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智慧故事会:启迪一生的100个哲理故事
2511400000006

第6章 成功的法则(3)

辛迪在那里工作了两年,最后在洛杉矶的电视台找到了一个工作。又过了5年,她终于得到提升,成为她梦想已久的节目主持人。

为什么西尔维亚失败了,而辛迪却如愿以偿呢?

西尔维亚那种失败者的思路和辛迪的成功者的观点正好背道而驰。分歧点就是:西尔维亚在10年当中,一直停留在幻想上,坐等机会,期望时来运转,然而,时光却流逝了。而辛迪则是采取行动。首先,她充实了自己;然后,在北达科他州受到了训练;接着,在洛杉矶积累了比较多的经验;最后,终于实现了理想。

24.主管的考核

成功与失败往往只有一步之遥,如果多坚持一秒钟,就很可能成功。遗憾的是,有很多人在最后一秒钟的时候放弃了。这往往就是失败者比成功者多的一个重要原因。

有一个年轻人好不容易得到一份工作,被派到一个海上油田钻井队。首次在海上作业时,领班要求他在限定的时间内登上几十米高的钻油台,将一个包装盒子交给最顶层的一名主管。他小心翼翼地拿着盒子,快步登上狭窄的阶梯,将盒子交给主管。主管看也不看只是在盒子上签了个名,然后叫他马上送回去。他只好又快步跑下阶梯,将盒子交给领班,领班同样也在盒子上面签了个名,又叫他送上去交给主管。他狐疑地看了领班一眼,但还是依照指示送上去。

第二次爬到顶层的他已经气喘如牛,主管仍旧默不作声地在盒子上签了个名,示意要他再送下去。他心中开始有些不悦,无奈地转身拿起盒子送下去。他再度将盒子交给领班,领班依旧签了名后又让他再去一趟,此时他已经有些愤怒了。他瞪着领班强忍住不发作,抓起盒子生气地往上爬。到达顶层时他已经全身湿透了。他将盒子递给主管,主管头也不抬地说:“将盒子打开吧!”此时他再也忍不住满腔怒火,重重地将盒子摔到地上,然后大声地吼道:“老子不干了!”

这时主管从位子上站了起来,打开盒子拿出香槟叹了口气对他说:“刚才你所做的一切叫做极限体力训练,因为我们在海上作业,随时可能会遇到突发状况及危险,因此每位队员必须具备极强的体力与配合能力,来面对各种考验。好不容易前两次你都顺利过关,只差最后一步就可以通过测试了,实在很可惜!看来你是无法享受到自己辛苦带上来的香槟了,现在,你可以离开了!”

25.小男孩的“白日梦”

敢想,才能成功,千万别让别人的一句话将你击倒。追随自己的梦想,只要有恒心、毅力,最终梦想会实现。

杰克的朋友叫蒙提·罗伯兹,他在圣思多罗有座牧场。杰克径常借用他宽敞的住宅举办募款活动,为帮助青少年而筹集基金。

一次活动时,他在致词中提到:“我让杰克借用住宅是有原因的。这故事跟一个小男孩有关,他的父亲是位马术师,他从小就必须跟着父亲东奔西跑,一个马厩接着一个马厩,一个农场接着一个农场地去训练马匹。

“由于经常四处奔波,男孩的求学过程并不顺利。初中时,有次老师叫全班同学写报告,题目是‘长大后的志愿’。

“那晚他洋洋洒洒写了7张纸,描述他的伟大志愿,那就是想拥有一座属于自己的牧马农场,并且仔细画了一张200亩农场的设计图,上面标有马厩、跑道等的位置,然后在这一大片农场中央,还要建造一栋占地4000平方英尺的巨宅。

“他花了好大心血把报告完成,第二天交给了老师。两天后他拿回了报告,第一页上打了一个又红又大的F,旁边还写了一行字,下课后来见我。

“脑中充满幻想的他下课后带着报告去找老师,‘为什么给我不及格?’

