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灵异白话聊斋故事(上)
2512600000040

第40章 青梅(2)

青梅平时又做些刺绣的工作,并且刺好,就卖出去了,商人常常等着买她的货,只怕买不到。因而,也就得到了一些钱,暂时缓解穷困的状况。青梅还时常规劝张生不要担心家中的事物,而耽误了读书,家里的日常事物都由她来料理。因为王进士要到外地上任去了,青梅便去和阿喜道别。阿喜见了青梅,流着泪对她道:“你得到了一个归所,我实在是不如你啊!”青梅道:“这都是谁赐给的,我怎么敢忘记呢?你认为不如我,真是折杀我了。”于是,两人哭泣着道别,十分不舍。

王进士到任上,过了半年,夫人便死了,距家路途遥远,只得把她的灵柩停放在寺庙之中。又过了两年,王进士因一些事件受到牵连,用于赎罪罚款的银两,就去了上万两。渐渐地贫苦得不能自给,跟从他的人,大多都偷偷地逃散走了。当时,又遇上了瘟疫,没多久王进士也染病死了。只有一个老婆子跟着阿喜,过了一段,老婆子也死了,阿喜更加感到孤苦伶仃。

邻居有一个老婆子劝她在当地找个人嫁了,阿喜说:“有人能为我把双亲葬了,我以身相从。”老婆子很可怜她,给了她几斗米,和她说了一会儿话,就走了,又留下她一个人可怜兮兮的。

过了半个多月,老婆子又来向她道:“我极力为你到处打听,事情实在是难办成啊!贫困的人没能力帮你葬了你的父母,富裕的人又嫌弃你是一个败落之家的子嗣,没有脸面娶你。无可奈何,只有一个办法了,只是怕你不愿意。”阿喜道:“什么办法?”老婆子道:“这里有个李郎,他想找个侧室,只要你愿意,让他见了你的姿容,定会不吝惜钱财,厚葬你的父母。”阿喜听了,大哭起来,道:“我也是缙绅之家的后代,怎么能去给人家做妾!”老婆子见她不乐意,又是如此的伤心,便不再说什么,坐了一会也就离去了。

阿喜每天只能随便吃一点东西过日子,延息着等待有人来卖他去,可是,过了半年,仍是无人问津,而钱粮却没法再支撑下去了。

一天,老婆子来看她,阿喜便哭泣着向她说道:“如此困顿,很想死了算了,仍还恋恋不舍苟活在世上,只因为父母的灵柩还停放在那里。我若是饱受饥寒而死去了,谁来安葬他们呢?我想不如听你的话,嫁给李郎!只要他肯出资葬了我父母,让我有口饭吃。”

老婆子就把李郎带来,李郎看了阿喜,非常喜欢。立即出钱埋葬她的父母,都是用上好的棺材。葬好之后,载着阿喜回去。阿喜进去参拜李郎的正妻。李郎的正妻是个悍妇妒妇。李郎起初不敢说是妾,只说是买婢女。等见到了阿喜,不像是婢女样,他的妻子,便暴怒起来,用棍杖驱逐她,把她赶出去,不让她进门。

阿喜披头散发,对天哭泣,怨恨自己进退无路。有一个老尼姑,经过那里,遇到了她,便邀她去和自己一起居住,阿喜才欢喜地跟她去。

到了庵中,阿喜给老尼姑拜下,请求她收留自己,自己愿意削发为尼。老尼姑认为她不能做尼姑,对她道:“我看娘子不会长久地处于困厄的境地,庵中的陶器粗粟,还勉强可以自给,你姑且寄居在这里,等待时机,时机到了,你就会离去!”

在庵中住没多久,市井之中的无赖之徒窥见了阿喜的美貌,时常来敲打庵门,说着粗俗的言语,戏弄阿喜,老尼姑也无法阻止。阿喜哭泣着,想要自尽。尼姑便到官衙去状告,官爷捉到了首恶之人,带到衙里打了几板子,才渐渐地安息下来。

又过一年多,有个贵公子从那里经过,见到了阿喜美貌,强行要求老尼姑向阿喜传达他的殷勤之意,还送给她丰厚的资财,希望她成全自己的好事,尼姑委婉地对他贵公子道:“她是官宦人家的后代,不乐意做别人的媵妾。公子你暂且回去,后面有什么消息我会告知你的。”公子去了。

