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有个半岛叫欧州
2493500000035

第35章 我们时代的孩子

“世界沉重地转入黑暗……”

1939年冬天,全世界再次被战火吞没。英国一个默默无闻的音乐教师在纸上草草写下他苦恼的心情 ——他心中构思已久的清唱剧草稿。他崇拜的诗人艾略特已同意给这部清唱剧写词。但当他看到梯佩特写下的句子,吃惊地说:“这不已经合适了?”

主人公 ——我们时代的孩子——在整部清唱剧中没有提名字,现在人们也不再记得他。但是60年前在纳粹咄咄逼人吞食欧洲的年代,这是个人人闻之战栗的事件。

那是1938年,纳粹的排犹狂转入群体暴力。10月,波兰突然宣布在外侨民护照作废,必须于该月29日更新。德国抓住时机,于28日把居德的5万波兰籍犹太人全部以“无国籍”借口驱逐出境。波方则以护照失效为名,拒绝接受。当夜,成千上万的犹太人妇孺,只能在寒风中露宿于德波边境的旷野中。

此时正在巴黎的17岁犹太少年赫谢尔·格林兹班(Hershel Grynszpan)接到母亲来信,详述了犹太人“无家可归”的惨景,一时悲从中来,忍无可忍,闯进德驻法使馆,没能找到大使,就开枪重伤了三秘冯·拉特,这个并非纳粹党人的外交人员第二天死在医院。消息传到德国,正在慕尼黑筹划的纳粹党魁放出全国党徒,“群情激奋”,整整一夜火焚砸抄凶殴,抓捕3万入集中营,蛮横残暴,一片恐怖。

格林兹班在枪击现场被法国警方逮捕。二战爆发后,法军撤出巴黎,却把他移交给德国人,此后,不知所终。

读到这个事件,这位音乐教师心里极为震动。他看到的不仅是鲁莽从事导致的悲剧,他看到的是人类历史上一切恶势力永久的需要:“替罪羊”。没有格林兹班事件,欧洲600万犹太人,还有另外1000万纳粹认为“不纯”的人,依然难逃希特勒的“最终解决”。只要人类尚未摆脱它的恶习——一批人对另一批人自以为理由十足的残害——就会需要煽动仇恨的“根据”。而更悲剧的是:总是那些具有道义勇气,却没有学会自存自保的青年,落入这个陷阱。难以克制的悲哀,使这位晚熟的音乐家,在炸弹的呼啸爆炸之中写出这部清唱剧《我们时代的孩子》,20世纪最重要的音乐作品之一。

迈克尔·梯佩特(Michael Tippett,1905-1998),英国当代最重要的作曲家,今年1月去世。“我要让悲剧唱出声音来。”正是这个信念,使他名列于这个世纪最清醒的见证人和道义批判者。

清唱剧(Oratorio)这种曲式,原为演述宗教故事。巴哈的《圣马太之受难》是梯佩特无法不回顾的经典,但是在《我们时代的孩子》宏大的合唱中,也能听到别辽兹的《基督的童年》那种几乎透明的简约。而亨德尔《弥赛亚》的三乐章式递进,使梯佩特的这部作品能从叙事一步步退后,从更广的角度审视人类的悲剧。

但是梯佩特这部清唱剧最杰出之处,真正的大手笔,是采用了当时欧洲音乐界看来不可思议的做法:他穿插使用了五首美国黑人的宗教民歌“灵曲”(Souls)。在为时一小时的音乐中,领唱与合唱队穿插呼应,个人的悲声与历史的无情对列展开,而灵曲成为漆黑一片的绝望之中救赎的嘹亮呼号。最后那首灵曲《深深的河》,辽阔深厚,把整部合唱推入使灵魂战栗的情感洪流之中。

梯佩特是个有坚定信仰的人,终身坚守和平主义立场。二次大战爆发时他登记为“良心反战者”。英国政府规定,此类自动登记者,可以不参战,但是必须做医院清扫之类工作。梯佩特拒绝这种“间接惩罚”,对抗四年后,终于被审,判入狱三个月。悖论的是,当他作为罪人出狱后不久,《我们时代的孩子》在伦敦第一次公演,人类悲剧的哀诉,使饱受战难的听众感动至深,梯佩特也成为英国乐坛公认的大师。

