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千人阵亡,边城连续失守,消息传来,京师震动。二十多年不上朝的万历皇帝,立刻升殿,召集群臣商量对策。
万历皇帝先发言:“各位爱卿,现在这个局面,有谁可以为朕分忧啊?”
沉默
“谁人可领兵抵挡努尔哈赤?”
还是沉默
万历愤怒了。
你们这帮人平时吹起牛来那真是犹如滚滚江水滔滔不绝,特别是告个黑状,打个小报告啥的,隔着两米多远吐沫都能喷我一脸。今天让你们说点正事,一个个都哑巴了?!
万历越想越火大,正要拍桌子骂街,突然殿下闪出一人。
“启奏陛下,臣保举一人,定可马到功成,平定辽东”。
万历一看,是首辅方从哲。
老方刚才在底下站着就偷眼看万历,看到皇上眉毛也竖起来,嘴里嘟嘟囔囔不象说啥好话,眼看就要发火,自己是首辅,皇上要发飙第一个就是自己倒霉,赶紧站出来说话。
万历高兴了,方老先生保举的人准没错.
“不知方先生要保举何人?”
“就是兵部侍郎杨镐。他做过辽东巡抚,又蒙皇上恩典经略朝鲜,对关外的情况了如指掌,如果派他去收拾努尔哈赤那必是手到擒来。”
“好,就是他了!”
杨镐何许人也?
杨镐,河南商丘人,万历八年进士。
其实老杨这人在这之前不是太有名,这里的“不是太有名”特指在中国,因为他在国外名气很大。
在哪国名气大呢?朝鲜
杨镐当年带兵援助朝鲜,虽说仗打的不怎么样,还为此丢了官,但老杨很会搞公关,跟朝鲜上上下下的关系搞的相当的铁。
杨镐回国的时候,朝鲜宣宗率领百官亲自送行,那是动了真感情了,宣宗边哭边送,一直送到汉城郊外的弘济院。后来听说老杨回国后被言官弹劾,朝鲜还特地派人到北京为他说情,说言官说的都是“诬妄之辞”,虽说情没说下来,但确实做到了仁至义尽。不仅如此,万历二十七年,朝鲜在汉城修建宣武祠,特别把老杨的画像供在里面,宣宗手书四个大字“再造藩邦”。修这个祠堂花了多少钱先不说,就杨镐的画像那都是专门派人到商丘杨镐老家弄来的。朝鲜人写杨镐的诗也不少,全是歌功颂德的话,都说老杨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跑来朝鲜帮忙打日本,老杨确实是个高尚的人,纯粹的人,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等等。当然,原话不是这个,但大致意思差不多。
大家都知道人际关系是最难搞的,但我们看的出,杨镐同志很擅长搞这个。不过很可惜,老杨是将军,不是外交官。
俗话说:“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杨镐就入错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