整理馆舍,让程孝思和胡四娘居住,提供给他们他们的丰厚的衣食和日用之物。

胡公家的公子们,十分看不起程孝思,耻于和他同桌吃饭,连那些婢女奴仆也讥讽程孝思。程孝思默默地忍受,也不和他们计较,任由人家说长道短,只是刻苦用心地读书。有时候,众人就在他旁边说话,唧唧呱呱地讥笑他,程孝思继续不停地读书,不搭理他们,那些人见动摇不了他,又故意去他旁边敲锣,锽锽的嘈杂他,程孝思便带着书到闺房中去读。

在此之前,胡四娘还没有嫁给程孝思的时候,有个神巫能知晓人的富贵贫贱,看遍家里的人,都没有什么很好的言语,都没说谁谁将来会大富大贵,等胡四娘到了,才说道:“真是一位贵人啊!”她嫁了程孝思,家里的姊姊们都拿她看玩笑,左一声“贵人”,右一声“贵人”地叫她,用这种方式来嘲笑她。然而胡四娘端正庄重,不喜欢说话,假装没听见她们说什么。渐渐地家里的婢女老媪等也跟着“贵人”“贵人”地叫起来。

胡四娘的婢女桂儿,心里为胡四娘忿忿不平,见人家这样叫,便大声道:“怎么知道我家郎君,不会成为朝廷贵官?”胡四娘的二姊听到了,不屑地笑了一下,道:“你家程郎要是成了贵官,我当把我的眼珠挖出来。”桂儿恼怒着又道:“到那时,恐怕舍不得你的两眼!”二姊的婢女有主子在旁壮胆,便道:“算二娘没说,到那时,我用我的两眼代替。”桂儿更加恼怒,指着天道:“有一天,管教你两眼盲瞎。”二姊觉得桂儿冲着自己和自己的人发火,觉得她说话冒犯了自己,便走过去,扇了她两个耳光,道:“小贱人,竟敢目无尊上,太放肆了。”毕竟是下人,不敢对主家怎么样,桂儿便号叫起来,家里的老夫人听到了,也不理不问,不问一下是非,这不算,还在旁边微微好笑。

桂儿跑了回去,跑到胡四娘的跟前,诉说别人的欺辱,四娘正在捻麻线,听了桂儿的诉说,不说话也不恼怒,继续若无其事地捻着麻线。

到了胡公生辰,其他几个女婿都来了,给胡公祝寿的礼物,堆满了厅堂,胡四娘的大嫂朝着四娘,笑着道:“你家给父亲祝寿的礼物是什么?”二嫂又在旁边插嘴道:“两肩荷一口。”只有肩上面的一张嘴,讥讽胡四娘和程孝思只有两张嘴来白吃白喝!胡四娘坦然自若地坐着,不管她们在说什么,也不感觉道有什么不好意思。大家见她对什么都痴痴笨笨的,不懂得回答人家,便更加地拿她取笑。只有胡公的一个爱妾李氏,也是胡四娘三姊的母亲,一直以来礼重四娘,不仅不像大家一样讥讽,反而处处顾着她,为她说好话,常对三娘说:“四娘外表朴拙,内心聪慧,聪明得深厚,不再人前显露,众人都被被她的外表欺骗了,还不知道。更何况程郎日夜苦读,难道会长久地居于人下吗?你不要学着大家去讥笑她,应当好好地对待她,他日也好有脸面见人家。”三娘也嫁出去了,每次回来,都要去看望四娘,去和四娘说话。

当年,靠着胡公的关系人脉,程孝思进入了县学学习。第二年,便要去省城参加科试,在科试中考合格的,被选拔去参加乡试,可是正好胡公死了,程孝思在家披麻戴孝,哀伤哭泣,像儿子一样,在家为胡公守孝,便没有得去参加乡试。

等居丧期满之后,胡四娘让程孝思带着一些钱,叫他去省城去参加“遗才”试,清代科举考试中,生员因为什么缘故,没有能参加科试的,在科试考完之后,在省城还要举行一次补考,这种考试叫“遗才”试,或者叫“录科”,考试合格的,可以继续参加乡试。