自此后,半个世纪以来,此清唱剧在全世界盛演不衰。而演出成功的程度,几乎总是与听众受命运的折磨成正比。1946年此曲在被轰炸敉平的汉堡演出,全场听众泪如雨下;1947年在荷兰阿纳姆演出。二次大战时,为抢占此地河桥,盟军与本地居民都牺牲惨重。在尚待重建的废墟之城,台上台下情绪交织一片;1984年在东京演出,掌声雷动,指挥山口把梯佩特领上舞台谢幕时,满面是泪,原来他本人是广岛原爆的幸存者,只是当日去乡下访亲,才没有与全家死在一处;1985年在巴西演出,听众把主人公看成当时刚揭发出来的被迫为妓被虐杀的流浪儿童;1986年英国演出,感动的医生要求把剧词题献给被社会偏见隔绝的艾滋病人;而1981年在亚特兰大演出,梯佩特亲自指挥,听众中的黑人立即听出了其中的灵曲,而且听出此曲是在描述南方黑人的世代苦难,演出自发地变成了全场激动的合唱:“下山吧,摩西!”

20世纪,被历史学家霍斯鲍姆眼光极准地命名为“极端世纪”,充满了各种历史最高的杀人记录:走极端的所谓“主义”,毫无良心顾忌地灭绝“某一种人”,而这些屠夫总能找到替罪羊作为行凶“根据”。1914年,一个塞尔维亚青年加夫里罗·普林其普(Gavrilo Princip)推开萨拉热窝的警察,刺杀了奥匈帝国王储。这个农家子,民族压迫使他忍无可忍,他的手点燃了全欧洲的血腥暴戾。后世的历史学家发现,这是历史不可避免的破裂,没有这个少年仇恨的手指,历史或许不会从那一点裂开而已。

这些脸色苍白,被激情燎烧得身心干枯的少年,20世纪的这些孩子,只是不幸落入了历史的巨大悲剧之中。梯佩特为他们的悲剧呼号,他并不责怪这些孩子,他们的“极端行为”,是人类大规模恶行预行设置的陷阱。以善抗恶,无异纵容,但是猖獗的恶魔早就狞笑地等着某个人来以恶抗恶,全套宣传机器就可启动。

我们能指责这些孩子不够耐心?不够睿智?在邪恶的风暴袭来时,孤立无助的个人,被社会抛弃在外,他们只能听见自己的血液沸腾的声音。如果他是个少年,一个自我保护能力弱而道义感强的人,他的悲惨命运几乎无可避免。

我们时代的中国孩子,难道还少吗?遇罗克尝试用论争、用参与,抵抗正在使用一切暴力,并且有无数信徒赞美着暴力的大罪恶。这个脸色苍白的孩子,被卑劣而胆怯地枪杀在刑场。后来又有一些少年用愤怒、用对抗,来抗击罪恶,固然他们的做法并不明智,明智了他们就不再是孩子。我们看到他们苍白的脸消失在黑暗之中。一时间,他们似乎真的被忘却了,历史的一页似乎真的被合拢了。

梯佩特不同意,他用音乐召唤他们的灵魂。

“我的孩子,我做了什么使你如此?”女声领唱代悔恨的母亲问。

儿子的回答却是:“渐渐地,渐渐地,我会放下重荷。”

合唱队问:“难道被抛弃者就不会有人为他们复仇?”

领唱者回答:“时间的子宫中会产生痊愈。”

这些使艾略特掷笔的词,似乎答非所问。我想,梯佩特是在说:只有人类的梦想,以及坚持这种梦想的顽强精神,能对抗历史不厌其烦重复的大罪恶。在劫固然难逃,业缘却来自我们每个人的累积。仇恨,作为一种危险的内心暗伤,终将渐渐与光明融合。用这种精神回顾,这些少年个人的悲剧,就渐渐不再是仇恨的一部分,而成为人类走出暴力迷宫的一个路标。

而沿着这一系列路标,最终——不管这最终在何年何月来到——人类将渡过深深的河,走出暴力与苦难的轮回。命定的悲剧会得到救赎。