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禁毒史
2498100000056

第56章 新时期毒品问题在中国的重现(2)

“金新月”地区之所以能成为世界著名的毒品生产基地,与这一地区的自然环境、地理位置和政治原因密不可分。从自然环境来看,这里杂陈荒山秃岭,降雨少,气候干燥,土地贫瘠,传统的农作物小麦、大麦、玉米很难种植。从地理位置来看,这里地处西南亚的阿富汗、巴基斯坦和伊朗三国的交界地区,人口稀少,交通不便,但这里又是通往欧洲的陆上门户,地接三大洲的交通要津——中东,其生产的毒品,无论是北上进入俄罗斯,往东经伊朗进入中东,经土耳其进入欧洲,还是南下经巴基斯坦出口,销往欧美,这里都是最佳的地理位置。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金三角”地区的毒枭也开始利用这一通道。从政治原因来看,其所处的三角地区,也是一个三不管、三管又难管的地区。从1979年前苏联军队入侵阿富汗以后,多年的战事频繁,使这里民族冲突、恐怖活动不断,加上阿富汗国内战争迭起,使得大批难民到此避难。他们和边民一起种植这种投资少、易生长,又可获取现金收入的罂粟谋生。此外,一些阿富汗武装派别也选择种植大麻和制造海洛因为内战补血充电,同时阿富汗广泛存在的派系权力之争,使扩充地盘成为主要焦点,因而当权者无暇管理鸦片生产和打击走私贩毒活动,少数官员为牟取暴利也参与贩毒或给贩毒分子开绿灯,间接地助长了鸦片的生产和贩毒。由于罂粟需要的水和肥料很少,且有着巨额的利润,再加上欧美毒品泛滥,吸食成风,市场的需求量猛增,毒品价格猛涨,所以大量农民涌向“金新月”地带种植罂粟。于是,由于政治因素和地理环境的影响,“金新月”于20世纪80年代以后很快发展成为一个“毒品新兴产地”。总之,当代世界鸦片贸易的特点是:生产区已经不一定在地理位置上接近消费国;决定性的因素在于适宜的栽培气候,适宜的政治条件,适宜的法制状况以及产销国之间一定的文化和经济联系。“金新月”地区的兴起,就是这样。

在1986年以前10年中,由于“金三角”地区的毒品生产受到泰国政府的打击以及天气干旱的影响,产量大幅度下降,“金新月”曾一度取代“金三角”,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鸦片生产基地。据英国麻醉品委员会1983年的估计,阿富汗出产鸦片400吨~575吨,伊朗400吨~600吨,巴基斯坦63吨。然而自1986年以来,“金三角”的鸦片生产迅速恢复,产量急剧增加,再次取代了“金新月”,成为世界海洛因头号生产基地。尽管这样,“金新月”近几年的鸦片生产发展一直也很快,谁也取代不了它海洛因生产的第二把交椅和世界最大的鸦片生产地的位置。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金新月”的鸦片种植总面积为55,000多公顷,其中伊朗30,000公顷,阿富汗20,000公顷,巴基斯坦5400公顷。2000年7月,迫于国际压力,阿富汗曾宣布禁种罂粟,该国境内罂粟产量下降。但当时阿富汗国内仍囤积了大量鸦片,并不断供应市场。从目前情况来看,受多种因素影响,阿富汗罂粟禁种全面失败,2001年鸦片产量超过3400吨,重新跃居世界首位。

2.构成“金新月”的三大毒品生产国

(1)阿富汗。阿富汗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以前一直是世界第二大鸦片生产国,1989年产量就达585吨。据联合国有关组织统计,从1991年开始,阿富汗的鸦片年产量达2000多吨,成为世界头号鸦片产地,1999年其鸦片产量达到了4600吨,是1998年的两倍,成为“当之无愧”的毒品大国,人们称之为“新哥伦比亚”。2000年阿富汗由于干旱,鸦片产量有所减少,但仍占世界总产量的’70%。阿富汗目前生产的鸦片,是世界其他地区的3倍,其中96%的鸦片来自塔利班控制的地区,基本上位于北部的楠格哈尔省和南部的荷尔曼德山谷。塔利班是现在世界上最大的海洛因生产者之一,他们在赫特拉建立示范农场,农民在那里学习提炼海洛因的最佳方法。塔利班还向鸦片交易商和贩运者收取20%的税,这些毒品交易商控制着阿富汗惟一的银行系统,他们为农民种植鸦片提供贷款。与此同时,反塔利班的北方联盟,也向把鸦片贩运到乌兹别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的毒品贩子征税,恐怖主义头目本·拉登就是通过在这一地区贩卖毒品为其恐怖活动筹措经费的。阿富汗生产的鸦片在被加工成海洛因后,主要销往欧洲。值得注意的是,阿富汗的毒品,对塔吉克斯坦的内战和乌兹别克斯坦的颠覆活动,起到一定的激化作用。