胡四娘送程孝思出门,嘱咐道:“以前我们长久地居住在娘家,不被人家赶出门,只因为有父亲在,现在父亲去了,谁还能做得了主留我们,倘若你能扬眉吐气,一举考中,等回来时,还能有家居住,不然,我们只能任人驱赶了。”李氏和三娘也来送程孝思,给了他一些钱财上的帮助,也鼓舞他,道:“望你能争口气,不要整天再让人讥笑。”

程孝思到了省城,不忘刻苦用功,认真钻研考题,想一举考中,可是,等考完放榜,程孝思却名落孙山,没有被录取,自己的愿望落空了,气结于胸,万分郁闷,实在不好回去,回去遭人白眼,也不好给胡四娘一个交代,幸好口袋里还有些钱,辨别立志不回去,去哪里呢,便带着书去京城,立志考了功名在回去。

当时,胡家的人很多在京城做官,恐怕被他们发觉,又被他们讥笑,便该换名字,伪造自己的住处,想潜身在那些大官人家。东海的李公李兰台见了程孝思,对他十分器重,把他收到自己的帐下做幕僚,也给他学习的费用,还通过给他纳贡,让他去参加顺天举行的考试,纳贡,就是向政府缴纳一定的钱,就有资格参加考试,可没想到这一次,程孝思是连战连捷,被朝廷授予庶吉士一官。到这时,程孝思才说出自己的真实身份,和说明这样做的缘故。

李公借给程孝思一千两钱,先派遣仆人回剑南去,营建宅第。当时,胡四娘的大哥胡大郎,因为父亲死后,觉得那些空宅留在那里没用,打算把一处好的别墅卖了,程孝思的仆人就把它买了下来。买成之后,然后又买了马车去迎接胡四娘。

原先,程孝思考中后,有报马来报喜,说有人考中了,胡家全家人听到了,都感到惊异,觉得不可能,又一看名字不对,便把报喜的人赶走。

当时,胡家三郎刚完婚,按习俗女儿嫁出去三天之后,母家会馈送食物过来,姊妹兄弟都一起去用食,只是没有叫胡四娘,忽然有一个人到来,呈上程孝思寄给胡四娘的信函,问四娘在哪里,姊妹兄弟见如此,相顾失色,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脸色都变了,筵席中的客人才说要去把胡四娘请来,都纷纷评论胡家这样对待胡四娘实在不对,那些以前欺辱胡四娘的兄嫂姊妹,这时惴惴不安,怕胡四娘怀恨不来,不给他们面子,不卖帐。可是,没一会儿,胡四娘竟然大大方方地来了。

胡四娘这一来,可大不同往日了,有向她贺喜的,有给她搬凳子让她坐的,有和她道寒暄的,整个屋子里都喧闹起来,凡是有耳朵的都听着四娘,凡是有眼睛的都看着四娘,凡是有嘴巴的都说着四娘,不住地称赞她,然而四娘还是和原先一样庄重大方,没有一点得意的神色,也没有想要报复谁,众人见胡四娘并不有什么责怪的言语,并不反唇相讥,心里稍安,希望胡四娘不会算旧账,于是争着给胡四娘敬酒。

众人正在喧闹,忽然听到门外急切的哀嚎声,众人觉得很奇怪,纷纷问道“谁在叫?”一会儿见春香跌跌撞撞地跑进去,脸面沾满了血,大家问她“怎么个事?”春香哭着,回答不上,二娘呵斥她:“何事哭哭啼啼的,像什么样子?”春香才哭泣着道:“桂儿逼着我,要来挖我的眼睛,不是我挣脱,眼珠子差点被她抓去了!”二娘听了,十分的惭愧,也不好说什么,谁叫当初那般嘲笑别人,说出那样的绝话呢!