“老师回答道,‘你年纪轻轻,不要老做白日梦。你没钱,没家庭背景,什么都没有。盖座农场可是个花钱的大工程;你要花钱买地、花钱买纯种马匹、花钱照顾它们。你别太好高骛远了。’接着老师又说,‘你如果肯重写一个比较不离谱的志愿,我会重打你的分数。’

“再三考虑好几天后,他决定原稿交回,一个字都不改。他告诉老师,‘即使拿个大红字,我也不愿放弃梦想。’”

蒙提此时向众人表示:“我提起这故事,是因为各位现在就坐在200亩农场内,坐在占地4000平方英尺的豪华住宅中。那份初中时写的报告我至今还留着。”他顿了一下又说:“有意思的是,两年前的夏天,那位老师带了30个学生来我的农场露营一星期。离开之前,他对我说,‘说来有些惭愧。你读初中时,我曾泼过你的冷水。这些年来,我也对不少学生说过相同的话。幸亏你有这个毅力坚持自己的梦想。’”

26.勤奋的布隆伯格

无论你的想法是什么,你必须为实现它干得比其他人更多——奖赏几乎都是给那些比别人干得多的人。当然,你投入时间并不能保证你就会成功,但如果你不投入,你就永远也不可能成功。

现在,一个人一年换几次工作都很正常。但1966年的华尔街完全不像现在这样。那时人们工作并不换来换去,他们常常把自己的一生和某个公司联系在一起。

从布隆伯格被所罗门公司录用的那一刻起,他就认为自己是一个“所罗门”人了。许多大公司贪求与众不同的门第、风格、语音和名校的教育背景,而所罗门更看重业绩,鼓励实干,容忍差异,对博士生和中学辍学生一视同仁,布隆伯格感到很适应,他觉得那正是适合他的地方。

当时的布隆伯格认为:如果你能进入一个投资银行公司,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你会把它看作终生的职业。你会一直干下去,最终成为一名合伙人,然后在年纪很大时死在一次商务会议当中。

布隆伯格说:“我永远热爱我的工作并投入大量时间,这有助于我的成功。我真的为那些不喜欢自己工作的人感到惋惜。他们在工作中挣扎,这么不快活,最终业绩很少,这样他们就更憎恶他们的职业。在这短短的一生中有太多令人愉快的事情可以去做。”

布隆伯格每天早晨上班,除了老板比利·所罗门,比其他人到得都早。如果比利要借个火儿或是谈体育比赛就会找他,因为只有布隆伯格在交易室。

布隆伯格26岁时成了高级合伙人的好朋友。除了高级主管约翰·古弗兰德,布隆伯格常是最晚下班的。如果约翰需要有人给大客户们打个工作电话,或是听他抱怨那些已经回家的人,只有布隆伯格在他身边。布隆伯格可以不花钱搭他的车回家,他可是公司里的二号人物。布隆伯格认识到:“使我自己无所不在并不是个苦差事——我喜欢这么做。当然了,跟那些掌权的人保持一种亲密的工作关系也不大可能有损我的事业。我不理解为什么其他人不这么做——使公司离不开他。”

他在研究生院第一年和第二年之间的那个夏天,为马萨诸塞州剑桥镇哈佛广场的一个小房地产公司工作,他就是早来晚走的。学生们到城里来就是为了找一个9月份可以搬进去的地方。他们总是非常匆忙,想尽快回去度假。

布隆伯格早晨6点30分去上班。到7点30分或8点的时候,所有来剑桥的可能租房的人已经给公司打电话,跟接电话的人订好看房时间了。他当然就是惟一一个来这么早接电话的人,那些给这个公司干活的成年“专职”们(他只是“暑假打工仔”)在9点30分才开始工作。于是,每天当一个接一个的人进办公室找布隆伯格先生时,他们坐在那里感到很奇怪。对此,布隆伯格说:“你永远不可能完全控制你身在何处,你不能选择开始事业时的优势,你当然更不能选择你的基因智力的水平,但是你却能控制自己工作的勤奋程度。我相信你工作得越多,你做得就越好,就是那么简单。我总是比其他人做得多。”

当然,布隆伯格并没有因为工作影响了自己的生活。他说:“我不记得曾因工作太紧或我太专注工作而耽误了晚上或周末的娱乐。我跟所有女孩们的约会、我去滑雪、跑步和参加聚会比别人都多。我只是保证12个小时投入工作,12个小时进行娱乐——每天如此。你努力得越多,你就拥有越精彩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