阿喜想服药自尽算了。夜里便梦到父亲急急地对自己说:“我不听从你的志向,才导致你今天这样子,现在后悔也来不及了。只是希望再等待一段,不要寻死,你的愿望会实现的。”阿喜觉得十分的奇怪。天亮了,阿喜梳洗完毕,尼姑望见她,惊奇地道:“看你的面容,浊气已消尽,贵公子的无理行径便不用担心了。你的福气来了,不要把老身给忘了!”话一刚说完,就听到有人敲门,阿喜大惊失色,心想一定是贵公子家的奴仆,来要答复。尼姑打开门一看,果然是,仆人立即就问她,事情谋划得怎样,尼姑只得笑语逢迎道:“一切都好,只还要三天时间,一切便可处理妥当,那时公子便可接人过去。”仆人转述主人的意思,对尼姑道:“事情如果不成,你们便自行,你们自己到公子面前说去。”尼姑只得唯唯诺诺恭敬地答应,仆人便去了。

阿喜心里一阵悲痛,又想自尽,尼姑耐心劝阻她。阿喜想三天后还会有人来骚扰,到那时真不知如何说才好。老尼姑道:“有老身在,他要斩要杀,由我来挡。”

第二天,下起了瓢泼大雨,忽然听到有几人在门外敲门,并大声地喧闹。阿喜心里慌乱起来,被惊吓得不知道该怎么做。老尼姑也不敢不去开门,便冒着雨去开门。开了门,见车马停在外面,有几个女奴簇拥着一个艳丽的女子从车里出来,仆从煊赫,头上的帽子很有气派。老尼姑惊问道:“你们是哪路人啊?”便有人道:“是司李的家眷,想暂借个地方避避雨。”老尼姑便把他们领进去,移来座椅让他们坐下。一群妇人奔入禅房,各自寻找休憩之处。进去看见了阿喜,尼姑庵里还有这么一个美貌的女子,觉得有些奇怪,便去告诉夫人。没一会,风雨停息了,夫人便想到禅房去看一下。老尼姑就引着她进去,见阿喜十分艳丽,便目不转睛地注视着她,阿喜也久久地看着她。夫人不是别人,就是青梅。两人看来一下,便相互认出了对方。

两人失声大哭。问起了行踪。原来张生的父亲病故,张生守丧期满了,又重新出来考试做官,在举人进士考试中连续考中,连升几级,被朝廷授予“司李”一职。张生先带着母亲到了任上,后面让青梅带着家人去。阿喜感叹道:“现在看来,你我真是天差地别!”青梅笑道:“幸亏小姐屡遭挫折,还没有对偶,上天正想要我们两个团聚啊!如果不遇上大雨,阻止了行程,怎么会有这邂逅相逢呢?这其中有神灵在起作用,不全是人所能做到的。”

于是,青梅便取来镶着珠宝的头饰,和锦绣之衣,催促阿喜把衣服换下。阿喜低着头,犹豫不定。老尼姑便从中劝说。阿喜考虑到和青梅住在一起,似乎有点名不正言不顺。青梅道:“昔日已有了名分,我怎么敢忘记你的恩德呢?试想张郎,难道会是那种忘恩负义的人吗?”青梅硬要求阿喜把衣服换了,跟她去。

阿喜与老尼姑分别,和青梅一起到张生的任上去。

到了那里,张生和她的母亲见到阿喜都很高兴。阿喜向张母下拜,道:“儿今无脸拜见阿母。”张母笑着安慰她,商量着选个好日子让她和张生成婚,阿喜道:“不是强人无理逼迫,在庵中有一丝生路,我也不会跟夫人到这里来。如果,夫人还念旧情,只要让我得到一间草庐,容得下蒲团,让我清心安居就行了。”青梅只是微微笑着,并不说什么。

等到了吉日,青梅便抱着艳丽的衣服,到阿喜房里,让她换上。阿喜左右为难,不知如何是好。一会儿,听到乐鼓喧腾,到了此时,容不得她推却了。青梅让婢女强挽着拥簇着她出去,见张生穿着华贵的衣服,向自己作揖,她不自觉地回礼向着张生拜起来。

青梅搁曳着阿喜,把她送进洞房,对她说:“这个位置等待你很久了。”又对张生道:“今夜,你得报往日的大恩,可要好好对人家。”说完,转身要走,阿喜捉着她的衣袖,不想让她走,青梅笑道:“不要留我,这事是我不能替代的。”把她的手从自己的身上拿下,便脱身而去。

阿喜和张生成婚后,青梅便像以前在她家做婢女时的礼节来对待她,这让阿喜内心感到很惭愧,很过意不去,张母也让家人叫她为夫人,阿喜内心实在是十分的不安,便与青梅结为姐妹,让青梅居于正室的地位,自己甘愿居侧室,可是青梅哪里肯,不得已阿喜才做了张生的正妻。

过了三年,张生因颇有政绩,被选入都城为官,经过尼姑庵,送五百两银钱给尼姑作为寿礼,老尼姑不接受,张生硬要给,她才勉强接受两百两。张生进京为官,后来官至侍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