2002年4月,卡尔扎伊领导的阿富汗过渡政府宣布了铲除鸦片计划,并对农民给予每英亩500美元的补贴。而阿富汗人每种植一英亩鸦片,可出产35磅左右的“最终产品”,收入高达6400美元以上。因此,在阿富汗政府下令清除鸦片种植业前,许多农民已经将当年的大烟种子播下去,其总面积大约在22.5万英亩左右。由于政府方面采取的措施多为“临时性的突击活动”,许多农民因此看准机会,反复种植,造成了政府屡次下令禁烟后,全国各地反而出现了15万。17万英亩高产鸦片等待收获的尴尬局面。即使美国和西欧许多国家纷纷向阿临时政府施加压力,卡尔扎伊多次宣称的“严格禁烟运动”最后依然显得“非常不利”,只摧毁了少量罂粟种植园。

有人估计,在不久的将来该地区很可能成为全世界毒品的主要产区和新品种毒品的发源地。联合国有关专家2002年8月18日发表报告说,阿富汗新政府持续了4个月的“禁除鸦片”运动现在以失败告终。在高额回报的驱动下,阿富汗农民种植鸦片积极性“特别高”,因此2003年阿富汗境内鸦片产量可能将继续增加。

据报道,联合国粮农组织发言人表示,在过去几年中,阿富汗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鸦片产地。鸦片是阿富汗的重要经济支柱。当地的鸦片产量在20世纪末期几乎占据了国际市场70%的份额。2000年塔利班下令禁止种植鸦片后,到2001年,当地的毒品种植面积减少了96%左右,并一度引起国际市场鸦片价格飞涨。随着美国发动的反恐怖战争,阿富汗境内的“鸦片庄园”迅速出现了死灰复燃的趋势,必将引起粮食种植面积的减少。

(2)伊朗。其主要毒品实验室位于西北部和东南部,提炼和销售由伊朗少数民族控制,美国加州的贩毒集团也潜入伊朗,同伊朗贩毒集团积极合作。20世纪90年代末期伊朗的鸦片年产量在200吨~400吨左右,而现在的毒品生产基本在年产量300吨左右,不能满足毒品消费的需要,还要从阿富汗、巴基斯坦进口。每年伊朗缴获的鸦片占全球缴获量的85%,海洛因和吗啡占30%以上。

(3)巴基斯坦。20世纪70年代,巴基斯坦并不存在真正的毒品问题,尽管农民种植罂粟,走私贩子出口鸦片,但本地人很少陷入海洛因的诱惑之中。80年代起,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邻国发生的政治事件,极大地改变了这一切。致使巴基斯坦的鸦片生产一直呈增长趋势。近年来由于气候恶劣和政府的禁令,鸦片产量由1987年~1989年的205吨,减少到目前的140吨一180吨左右。巴基斯坦的鸦片和海洛因产区主要在边远的西北部山区和与阿富汗的交界处,估计在此有不下100个海洛因提炼厂。由于多年来巴基斯坦在处理贩毒活动中不够坚决,致使毒品问题日益严重。

(三)“银三角”地区

在哥伦比亚、秘鲁和玻利维亚三国交界的亚马孙河丛林地区,包括厄瓜多尔部分地区在内,称为南美洲的“银三角”。它的名字由另一毒源“金三角”化名而来,没有特别的含义。在这一地区,种植古柯树,大约已有五六千年的历史,当地土著人都有咀嚼古柯叶治病的习惯。

在这块素有“地球之肺”美称的吐故纳新之地,不但本身受到了“癌细胞”侵害,而且还不断地制造大量的“癌细胞”,流毒于世界各地。这里是全球可卡因和大麻的主要产地。在这70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古柯种植面积达40万公顷,占世界古柯种植量的80%,成为从这些古柯叶中提炼供世界80%可卡因的毒品加工生产基地,年产可卡因1100吨。其中秘鲁是种植古柯的第一大国,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多,种植区主要是在安第斯山区,种植面积约30万公顷,占世界古柯种植面积的60%。古柯产量占整个拉美地区总产量的64.2%,可以提炼可卡因460吨。哥伦比亚古柯种植面积约5.7万公顷,位居南美洲第二,古柯叶产量约占拉美总产量的15%,但由于“银三角”其他两个国家秘鲁和玻利维亚传统上是向哥伦比亚贩毒集团出口古柯浆,哥伦比亚用这两国的古柯浆,再提炼成可卡因,所以哥伦比亚可卡因产量占世界的90%以上。玻利维亚古柯种植面积约35万公顷,占该国耕地总面积的40%,古柯产量占世界的30%,位居南美洲第三。