胡四娘还是若无其事,什么都不说,任她们闹,也让桂儿处处气。在座的人也不说一句话,纷纷离席而去。胡四娘着盛装,只向李氏和三姊拜别,然后出门登车而去,众人也才知道,买下自己别墅的就是程孝思。

胡四娘刚到别墅,家里的家具非常短缺,老妇人和哥哥姊姊们都送婢女,日用器具等过去,胡四娘都不接受,心想谁稀罕你们的,只有李氏和三姊送来的,她才接受。没多久,程孝思从京城回来,去参拜胡公的灵柩,车马随从,犹如天上的云彩。到了胡家,首先在胡公的灵柩面前行过礼,然后去参拜李氏。胡家的公子们,穿戴好冠服,准备出去迎接,程孝思已登上车走了。

胡公死后,几位公子整天算计家里的家产,怎么才能多捞得一点,怎么才不吃亏,没有谁愿意打理胡公的灵柩。过了几年,寄放胡公灵柩的房屋都破败了,渐渐地房屋垮塌起来,都快要变成埋葬胡公的荒丘了。

程孝思见如此,心里十分悲伤,过意不去,也不去和几位公子商量,选了个好日子,把胡公葬下,每一件事都按照葬礼的要求去做,一点也不马虎。下葬的那天,去吊唁官员和士人接连不断,乡里的人也都赞不绝口,说程孝思懂得道理,真是一位知书达理的人。

程孝思十多年,官位显要,事情倒不是很多,凡是乡里的人遇到了什么急事,他没有不尽力帮助的。

胡家二郎因为一起人命案被逮捕了,到地方巡视审查的巡按御史官,是程孝思的同宗,为人刚直正烈,执法甚是严厉。大郎请求自己的岳父王观察写了一封信去询问,也顺便说了一些好话,希望那位巡按御史从轻处理,也不见有什么回音,全家人更加惧怕。

准备去求胡四娘,可是又觉得没有脸面去见她,想到李氏和胡四娘比较好说话,便叫李氏写了一封书,让大郎带去,看胡四娘能不能帮助一下。到了京城,不敢立马就去程孝思的府上去拜访,等程孝思上朝去了,才到她的家门,希望胡四娘念及手足之情,不会计较以前的嫌隙,儿而置之不理。

守门人给他通报,一会儿一个老媪出来,带着他到了厅堂之上,那里准备着酒食,不是很丰盛,都是平时的那些菜,十分草率。等胡大郎吃喝完了,胡四娘才出来,脸色温和,问道:“大哥人事繁忙,相隔甚远,怎么有时间到我们这里来?”

胡大郎一下哭泣着把自己来的缘由说了出来,三娘扶着她道:“大哥是个大男子,这算什么大事,能让你如此,妹我乃一介女流,什么时候呜呜地去求过人?”大郎见自己确实不好说话,便拿出李氏的书信,四娘还是说:“嫂嫂们的娘家都是权势之家,求她们的父亲或兄弟就可以了,哪用得着奔波到这里来?”大郎见她不答应帮忙,也没有什么话好说,只是一味地哀求。胡四娘沉下脸来,道:“我以为大哥,跋涉而来,是来看望妹子的,原来是遇到了官司来求贵人!”拂袖径直进去了。

大郎既惭愧又愤恨,就返回了。回到家把见到胡四娘的情形向家里人详细地陈述了一遍,全家大小,没有一个不诟骂胡四娘,李氏也觉得她太无情了,竟忍心不理。

过了几天,二郎被释放回家了,众人都感到十分欢喜,只笑四娘空取大家怨恨诽谤。接着,四娘派仆人去问候李氏,仆人到了胡家,胡家叫仆人进去,仆人呈上金币,道:“我家夫人为了二舅的事,忙个不停,没有空写信,聊且送来一些礼物,以示问候。”大家才知道,二郎被释放回去,都是程孝思在出力。

后来,三娘家里渐渐贫困下来,程孝思和胡四娘时常接济她。又因为李氏没有儿子,便把李氏接去,像供养自己的母亲一样供养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