目前,世界大麻生产国首推哥伦比亚,年产量9000吨~10,000吨,墨西哥年产6000吨,居世界第三位的大麻生产国是拉美的岛国牙买加,年产量3000吨。

(四)毒品生产新源地

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前苏联的解体,位于中亚的乌兹别克、土库曼斯坦和哈萨克斯坦等国同俄罗斯、阿富汗、伊朗北部接壤的弯月形大片地区又成为新的鸦片、大麻和海洛因的生产、贩运中心,有一本书里这样写道:“在‘金新月’一侧又升起了一轮“金月牙”,它的耀眼,足以使前者暗淡无光。”在20世纪80年代,世界毒品生产发展最大的特点是增加了新的一极,由原来的三足鼎立变成了四元并举。“金新月”和“金月牙”地区最显著的特点是毒品的多样化和地理位置的优越。据美国军用间谍卫星资料表明,两个地区鸦片和海洛因的产量占世界产量的1/5,其中海洛因1994年产量约为80吨。阿富汗是主要的鸦片产地,巴基斯坦是主要的海洛因产地,印度则是大麻的主要产地。

除了以上提及的四个最大的世界毒品生产中心以外,经世界卫生组织批准的某些合法生产国,罂粟种植面积也在迅速扩大。如印度获准的种植面积约123公顷,目前实际种植面积已达309公顷一512公顷。此外,还有一些地区也成为新兴的非法毒品产地。如前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境内100多万公顷大麻产地很快被贩毒组织及毒品贩子控制。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几个中亚国家也开始种植罂粟,其中哈萨克斯坦种植35万英亩,塔吉克斯坦山区被称为“鸦片种植者的天堂”,目前该地区每年至少提炼出5000多吨毒品。墨西哥、黎巴嫩、哥伦比亚、非洲的科特迪瓦、肯尼亚、塞内加尔等国也成了罂粟种植区。埃及的西奈地区有越来越多的非法大麻和罂粟种植。“金新月”的阿富汗、巴基斯坦等发现有非法种植的大麻。拉美的伯利兹、美国、印度、摩洛哥也成为大麻的主要产地。美国年产大麻1650吨,约占本国消费量的11%,种植地主要分布在加利福尼亚和夏威夷等地,居世界第四位。非洲许多国家每年也生产着大量的大麻。中东黎巴嫩的贝卡谷地已有相当规模的毒品生产量,种植大麻1.2万公顷,鸦片1800公顷,并有一个颇具规模的海洛因加工中心。

二、20世纪后期世界毒品空前泛滥

如果从古代南美人咀嚼古柯树叶这一原始吸食毒品方式算起的话,毒品至少已横行为害人类上千年了。而到目前为止,在罂粟、大麻、古柯这三种毒品原植物中,对人类危害最大、受众面积最广、最多的当属罂粟及其制品鸦片。阿拉伯人在8世纪建立地跨欧亚非的大帝国之时,罂粟和鸦片也被广泛推进。9世纪后,食鸦片已成为印度人生活方式的一部分。15世纪初,马六甲的伊斯兰政权统治时期,亦流行鸦片。在荷兰统治时期,印度尼西亚的毒品泛滥达到高潮,而东南亚的暹罗(今泰国)、越南、老挝、缅甸、新加坡、马来群岛等地都无一幸免地成为西方殖民者经营鸦片的重要场所。占地广大、人口众多的中国更成为近代世界鸦片烟毒流行时间最长、吸毒成瘾人口最多的国家。积贫积弱的近代中国、“东亚病夫”的蔑称,无一不和鸦片烟毒紧密相连。从国际角度看,近代世界鸦片类毒品控制史的源头就在中国。1909年2月,上海国际鸦片会议的召开及通过的禁烟决议案9条,表明在对毒品的认识和防范上,一些国家已有了共识,毒品被无节制、无控制地使用将成为历史。此后,各类毒品在全世界的一些国家和地区仍被广泛使用,尤其自20世纪中叶以来,毒品像瘟疫一样在全世界流行,至20世纪60年代,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毒潮在世界上兴起,“黑祸白魔”已遍及200多个国家和地区,70年代以后,世界进入了毒品泛滥的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